洋奶粉众生相
受多年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和近年来个别国产乳制品质量事故的影响,国产奶粉安全问题成为不少家长心中始终挥不去的痛。由此,也引发了家长们对洋品牌奶粉的群体崇拜,认为只要是“洋奶粉”,就是质量可靠、食用安全的。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到国外旅游的人经常受托购买洋奶粉,从拱北、罗湖等入关的人携带最多的是洋奶粉、网络上代购(海淘)最多的食品也是洋奶粉,香港政府甚至出台了限奶令,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联手打击非法输出婴幼儿奶粉行为……
空前旺盛的婴幼儿奶粉需求与巨大的消费市场,不但使已经进入中国的洋品牌加大了针对中国目标群体的研发与生产力度,尤其是让其生产厂在中国落地,而且,也吸引了更多新品牌的加入,有的是国外既有品牌的转向进入,也有的是专为向中国出口而新注册的品牌,而有的则是鱼目混珠的品牌。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际上知名的洋奶粉品牌,已有很多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工厂,这些品牌在我国销售的产品来源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原料、生产等都在国外,以原罐成品形式进口。
据了解,国际上一些大品牌的奶制品企业,或是在一些比较好的奶源地,如新西兰、荷兰、爱尔兰等地建厂自行生产加工奶粉后销往世界各地,或找一些优质奶源地知名的第三方加工厂贴牌代工。这些有实力的第三方加工厂,通常都有较为深厚的乳制品生产加工能力,企业管理和对产品品质的控制系统完善,业界口碑良好,比如新西兰善腾、澳大利亚塔图拉、瑞士赫尔达夫等公司。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澳大利亚,有近10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全部或部分在塔图拉生产,也就是在塔图拉完成最终的灌装,其中有4个牌子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澳仕卡牛”是其中之一,它的产品全部在塔图拉工厂生产,但大部分在中国销售。
在我国销售的不少知名品牌的产自国外的奶粉,就出自这样的第三方代工厂。
第二种是在中国有生产工厂,采用进口原料或就地采购原料生产销售。
一些大品牌婴幼儿奶粉厂商从国外的婴幼儿奶粉加工厂进口原料奶(一般为大包粉)到中国,在中国进行分装,然后销售,如美赞臣中国工厂就有部分原料购自澳洲。而雀巢现在主要是在黑龙江双城生产,并使用国产奶源。
一般来说,大中型商场、超市出售的洋品牌奶粉来源都比较清晰,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到国内,都有相应的监管措施来保障产品的品质。
但也有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和怀有不良目的的个人,钻国外宽松的注册条件和国内部分消费者对洋奶粉盲目追捧的空子,搭洋品牌畅销的顺风车,靠虚假、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来获取利益。
有的是委托国外小企业加工生产成“大品牌”,特供中国市场,这种情况一是在国外注册公司,委托国外的一些小的乳制品企业生产加工奶粉;二是国内品牌,与当地小的乳制品企业合作,然后对外宣称获得了国外品牌授权,这些小的乳制品企业,有些甚至没有在当地相关部门备案,完全不具备出口婴幼儿奶粉的资格,但是这些产品均以国外“大品牌”洋奶粉的面目在国内销售。其中更有甚者,为了证明是在国外有售的品牌,会通过国外的某一个网店或一个超市来销售产品,至于能否卖出和卖出多少则无所谓。因为,这样到了国内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对外宣传自己是正宗的“洋奶粉”,是国外孩子都爱吃的“大品牌”,其实其99%的产品都是销往中国市场的。
还有的是国内品牌冒充国外品牌,进口原料粉灌装后在国内销售,这样的企业有的先购买大包粉进口到中国,然后在保税区里再按照配方搭配其他原料灌装后报关进口,充当“洋奶粉”。这种情况下,一是灌装条件有限,二是配方是否科学无从考证,很难保证产品的品质等。
针对目前洋奶粉乱象,央视记者前不久进行了有关新西兰洋奶粉的专题调查,发现了这样几种现象:一种是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新西兰商标,只需交5100元,但奶粉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另外一种是在新西兰注册皮包公司,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洋奶粉品牌,之后再找工厂生产,其产品在国外难觅踪迹,但对国内消费者却宣称企业在国外有自己的牧场、生产线,是当地著名品牌,并且杜撰一些品牌史来迷惑消费者。
近期媒体披露的国内某知名乳品公司代理经销的“荷兰乳牛”奶粉,在其原产地荷兰无迹可寻,而且,“荷兰乳牛”国内商标注册时间早于在欧盟注册的时间,且商标初次申请国为中国(大陆)。但在国内,它一直是作为正宗荷兰品牌进行销售。再如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宣称是“源自新西兰,原罐原装进口来到中国”的某品牌产品,其实在新西兰根本没有销售,其真实身份是“国内品牌”。
消费者过于迷信洋品牌,给了假“洋奶粉”生存的土壤。此外,多数假“洋奶粉”是通过网购、邮购或母婴连锁店体系进行销售,较少通过大型超市、商场等渠道售卖,消费者在渴望购买洋奶粉的愿望驱动下,往往忽视了产品的真实品质和安全性。
其实,奶粉的品质是否安全可靠,最关键的是要看企业对乳业生产整个产业链的运营和把控。无论是国内品牌产品还是洋奶粉,只要有稳定规范的奶源供给,有科学的产品配方,有有效可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够保证生产出令消费者放心的奶粉。所以,消费者一是千万不要盲目推崇洋奶粉,二是在选择洋品牌奶粉时一定要辨别产品进入到中国的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有相关的检验检疫证书等。
受多年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和近年来个别国产乳制品质量事故的影响,国产奶粉安全问题成为不少家长心中始终挥不去的痛。由此,也引发了家长们对洋品牌奶粉的群体崇拜,认为只要是“洋奶粉”,就是质量可靠、食用安全的。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到国外旅游的人经常受托购买洋奶粉,从拱北、罗湖等入关的人携带最多的是洋奶粉、网络上代购(海淘)最多的食品也是洋奶粉,香港政府甚至出台了限奶令,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联手打击非法输出婴幼儿奶粉行为……
空前旺盛的婴幼儿奶粉需求与巨大的消费市场,不但使已经进入中国的洋品牌加大了针对中国目标群体的研发与生产力度,尤其是让其生产厂在中国落地,而且,也吸引了更多新品牌的加入,有的是国外既有品牌的转向进入,也有的是专为向中国出口而新注册的品牌,而有的则是鱼目混珠的品牌。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际上知名的洋奶粉品牌,已有很多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工厂,这些品牌在我国销售的产品来源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原料、生产等都在国外,以原罐成品形式进口。
据了解,国际上一些大品牌的奶制品企业,或是在一些比较好的奶源地,如新西兰、荷兰、爱尔兰等地建厂自行生产加工奶粉后销往世界各地,或找一些优质奶源地知名的第三方加工厂贴牌代工。这些有实力的第三方加工厂,通常都有较为深厚的乳制品生产加工能力,企业管理和对产品品质的控制系统完善,业界口碑良好,比如新西兰善腾、澳大利亚塔图拉、瑞士赫尔达夫等公司。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澳大利亚,有近10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全部或部分在塔图拉生产,也就是在塔图拉完成最终的灌装,其中有4个牌子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澳仕卡牛”是其中之一,它的产品全部在塔图拉工厂生产,但大部分在中国销售。
在我国销售的不少知名品牌的产自国外的奶粉,就出自这样的第三方代工厂。
第二种是在中国有生产工厂,采用进口原料或就地采购原料生产销售。
一些大品牌婴幼儿奶粉厂商从国外的婴幼儿奶粉加工厂进口原料奶(一般为大包粉)到中国,在中国进行分装,然后销售,如美赞臣中国工厂就有部分原料购自澳洲。而雀巢现在主要是在黑龙江双城生产,并使用国产奶源。
一般来说,大中型商场、超市出售的洋品牌奶粉来源都比较清晰,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到国内,都有相应的监管措施来保障产品的品质。
但也有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和怀有不良目的的个人,钻国外宽松的注册条件和国内部分消费者对洋奶粉盲目追捧的空子,搭洋品牌畅销的顺风车,靠虚假、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来获取利益。
有的是委托国外小企业加工生产成“大品牌”,特供中国市场,这种情况一是在国外注册公司,委托国外的一些小的乳制品企业生产加工奶粉;二是国内品牌,与当地小的乳制品企业合作,然后对外宣称获得了国外品牌授权,这些小的乳制品企业,有些甚至没有在当地相关部门备案,完全不具备出口婴幼儿奶粉的资格,但是这些产品均以国外“大品牌”洋奶粉的面目在国内销售。其中更有甚者,为了证明是在国外有售的品牌,会通过国外的某一个网店或一个超市来销售产品,至于能否卖出和卖出多少则无所谓。因为,这样到了国内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对外宣传自己是正宗的“洋奶粉”,是国外孩子都爱吃的“大品牌”,其实其99%的产品都是销往中国市场的。
还有的是国内品牌冒充国外品牌,进口原料粉灌装后在国内销售,这样的企业有的先购买大包粉进口到中国,然后在保税区里再按照配方搭配其他原料灌装后报关进口,充当“洋奶粉”。这种情况下,一是灌装条件有限,二是配方是否科学无从考证,很难保证产品的品质等。
针对目前洋奶粉乱象,央视记者前不久进行了有关新西兰洋奶粉的专题调查,发现了这样几种现象:一种是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新西兰商标,只需交5100元,但奶粉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另外一种是在新西兰注册皮包公司,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洋奶粉品牌,之后再找工厂生产,其产品在国外难觅踪迹,但对国内消费者却宣称企业在国外有自己的牧场、生产线,是当地著名品牌,并且杜撰一些品牌史来迷惑消费者。
近期媒体披露的国内某知名乳品公司代理经销的“荷兰乳牛”奶粉,在其原产地荷兰无迹可寻,而且,“荷兰乳牛”国内商标注册时间早于在欧盟注册的时间,且商标初次申请国为中国(大陆)。但在国内,它一直是作为正宗荷兰品牌进行销售。再如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宣称是“源自新西兰,原罐原装进口来到中国”的某品牌产品,其实在新西兰根本没有销售,其真实身份是“国内品牌”。
消费者过于迷信洋品牌,给了假“洋奶粉”生存的土壤。此外,多数假“洋奶粉”是通过网购、邮购或母婴连锁店体系进行销售,较少通过大型超市、商场等渠道售卖,消费者在渴望购买洋奶粉的愿望驱动下,往往忽视了产品的真实品质和安全性。
其实,奶粉的品质是否安全可靠,最关键的是要看企业对乳业生产整个产业链的运营和把控。无论是国内品牌产品还是洋奶粉,只要有稳定规范的奶源供给,有科学的产品配方,有有效可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够保证生产出令消费者放心的奶粉。所以,消费者一是千万不要盲目推崇洋奶粉,二是在选择洋品牌奶粉时一定要辨别产品进入到中国的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有相关的检验检疫证书等。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