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仿制药渐入国际主流市场 一致性评价成关键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暨西太平洋地区草药协调论坛在南宁举办。本届论坛以“提升仿制药质量”为主题,共同探讨药品监管的国际发展之路,谋求打造中国药品监管部门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监管合作平台。
作为全球重要的医药市场,中国是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仿制药成为拉动全球药品销售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仿制药发展面临着“一致性评价”、质量参差不齐等多重难题。与会代表认为,应不断提高药品科研能力,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为我国药品进军国际市场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仿制药逐渐得到国际认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仿制药产业逐渐得到国际认可,目前已有超过300个原料药和40个制剂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25个原料药和17个制剂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中国制造的仿制药正在逐渐步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仿制药不是原研药的山寨产品,而是原研药的复制品,与原研药在规格、剂型、用法、用量、质量可控性和疗效方面一模一样,可以完全替代原研药。”吴浈说,世界各国都鼓励和发展仿制药,通过有效、安全、廉价的仿制药,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物可及性。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的研发时间大大缩短,经济投入大大降低,因此价格也低于原研药。仿制药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解决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无法用药治疗的窘迫局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制药产业基本处于“仿制为主、仿创结合”的阶段。早在2007年,在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时,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就要求,凡是国内市场有原研药的,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进行对比,否则不予批准。目前,我国可生产全球2000多种化学原料药中的16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4500多个品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统计显示,在制药工业领域,我国至2015年共有制药企业5065家,流通销售企业46.6万家,医药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吴浈说,中国拥有强大而齐全的生产能力,在保证本国人民用药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东盟等国家人民的健康提供支持。
一致性评价成仿制药发展瓶颈
与会代表分析认为,目前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致性评价”。我国仿制药不仅与原研药存在差距,甚至与其他国家的仿制药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RDPAC(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代表、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磊表示,我国仿制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与原研药相比疗效差异显著。同时,还存在产能过剩、无序及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让患者和医生对仿制药的疗效失去信心。
王磊说,由于不同厂家的原料药存在诸多差异,仿制药在溶出、分布、吸收、代谢、稳定与安全性等方面与原研药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仿制药的疗效。
“由于原研药制剂工艺处于保密状态,仿制药只能根据其处方组成和给药途径,自行进行制剂工艺研究和验证。”一位药企负责人向记者说,我国仿制药制剂工艺相对还不成熟。
此外,在市场准入方面,仿制药需要达到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后才可上市。目前,我国许多仿制药研发的过程中存在参比制剂不统一、生物利用度考察不完全等问题,导致仿制药的质量、安全、生物等效性受到质疑。
在面临多重难题的情况下,开展一致性评价成为仿制药实现突破的关键。与会代表认为,随着一致性评价在我国的开展,仿制药的质量研究正在从“仿标准”向“仿产品(原研药)”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
对于一致性评价中生物等效性的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将是更重要的一环。与会药企代表反映,目前来说,找临床实验医疗机构最为急迫,“困难很大”。
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亚利说,现在临床实验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临床资源紧缺。实施备案制以后,新的机构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可能存在经验不足、多学科联系不够、医学人员参与时间太晚等问题,而一致性评价过程是系统工程,即使在国外的临床试验成功率也不到80%,所以临床试验的监察和质量控制更为重要。
一致性评价未来前景可期
“在从严把握上市许可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开展已上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把已上市药品与原研药和国际公认的药品进行对比,使其在质量和疗效上可以实现与原研药的相互替代。”吴浈说,这项工作并不是中国独有,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都相继开展了类似工作。
早在1984年,美国就发布了《Hatch-Waxman 修正案》,即《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修正案。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华办公室副主任珍妮弗·梅珍博士在会上说,药物只有在治疗等效时才是可替代的,治疗等效包括药物等效性和生物等效性,这套修正案不仅给了美国仿制药的发展路径,也给了其他国家以启示。
2007年,日本也启动了《仿制药放心使用推广行动计划》。日本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副执行总监佐藤岳幸在会上说,政府需要压缩医疗保险财政支出,患者需要减少自己的付费金额,保险承担方需要减少支出金额,更多地使用仿制药应该可以实现降低药物支出并提高效率。
吴浈说,开展一致性评价可以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强国有着重要意义。为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
意见指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申请中央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
此外,为鼓励企业推进此项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专门成立了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目前已经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办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等10份工作文件和《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等5个指导原则,还有4个指导原则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围绕着业界关心的参比制剂、品种申报、评价方法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费培训,并在门户网站上专门设专栏并及时更新,做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化注册司杨胜在会上说,2018年底前需完成一致性评价的289个品种,包括17636个国产批准文号和104个进口药品注册证,共涉及1817家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和42家境外药品企业。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暨西太平洋地区草药协调论坛在南宁举办。本届论坛以“提升仿制药质量”为主题,共同探讨药品监管的国际发展之路,谋求打造中国药品监管部门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监管合作平台。
作为全球重要的医药市场,中国是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仿制药成为拉动全球药品销售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仿制药发展面临着“一致性评价”、质量参差不齐等多重难题。与会代表认为,应不断提高药品科研能力,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为我国药品进军国际市场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仿制药逐渐得到国际认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仿制药产业逐渐得到国际认可,目前已有超过300个原料药和40个制剂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25个原料药和17个制剂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中国制造的仿制药正在逐渐步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仿制药不是原研药的山寨产品,而是原研药的复制品,与原研药在规格、剂型、用法、用量、质量可控性和疗效方面一模一样,可以完全替代原研药。”吴浈说,世界各国都鼓励和发展仿制药,通过有效、安全、廉价的仿制药,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物可及性。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的研发时间大大缩短,经济投入大大降低,因此价格也低于原研药。仿制药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解决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无法用药治疗的窘迫局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制药产业基本处于“仿制为主、仿创结合”的阶段。早在2007年,在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时,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就要求,凡是国内市场有原研药的,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进行对比,否则不予批准。目前,我国可生产全球2000多种化学原料药中的16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4500多个品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统计显示,在制药工业领域,我国至2015年共有制药企业5065家,流通销售企业46.6万家,医药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吴浈说,中国拥有强大而齐全的生产能力,在保证本国人民用药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东盟等国家人民的健康提供支持。
一致性评价成仿制药发展瓶颈
与会代表分析认为,目前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致性评价”。我国仿制药不仅与原研药存在差距,甚至与其他国家的仿制药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RDPAC(研制开发制药企业协会)代表、阿斯利康中国总裁王磊表示,我国仿制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与原研药相比疗效差异显著。同时,还存在产能过剩、无序及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让患者和医生对仿制药的疗效失去信心。
王磊说,由于不同厂家的原料药存在诸多差异,仿制药在溶出、分布、吸收、代谢、稳定与安全性等方面与原研药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仿制药的疗效。
“由于原研药制剂工艺处于保密状态,仿制药只能根据其处方组成和给药途径,自行进行制剂工艺研究和验证。”一位药企负责人向记者说,我国仿制药制剂工艺相对还不成熟。
此外,在市场准入方面,仿制药需要达到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后才可上市。目前,我国许多仿制药研发的过程中存在参比制剂不统一、生物利用度考察不完全等问题,导致仿制药的质量、安全、生物等效性受到质疑。
在面临多重难题的情况下,开展一致性评价成为仿制药实现突破的关键。与会代表认为,随着一致性评价在我国的开展,仿制药的质量研究正在从“仿标准”向“仿产品(原研药)”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
对于一致性评价中生物等效性的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将是更重要的一环。与会药企代表反映,目前来说,找临床实验医疗机构最为急迫,“困难很大”。
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亚利说,现在临床实验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临床资源紧缺。实施备案制以后,新的机构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可能存在经验不足、多学科联系不够、医学人员参与时间太晚等问题,而一致性评价过程是系统工程,即使在国外的临床试验成功率也不到80%,所以临床试验的监察和质量控制更为重要。
一致性评价未来前景可期
“在从严把握上市许可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开展已上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把已上市药品与原研药和国际公认的药品进行对比,使其在质量和疗效上可以实现与原研药的相互替代。”吴浈说,这项工作并不是中国独有,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都相继开展了类似工作。
早在1984年,美国就发布了《Hatch-Waxman 修正案》,即《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修正案。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华办公室副主任珍妮弗·梅珍博士在会上说,药物只有在治疗等效时才是可替代的,治疗等效包括药物等效性和生物等效性,这套修正案不仅给了美国仿制药的发展路径,也给了其他国家以启示。
2007年,日本也启动了《仿制药放心使用推广行动计划》。日本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副执行总监佐藤岳幸在会上说,政府需要压缩医疗保险财政支出,患者需要减少自己的付费金额,保险承担方需要减少支出金额,更多地使用仿制药应该可以实现降低药物支出并提高效率。
吴浈说,开展一致性评价可以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强国有着重要意义。为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
意见指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申请中央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
此外,为鼓励企业推进此项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专门成立了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目前已经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办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等10份工作文件和《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等5个指导原则,还有4个指导原则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围绕着业界关心的参比制剂、品种申报、评价方法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费培训,并在门户网站上专门设专栏并及时更新,做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化注册司杨胜在会上说,2018年底前需完成一致性评价的289个品种,包括17636个国产批准文号和104个进口药品注册证,共涉及1817家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和42家境外药品企业。
- 9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交车环节成为销售和售后弱项(2024-10-22)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