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质量问题频发 昔日快销神话面临终结
优衣库快销神话已进入“临界点”
质量问题频发、新品更新速度较慢,母公司2016财年上半年利润暴跌55.1%
4月7日晚,亚洲第一大服装集团、优衣库(UNIQLO)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的2016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的前6个月,受优衣库业绩下滑影响,迅销集团净利润暴跌55.1%,也是近5年来集团首次半年净利润下滑。
对此,优衣库总部于4月23日邮件回复记者:“迅销有限公司2016财政年度上半年(截至2016年2月底止)综合收入上升,但经营利润下降,主要是受到去年年底北半球冬季异常温暖影响优衣库冬季服装销量,加上日元升值导致出现汇兑损失所致。截至2月29日,优衣库在中国地区拥有436 家店铺,今后依旧将保持每年80-100家的开店速度。其他具体数据不便透露。”
由此有业内人士向预言,不断下滑的业绩将使迅销集团与其“世界第一大服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愿景渐行渐远,而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快时尚的临界点也已到来。
昔日“销售神话”面临终结
4月21日,记者先后走进优衣库武汉销品茂店和汉街店。在销品茂店停留的近半个小时时间里,进店挑选服装并试穿购买的顾客并不算多。与销品茂店相比,汉街店则显得热闹许多,进店挑选衣服并试穿的顾客络绎不绝。
不过,与热门商圈单店庞大客流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近日公布的黯淡的财报信息。
财务报告显示,2016财年上半年,优衣库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加了12.7%,但经营利润同比下滑了31.4%。其中大中华地区及韩国的利润均有所减少,美国市场的亏损则有所增加,这些地区业务均受到冬季气候偏暖的不利影响,香港、台湾和韩国的销售更因当地经济状况疲弱而受到打击。
优衣库表示,由于未能将商品的特性与新鲜点充分地向顾客传达,加上防寒衣物占产品组合比重较大,致使面临冬季气候异常与偏暖时无法及时应对,使得向来销售业绩较高的11月及12月表现欠佳,同店销售较上年度同期减少了1.9%。而由于1月及2月扩大促销特卖活动,上半年毛利率下降了3.5个百分点。
不过,迅销集团在财报中仍重申了2020年的中期愿景,表示要在2020年实现5万亿日元(约合2980亿元人民币)收入,超过ZARA母公司 Inditex SA(ITX.MC)和H&M母公司Hennes & Mauritz AB(HMb.ST),成为世界第一大服饰制造商和零售商。
“随着国内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将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出境购物,或购买品质、设计水平更高的服装。接下来优衣库将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竞争力削弱等困境。”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称。
供应商前途迷茫
4月12日,港交所迎来一波新股上市的小高潮,与大涨逾10倍的思博系统、联旺集团不同,以针织品制造为主业的南旋控股显得不那么受关注。
与优衣库建立的长期而牢固的合作关系,是南旋控股手中的一张重要“王牌”。早在1995年,优衣库便开始了与南旋控股的合作,截至2013年、 2014年和2015年3月31日止的三个年度,优衣库为该公司提供的收益分别占相应年度收益总额的54.8%、50.0%和52.3%,毫无疑问的成为其最大客户。
同时,记者登录南旋控股官网发现,除了优衣库,该公司还是Tommy Hilfiger、Lands End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供货商。过去三年间,南旋控股与5大主要客户的合作,分别占据了公司该年年度收益的95.3%、93.1%、92.3%。如此一来,难免让人担忧,一旦5大客户停止与南旋控股的合作,便可能对公司带来致命打击。
无巧不成书,就在南旋控股公开上市的前夕,其最大客户优衣库传来噩耗。根据南旋控股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与客户订立短期采购订单而非长期销售合同,尽管董事认为已经与主要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但倘若客户未来决定不向公司采购任何产品或者更换供应商,而公司又不能及时找到替代买家,其经营业绩就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4月21日,记者将拟定的采访提纲发送至南旋控股的官方邮箱,当日傍晚,该公司回复记者:“感谢您对我们业务的关注,由于南旋即将公布业绩,抱歉我们对您所提出的问题现不方便作回应。优衣库是我们其中一个长期紧密合作的伙伴,我们对彼此的合作互相都充满信心。”
南旋控股并未正面回应本报记者的提问,然而,作为中国针织品的“巨头”,其未来如何寻找新的客户群,并逐渐摆脱依附他人的命运,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快时尚发展步入临界点
2000年至2007年,中国服装零售业还是以百货、超市为主导。2006年前后,快时尚进入中国市场,ZARA在2006年首次进入中国开设旗舰店;次年,H&M也进入中国市场“掘金”;而GAP则相对较晚,在2010年才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快时尚品牌因其带来的强劲购买力,一度被称是“为疲软的服装零售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并强烈冲击了国内传统百货。
以优衣库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通常不进驻百货商场,而是开在人流密集的购物街边甚至百货商场门口,以低价、时尚为主要卖点。过去三年,是快时尚的集中发力阶段。
然而,从近段时间的业绩表现来看,作为亚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迅销集团似乎离她的中期愿景越来越远,其2016财年上半年综合经营溢利总额为 993亿日元,同比减少33.8%;所得税前综合溢利为820亿日元,同比减少49.9%。迅销集团优衣库品牌的业绩也让投资者较为失望。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H&M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也遭遇较大幅度滑坡。H&M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25.5亿瑞典克朗,同比下跌达30%;而GAP集团的2015财报透露,去年第四季其净利润为2.14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暴跌 33%。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快时尚业绩集体滑坡,与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同时,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认为,如果优衣库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应对市场困境,其一度创下的快销神话将面临终结,“优衣库的运营成本正持续提高,截至2015年上半年,优衣库在华店铺已约为H&M和 GAP在华店铺数的总和,这使得其不得不通过提价维持自身盈利空间,然而当前优衣库由于质量问题频发,而且品类相对较少、新品更新速度较慢,品牌影响力逐渐减弱,提价会对优衣库销售造成较大影响。”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异军突起,同时又广受诟病,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快时尚品牌是否已经到了临界点?
而面对外界对品牌发展已经来到临界点的质疑,优衣库回应本报记者:“上半年度整体表现虽未尽人意,但我们已分析出问题与挑战所在,并已积极落实对策,预计今年下半年度到明年度即可见到成果。优衣库不乏优质商品,但应在产品组合上更下功夫,以因应气候的异常变化。”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
熊晓坤称,快时尚品牌当前的发展速度正逐渐出现放缓,在奢侈品减价、境外购物兴起、中产阶级数量增多的情况下,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出现减弱,而且现在快时尚品牌的市场饱和度较高,临界点已到来。另外,快时尚曾在我国经济低迷时期,凭借低价、快速,以及多样化品类火极一时,出现爆炸式发展,但当前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出现改变,其或难以恢复几年前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内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将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出境购物,或购买品质、设计水平更高的服装。接下来优衣库将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竞争力削弱等困境。
优衣库快销神话已进入“临界点”
质量问题频发、新品更新速度较慢,母公司2016财年上半年利润暴跌55.1%
4月7日晚,亚洲第一大服装集团、优衣库(UNIQLO)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的2016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的前6个月,受优衣库业绩下滑影响,迅销集团净利润暴跌55.1%,也是近5年来集团首次半年净利润下滑。
对此,优衣库总部于4月23日邮件回复记者:“迅销有限公司2016财政年度上半年(截至2016年2月底止)综合收入上升,但经营利润下降,主要是受到去年年底北半球冬季异常温暖影响优衣库冬季服装销量,加上日元升值导致出现汇兑损失所致。截至2月29日,优衣库在中国地区拥有436 家店铺,今后依旧将保持每年80-100家的开店速度。其他具体数据不便透露。”
由此有业内人士向预言,不断下滑的业绩将使迅销集团与其“世界第一大服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愿景渐行渐远,而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快时尚的临界点也已到来。
昔日“销售神话”面临终结
4月21日,记者先后走进优衣库武汉销品茂店和汉街店。在销品茂店停留的近半个小时时间里,进店挑选服装并试穿购买的顾客并不算多。与销品茂店相比,汉街店则显得热闹许多,进店挑选衣服并试穿的顾客络绎不绝。
不过,与热门商圈单店庞大客流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近日公布的黯淡的财报信息。
财务报告显示,2016财年上半年,优衣库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加了12.7%,但经营利润同比下滑了31.4%。其中大中华地区及韩国的利润均有所减少,美国市场的亏损则有所增加,这些地区业务均受到冬季气候偏暖的不利影响,香港、台湾和韩国的销售更因当地经济状况疲弱而受到打击。
优衣库表示,由于未能将商品的特性与新鲜点充分地向顾客传达,加上防寒衣物占产品组合比重较大,致使面临冬季气候异常与偏暖时无法及时应对,使得向来销售业绩较高的11月及12月表现欠佳,同店销售较上年度同期减少了1.9%。而由于1月及2月扩大促销特卖活动,上半年毛利率下降了3.5个百分点。
不过,迅销集团在财报中仍重申了2020年的中期愿景,表示要在2020年实现5万亿日元(约合2980亿元人民币)收入,超过ZARA母公司 Inditex SA(ITX.MC)和H&M母公司Hennes & Mauritz AB(HMb.ST),成为世界第一大服饰制造商和零售商。
“随着国内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将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出境购物,或购买品质、设计水平更高的服装。接下来优衣库将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竞争力削弱等困境。”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称。
供应商前途迷茫
4月12日,港交所迎来一波新股上市的小高潮,与大涨逾10倍的思博系统、联旺集团不同,以针织品制造为主业的南旋控股显得不那么受关注。
与优衣库建立的长期而牢固的合作关系,是南旋控股手中的一张重要“王牌”。早在1995年,优衣库便开始了与南旋控股的合作,截至2013年、 2014年和2015年3月31日止的三个年度,优衣库为该公司提供的收益分别占相应年度收益总额的54.8%、50.0%和52.3%,毫无疑问的成为其最大客户。
同时,记者登录南旋控股官网发现,除了优衣库,该公司还是Tommy Hilfiger、Lands End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供货商。过去三年间,南旋控股与5大主要客户的合作,分别占据了公司该年年度收益的95.3%、93.1%、92.3%。如此一来,难免让人担忧,一旦5大客户停止与南旋控股的合作,便可能对公司带来致命打击。
无巧不成书,就在南旋控股公开上市的前夕,其最大客户优衣库传来噩耗。根据南旋控股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与客户订立短期采购订单而非长期销售合同,尽管董事认为已经与主要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但倘若客户未来决定不向公司采购任何产品或者更换供应商,而公司又不能及时找到替代买家,其经营业绩就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4月21日,记者将拟定的采访提纲发送至南旋控股的官方邮箱,当日傍晚,该公司回复记者:“感谢您对我们业务的关注,由于南旋即将公布业绩,抱歉我们对您所提出的问题现不方便作回应。优衣库是我们其中一个长期紧密合作的伙伴,我们对彼此的合作互相都充满信心。”
南旋控股并未正面回应本报记者的提问,然而,作为中国针织品的“巨头”,其未来如何寻找新的客户群,并逐渐摆脱依附他人的命运,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快时尚发展步入临界点
2000年至2007年,中国服装零售业还是以百货、超市为主导。2006年前后,快时尚进入中国市场,ZARA在2006年首次进入中国开设旗舰店;次年,H&M也进入中国市场“掘金”;而GAP则相对较晚,在2010年才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快时尚品牌因其带来的强劲购买力,一度被称是“为疲软的服装零售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并强烈冲击了国内传统百货。
以优衣库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通常不进驻百货商场,而是开在人流密集的购物街边甚至百货商场门口,以低价、时尚为主要卖点。过去三年,是快时尚的集中发力阶段。
然而,从近段时间的业绩表现来看,作为亚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迅销集团似乎离她的中期愿景越来越远,其2016财年上半年综合经营溢利总额为 993亿日元,同比减少33.8%;所得税前综合溢利为820亿日元,同比减少49.9%。迅销集团优衣库品牌的业绩也让投资者较为失望。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H&M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也遭遇较大幅度滑坡。H&M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25.5亿瑞典克朗,同比下跌达30%;而GAP集团的2015财报透露,去年第四季其净利润为2.14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暴跌 33%。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快时尚业绩集体滑坡,与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同时,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认为,如果优衣库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应对市场困境,其一度创下的快销神话将面临终结,“优衣库的运营成本正持续提高,截至2015年上半年,优衣库在华店铺已约为H&M和 GAP在华店铺数的总和,这使得其不得不通过提价维持自身盈利空间,然而当前优衣库由于质量问题频发,而且品类相对较少、新品更新速度较慢,品牌影响力逐渐减弱,提价会对优衣库销售造成较大影响。”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异军突起,同时又广受诟病,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快时尚品牌是否已经到了临界点?
而面对外界对品牌发展已经来到临界点的质疑,优衣库回应本报记者:“上半年度整体表现虽未尽人意,但我们已分析出问题与挑战所在,并已积极落实对策,预计今年下半年度到明年度即可见到成果。优衣库不乏优质商品,但应在产品组合上更下功夫,以因应气候的异常变化。”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
熊晓坤称,快时尚品牌当前的发展速度正逐渐出现放缓,在奢侈品减价、境外购物兴起、中产阶级数量增多的情况下,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出现减弱,而且现在快时尚品牌的市场饱和度较高,临界点已到来。另外,快时尚曾在我国经济低迷时期,凭借低价、快速,以及多样化品类火极一时,出现爆炸式发展,但当前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出现改变,其或难以恢复几年前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内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将有更多消费者选择出境购物,或购买品质、设计水平更高的服装。接下来优衣库将遭遇客源流失、核心竞争力削弱等困境。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启动(2024-06-24)
- 满满安全感,传祺GS8五座豪华版全方位守护每一次出行(2024-06-11)
- 零跑汽车C10斩获法国设计奖金奖:中国设计创新闪耀全球舞台(2024-06-11)
- 如何成为新能源轿车里的“卷王”?零跑全新C01告诉你答案(2024-06-11)
- 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将自2024年9月起于欧洲9国开始电动汽车销售(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