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假货泛滥 旅游买假几率高
“这个和田玉观音是我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买时花了1200元”。近日在宁夏地质博物馆举行的宝玉石鉴定会上,银川市民李海将一枚玉观音交到鉴定人员手中。岂料,这枚玉观音被鉴定为“假货”。
据宁夏地质博物馆科研部介绍,在这次鉴定的各类宝玉石逾300件中,真品率不到60%,而市民对自己购买的宝玉石产品满意度则不到50%。
一次鉴定会真品不足六成
李海告诉记者,这枚玉观音是他奶奶几年前到新疆旅游时买的。“奶奶准备买玉的时候,我还专门打电话与销售人员核实,对方说这是阿富汗玉,与和田玉是一样的,只不过产地不一样罢了”。
“当时旅行团里很多人都买了。您看这品相,咱们普通人怎么能知道是假货?”李海十分郁闷。
记者观察发现,李海的玉观音看起来白中显绿,晶莹油润。从外表来看,确实有着一定的美感。
李海又拿出一枚去云南旅游时花大价钱在正规商行买的黄龙玉吊坠请工作人员鉴定。工作人员拿着吊坠走入鉴定室,几分钟后,给予了他肯定的答复。不过,工作人员同时告知李海,黄龙玉吊坠虽然是真品,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其价值已明显缩水。
“就这样吧,难道还要去找人家不成?”虽然鉴定结果不如人意,李海却并没有维权、退货的打算。“都过去这么久了,要维权、退货哪有那么容易,再说,来回机票就一大笔钱,加上时间和精力,不值当,就当花钱买教训吧。”
“一般来说,只要消费者不贪便宜,能在正规商铺以合理价格购买宝玉石,其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不少人购买宝玉石并非是出于对物品本身的喜爱,而是为了彰显地位或投资升值,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所以会出现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赵明向记者解释了真品率和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三大“套路”诱消费者入彀
从事珠宝鉴定工作长达20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宗立一告诉记者,李海购买宝玉石的遭遇很有代表性,凸显了当今宝玉石市场不良商家的三大“套路”,消费者应引以为戒。
其一,无中生有、巧立名目,阿富汗玉、马玉、澳玉属“生造”。
据宁夏地质博物馆珠宝鉴定师万杨介绍,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名为“玉”的商品,其实只是商家给其起了玉的名字。不少民众认为和田玉就是新疆和田产的玉,因此商家效仿这种“地名+玉”的命名方式创造了所谓的“阿富汗玉”。
他解释道,我们所说的玉,一般是指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且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其中当属和田玉和翡翠价值最高。而根据国家标准,和田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的一类玉石的总称,而阿富汗玉成分则是方解石,在国家标准中叫碳酸盐质玉,属于低档玉石,价值不高。类似的现象还有马来西亚玉,俗称“马玉”,实际上是染色石英岩。“澳玉”,其实质是绿色的玉髓。这些都并非和田玉或者翡翠,市民们购买前需要认清。
其二,假货丛生、以次充好,旅游商品是重灾区。
宗立一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觉得去宝玉石产地旅游时购买宝玉石可以一举两得,认为在生产地,肯定质美价廉。殊不知,一些不法商家就恰恰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制假售假来牟取高额利润。
宗立一说,就目前鉴定结果来说,很多市民去泰国旅游买回来的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多为经过处理的宝石或合成品,有的甚至是仿冒品。去西藏等地旅游买回来的蜜蜡多为人造树脂,而翡翠手镯更是旅游商品的重灾区,B货、C货以次充好屡见不鲜。
其三,囤积居奇、价格炒作,中低档玉石价格波动大。
赵明告诉记者,由于宝玉石市场较为特殊,信息不对称性较为明显,容易出现价格炒作现象,尤其是一些新兴宝玉石品种如黄龙玉,以及一些中低档玉石如青金石等,在短期内受到炒作,导致价格陡增。
赵明说,以黄龙玉为例,从其矿物成分来说是石英,与玛瑙玉髓等石英质玉石主要成分相似,因其产地和特有的黄色,被人们称作黄龙玉。从2010年到2014年间,受到市场追捧,价格一路飙升。以吊坠为例,最贵的时候一个能卖到两三千元,但因为石英属于地球上比较常见的矿物品种,现在的价格已趋于合理。
别贪便宜“捡漏”得不偿失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宝玉石市场,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宁夏地质博物馆馆长王金敏建议,消费者购买宝玉石更应出于个人喜爱,以投资为目的购买应谨慎。
他说,虽然从长远来看,宝玉石价格确实有一定升值空间,但短期内获取客观利润并不现实。并且,就普通市民所能负担得起的价格区间内的宝玉石来说,其升值空间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跟风炒作宝玉石更是存在巨大风险。
那么,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一款称心如意的宝玉石?王金敏建议,消费者购买宝玉石前,首先应对市场现状有大致了解,结合自身意愿认准一款商品,而不应在商家建议下摇摆不定。
其次,消费者购买宝玉石商品时不可有贪便宜心理。王金敏说,目前宝玉石市场日益成熟,想通过“捡漏”方式从商家或个体商贩手中获得真品只会得不偿失。
最后,王金敏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宝玉石商品后一定要向商家索要购买凭证,有条件时应第一时间去正规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这个和田玉观音是我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买时花了1200元”。近日在宁夏地质博物馆举行的宝玉石鉴定会上,银川市民李海将一枚玉观音交到鉴定人员手中。岂料,这枚玉观音被鉴定为“假货”。
据宁夏地质博物馆科研部介绍,在这次鉴定的各类宝玉石逾300件中,真品率不到60%,而市民对自己购买的宝玉石产品满意度则不到50%。
一次鉴定会真品不足六成
李海告诉记者,这枚玉观音是他奶奶几年前到新疆旅游时买的。“奶奶准备买玉的时候,我还专门打电话与销售人员核实,对方说这是阿富汗玉,与和田玉是一样的,只不过产地不一样罢了”。
“当时旅行团里很多人都买了。您看这品相,咱们普通人怎么能知道是假货?”李海十分郁闷。
记者观察发现,李海的玉观音看起来白中显绿,晶莹油润。从外表来看,确实有着一定的美感。
李海又拿出一枚去云南旅游时花大价钱在正规商行买的黄龙玉吊坠请工作人员鉴定。工作人员拿着吊坠走入鉴定室,几分钟后,给予了他肯定的答复。不过,工作人员同时告知李海,黄龙玉吊坠虽然是真品,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其价值已明显缩水。
“就这样吧,难道还要去找人家不成?”虽然鉴定结果不如人意,李海却并没有维权、退货的打算。“都过去这么久了,要维权、退货哪有那么容易,再说,来回机票就一大笔钱,加上时间和精力,不值当,就当花钱买教训吧。”
“一般来说,只要消费者不贪便宜,能在正规商铺以合理价格购买宝玉石,其质量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不少人购买宝玉石并非是出于对物品本身的喜爱,而是为了彰显地位或投资升值,因为不了解市场行情,所以会出现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赵明向记者解释了真品率和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三大“套路”诱消费者入彀
从事珠宝鉴定工作长达20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宗立一告诉记者,李海购买宝玉石的遭遇很有代表性,凸显了当今宝玉石市场不良商家的三大“套路”,消费者应引以为戒。
其一,无中生有、巧立名目,阿富汗玉、马玉、澳玉属“生造”。
据宁夏地质博物馆珠宝鉴定师万杨介绍,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名为“玉”的商品,其实只是商家给其起了玉的名字。不少民众认为和田玉就是新疆和田产的玉,因此商家效仿这种“地名+玉”的命名方式创造了所谓的“阿富汗玉”。
他解释道,我们所说的玉,一般是指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且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其中当属和田玉和翡翠价值最高。而根据国家标准,和田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的一类玉石的总称,而阿富汗玉成分则是方解石,在国家标准中叫碳酸盐质玉,属于低档玉石,价值不高。类似的现象还有马来西亚玉,俗称“马玉”,实际上是染色石英岩。“澳玉”,其实质是绿色的玉髓。这些都并非和田玉或者翡翠,市民们购买前需要认清。
其二,假货丛生、以次充好,旅游商品是重灾区。
宗立一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觉得去宝玉石产地旅游时购买宝玉石可以一举两得,认为在生产地,肯定质美价廉。殊不知,一些不法商家就恰恰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制假售假来牟取高额利润。
宗立一说,就目前鉴定结果来说,很多市民去泰国旅游买回来的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多为经过处理的宝石或合成品,有的甚至是仿冒品。去西藏等地旅游买回来的蜜蜡多为人造树脂,而翡翠手镯更是旅游商品的重灾区,B货、C货以次充好屡见不鲜。
其三,囤积居奇、价格炒作,中低档玉石价格波动大。
赵明告诉记者,由于宝玉石市场较为特殊,信息不对称性较为明显,容易出现价格炒作现象,尤其是一些新兴宝玉石品种如黄龙玉,以及一些中低档玉石如青金石等,在短期内受到炒作,导致价格陡增。
赵明说,以黄龙玉为例,从其矿物成分来说是石英,与玛瑙玉髓等石英质玉石主要成分相似,因其产地和特有的黄色,被人们称作黄龙玉。从2010年到2014年间,受到市场追捧,价格一路飙升。以吊坠为例,最贵的时候一个能卖到两三千元,但因为石英属于地球上比较常见的矿物品种,现在的价格已趋于合理。
别贪便宜“捡漏”得不偿失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宝玉石市场,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宁夏地质博物馆馆长王金敏建议,消费者购买宝玉石更应出于个人喜爱,以投资为目的购买应谨慎。
他说,虽然从长远来看,宝玉石价格确实有一定升值空间,但短期内获取客观利润并不现实。并且,就普通市民所能负担得起的价格区间内的宝玉石来说,其升值空间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跟风炒作宝玉石更是存在巨大风险。
那么,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一款称心如意的宝玉石?王金敏建议,消费者购买宝玉石前,首先应对市场现状有大致了解,结合自身意愿认准一款商品,而不应在商家建议下摇摆不定。
其次,消费者购买宝玉石商品时不可有贪便宜心理。王金敏说,目前宝玉石市场日益成熟,想通过“捡漏”方式从商家或个体商贩手中获得真品只会得不偿失。
最后,王金敏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宝玉石商品后一定要向商家索要购买凭证,有条件时应第一时间去正规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 贵州举办酱香型白酒新国标宣贯培训推动企业用新标准指导生产实现质量提升(2024-08-21)
- 业绩新高,出海创新,比亚迪攀升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43位(2024-08-12)
- 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开启 诸多措施有待细化(2024-08-08)
- 奔驰卡车遇上冷链运输 收益“涨升”中收获用户掌声(2024-08-07)
- 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两亿种(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