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优步合并现垄断疑云 预计下周取消司机端奖励
网约车新政出台后,滴滴出行、优步中国合并,是否构成垄断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对此,商务部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有关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这意味着,这两家巨头的并购并未开始走政府审批流程,目前仅是企业行为。发改委相关人士则表示,将持续关注这一行为并做进一步研判。
交通专家分析,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因为替代了正规出租车部分功能,打破了牌照垄断,值得肯定。但其合并带来的新垄断更加危险,“成本肯定很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滴滴西安某司机向记者透露,8月4日起,滴滴已经将所有私家车加盟司机的奖励下调了80%,预计下周取消对私家车加盟司机的全部奖励。
资本拒绝再烧钱
双方至少4家共同投资方
我国网约车市场是依靠烧钱、补贴发展壮大的。数据显示, 2015年优步中国在华亏损逾10亿美元,滴滴出行虽未公布数字,但有媒体粗略计算其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和快的在合并后进行了E、F两轮融资,共融得86.42亿元人民币;优步在中国独立注册公司后同样进行了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21亿美元。梳理两方投资方发现,共同的投资方至少包括:老虎基金、高瓴资本、中国人寿以及贝莱德。
滴滴出行今年6月披露了新一轮总额73亿美元的融资,投资者包括苹果、中国人寿、蚂蚁金服等。该公司在此轮融资中获得280亿美元估值,在所有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公司中位居全球第三。滴滴出行得到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支持,其可用现金约为105亿美元。有消息称此次双方“联姻”,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是“背后推手”。
“目前,中国移动出行市场仍然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一些竞争对手的补贴力度还很大。未来我们的市场培育工作和用户激励机制,特别是在新的三线和四线城市市场,仍然会继续。”对于合并后是否会涨价,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只是出行服务的一个方面,随时随地能打到车并且能享受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才是乘客最关心的问题。
滴滴董事长程维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优惠不会终止,红包补贴还将长期存在。滴滴和优步已经在6、7月间,完成了一次规模提价。其中,滴滴快车每公里费用由1.5元涨至1.8元,每分钟费用由0.2元涨至0.3元。优步每公里费用则由1.5元涨至1.79元,每分钟费用由0.25元涨至0.3 元。
除了涨价以外,个人信息、出行习惯、消费偏好、地理位置等数据资源在滴滴出行一应俱全,这些数据融入社交、电商等交易模式,其衍生价值难以估量。
“中国移动出行目前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只有1%,而电商行业的线上销售渗透率为11%,这说明中国的移动出行潜在市场还很大,大量市场还等待着开发和占领。”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
垄断质疑声渐强
商务部、发改委关注
“资本都是逐利的。滴滴、优步的出现打破了垄断,二者的合并带来新的垄断,而且这个垄断更可怕。滴滴模式,因为替代了正规出租车部分功能,打破了牌照垄断,但其背后明显有利益。”一位不愿署名的交通系统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滴滴、优步为什么要补贴、烧钱?他砸100亿,会从消费者身上拿200亿元回来。一旦垄断成真,成本肯定最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上述专家表示,垄断必然带来垄断利润,出租车管理体制应拓展开来,避免单一垄断。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是否构成垄断成为各界关注焦点。CNIT-Research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滴滴、优步分别以85.3%和7.8%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前两位,二者合并后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将达到93.1%。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目前尚未收到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
按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都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兼并。
按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两者合并属于经营者集中行为。若存在“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情形,应当事先向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针对滴滴并购优步中国是否涉及价格垄断,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有关人士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一旦并购成功,将具有很强的市场力量,至于对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利益有何影响,会不会涉及价格垄断行为,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关注并做进一步研判。
在近日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了网约车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发展定位。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网约车不能有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也不得排除和限制竞争,因为只有通过正当的竞争、正当的价格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网约车市场格局生变
易到、神州难撼动
7月28日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正式确定了网约车的合法身份,网约车公司将受到监管力度更大,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有所提高。开具发票、政府指导价格、驾驶员管理、责任承担等都会增加平台运营成本。改革的初衷就是打破出租车行业旧有的垄断利益格局,让网约车继续扮演“鲇鱼”的角色,保持行业竞争活力,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更好服务百姓出行。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滴滴、优步平均每单专车的抽成约为20%到28%,平台为了保持这样的抽成,必须一家独大。在此之前,两家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投资,很难用资本壁垒来挤垮对方。只有通过合并,形成新的资本壁垒,才能保证平台在每单抽成上的话语权。平台在抽成上的话语权越强,司机和乘客的话语权就越弱。
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报告称,至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潜在市场需求达到1.1万亿元。巨大的市场一直吸引着投资者的竞相进入,目前包括北京、上海等较大城市已出现多个地方性网约车平台,以首汽约车为例,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已在北京地区投放车辆3800余部,全国近9000部,并在全国22个大中城市开通服务。但是,滴滴优步中国合并后,出行市场形成寡头垄断,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平台将很难撼动其垄断地位。
网约车新政出台后,滴滴出行、优步中国合并,是否构成垄断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对此,商务部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有关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这意味着,这两家巨头的并购并未开始走政府审批流程,目前仅是企业行为。发改委相关人士则表示,将持续关注这一行为并做进一步研判。
交通专家分析,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因为替代了正规出租车部分功能,打破了牌照垄断,值得肯定。但其合并带来的新垄断更加危险,“成本肯定很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滴滴西安某司机向记者透露,8月4日起,滴滴已经将所有私家车加盟司机的奖励下调了80%,预计下周取消对私家车加盟司机的全部奖励。
资本拒绝再烧钱
双方至少4家共同投资方
我国网约车市场是依靠烧钱、补贴发展壮大的。数据显示, 2015年优步中国在华亏损逾10亿美元,滴滴出行虽未公布数字,但有媒体粗略计算其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和快的在合并后进行了E、F两轮融资,共融得86.42亿元人民币;优步在中国独立注册公司后同样进行了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21亿美元。梳理两方投资方发现,共同的投资方至少包括:老虎基金、高瓴资本、中国人寿以及贝莱德。
滴滴出行今年6月披露了新一轮总额73亿美元的融资,投资者包括苹果、中国人寿、蚂蚁金服等。该公司在此轮融资中获得280亿美元估值,在所有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公司中位居全球第三。滴滴出行得到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支持,其可用现金约为105亿美元。有消息称此次双方“联姻”,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是“背后推手”。
“目前,中国移动出行市场仍然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一些竞争对手的补贴力度还很大。未来我们的市场培育工作和用户激励机制,特别是在新的三线和四线城市市场,仍然会继续。”对于合并后是否会涨价,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只是出行服务的一个方面,随时随地能打到车并且能享受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才是乘客最关心的问题。
滴滴董事长程维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优惠不会终止,红包补贴还将长期存在。滴滴和优步已经在6、7月间,完成了一次规模提价。其中,滴滴快车每公里费用由1.5元涨至1.8元,每分钟费用由0.2元涨至0.3元。优步每公里费用则由1.5元涨至1.79元,每分钟费用由0.25元涨至0.3 元。
除了涨价以外,个人信息、出行习惯、消费偏好、地理位置等数据资源在滴滴出行一应俱全,这些数据融入社交、电商等交易模式,其衍生价值难以估量。
“中国移动出行目前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只有1%,而电商行业的线上销售渗透率为11%,这说明中国的移动出行潜在市场还很大,大量市场还等待着开发和占领。”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
垄断质疑声渐强
商务部、发改委关注
“资本都是逐利的。滴滴、优步的出现打破了垄断,二者的合并带来新的垄断,而且这个垄断更可怕。滴滴模式,因为替代了正规出租车部分功能,打破了牌照垄断,但其背后明显有利益。”一位不愿署名的交通系统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滴滴、优步为什么要补贴、烧钱?他砸100亿,会从消费者身上拿200亿元回来。一旦垄断成真,成本肯定最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上述专家表示,垄断必然带来垄断利润,出租车管理体制应拓展开来,避免单一垄断。
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是否构成垄断成为各界关注焦点。CNIT-Research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滴滴、优步分别以85.3%和7.8%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前两位,二者合并后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将达到93.1%。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目前尚未收到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
按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都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兼并。
按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两者合并属于经营者集中行为。若存在“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情形,应当事先向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针对滴滴并购优步中国是否涉及价格垄断,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有关人士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一旦并购成功,将具有很强的市场力量,至于对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利益有何影响,会不会涉及价格垄断行为,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关注并做进一步研判。
在近日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了网约车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发展定位。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网约车不能有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也不得排除和限制竞争,因为只有通过正当的竞争、正当的价格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网约车市场格局生变
易到、神州难撼动
7月28日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正式确定了网约车的合法身份,网约车公司将受到监管力度更大,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有所提高。开具发票、政府指导价格、驾驶员管理、责任承担等都会增加平台运营成本。改革的初衷就是打破出租车行业旧有的垄断利益格局,让网约车继续扮演“鲇鱼”的角色,保持行业竞争活力,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更好服务百姓出行。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滴滴、优步平均每单专车的抽成约为20%到28%,平台为了保持这样的抽成,必须一家独大。在此之前,两家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投资,很难用资本壁垒来挤垮对方。只有通过合并,形成新的资本壁垒,才能保证平台在每单抽成上的话语权。平台在抽成上的话语权越强,司机和乘客的话语权就越弱。
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报告称,至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潜在市场需求达到1.1万亿元。巨大的市场一直吸引着投资者的竞相进入,目前包括北京、上海等较大城市已出现多个地方性网约车平台,以首汽约车为例,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已在北京地区投放车辆3800余部,全国近9000部,并在全国22个大中城市开通服务。但是,滴滴优步中国合并后,出行市场形成寡头垄断,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平台将很难撼动其垄断地位。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
- 话费套餐“升易降难”是消费侵权(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