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春天虫草新品过审存疑
核心产品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叫停,极草产品生产商ST春天(青海春天)自救之路并不容易。近日公布的ST春天半年报业绩惨淡:受主营业务空缺的影响,ST春天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暴跌52.79%。
为了弥补极草叫停损失,ST春天6种保健新品中的3种已经进入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注册申报流程中。但有业内人士质疑,仍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送审新品,很可能仍被监管部门严查,一旦新品不能获批,ST春天救市僵局将持续无解。
新品待审
在今年3月极草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的生产遭遇政策叫停后,ST春天采取了包括资产重组、销售药品等一系列自救措施。现在,ST春天将重头戏压在了6种保健新品身上。
在半年报中,ST春天披露,目前6种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新产品已完成研发并进入注册检验试验阶段,其中3种已根据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向有关食药监管理部门开展注册申报工作。
根据ST春天之前的表述,新研发的6种保健品将陆续于今年6-12月完成试验并进入注册申报流程,新产品暂未受到国家对冬虫夏草相关政策的影响。但ST春天同时表示,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品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部门从受理到做出审核决定等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投资者质疑,ST春天的保健品能否在预期时间内过审存在变数,上市更无具体时间表。此外,由于新产品原料仍为冬虫夏草,在之前极草产品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食药监局监管的趋严可能会使ST春天保健新品获批受阻。
对此,ST春天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新产品不同于之前的极草和原草,是按照保健食品的标准进行研发的,何时获批要由监管部门注册申报工作的流程决定。
主营产品停产造成的缺口让ST春天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但新产品即便实现了市场投放也可能遭遇经销商“不买账”。有经销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尽管ST春天表示这6种保健新品可以弥补极草被叫停的损失,但是由于目前极草专卖店销量大不如前,很多经销商在清理完手中的存货后,已不愿意再购进相关产品。
副业惆怅
在新品未达到救市效果的同时,ST春天控股股东西藏荣恩给予ST春天部分药品经销权的江湖救急之举也遭遇“哑火”。此前,西藏荣恩决定将去年 10月收购的三普药业旗下6种冬虫夏草相关药品总经销权授予ST春天。根据原定计划,ST春天子公司春天药用和三普药业应于7月内完成获得药品经营行政许可和GMP认证等工作,但由于审批程序未按原定计划全部履行完毕,这一药品经营副业的展开被迫延后。
据了解,三普药业2015年全年涉及厂房搬迁工作,生产并未全面恢复,因此该6种产品目前并没有可供参考的收入、利润、毛利率等数据。三普药业本身的盈利能力也饱受外界颇多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三普药业销售额不到1亿元,远远不能支撑ST春天的业务。
ST春天的一系列自救措施均未成行。医药行业专家岳锋对此表示,由于ST春天原有的核心产品极草仍然没有获得许可经营权,企业面临2016年、 2017年相关业绩承诺无法全面完成的可能。“三普药业的药品经销权未到手对于ST春天的业绩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之前产品出现了砷含量超标的问题,新产品如果不能在加工工艺上有所改进,解决这一痛点,恐怕还是无法通过食药监局的审批。”
困局难解
在业内看来,目前ST春天所能仰仗的,只有极草以外的原草产品。在半年报中,ST春天指出,春天药用已规划了其他冬虫夏草产品的推广工作,随着下半年滋补品销售旺季的到来,该类产品所实现的营业收入预计将比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原草系列产品过去的销售情况与极草天差地别,原草能否拉动ST春天的业绩也是未知数。
“ST春天虽然以冬虫夏草产品起家,但在广告宣传上高度集中于旗下的单一产品,原草产品此前的广告投入微乎其微。在极草回归遥遥无期的当下,企业应该加大对原草和新产品的宣传力度。”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岳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他同时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ST春天的一系列自救方法依旧没有扭转困局的迹象。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ST春天目前还面临着诉讼官司带来的牵扯。2014年,春天药用提起诉讼称,“职业打假人”王海先后发布7篇标题为《极草骗局》的相关文章,大肆发布诋毁极草产品的言论,严重妨害ST春天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了ST春天的商品信誉和商业信誉。目前,ST春天一审胜诉,但王海也提出了上诉。
核心产品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叫停,极草产品生产商ST春天(青海春天)自救之路并不容易。近日公布的ST春天半年报业绩惨淡:受主营业务空缺的影响,ST春天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暴跌52.79%。
为了弥补极草叫停损失,ST春天6种保健新品中的3种已经进入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注册申报流程中。但有业内人士质疑,仍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送审新品,很可能仍被监管部门严查,一旦新品不能获批,ST春天救市僵局将持续无解。
新品待审
在今年3月极草冬虫夏草纯粉片产品的生产遭遇政策叫停后,ST春天采取了包括资产重组、销售药品等一系列自救措施。现在,ST春天将重头戏压在了6种保健新品身上。
在半年报中,ST春天披露,目前6种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新产品已完成研发并进入注册检验试验阶段,其中3种已根据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向有关食药监管理部门开展注册申报工作。
根据ST春天之前的表述,新研发的6种保健品将陆续于今年6-12月完成试验并进入注册申报流程,新产品暂未受到国家对冬虫夏草相关政策的影响。但ST春天同时表示,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品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部门从受理到做出审核决定等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投资者质疑,ST春天的保健品能否在预期时间内过审存在变数,上市更无具体时间表。此外,由于新产品原料仍为冬虫夏草,在之前极草产品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食药监局监管的趋严可能会使ST春天保健新品获批受阻。
对此,ST春天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新产品不同于之前的极草和原草,是按照保健食品的标准进行研发的,何时获批要由监管部门注册申报工作的流程决定。
主营产品停产造成的缺口让ST春天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但新产品即便实现了市场投放也可能遭遇经销商“不买账”。有经销商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尽管ST春天表示这6种保健新品可以弥补极草被叫停的损失,但是由于目前极草专卖店销量大不如前,很多经销商在清理完手中的存货后,已不愿意再购进相关产品。
副业惆怅
在新品未达到救市效果的同时,ST春天控股股东西藏荣恩给予ST春天部分药品经销权的江湖救急之举也遭遇“哑火”。此前,西藏荣恩决定将去年 10月收购的三普药业旗下6种冬虫夏草相关药品总经销权授予ST春天。根据原定计划,ST春天子公司春天药用和三普药业应于7月内完成获得药品经营行政许可和GMP认证等工作,但由于审批程序未按原定计划全部履行完毕,这一药品经营副业的展开被迫延后。
据了解,三普药业2015年全年涉及厂房搬迁工作,生产并未全面恢复,因此该6种产品目前并没有可供参考的收入、利润、毛利率等数据。三普药业本身的盈利能力也饱受外界颇多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三普药业销售额不到1亿元,远远不能支撑ST春天的业务。
ST春天的一系列自救措施均未成行。医药行业专家岳锋对此表示,由于ST春天原有的核心产品极草仍然没有获得许可经营权,企业面临2016年、 2017年相关业绩承诺无法全面完成的可能。“三普药业的药品经销权未到手对于ST春天的业绩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之前产品出现了砷含量超标的问题,新产品如果不能在加工工艺上有所改进,解决这一痛点,恐怕还是无法通过食药监局的审批。”
困局难解
在业内看来,目前ST春天所能仰仗的,只有极草以外的原草产品。在半年报中,ST春天指出,春天药用已规划了其他冬虫夏草产品的推广工作,随着下半年滋补品销售旺季的到来,该类产品所实现的营业收入预计将比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原草系列产品过去的销售情况与极草天差地别,原草能否拉动ST春天的业绩也是未知数。
“ST春天虽然以冬虫夏草产品起家,但在广告宣传上高度集中于旗下的单一产品,原草产品此前的广告投入微乎其微。在极草回归遥遥无期的当下,企业应该加大对原草和新产品的宣传力度。”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岳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他同时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ST春天的一系列自救方法依旧没有扭转困局的迹象。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ST春天目前还面临着诉讼官司带来的牵扯。2014年,春天药用提起诉讼称,“职业打假人”王海先后发布7篇标题为《极草骗局》的相关文章,大肆发布诋毁极草产品的言论,严重妨害ST春天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了ST春天的商品信誉和商业信誉。目前,ST春天一审胜诉,但王海也提出了上诉。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
- “摇摇椅”并非“哄娃神器” 使用时应有成人看护(2024-11-12)
- 聚焦进博会|头部车企齐聚进博会 首发首展接连不断(2024-11-12)
- 套餐费用易升难降 携号转网人为设障(2024-11-05)
- 纠正电影票不能退“霸王条款”(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