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高铁站将试点网络订餐 外卖送餐能否准时?
7月17日起,铁路部门将在全国27个主要高铁客运站,推出动车组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旅客不仅可以订高铁盒饭还可以订购社会品牌餐食。这也标志着中国铁路首次将餐饮服务大门向社会开放。
●析理
开放经营是观念进步
高铁乘客可订“外卖”了,这无疑是铁路服务理念上一个可喜的进步,也可以说是铁路餐饮经营机制上的一个重要突破。长期以来,铁路餐饮始终处于“封闭式”经营的状态,也就是说,列车上的餐饮供给都是由铁路方自己说了算,属于一种“专营”,乘客基本上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由于列车提供的餐饮大多数是盒饭模式,再加上价格高、口味单一等,这些年来,乘客对铁路提供的盒饭质量和服务一直颇有微词。此次中国铁路总公司承诺,将向社会餐饮企业开放铁路互联网订餐平台,以满足乘客个性化的餐饮需求,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也凸显铁路方面着力改善餐饮服务的诚意。
其实,进入互联时代,任何封闭式的经营都是不受欢迎的,也是难以为继的。中国高铁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高铁大幅提质、提速的环境中,如果配套的餐饮服务还处在传统封闭经营的状态,这显然会影响到中国高铁的整体形象和服务品质。
此次铁路总公司向社会餐饮企业开放铁路互联网订餐平台,据悉,只要符合规定的餐饮产品均在12306网明码标价,供旅客选择。铁路部门将依照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配送单位等相关资质、准入条件、餐食卫生等进行监督。
高铁餐饮终于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相信将受到众多乘客的欢迎和点赞。当然,高铁餐饮向社会开放,也不能“一放了之”,而不去监管。鉴于此,笔者希望铁路方能够承担起监管“外卖”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责任,确保进入高铁车厢的“外卖”都安全可靠。毕竟,“外卖”是在铁路的“地盘上”经营,切不可撒手不管,因为一旦“外卖”出现了食品安全上的问题,那么铁路方显然将会承担相关的连带责任。
●建言
公开标准别有限竞争
坐高铁,乘客想要吃饭,除了自带食品就只能在有限的高铁餐食中选购,且价格已经定死,品种也只有这么几种,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现在可选社会品牌,这意味着乘客的选择余地变大了,这是质的进步,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恐怕也只是引入有限的竞争。
今年1月1日起,铁路部门不再执行“15元盒饭不断供”这一规定。要求铁路部门针对多样化需求为旅客提供高、中、低档不同饮食产品。全路对高铁餐食的研发已经有400多个品种,中国铁路餐饮供应不但有10元以上的,还有很多10元以下的,比如饺子、包子、面包等各种餐食供应。这样的规定看起来的确很美,但事实证明,做得不够好,乘客仍然颇有怨言,现在引入社会品牌,这是一种良好的开端,但要看怎么去做。
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品牌不是随意能够进入高铁的“视野”,而是在“开放合作、许可经营”的思路之下操作的,这表明社会品牌首先要获得铁路部门的许可,应该说,事关食品安全,铁路部门也应该依照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社会品牌进入监管,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但准入的门槛是什么?是卫生条件,还是经营规模?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条件的均可以?而对价格是否有要求?更重要的是,决定权在谁手中?如果仍然在铁路部门手中,则不太可能会产生平等的竞争,如果在监管部门手中,才有望实现公平竞争。
●疑问
怎样送餐需切实解决
目前网络外卖在全国各地城市推广开来,消费者已经完全接受这项服务,很多人养成了网上订餐的习惯,并不存在障碍。而高铁推出网上订餐服务,乃是将网络外卖服务延伸到高铁站,旅客操作起来很简单,根据自己的口味点餐即可,关键是考验高铁系统的服务响应能力。
一般来说,列车供应的餐食容易解决,外卖服务则需要保证准时、安全。在旅客提前预订外卖后,商家要按照时刻表,准时将外卖送到车站内。由于高铁停靠时间很短,加上安保检测问题,外人不得随意进入,如何顺利将外卖交到旅客手里,才是最关键的一环。
从现实情况考虑,由外卖人员亲自送不妥当,手续太多,耽误时间,进出也不方便,应当由高铁站台和动车服务人员中转、交接,或者允许商家将供餐网点开在站台内,缩短供应链。这就涉及到衔接问题,既要保证工作效率,又要确保饮食质量安全,高铁系统应做好演练工作,并准备好应急措施,以保障外卖服务质量。
铁总推出“网上订餐服务”不仅满足了旅客的饮食需求,实现餐饮供应多元化,并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倒逼供应商提高服务水平,以改善整体餐饮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向社会餐饮企业开放铁路互联网订餐平台,也是一次铁路服务互联网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试水,可以增强铁路的平台效应,挖掘更多的商机。
铁路网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平台,且没有导入成本,只是以前缺乏合理开发的意识和眼光,令流量白白浪费掉。未来铁总就可吸取网上订餐服务的经验,逐步扩大经营品类,与更多优质商家合作,深入挖掘旅客数据信息,为其提供更多精准增值服务,以扩大铁总的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
●观察
途中美食让多方共赢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旅客对出行早已不再是纠结于脚尖上的选择,而是更加关注舌尖上、指尖上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的条件,就像人们渴望列车普及无线网络信号一样,餐饮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出行热点之一。
在列车上通过互联网订餐,不仅可以极大地方便旅客,减少自带食物的烦恼,增添旅途餐食多样的选择,更多是能够满足不同旅客的味蕾需求,特别是对一些资深的“吃货”而言,更可以尝遍列车沿线的各类美食,在乘车的过程中这不失为一种特有的享受。
实际上,高铁餐饮搭上互联网,已经算不得新鲜事,早前媒体已有报道。今年春运,上海铁路局就与“饿了么”订餐平台联合推出了高铁订餐服务,收获了较好的口碑。此外在自身餐饮上,铁路部门还推出了8-15元之间的包子、微波水饺、鸡肉卷、面条、三明治等品种,引进了烧鸡、盐水鹅等地方名优特产,旅客可根据喜好自行选择。
列车餐饮服务产生的深刻变化,体现的是铁路部门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今,铁路部门在产品及服务上都更加人性化,在购票、乘车等多方面都能够充分考虑旅客感受,积极听取旅客意见,尤其是还能够对残疾人等小众群体给予充分照顾,推出了导盲犬上车,残疾人专用席等特殊服务。而且在餐饮上,还能够充分考虑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诸多细节。
当然,在这样一个一年服务几十亿人次旅客的浩大工程中,谁都难保不出什么问题。在没有体验到互联网+高铁订餐产品之前,人们也难免会对餐饮质量、卫生、安全等有所担心,但是在走市场化道路的大背景之下,铁路部门需要用更多更好的服务来赢得市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列车上的餐饮服务会越来越好,在舌尖与脚尖的约会中,实现企业与旅客的共赢。
7月17日起,铁路部门将在全国27个主要高铁客运站,推出动车组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旅客不仅可以订高铁盒饭还可以订购社会品牌餐食。这也标志着中国铁路首次将餐饮服务大门向社会开放。
●析理
开放经营是观念进步
高铁乘客可订“外卖”了,这无疑是铁路服务理念上一个可喜的进步,也可以说是铁路餐饮经营机制上的一个重要突破。长期以来,铁路餐饮始终处于“封闭式”经营的状态,也就是说,列车上的餐饮供给都是由铁路方自己说了算,属于一种“专营”,乘客基本上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由于列车提供的餐饮大多数是盒饭模式,再加上价格高、口味单一等,这些年来,乘客对铁路提供的盒饭质量和服务一直颇有微词。此次中国铁路总公司承诺,将向社会餐饮企业开放铁路互联网订餐平台,以满足乘客个性化的餐饮需求,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也凸显铁路方面着力改善餐饮服务的诚意。
其实,进入互联时代,任何封闭式的经营都是不受欢迎的,也是难以为继的。中国高铁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高铁大幅提质、提速的环境中,如果配套的餐饮服务还处在传统封闭经营的状态,这显然会影响到中国高铁的整体形象和服务品质。
此次铁路总公司向社会餐饮企业开放铁路互联网订餐平台,据悉,只要符合规定的餐饮产品均在12306网明码标价,供旅客选择。铁路部门将依照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配送单位等相关资质、准入条件、餐食卫生等进行监督。
高铁餐饮终于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相信将受到众多乘客的欢迎和点赞。当然,高铁餐饮向社会开放,也不能“一放了之”,而不去监管。鉴于此,笔者希望铁路方能够承担起监管“外卖”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责任,确保进入高铁车厢的“外卖”都安全可靠。毕竟,“外卖”是在铁路的“地盘上”经营,切不可撒手不管,因为一旦“外卖”出现了食品安全上的问题,那么铁路方显然将会承担相关的连带责任。
●建言
公开标准别有限竞争
坐高铁,乘客想要吃饭,除了自带食品就只能在有限的高铁餐食中选购,且价格已经定死,品种也只有这么几种,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现在可选社会品牌,这意味着乘客的选择余地变大了,这是质的进步,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恐怕也只是引入有限的竞争。
今年1月1日起,铁路部门不再执行“15元盒饭不断供”这一规定。要求铁路部门针对多样化需求为旅客提供高、中、低档不同饮食产品。全路对高铁餐食的研发已经有400多个品种,中国铁路餐饮供应不但有10元以上的,还有很多10元以下的,比如饺子、包子、面包等各种餐食供应。这样的规定看起来的确很美,但事实证明,做得不够好,乘客仍然颇有怨言,现在引入社会品牌,这是一种良好的开端,但要看怎么去做。
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品牌不是随意能够进入高铁的“视野”,而是在“开放合作、许可经营”的思路之下操作的,这表明社会品牌首先要获得铁路部门的许可,应该说,事关食品安全,铁路部门也应该依照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社会品牌进入监管,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但准入的门槛是什么?是卫生条件,还是经营规模?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条件的均可以?而对价格是否有要求?更重要的是,决定权在谁手中?如果仍然在铁路部门手中,则不太可能会产生平等的竞争,如果在监管部门手中,才有望实现公平竞争。
●疑问
怎样送餐需切实解决
目前网络外卖在全国各地城市推广开来,消费者已经完全接受这项服务,很多人养成了网上订餐的习惯,并不存在障碍。而高铁推出网上订餐服务,乃是将网络外卖服务延伸到高铁站,旅客操作起来很简单,根据自己的口味点餐即可,关键是考验高铁系统的服务响应能力。
一般来说,列车供应的餐食容易解决,外卖服务则需要保证准时、安全。在旅客提前预订外卖后,商家要按照时刻表,准时将外卖送到车站内。由于高铁停靠时间很短,加上安保检测问题,外人不得随意进入,如何顺利将外卖交到旅客手里,才是最关键的一环。
从现实情况考虑,由外卖人员亲自送不妥当,手续太多,耽误时间,进出也不方便,应当由高铁站台和动车服务人员中转、交接,或者允许商家将供餐网点开在站台内,缩短供应链。这就涉及到衔接问题,既要保证工作效率,又要确保饮食质量安全,高铁系统应做好演练工作,并准备好应急措施,以保障外卖服务质量。
铁总推出“网上订餐服务”不仅满足了旅客的饮食需求,实现餐饮供应多元化,并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倒逼供应商提高服务水平,以改善整体餐饮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向社会餐饮企业开放铁路互联网订餐平台,也是一次铁路服务互联网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试水,可以增强铁路的平台效应,挖掘更多的商机。
铁路网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平台,且没有导入成本,只是以前缺乏合理开发的意识和眼光,令流量白白浪费掉。未来铁总就可吸取网上订餐服务的经验,逐步扩大经营品类,与更多优质商家合作,深入挖掘旅客数据信息,为其提供更多精准增值服务,以扩大铁总的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
●观察
途中美食让多方共赢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旅客对出行早已不再是纠结于脚尖上的选择,而是更加关注舌尖上、指尖上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的条件,就像人们渴望列车普及无线网络信号一样,餐饮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出行热点之一。
在列车上通过互联网订餐,不仅可以极大地方便旅客,减少自带食物的烦恼,增添旅途餐食多样的选择,更多是能够满足不同旅客的味蕾需求,特别是对一些资深的“吃货”而言,更可以尝遍列车沿线的各类美食,在乘车的过程中这不失为一种特有的享受。
实际上,高铁餐饮搭上互联网,已经算不得新鲜事,早前媒体已有报道。今年春运,上海铁路局就与“饿了么”订餐平台联合推出了高铁订餐服务,收获了较好的口碑。此外在自身餐饮上,铁路部门还推出了8-15元之间的包子、微波水饺、鸡肉卷、面条、三明治等品种,引进了烧鸡、盐水鹅等地方名优特产,旅客可根据喜好自行选择。
列车餐饮服务产生的深刻变化,体现的是铁路部门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今,铁路部门在产品及服务上都更加人性化,在购票、乘车等多方面都能够充分考虑旅客感受,积极听取旅客意见,尤其是还能够对残疾人等小众群体给予充分照顾,推出了导盲犬上车,残疾人专用席等特殊服务。而且在餐饮上,还能够充分考虑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诸多细节。
当然,在这样一个一年服务几十亿人次旅客的浩大工程中,谁都难保不出什么问题。在没有体验到互联网+高铁订餐产品之前,人们也难免会对餐饮质量、卫生、安全等有所担心,但是在走市场化道路的大背景之下,铁路部门需要用更多更好的服务来赢得市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列车上的餐饮服务会越来越好,在舌尖与脚尖的约会中,实现企业与旅客的共赢。
- “全域式购物”成新趋势(2024-10-11)
- 酸奶能加热后再喝吗(2024-10-10)
- 你的“小电驴”将迎新升级(2024-10-10)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
- 话费套餐“升易降难”是消费侵权(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