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信息

“新零售”打法:产品、技术双轮驱动 深耕细分市场需求

2017年07月03日 10:29 信息来源: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70630/4270319.shtml

马云一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让“新零售”一词从去年火到了今天。

一面是电商巨头纷纷布局实体店,一面是物美等传统零售企业拥抱电商,零售行业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背后,是新需求、新技术、新业态的联姻。

6月28日,在由IDG资本在京举办的“新消费时代峰会”上,资本和业界人士认为,从获客成本、运营效率、消费者体验三方面来看,线上和线下结合将是未来零售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一。互联网技术与线下实体商店的结合,可以提高零售行业的整体经营效率,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而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新零售”时代的转型中更要坚持商业的本质,即丰富商品供给,创造和满足消费需求。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远未被充分挖掘,对于未来零售行业的新入局者,在深耕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助力行业降本增效等方面,仍可大有作为。同时,业内人士也提醒称,零售行业不像互联网、游戏等产业容易“赚快钱”,新零售业态必将经历阵痛和迭代,参与者要能够不忘初心,守住寂寞。

新业态是大势所趋

十几年来,零售行业的关注焦点在经历了从纯线上到O2O以后,再次转回了线下。

此次峰会上,IDG资本执行总监孙宇含认为,零售行业新业态的背后,有行业基于获客成本、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三方面的考量。

她表示,现在线上渗透率已经基本饱和,线上流量出现明显的集中化趋势,对于巨头以外的零售商而言,线下的获客成本较线上更低,尤其对于特定人群的获客,线下的优势更加明显。就运营成本而言,有些品类虽然消费频率高,但客单价低,纯线上运营很难实现规模与效率。就消费者体验而言,体验和服务都需要搭载线下的场景才能得到满足,纯线上的方式很难给消费者完整的体验。

与传统的线下零售相比,有新技术赋能的“新零售”更容易实现消费者、商品、场景的高效匹配。

孙宇含表示,“新零售”时代里零售行业效率的提高,可以从供应链效率和消费者效率两方面着手。供应链效率方面,例如7-11,将零售业态与制造业态相结合,将产业链向上延伸;消费者效率方面,例如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就是通过相对复杂的线下门店的运营,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差异化体验,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她继称,目前“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三大趋势。一是各细分零售行业均出现了“餐饮化”的趋势,例如宜家的餐饮部,以及便利店卖盒饭等。这部分消费者的共同特点是以小家庭为主,女性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高。二是例如便利店、折扣店等标准化程度高、展业能力强、布局灵活的小面积业态在整个零售行业中增速最快。三是对于大型门店而言,通过相对复杂的运营,去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将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企业的创新与坚持

无论零售业态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仍然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商品流通。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厘清顾客需求,提升顾客消费体验。

物美集团CEO张斌在此次峰会上表示:“物美集团从三年前就开始探索如何与互联网深度结合,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他继称,物美集团“新零售”战略布局的第一点,是把公司从一个线下企业变成技术公司。他解释称,为了满足顾客变化的需求,需要企业不断试错,因此拥有一套自己开发的系统,是试错道路的必要保障。目前物美和多点网上超市的结合,可以说是初步找到了一条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道路。和多点合作推出“自由购”服务两个月以来,在北京的物美超市里已有4%的顾客采用多点扫码的方式付款。

在某些难以对商品规格标准化的领域,技术还能够将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标准化,提高零售效率。宋小菜创始人余玲兵将这种技术驱动零售的方法称作“反向供应链打法”。

余玲兵表示,“反向供应链”的路径可以总结为“四化”,即“数字化、产品化、算法化、协同化”。他解释称,可以利用技术将顾客的需求数字化、结构化,之后更快地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对接,高效地匹配需求、采购、配送,通过透明公开的数据信息和调度系统进行产业协作。目前,这套“反向供应链”机制已经帮助宋小菜成功地将生鲜损耗率从市场平均水平40%-45%降低到了0.37%。

在技术提高零售行业经营效率的同时,零售企业也应当注重商品的品质,用不断升级的供给能力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持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

我买网副总裁朱璋表示,我买网线上商城和线下展示店的运营,都是围绕着公司 “产品制胜”的策略展开的。通过严控自有品牌的产品品质,将企业与“安全、高品质”的品牌形象连接起来,在中高端客群里形成一定的品牌认知。目前其自有品牌均已占领商城中各品类的销售第一名,成为公司毛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好邻居总经理陶冶也表示,技术虽然可以提高交付可能性,但便利店行业目前真正的瓶颈是供给不足带来的需求不足。做零售企业要不断跟上产品的供给,创造更有效的需求,让便利店和小卖部相比优势更加明显,顾客才会真正愿意过来。

后来者的“新玩法”

在电商巨头布局线下,传统零售企业拥抱技术之后,零售行业的新入局者还有哪些“玩法”?

张斌和朱璋均认为,当前消费者的需求还有极大一部分没有被零售企业挖掘出来,跟随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深挖需求、做到极致,“新零售”市场都大有可为。

然而,入局者多了,资本钱热了,创业心态难免浮躁。

对此,陶冶特别提醒道,做小业态的事情一定要不忘初心,切忌有“三年回本”的心态。他表示:“服务好有限的顾客,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同时也符合全球化的趋势。但同时便利店面临的困难挑战也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足够长时间的积累,我觉得还是看看再说。另外,还要有发自内心的开放。零售业面临的是巨大的生态,这个生态里面每一家都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要尊重产业里面每一个不同的伙伴,每一个不同类型的产业,跟他们有更真的双向合作。”

对于想从技术角度切入行业的“新玩家”,余玲兵建议,首先要想清楚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跟传统的模式相比降低了那些成本,提高了那些效率;第二,跟传统的比,新的服务体系有哪些核心服务能力,有哪些新的价值、新的内涵;第三,能够沉淀下来什么,和后来的入局者比,有哪些优势壁垒。

他继称:“如果这三个东西加在一起,它应该不仅仅是长出一个新零售,它一定是一个新渠道,一个新服务,更是一种新价值,而且长出来的一定是新物种。它一定是有阵痛期的,一定有纠结、反复、震荡,从左到右的迭代升级的过程。所以如果有这样的市场和这样的机会,它一定漫长的,要甘于寂寞,要能坚持下来,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