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有责任防止用户隐私被倒卖
在平台型企业越来越多地扮演所在领域公共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外卖平台有义务尽最大力度保护用户隐私,避免它从自身内部和商家、骑手等端口流出去。
800元能买上万条有关外卖用户姓名、电话、地址、订餐次数等隐私信息;代运营店铺可用软件自动抓取用户信息……近日,新京报记者卧底多个“电话销售”群,发现有卖家专门出售外卖订餐客户信息,每条售价不到一毛钱;还有网络运营公司将其搜集后打包倒卖。部分外卖骑手也在利用用户信息牟利,有骑手对“当天”订单信息报价一元一条。
信息泄露,在时下已不算“新闻”。即便如此,订个外卖自己房间号、电话等就能被泄露个一干二净,仍让人脊背发凉。
眼下风头正劲的网络外卖,改变了大批人的餐饮获取方式,也成了新型消费方式的代表。而网络外卖之所以备受青睐,最直观的原因就是 “足不出户就能享到美食”的便捷性。
可如果这看得见的便捷背后隐藏的是麻烦,“足不出户”享到美食的同时也是把自己置于被骚扰、诈骗的“风险敞口”中,那所谓的便利也就是“看起来很美”,隐私保护乏力没准会成为食品安全外影响行业长远发展的另一道“生命线”。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问题不能全怪外卖平台:外卖平台不像社交、移动支付平台,信息泄露渠道比较窄,但网络外卖信息集聚端连接了商家、平台、骑手、消费者四方,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更高。
有国外学者曾将企业分为两种类型:线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线型公司基本遵循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直接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平台型公司不参与核心价值创造,但链接其创造者和用户两端。外卖平台也是这样:链接了海量餐饮企业和用户,掌握了许多大数据和资金,但和餐饮商家间没有强依附关系,也很难对信息流通进行全方位管控。
可在平台型企业越来越多地扮演所在领域公共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外卖平台有义务尽最大力度保护用户隐私,避免它从自身内部和商家、骑手等端口流出去。
在报道中,有骑手竟参与贩卖用户信息;有“电话销售”群里的卖家称,“数据是由商家系统内部人员提取的,每天更新4万条左右。”可见“内鬼”问题不可不防。还有网络运营公司用软件挂在有关商家后台,从中爬取用户姓名、电话、储值余额等信息。鉴于此,有关外卖平台应尽早提高数据防泄露处理的加密级别,也对骑手加强监督管控。
对于餐饮商家,虽然线下的隐私泄露行为难控制,可他们接收的订单数据都源自外卖平台,平台方理应从技术层面堵住其泄露用户信息的口子。
在这方面,快递业的部分经验可资借鉴:快递也涉及多个中转环节,为保护用户隐私,有些快递企业就探索出了“虚拟地址”、隐私面单等。
眼下,外卖平台也有类似的尝试,对用户姓名、号码、地址等进行编码处理,让商家、骑手和用户联系时,以快速生成的“虚拟隐私号码”为主;很多沟通,也从直接电话联系转至企业内置的IM(即时通讯)工具。这些隐私保障服务,宜尽早实现全面覆盖。
舍此之外,外卖平台应该通过双边合同等方式,对商家、骑手的隐私保密义务明确规定,并对泄露信息行为采取行业禁入“黑名单”和移交司法机关等方式加以规制。
对外卖平台而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强化。倘若自己平台下的用户隐私轻易被倒卖,那外卖平台不但责无旁贷,更应当积极应对、整改,配合司法机关对此类涉嫌犯罪行为予以打击。
在平台型企业越来越多地扮演所在领域公共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外卖平台有义务尽最大力度保护用户隐私,避免它从自身内部和商家、骑手等端口流出去。
800元能买上万条有关外卖用户姓名、电话、地址、订餐次数等隐私信息;代运营店铺可用软件自动抓取用户信息……近日,新京报记者卧底多个“电话销售”群,发现有卖家专门出售外卖订餐客户信息,每条售价不到一毛钱;还有网络运营公司将其搜集后打包倒卖。部分外卖骑手也在利用用户信息牟利,有骑手对“当天”订单信息报价一元一条。
信息泄露,在时下已不算“新闻”。即便如此,订个外卖自己房间号、电话等就能被泄露个一干二净,仍让人脊背发凉。
眼下风头正劲的网络外卖,改变了大批人的餐饮获取方式,也成了新型消费方式的代表。而网络外卖之所以备受青睐,最直观的原因就是 “足不出户就能享到美食”的便捷性。
可如果这看得见的便捷背后隐藏的是麻烦,“足不出户”享到美食的同时也是把自己置于被骚扰、诈骗的“风险敞口”中,那所谓的便利也就是“看起来很美”,隐私保护乏力没准会成为食品安全外影响行业长远发展的另一道“生命线”。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问题不能全怪外卖平台:外卖平台不像社交、移动支付平台,信息泄露渠道比较窄,但网络外卖信息集聚端连接了商家、平台、骑手、消费者四方,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更高。
有国外学者曾将企业分为两种类型:线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线型公司基本遵循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直接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平台型公司不参与核心价值创造,但链接其创造者和用户两端。外卖平台也是这样:链接了海量餐饮企业和用户,掌握了许多大数据和资金,但和餐饮商家间没有强依附关系,也很难对信息流通进行全方位管控。
可在平台型企业越来越多地扮演所在领域公共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外卖平台有义务尽最大力度保护用户隐私,避免它从自身内部和商家、骑手等端口流出去。
在报道中,有骑手竟参与贩卖用户信息;有“电话销售”群里的卖家称,“数据是由商家系统内部人员提取的,每天更新4万条左右。”可见“内鬼”问题不可不防。还有网络运营公司用软件挂在有关商家后台,从中爬取用户姓名、电话、储值余额等信息。鉴于此,有关外卖平台应尽早提高数据防泄露处理的加密级别,也对骑手加强监督管控。
对于餐饮商家,虽然线下的隐私泄露行为难控制,可他们接收的订单数据都源自外卖平台,平台方理应从技术层面堵住其泄露用户信息的口子。
在这方面,快递业的部分经验可资借鉴:快递也涉及多个中转环节,为保护用户隐私,有些快递企业就探索出了“虚拟地址”、隐私面单等。
眼下,外卖平台也有类似的尝试,对用户姓名、号码、地址等进行编码处理,让商家、骑手和用户联系时,以快速生成的“虚拟隐私号码”为主;很多沟通,也从直接电话联系转至企业内置的IM(即时通讯)工具。这些隐私保障服务,宜尽早实现全面覆盖。
舍此之外,外卖平台应该通过双边合同等方式,对商家、骑手的隐私保密义务明确规定,并对泄露信息行为采取行业禁入“黑名单”和移交司法机关等方式加以规制。
对外卖平台而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强化。倘若自己平台下的用户隐私轻易被倒卖,那外卖平台不但责无旁贷,更应当积极应对、整改,配合司法机关对此类涉嫌犯罪行为予以打击。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
- 话费套餐“升易降难”是消费侵权(2024-08-23)
- 贵州举办酱香型白酒新国标宣贯培训推动企业用新标准指导生产实现质量提升(2024-08-21)
- 业绩新高,出海创新,比亚迪攀升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43位(2024-08-12)
- 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开启 诸多措施有待细化(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