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 如何解决打车难问题?
“朋友送我到北京南站后,他转身打车回家。我到了天津东站发消息报平安,他还在南站排队”“出租车排队3小时,滴滴快车排队228位,最终我忍痛接受比平常贵3倍的车费,约上了专车”……近日,这些看似段子的网友亲身经历,真实反映出北京南站、首都机场高峰期出租车运力难以满足乘客需求的问题。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网约车新政”),各地据此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随后,一系列规范网约车运营的规定出台,整治网约车乱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7月1日,《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式生效,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将受罚款、扣留驾驶证和车辆,并将违法行为主体纳入信用信息系统等处罚。
从市场反馈看,滴滴出行、易到等网约车平台都不同程度受此影响,出现无车接单、加价等问题,增加了北京打车的难度。网约车监管难、合规难等问题也更加突显。
2018年7月27日,在“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之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下称“中国信通院政经所”)举办专题研讨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受邀参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完善“网约车新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专家:网约车对出行、环保、就业等都是利好
中国信通院政经所副所长何伟表示,网约车已经成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动能,在提升信息消费、扩大就业空间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这两年在北京,网约车的出现让“黑车”的数量明显变少了,搭乘网约车出行的安全系数相对变高了,出行方式多了一种选择。同时,某些平台提供儿童安全座椅等服务,也满足了个性化出行需求。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部主任俞海认为,共享出行意在改善出行,间接带来了绿色环保效应,同时也是网约车发展的内生变量。他举数据说:“2017年滴滴出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70万辆私家车一年总排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氮氧化物、颗粒物减排量相当于100万辆私家车。按森林碳吸收核算,相当于去年一年碳减排种了1.2亿棵树。”
据中国新就业形态数据中心在2017年和2018年发布的报告,2016年至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的司机中,19%来自去产能行业,8%来自复员、转业军人,6%来自失业人员,7%来自零就业家庭。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共有3066万车主和司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其中大部分为工作时间较短的兼职人员,整体平均月收入水平为1979元。
“全国超99%网约车司机不合规”
然而,网约车的发展在各地也面临着合规进展慢、拿证率低、政策落地难等困难。
据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和206个地级市)出台了网约车细则文件,覆盖率为62.1%。
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监管研究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强治给出了几个数字:目前我国网约车司机人数超3120万,是出租车司机人数的10倍以上,资质符合各地出台的新规的总共有34万,比例为1.1%,“总体来说,现在99%以上的司机都是不合规的。”
截至2018年7月份,共有78个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全国不同城市获得经营许可证。我国现在主要几家网约车公司,常见的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用车,这4家主要市场份额占据者,平均拿证数量在210家中占到24%。78个平台中,51%的平台只在一个城市取得了许可证。
有专家介绍说,在合规流程方面,部分地方政策抬高准入门槛,异化合规流程,也加大了合规难度。属地化的监管方式和协同机制不完善催生了多重标准,导致合规进程难上加难。部分城市分摊合规压力,降低合规成本,将办证职能下放到区县,并让平台代为办理。
对此,中国信通院政经所副总工程师何霞表示:“地方监管能力和监管成本不完全匹配,不同部门之间协同难度较大,责任划分存在争议,执法难,执法力量是否能跟得上目前政策要求有待考察。从平台来看,涉及成本高,多地都要配备相应力量。”
如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截至7月25日,近30天内,北京打车难百度指数环比增长420%。2018年3—7月,北京市网约车应答率下降22%,单均应答时长增加3.4倍。据媒体报道,有乘客排队叫车排了上百号,犹如去医院挂号。”李强治以北京为例详述目前打车难现状。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军认为,解决“打车难”问题,建议未来放宽车辆准入标准,不能把差异化当作高档化进行理解;消除不合理的户籍限制;允许兼职司机,同时对专兼职进行分类监管。
属地管理落地是网约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安徽省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晓明坦言,“自2017年7月芜湖市《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实施近一年的时间里,效果非常不好,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发展定位很难落地。”例如,滴滴出行无法在芜湖进行注册备案。
“之后我们不再要求车辆为市区注册登记,改为本市牌照;不再要求驾驶员取得市区居住证,改为本市居住证;降低车辆轴距和排量要求等。”徐晓明介绍说,自2018年5月11日相关修订发布以来,滴滴平台顺利落地,7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证,滴滴完成了4500辆外地牌照车辆清理,250多台网约车取得了道路运输证,6900多名驾驶员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
李强治建议,未来应推动出租车经营权等改革,给出租车松绑,让出租车群体在改革和转型中受益。延长网约车政策过渡期,为新老业态融合发展和各种协调与化解创造空间,改变市场各类主体的预期。另外,还要放松对网约车的管制,推动一批城市降低网约车准入门槛,取消转变营运性质的强制性要求,同时增加对保险、司机背景审查、车辆安全检查等细化要求。
“朋友送我到北京南站后,他转身打车回家。我到了天津东站发消息报平安,他还在南站排队”“出租车排队3小时,滴滴快车排队228位,最终我忍痛接受比平常贵3倍的车费,约上了专车”……近日,这些看似段子的网友亲身经历,真实反映出北京南站、首都机场高峰期出租车运力难以满足乘客需求的问题。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网约车新政”),各地据此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随后,一系列规范网约车运营的规定出台,整治网约车乱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7月1日,《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正式生效,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将受罚款、扣留驾驶证和车辆,并将违法行为主体纳入信用信息系统等处罚。
从市场反馈看,滴滴出行、易到等网约车平台都不同程度受此影响,出现无车接单、加价等问题,增加了北京打车的难度。网约车监管难、合规难等问题也更加突显。
2018年7月27日,在“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之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下称“中国信通院政经所”)举办专题研讨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受邀参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完善“网约车新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专家:网约车对出行、环保、就业等都是利好
中国信通院政经所副所长何伟表示,网约车已经成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动能,在提升信息消费、扩大就业空间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这两年在北京,网约车的出现让“黑车”的数量明显变少了,搭乘网约车出行的安全系数相对变高了,出行方式多了一种选择。同时,某些平台提供儿童安全座椅等服务,也满足了个性化出行需求。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部主任俞海认为,共享出行意在改善出行,间接带来了绿色环保效应,同时也是网约车发展的内生变量。他举数据说:“2017年滴滴出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70万辆私家车一年总排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氮氧化物、颗粒物减排量相当于100万辆私家车。按森林碳吸收核算,相当于去年一年碳减排种了1.2亿棵树。”
据中国新就业形态数据中心在2017年和2018年发布的报告,2016年至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的司机中,19%来自去产能行业,8%来自复员、转业军人,6%来自失业人员,7%来自零就业家庭。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共有3066万车主和司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其中大部分为工作时间较短的兼职人员,整体平均月收入水平为1979元。
“全国超99%网约车司机不合规”
然而,网约车的发展在各地也面临着合规进展慢、拿证率低、政策落地难等困难。
据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和206个地级市)出台了网约车细则文件,覆盖率为62.1%。
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监管研究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强治给出了几个数字:目前我国网约车司机人数超3120万,是出租车司机人数的10倍以上,资质符合各地出台的新规的总共有34万,比例为1.1%,“总体来说,现在99%以上的司机都是不合规的。”
截至2018年7月份,共有78个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全国不同城市获得经营许可证。我国现在主要几家网约车公司,常见的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用车,这4家主要市场份额占据者,平均拿证数量在210家中占到24%。78个平台中,51%的平台只在一个城市取得了许可证。
有专家介绍说,在合规流程方面,部分地方政策抬高准入门槛,异化合规流程,也加大了合规难度。属地化的监管方式和协同机制不完善催生了多重标准,导致合规进程难上加难。部分城市分摊合规压力,降低合规成本,将办证职能下放到区县,并让平台代为办理。
对此,中国信通院政经所副总工程师何霞表示:“地方监管能力和监管成本不完全匹配,不同部门之间协同难度较大,责任划分存在争议,执法难,执法力量是否能跟得上目前政策要求有待考察。从平台来看,涉及成本高,多地都要配备相应力量。”
如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截至7月25日,近30天内,北京打车难百度指数环比增长420%。2018年3—7月,北京市网约车应答率下降22%,单均应答时长增加3.4倍。据媒体报道,有乘客排队叫车排了上百号,犹如去医院挂号。”李强治以北京为例详述目前打车难现状。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军认为,解决“打车难”问题,建议未来放宽车辆准入标准,不能把差异化当作高档化进行理解;消除不合理的户籍限制;允许兼职司机,同时对专兼职进行分类监管。
属地管理落地是网约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安徽省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晓明坦言,“自2017年7月芜湖市《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实施近一年的时间里,效果非常不好,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发展定位很难落地。”例如,滴滴出行无法在芜湖进行注册备案。
“之后我们不再要求车辆为市区注册登记,改为本市牌照;不再要求驾驶员取得市区居住证,改为本市居住证;降低车辆轴距和排量要求等。”徐晓明介绍说,自2018年5月11日相关修订发布以来,滴滴平台顺利落地,7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证,滴滴完成了4500辆外地牌照车辆清理,250多台网约车取得了道路运输证,6900多名驾驶员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
李强治建议,未来应推动出租车经营权等改革,给出租车松绑,让出租车群体在改革和转型中受益。延长网约车政策过渡期,为新老业态融合发展和各种协调与化解创造空间,改变市场各类主体的预期。另外,还要放松对网约车的管制,推动一批城市降低网约车准入门槛,取消转变营运性质的强制性要求,同时增加对保险、司机背景审查、车辆安全检查等细化要求。
- 房屋“养老” 谁来买单(2024-09-03)
- 话费套餐“升易降难”是消费侵权(2024-08-23)
- 贵州举办酱香型白酒新国标宣贯培训推动企业用新标准指导生产实现质量提升(2024-08-21)
- 业绩新高,出海创新,比亚迪攀升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43位(2024-08-12)
- 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开启 诸多措施有待细化(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