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保险和养老保障大有可为
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业界称之为“新国十条”。“新国十条”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三大中心任务,要求保险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随着顶层设计确定,保险业采取了系列落地举措。在利率下行环境下,2025年哪些保险产品将成为保险业发力的主要方向?
分红险重回C位
每到岁末年初,各大险企都会拿出拳头产品来抢占市场。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此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增额寿险、年金保险风光不再,“保证利益+保单红利”模式的分红险产品则重新回归C位。
过去两年,股市“跌跌不休”,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保险产品此前3.5%、3%等较高的预定利率成为了保险代理人宣传的重点,增额终身寿险、年金保险一时风头无两。不过,在市场利率水平走低的趋势下,保险产品的高收益也难再维持。2023年7月,一批预定利率为3.5%的年金保险产品下架,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至3%,拉开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序幕。为了防范利差损风险,2024年,监管部门几度出手,最终将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5%,分红型、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和1.5%。
随着预定利率的不断下调,曾经销售火爆的增额终身寿险、万能险等产品收益率光环渐褪,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也鲜见“停售”“锁定利率”等炒作宣传,取而代之的是“让分红保险带你穿越周期”“闲钱理财推荐分红险”等。记者注意到,2024年10月以来,众多人身险公司加速推动产品转型,分红险成为行业的主要产品。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人寿保险共上新400多款产品,其中分红型人寿保险157款,占比为38%;年金保险共上新231款,其中分红型年金保险80款,占比为35%。记者在保险业协会人身寿险产品信息库查询发现,2024年12月在售的41款人寿保险新型产品中,有33款是分红险。
为何保险公司将主流产品切换为分红险?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称,分红险既有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又能够降低险企的刚性负债成本,因此,保险公司有较强的推广动力。而且,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同为浮动利益产品形态的有分红险和万能险,但分红险有更好的收益平滑机制,能大幅降低股票资产价格波动对保险公司当期利润表的影响,发展空间巨大。
事实上,优化产品结构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引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4年启动了人身险定价机制改革,要求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为了引导行业主体减少对以增额寿为代表的刚兑属性产品的依赖,监管部门在定价文件中明确,“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普惠保险受青睐
自2025年1月1日起,北京、安徽、江苏、湖南、重庆等多地的2025年惠民保已生效。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惠民保在延续低保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了保障内容。因普惠保险买得到、买得起,受到了消费市场青睐,以北京为例,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投保人数突破了400万。
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监管部门2024年6月印发了《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5年高质量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基础保险服务提质扩面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保险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等发展目标。
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指导意见》明确,加大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群、特殊职业和新市民等群体的保障力度,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支持保险公司通过保险服务参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校园安全、道路安全等突发事件,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积极发展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和疫苗接种等相关保险,发展生育、儿童等保险,满足家庭风险保障需求。
推动普惠保险发展成为保险监管部门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方向。例如,在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基础上,北京9家保险公司在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下,共同开发上线了“北京普惠家财保”,这也是北京首款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险产品。
在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看来,若要健全普惠保险保障体系,保险业还应通过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房屋保险等提升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
商保年金开发提速
养老金融是金融5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12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第一、二、三支柱,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统筹保险产品与健康、养老服务,将老年人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康复、护理等纳入保障范围,扎实推进人寿保险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探索提供“医、护、康、养、居”一体化的养老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在政策推动下,各大险企也是加速开发商保年金产品。例如,人保寿险精心打造金裕满堂即期养老年金保险,光大永明人寿推出《光大永明悠享(臻传版)养老年金保险》等多款差异化商保年金产品,海保人寿上线新款养老年金产品——福满满6号养老年金保险。
对于商保年金的发展,大家保险集团原总经理徐敬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上表示,商保年金作为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保险公司应基于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和个人养老金账户,做好养老风险评估规划,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产品同时要满足客户医养结合的各项服务,包括养老床位、长期照护、医疗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也持续上新。以保险产品为例,截至目前,已有27家保险公司推出200多种产品方案。多家险企表示,将积极在全国范围推进这一惠民工程落地,通过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推动养老金融这项大工程做深做实。
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业界称之为“新国十条”。“新国十条”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三大中心任务,要求保险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随着顶层设计确定,保险业采取了系列落地举措。在利率下行环境下,2025年哪些保险产品将成为保险业发力的主要方向?
分红险重回C位
每到岁末年初,各大险企都会拿出拳头产品来抢占市场。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此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增额寿险、年金保险风光不再,“保证利益+保单红利”模式的分红险产品则重新回归C位。
过去两年,股市“跌跌不休”,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保险产品此前3.5%、3%等较高的预定利率成为了保险代理人宣传的重点,增额终身寿险、年金保险一时风头无两。不过,在市场利率水平走低的趋势下,保险产品的高收益也难再维持。2023年7月,一批预定利率为3.5%的年金保险产品下架,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至3%,拉开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序幕。为了防范利差损风险,2024年,监管部门几度出手,最终将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5%,分红型、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2%和1.5%。
随着预定利率的不断下调,曾经销售火爆的增额终身寿险、万能险等产品收益率光环渐褪,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也鲜见“停售”“锁定利率”等炒作宣传,取而代之的是“让分红保险带你穿越周期”“闲钱理财推荐分红险”等。记者注意到,2024年10月以来,众多人身险公司加速推动产品转型,分红险成为行业的主要产品。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人寿保险共上新400多款产品,其中分红型人寿保险157款,占比为38%;年金保险共上新231款,其中分红型年金保险80款,占比为35%。记者在保险业协会人身寿险产品信息库查询发现,2024年12月在售的41款人寿保险新型产品中,有33款是分红险。
为何保险公司将主流产品切换为分红险?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称,分红险既有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又能够降低险企的刚性负债成本,因此,保险公司有较强的推广动力。而且,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同为浮动利益产品形态的有分红险和万能险,但分红险有更好的收益平滑机制,能大幅降低股票资产价格波动对保险公司当期利润表的影响,发展空间巨大。
事实上,优化产品结构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引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4年启动了人身险定价机制改革,要求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为了引导行业主体减少对以增额寿为代表的刚兑属性产品的依赖,监管部门在定价文件中明确,“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普惠保险受青睐
自2025年1月1日起,北京、安徽、江苏、湖南、重庆等多地的2025年惠民保已生效。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惠民保在延续低保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了保障内容。因普惠保险买得到、买得起,受到了消费市场青睐,以北京为例,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投保人数突破了400万。
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监管部门2024年6月印发了《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5年高质量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基础保险服务提质扩面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保险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等发展目标。
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指导意见》明确,加大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群、特殊职业和新市民等群体的保障力度,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支持保险公司通过保险服务参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校园安全、道路安全等突发事件,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积极发展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和疫苗接种等相关保险,发展生育、儿童等保险,满足家庭风险保障需求。
推动普惠保险发展成为保险监管部门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方向。例如,在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基础上,北京9家保险公司在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下,共同开发上线了“北京普惠家财保”,这也是北京首款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险产品。
在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看来,若要健全普惠保险保障体系,保险业还应通过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房屋保险等提升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
商保年金开发提速
养老金融是金融5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12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第一、二、三支柱,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统筹保险产品与健康、养老服务,将老年人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康复、护理等纳入保障范围,扎实推进人寿保险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探索提供“医、护、康、养、居”一体化的养老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在政策推动下,各大险企也是加速开发商保年金产品。例如,人保寿险精心打造金裕满堂即期养老年金保险,光大永明人寿推出《光大永明悠享(臻传版)养老年金保险》等多款差异化商保年金产品,海保人寿上线新款养老年金产品——福满满6号养老年金保险。
对于商保年金的发展,大家保险集团原总经理徐敬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上表示,商保年金作为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保险公司应基于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和个人养老金账户,做好养老风险评估规划,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产品同时要满足客户医养结合的各项服务,包括养老床位、长期照护、医疗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也持续上新。以保险产品为例,截至目前,已有27家保险公司推出200多种产品方案。多家险企表示,将积极在全国范围推进这一惠民工程落地,通过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推动养老金融这项大工程做深做实。
- 选运动头盔注意查看缓冲层(2025-01-10)
- 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成为服务消费新风口(2025-01-07)
- 普惠保险和养老保障大有可为(2025-01-07)
- 利好接续政策值得车市期待(2025-01-07)
- 消费品质提升成车市变革核心动能(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