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赴日人均支出1.6万 跨国爆买警醒中国制造
中国游客“爆买日本”的产业警示
消息赴日人均支出1.6万元,国内消费水平增长与制造业发展成巨大反差
2016年春节前,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爆买”行为引起全世界关注。而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也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同时启发国人思考如何把消费热情留在国内。
记者注意到,2015年12月1日,日本年度“新语—流行语大奖”评选中,日本坊间形容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豪爽的“爆买”一词毫无意外地拔得头筹。主办方在推荐词中介绍,在过去一年里持续增加的外国来日游客中,中国游客的“爆买”远远超过其他客流群体,在药妆店、家电量贩店、超市和百货店里,人均消费超过17万日元。
然而,日本企业则感受到更深的冲击。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卖药的开始搞化妆品”“造西服的居然弄起了保健品”……在中国游客的推动之下,日本行业之间也似乎被“爆买”现象打乱了。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消费额还是很大的,从汽车到日用品等方方面面都有。从世界格局来讲,我们还是充当着一个代加工的角色。”快消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要优化中国的整体产业结构才能真正与我们的大国形象匹配起来。”
中国游客催生日本年度词
“赢了,中国的各位,你们也高兴了,去日本桥多买点东西,高高兴兴地带回去吧。”早在去年初,中国超级联赛第三名广州富力队于客场战胜日本三冠王大阪钢巴,就有日本球迷在论坛上留言,看重中国消费者在日本疯狂购买的潜力。
记者梳理发现,日本网友的此番调侃并非失望之余的信口之语,在2015年的春节假期里,足足有45万中国游客赴日本购物,在市场上狂掷千亿日元,给个人消费持续萎靡的日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在2016年春节,虽然数据暂未统计出来,但赴日中国游客旺盛的购物需求依然备受瞩目。
由于中国游客购物欲望强烈,日本媒体将其形容为“爆买”。日本观光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访日中国游客约500万人,占访日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中国游客总消费额达1.41万亿日元(约合792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额为28.38万日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比其他外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多10万日元(约合5600元人民币)。
虽然奢侈品依然是中国游客境外购物的主流选择,但中国游客在日本购买率最高的一些产品主要是电饭煲、化妆品、药品(包括营养药和儿童药品)、马桶盖、点心、尿不湿等这样的日常用品。
以去年大热的“马桶盖”事件为例,曾在一段时间内,日本多家商场席卷而来的中国游客甚至一度将电饭煲与马桶盖购买至断货,有商场为此全部配备能讲中文的工作人员来接待中国游客。
日本商家配中文导购
从马桶盖到药品化妆品,甚至连日用品也要千里迢迢从日本买回来,这正是当下中国人疯狂在日本购物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去日本购买在中国买不到的东西,似乎还在情理之中,可中国游客却要在东京买中国也有售的同品牌智能马桶盖,并带回国让日本公司的当地子公司帮着安装,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今中国游客的“爆买”之举?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中国游客的心态在全球化时代逐渐开放和自信起来,这些都是构成中国游客在日刮起购物风潮的基础条件。
此外,记者整理了解到,2015年年初,日本政府再次明确了“观光立国”的政策,继续放宽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签证的条件,中国游客往返日本相较以前更加便捷。
在此基础之上,日本政府制定了《外国游客倍增计划》,大幅增加了免税商品店店铺数;并且在2014年10月便将食品与化妆品纳入了外国游客免税品的范围中,购物金额达一万日元即可享受免税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更是刺激了中国游客在药妆店等商店的消费。
而日元的快速贬值也是造成购物潮的一大原因,对于中国赴日的游客来说,人民币较之前更加值钱。
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日本商家也使出浑身解数悉力迎合。除了配备能讲中文的工作人员外,日本有商家甚至引进了银联和支付宝来吸引中国游客消费,其中包括日本大型连锁超市“唐吉诃德”、日本最大的家电连锁店“山田电机”和总部位于大阪的日本近铁百货公司。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根据免税商品的购买记录,给零售商店提供有关数据,以作为进货参考。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良好的服务和商品的物美价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都促使着日本成为境外旅游的首选之地。
企业跨界逐利或将改变行业格局
已持续了一年的“爆买”现象似乎正改变着日本的市场风向。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风潮,日本许多行业大佬也开始尝试跨界“捞金”,其中甚至包括曾经将西服变为日本“国民制服”的AOKI集团。
在药品保健品大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情况下,曾专注于卖西装的连锁店AOKI的创始人青木扩宪组织力量建立了寿本铺株式会社,研发出了一款新的保健品,并特意开通了中文网站,为中国顾客提供信息与服务,掀起了一个颇具中国风的抢购高潮。
这样的转战策略也的确为AOKI换来了效益,保健品上架之后好评如潮,经常供不应求。这其中中国游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有网友笑称其的新目标已然成为“让中日民众穿着舒适得体的西服,服用健康自然的保健品”。
事实上,AOKI只是跨界发展的其中一家,还有不少大公司盯紧中国游客进行跨界发展。有企业家分析,“潮水般涌来的中国游客,已经不是让日本企业效益短期飙升那么简单,而是正在强力推动日本各行各业重新洗牌,进行大整合。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谁能把中国游客服务得最好,谁就将是日本市场今后的王者。”
对此,媒体曾报道称,以前外国观光客喜欢到日本买家电、高级手表,近年转向平价生活用品,且回流客多。日本的化妆品、日用品制造商陆续增设国内生产线。例如花王虽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同品牌尿布,中国人仍喜欢到日本抢购日本制婴儿纸尿布,部分中国游客坚信“用起来效果不同”,而花王也已把国内两座工厂挪为婴儿纸尿布专门生产线。
小林制药的退热贴、消炎镇痛剂等是赴日游客最爱抢购的药,据说商品名改成汉字及插图示意的新包装成效极佳,去年第二到第四季销售是前年同期三倍。日本贸易统计显示,2015年化妆品出口额较前年增35%,达1675亿日元,创史上新高。原苦于人口高龄化、国内市场萎缩的日本最大化妆品牌资生堂也宣布新建厂房,目标2020年量产,将是该公司时隔37年首度在日本国内设立新厂。
“这是日本企业紧跟市场风向的举措。”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企业的跨界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日本产品对中国游客的吸引程度来加大某些产品的生产量。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跨国“爆买”警醒中国制造
在“爆买”现象的背后,是近年来看似一路高歌的中国制造仍未跟上日益增长的中国消费。“Made in China”虽已远销海外多年,却还是没能获得国人的充分信任。而今的中国制造,仍然还处在以量取胜的阶段。
在朱丹蓬看来,目前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内产业的转型还没有到位。日本的马桶盖是按照日本的要求和日本送过来的材料做的,也就是说目前的产业的结构等各方面还是有待提升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快消行业也还是处在一个产业转型的阶段,如何升级自己的品牌、产品等各方面环节,对于将来快消行业如何屹立世界之林是非常关键的。”朱丹蓬坦言,现在中国处在一种工业化和信息化大量交汇的时代,首先还是需要以产品为准,让产品与品牌相匹配。但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在产品方面有缺失,而是希望通过品牌来拉动消费,太注重广告和娱乐营销。
“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走精品的路线。”叶青也向记者表示,“国产产品的量很多,但拿得出手、能名列世界前茅的还不多。真正吸引人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些产品。所以我们数量上虽然上去了,但还要提高精品的数量。”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消费额还是很大的,从汽车到日用品等方方面面都有。从世界格局来讲,我们还是充当着一个代加工的角色。
——快消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今年春节期间,正在日本银座街头“爆买”家电等商品的中国游客。
中国游客“爆买日本”的产业警示
消息赴日人均支出1.6万元,国内消费水平增长与制造业发展成巨大反差
2016年春节前,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爆买”行为引起全世界关注。而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也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同时启发国人思考如何把消费热情留在国内。
记者注意到,2015年12月1日,日本年度“新语—流行语大奖”评选中,日本坊间形容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豪爽的“爆买”一词毫无意外地拔得头筹。主办方在推荐词中介绍,在过去一年里持续增加的外国来日游客中,中国游客的“爆买”远远超过其他客流群体,在药妆店、家电量贩店、超市和百货店里,人均消费超过17万日元。
然而,日本企业则感受到更深的冲击。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卖药的开始搞化妆品”“造西服的居然弄起了保健品”……在中国游客的推动之下,日本行业之间也似乎被“爆买”现象打乱了。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消费额还是很大的,从汽车到日用品等方方面面都有。从世界格局来讲,我们还是充当着一个代加工的角色。”快消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要优化中国的整体产业结构才能真正与我们的大国形象匹配起来。”
中国游客催生日本年度词
“赢了,中国的各位,你们也高兴了,去日本桥多买点东西,高高兴兴地带回去吧。”早在去年初,中国超级联赛第三名广州富力队于客场战胜日本三冠王大阪钢巴,就有日本球迷在论坛上留言,看重中国消费者在日本疯狂购买的潜力。
记者梳理发现,日本网友的此番调侃并非失望之余的信口之语,在2015年的春节假期里,足足有45万中国游客赴日本购物,在市场上狂掷千亿日元,给个人消费持续萎靡的日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在2016年春节,虽然数据暂未统计出来,但赴日中国游客旺盛的购物需求依然备受瞩目。
由于中国游客购物欲望强烈,日本媒体将其形容为“爆买”。日本观光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访日中国游客约500万人,占访日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中国游客总消费额达1.41万亿日元(约合792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额为28.38万日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比其他外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多10万日元(约合5600元人民币)。
虽然奢侈品依然是中国游客境外购物的主流选择,但中国游客在日本购买率最高的一些产品主要是电饭煲、化妆品、药品(包括营养药和儿童药品)、马桶盖、点心、尿不湿等这样的日常用品。
以去年大热的“马桶盖”事件为例,曾在一段时间内,日本多家商场席卷而来的中国游客甚至一度将电饭煲与马桶盖购买至断货,有商场为此全部配备能讲中文的工作人员来接待中国游客。
日本商家配中文导购
从马桶盖到药品化妆品,甚至连日用品也要千里迢迢从日本买回来,这正是当下中国人疯狂在日本购物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去日本购买在中国买不到的东西,似乎还在情理之中,可中国游客却要在东京买中国也有售的同品牌智能马桶盖,并带回国让日本公司的当地子公司帮着安装,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今中国游客的“爆买”之举?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中国游客的心态在全球化时代逐渐开放和自信起来,这些都是构成中国游客在日刮起购物风潮的基础条件。
此外,记者整理了解到,2015年年初,日本政府再次明确了“观光立国”的政策,继续放宽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签证的条件,中国游客往返日本相较以前更加便捷。
在此基础之上,日本政府制定了《外国游客倍增计划》,大幅增加了免税商品店店铺数;并且在2014年10月便将食品与化妆品纳入了外国游客免税品的范围中,购物金额达一万日元即可享受免税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更是刺激了中国游客在药妆店等商店的消费。
而日元的快速贬值也是造成购物潮的一大原因,对于中国赴日的游客来说,人民币较之前更加值钱。
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日本商家也使出浑身解数悉力迎合。除了配备能讲中文的工作人员外,日本有商家甚至引进了银联和支付宝来吸引中国游客消费,其中包括日本大型连锁超市“唐吉诃德”、日本最大的家电连锁店“山田电机”和总部位于大阪的日本近铁百货公司。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根据免税商品的购买记录,给零售商店提供有关数据,以作为进货参考。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良好的服务和商品的物美价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都促使着日本成为境外旅游的首选之地。
企业跨界逐利或将改变行业格局
已持续了一年的“爆买”现象似乎正改变着日本的市场风向。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风潮,日本许多行业大佬也开始尝试跨界“捞金”,其中甚至包括曾经将西服变为日本“国民制服”的AOKI集团。
在药品保健品大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情况下,曾专注于卖西装的连锁店AOKI的创始人青木扩宪组织力量建立了寿本铺株式会社,研发出了一款新的保健品,并特意开通了中文网站,为中国顾客提供信息与服务,掀起了一个颇具中国风的抢购高潮。
这样的转战策略也的确为AOKI换来了效益,保健品上架之后好评如潮,经常供不应求。这其中中国游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有网友笑称其的新目标已然成为“让中日民众穿着舒适得体的西服,服用健康自然的保健品”。
事实上,AOKI只是跨界发展的其中一家,还有不少大公司盯紧中国游客进行跨界发展。有企业家分析,“潮水般涌来的中国游客,已经不是让日本企业效益短期飙升那么简单,而是正在强力推动日本各行各业重新洗牌,进行大整合。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谁能把中国游客服务得最好,谁就将是日本市场今后的王者。”
对此,媒体曾报道称,以前外国观光客喜欢到日本买家电、高级手表,近年转向平价生活用品,且回流客多。日本的化妆品、日用品制造商陆续增设国内生产线。例如花王虽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同品牌尿布,中国人仍喜欢到日本抢购日本制婴儿纸尿布,部分中国游客坚信“用起来效果不同”,而花王也已把国内两座工厂挪为婴儿纸尿布专门生产线。
小林制药的退热贴、消炎镇痛剂等是赴日游客最爱抢购的药,据说商品名改成汉字及插图示意的新包装成效极佳,去年第二到第四季销售是前年同期三倍。日本贸易统计显示,2015年化妆品出口额较前年增35%,达1675亿日元,创史上新高。原苦于人口高龄化、国内市场萎缩的日本最大化妆品牌资生堂也宣布新建厂房,目标2020年量产,将是该公司时隔37年首度在日本国内设立新厂。
“这是日本企业紧跟市场风向的举措。”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企业的跨界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日本产品对中国游客的吸引程度来加大某些产品的生产量。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跨国“爆买”警醒中国制造
在“爆买”现象的背后,是近年来看似一路高歌的中国制造仍未跟上日益增长的中国消费。“Made in China”虽已远销海外多年,却还是没能获得国人的充分信任。而今的中国制造,仍然还处在以量取胜的阶段。
在朱丹蓬看来,目前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内产业的转型还没有到位。日本的马桶盖是按照日本的要求和日本送过来的材料做的,也就是说目前的产业的结构等各方面还是有待提升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快消行业也还是处在一个产业转型的阶段,如何升级自己的品牌、产品等各方面环节,对于将来快消行业如何屹立世界之林是非常关键的。”朱丹蓬坦言,现在中国处在一种工业化和信息化大量交汇的时代,首先还是需要以产品为准,让产品与品牌相匹配。但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在产品方面有缺失,而是希望通过品牌来拉动消费,太注重广告和娱乐营销。
“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走精品的路线。”叶青也向记者表示,“国产产品的量很多,但拿得出手、能名列世界前茅的还不多。真正吸引人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些产品。所以我们数量上虽然上去了,但还要提高精品的数量。”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消费额还是很大的,从汽车到日用品等方方面面都有。从世界格局来讲,我们还是充当着一个代加工的角色。
——快消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今年春节期间,正在日本银座街头“爆买”家电等商品的中国游客。
- 书包: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开学季·学生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一(2024-09-04)
- 茶饮甜品频现跨界营销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要“流量”更要“留量”(2024-08-27)
- 政策助力 让房车出行、低空旅游进入寻常百姓家(2024-08-20)
- 7月汽车保值率报告发布 豪华品牌更保值(2024-08-06)
- 盲盒营销岂能“盲无下限”(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