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指南

"白菜价""滴滴式"健身悄然兴起 健身APP咋赚懒人钱

2016年07月04日 15:58 信息来源:http://xiaofei.nen.com.cn/system/2016/07/04/019211771.shtml

又到了“不减肥徒伤悲”的夏天。与以前年轻人们直奔各家健身中心办卡、找教练不同,如今各种互联网健身APP为了“掘金脂肪”,可谓各显神通,有按次预约付费的,有按照视频课程在家打卡练习的,也有提供私教一对一指导的。这些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健身应用,俨然把“燃脂”变成了一件烧钱的事儿,就连健身锻炼的大数据也成为商家砸钱争抢的香饽饽。

模式新鲜:

“滴滴式”健身带来“白菜价”

众所周知,预付费办理年卡一直是传统健身行业的通用模式,对于健身房而言,这曾是绑定用户的最佳手段。但对用户而言,这种绑定则意味着“不自由”,也失去了体验其它健身房的机会。

“办了年卡但并不经常去的用户大有人在,健身房的盈利点其实就是靠‘懒人’养着‘勤快人’。”一位健身房营销经理告诉记者。

针对这样的用户痛点,像滴滴叫车式的按次预约健身的APP“燃健身”应运而生,不用一次性支付上千元的年卡费,去一次健身房付一次钱,而每次健身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自行选择。据“燃健身”创始人大熊介绍,截至2015年,“燃健身”已覆盖北上广超过1500家健身场所。

“加班是家常便饭,现在只要能挤出时间就约一个方便的健身房,特别灵活,像团购的白菜价,还能体验不同的健身环境。”上班族曾晓雯说。

除了按次健身收费,还有像“小熊快跑”“全城热炼”这样99元包月的“价格屠夫”,用户可以选择附近商圈的任意健身房,但每个健身房只能去三次。记者在“小熊快跑”APP上查询发现,以北京三元桥为例,两公里内有16个场馆50多个健身项目可供选择。

“我之前买了一个月的,去了3次,一次是器械,两次游泳,可以在周围看看一共有几家健身房,换着去,挺划算的。”上班族高强说。据了解,像浩沙等大型连锁品牌健身房年卡价格约在3000元左右。以3000元的价格计算,传统健身房一个月的价格约在250元,约合99元包月健身价格的2.5倍。

据了解,这种互联网新模式也给大量业绩不佳或知名度不高的健身房带来了新客流。“因为之前健身房主要就是通过发传单来吸纳客户,现在越来越多的健身族线上预约,线下来健身房,用户也不用登记,出示预约码就行,后台会自动登记,即时结算。”该健身房营销经理说。

功能拓展:

看视频健身随时随地锻炼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偷懒!”网友“小番茄”在健身社交群里晒出了自己贴墙倒立的照片,下面获得了30多个点赞和十几条评论,而她刚刚在一款名叫Keep的应用上完成了一组“瑜伽柔韧”训练。

“朋友圈早已被Keep刷屏了!不知从何时起大家都开始在家锻炼了,平板支撑、深蹲、倒立……感觉大家似乎在暗暗较着劲儿。”用户王冉说。

“每天四分钟Tabata减脂计划”“晨间7分钟训练”……这些Keep上的健身训练,只需要按照视频课程,在一张瑜伽毯子上就能完成。据Keep产品负责人介绍,Keep倾向于碎片化时间,零门槛和低强度的训练,鼓励用户随时随地锻炼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像Keep这样的移动健身APP,除了把健身的地点从健身房搬到了家里,办公室或其他方便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旁无他人的环境中保证锻炼的效果?于是,打卡晒图的“运动社交”蔚然成风。比如,一款名为“FitTime”的APP也是通过健身视频,让用户在家锻炼,但它“打卡必须发图”的强制性功能设置,保证用户锻炼完必须晒图。

一位健身房营销经理告诉记者,“健身一族在网友的评论和点赞中获得一种满足感,获得继续坚持的动力。”

记者在燃健身、小熊快跑、初炼等APP上发现,这些移动健身应用都有社区功能,注册的用户在里面晒身段,晒毅力,晒美食,这也为健身社交创造了条件。

新兴市场:

脂肪竟成“吸金神器”

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里搜索运动软件,结果达5000多个,而在三年前几乎没有太多的相关信息。健身APP潮涌的背后或是可观的市场潜力,而嗅觉敏锐的资本巨头早已“闻香来”。

王宁创办的移动健身应用“Keep”,在上线467天后拥有3000万用户,今年5月已完成C轮3200万美元融资;“火辣健身”在天使轮、 Pre-A轮、A轮共获得8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FitTime于今年2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小熊快跑”去年8月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

随着健身APP兴起,锻炼不再是一双跑鞋,一套运动服可以解决的了。“专业慢跑服和运动鞋是最基本的,戴上头带,手臂上要戴专业的手机包以便智能手机里的运动APP来记录路线和步数,还要佩戴光电式心率GPS表检测心率。”跑步爱好者张旭来说。

据咨询公司IHS公布的数据显示,对运动及健身方面应用感兴趣的用户中,62%的人计划购买硬件设备,以更好地发挥软件性能。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指出,运动类APP的根本赢利点在于对大数据的积累和挖掘,通过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健身菜单,必然会带动健身爱好者的消费热情。数据显示,中国运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8.3%,其中26-55周岁的人群仅占4.94%,而美国这一比例为75%,国内有大量的市场未被开发。

业内认为,运动O2O的风口正在来临,接下来十年,风会越来越强。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