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消费指南

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期 要警惕食物中毒

2016年07月06日 09:46 信息来源:http://www.bj.xinhuanet.com/bgt/2016-07/05/c_1119168766.htm

市民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剩的菜肴要及时放进冰箱冷藏,并且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当前已进入夏季食源性疾病高发期。近期,清远市各医院门诊陆续接诊了不少这类患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合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很容易腐败。加之苍蝇叮咬,污染食物,一旦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疾病。医生表示,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日常预防重于治疗,市民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冰箱冷藏菜肴,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夏季如何预防病从口入?

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和霉变,易引发食物中毒。要预防食物中毒,请注意以下几点:

1.食品新鲜安全很重要

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安全和卫生,定型包装的食品一定要仔细查验是否在保质期内。

2.尽快吃掉做熟的食品

夏季在室温下保存食品不宜超过4小时。婴幼儿的食品一定要现吃现做。进餐后将剩下的食物放入冰箱贮存,隔夜的绿叶蔬菜就不要再食用。

3.海鲜货要煮透

吃海鲜,要煮熟、炒熟或炸透后再吃,用开水焯、用醋拌等加工方法都是不安全的。

4.彻底清洗和加热食品

对于蔬菜,要多浸泡、清洗;而肉类食品要彻底加热。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厨房的清洁卫生,在加工食品前要将双手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6.吃冷饮莫贪多

不能无节制地吃冷饮,这样会造成胃中正常菌群的紊乱,降低局部抵抗力,容易发生腹泻。

细菌虫害和农药残留

都是食物中毒源头

据了解,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有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在所有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

夏季食物中毒有其特点,一是发作时间短:食物中毒发作时间长短和食物种类有关,短的发生在进食后的十几分钟;二是有相似的疾病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甚至出现晕厥和呼吸受到抑制;三是具有暴发性:食物中毒往往发作时间比较短,并且吃同样食物的人群容易一起中毒。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气温:夏季气温高且湿度大,给细菌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细菌以食物为媒介进入人体,引起人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常见细菌种类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二是虫害:夏季是昆虫类动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苍蝇、蚊子、蟑螂停留在食物上,带来细菌和病毒,人食用这些食物对健康不利。三是农药残留:夏季是蔬果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虫害较多的季节,农药使用量自然大,易造成农药残留。四是食物毒素:食物本身也带有毒素,如没煮熟的四季豆、豆浆、发芽的土豆、没长红的西红柿等,同样是食物中毒的源头。

保健要点 如何应对食物中毒呢?

1、催吐:进食后的1至2小时内,食物还在胃肠道中,可以用催吐的方法,减少体内毒素的含量。

2、喝水:食物中毒后出现上吐下泻,人体容易失水和电解质失衡,通过饮用淡盐水或糖水补充水分,同时促进问题食物的排出。如果是重金属类引起的中毒,还可以喝牛奶。

3、促排泄:当问题食物已进入肠道,呕吐不能起太大作用时,可通过服用泻药以缩短问题食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4、尽快就医:当食物中毒症状非常强烈,甚至出现抽搐和晕厥现象,必须及时就医。

冰箱冷藏菜肴

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近日,很少患病的刘阿姨去医院看病,是因为吃了冰箱里的剩饭和凉菜,随后出现急性腹泻、全身乏力、阵发性腹痛,在家自服药物后没缓解才来就诊,被医生诊断为感染性肠炎。

很多人习惯在冰箱里长期储存食物,又不定期清洁冰箱。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部分细菌会在湿冷环境中滋生,食用时,细菌就会入侵胃肠引发急性胃肠病。冰箱冷藏菜肴,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取出食用时一定要加热、煮透。将凉拌菜放入冰箱再拿出来吃,这种食用方式不科学,不利健康。

夏季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目前已知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如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氏菌,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还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

以上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禽的肠道、内脏和肌肉以及各种海产品中,患者或带菌者的肠道排泄物中也有。日常膳食中的肉类、蛋类、乳类、水海产品等,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而人们在食用时若未能煮熟、蒸透,加上人若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暴饮暴食或患其他慢性疾病,更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保健要点 怎样预防腹泻这类疾病呢?

1、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煮沸后使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2、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3、注意手的卫生。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4、清洁环境,灭蝇、灭蟑。

5、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具吃、喝。

一旦家中出现腹泻、呕吐病人,要及时就医。发生腹泻后,要迅速补充糖盐水,人体一旦脱水,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重者可导致死亡。

结肠息肉可能癌变

肠镜检查是最佳诊断方法

60多岁的李大伯近来痔疮出血,在家用药治疗病情无好转,来医院诊治。追问病史,医生发现他10余年前曾发现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未做治疗,建议其进行肠镜检查,发现其结肠腺瘤性息肉已癌变,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有肝肺转移,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结肠息肉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也可广泛分布于全部结肠。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肿瘤。

结肠息肉的发生原因很多,可能与肠道感染、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有关,尤其父母有结肠肿瘤,子女应警惕。肠镜检查是目前结肠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肠镜结合病理检查,可区分结肠息肉的性质,也是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结肠息肉症状可表现为间断性便血或黏液鲜血,可有便秘或便次增多等大便习惯改变,息肉位置靠近肛门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少数患者可有腹部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特别需要警惕。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一般认为,息肉体积较大,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若能早期防治结肠息肉,可避免大肠癌的发生。

保健要点 怎样治疗结肠息肉?

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很多,直径小于2cm的广基息肉(息肉底部比较大,没有明显的蒂)等部分患者,可进行内镜下圈套摘除、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凝除及切除。对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可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息肉大,估计内镜难以切除,或者息肉有癌变表现,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重于治疗,注意饮食习惯,多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如果发现结肠息肉,患者要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