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每日甲醛摄入不超12毫克就不会影响健康
近日,关于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甲醛超标10倍”,长期食用这样捆扎的蔬菜可能致癌的说法,再次在互联网上热传。这些说法有根据吗?
胶带捆扎会有残留甲醛转移到蔬菜中吗?
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室内农贸市场,与蔬菜接触时间短,甲醛水溶性挥发性均强,很难转移到蔬菜中
“我们常见和使用的胶带都由基材和黏合剂两部分组成。平时捆扎蔬菜用的胶带,一般以聚丙烯薄膜为基材,经过涂抹黏合剂制成。”农业部农产品(11.650, -0.17, -1.44%)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钟锋介绍,有些黏合剂在制作过程中,甲醛作为辅料,未完全反应,就可能会存在少量的残留。我国国家标准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甲醛可用于食品接触性黏合剂生产,最大残留量应小于15毫克/千克。
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立茂说:“目前我国还没有食品专用胶带,但对食品接触材料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和规定。”如即将实施的GB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列出了食品接触材料黏合剂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清单,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明确了食品包装用塑料膜的质量安全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的胶带不会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蒋立茂说。
河北新发地园区入驻果蔬经销商4100余家,日均交易量1.5万吨。据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丽芬介绍,农产品在从产地到农批市场过程中,都是大宗包装储运,并无使用胶带现象;传统农贸市场摊贩销售大都以散卖为主,也较少用胶带。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者室内农贸市场,主要是供货商为方便计量计价采取的分拣分装措施。
“塑料膜和黏合剂都是聚合物,在常温放置的条件下很稳定,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检测所副所长李碧芳说,蔬菜捆扎用的胶带只有很窄的一条,其甲醛残留量很低,而且与蔬菜接触时间较短,同时甲醛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很强,很难在蔬菜表面积累。
近期检测是否发现胶带捆扎的蔬菜甲醛超标?
农业部近两年排查和评估中,胶带捆扎的蔬菜样品甲醛含量低于检出限
记者查得,“胶带捆扎蔬菜甲醛超标”的说法,2013年、2016年均在网络上流传过。
2016年7月,针对市民的顾虑,深圳市质检院配合深圳市食药局在当地6家超市随机抽检了11个胶带捆绑蔬菜样本,对胶带直接接触部分的蔬菜甲醛残留量和甲醛迁移量等指标进行检测。
由于胶带未纳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范围,这次检验参照了全国食品整治办[2008]3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GB 9690—2009《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11个蔬菜样品中并未检出甲醛,11个胶带仅检出微量的甲醛(范围在0.13—0.19毫克/平方分米)。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胶带检测时,所用的胶带面积为1平方分米,而且按照国标规定,需要在60℃的4%乙酸中浸泡2个小时。而蔬菜在实际售卖过程中,与胶带的接触面积远低于1平方分米,接触温度为室温(远低于实验时的60℃),也不会遇到实验时所采用的极端酸性条件,因此并未在蔬菜样品中检出甲醛。
农业部农产品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近两年对蔬菜捆扎带质量安全也进行了摸底排查和验证评估。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研究员王凤忠说,结果表明,大部分捆扎带中的甲醛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尤其是“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用捆扎带,甲醛残留量不超过2毫克/千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接触性黏合剂中甲醛最大残留量15毫克/千克。调查验证仅发现极个别捆扎带检出甲醛超标,经研判,可能来源于工业胶带小作坊。另外,对胶带捆扎蔬菜中甲醛含量进行验证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甲醛含量均低于检出限。
面对食品中微量存在是否要“谈甲醛色变”?
微量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果蔬等食品中,含量极低,水洗和烹饪可有效去除
“甲醛易溶于水,高温时易挥发,水洗和烹饪都是有效的去除办法。”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范蓓博士说,微量的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水果、蔬菜、牛奶等食品中。不同食品中产生甲醛的机制不同,例如鱼肉中有一种“氧化三甲胺”,在酶或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甲醛;蔬菜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微量的甲醛。一般来说,新鲜果蔬中甲醛含量绝大多数都在每公斤1毫克以下,最高每公斤不会超过5毫克。某些动物产品中的甲醛含量稍高,如新鲜鱿鱼每公斤甲醛含量约为20毫克。
离开剂量不能谈安全。每日摄入多大剂量的甲醛,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危害?王凤忠提供了一组美国环保署的数据:甲醛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2毫克。他解释说,按照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计算,每日甲醛摄入只要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大部分食物中甲醛本底含量都很低,以白菜为例,每公斤白菜的甲醛本底含量约为1毫克,也就是说摄入12公斤未经清洗烹饪的白菜才可能会超过每日允许限量。
近日,关于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甲醛超标10倍”,长期食用这样捆扎的蔬菜可能致癌的说法,再次在互联网上热传。这些说法有根据吗?
胶带捆扎会有残留甲醛转移到蔬菜中吗?
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室内农贸市场,与蔬菜接触时间短,甲醛水溶性挥发性均强,很难转移到蔬菜中
“我们常见和使用的胶带都由基材和黏合剂两部分组成。平时捆扎蔬菜用的胶带,一般以聚丙烯薄膜为基材,经过涂抹黏合剂制成。”农业部农产品(11.650, -0.17, -1.44%)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钟锋介绍,有些黏合剂在制作过程中,甲醛作为辅料,未完全反应,就可能会存在少量的残留。我国国家标准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甲醛可用于食品接触性黏合剂生产,最大残留量应小于15毫克/千克。
农业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立茂说:“目前我国还没有食品专用胶带,但对食品接触材料有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和规定。”如即将实施的GB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列出了食品接触材料黏合剂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清单,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明确了食品包装用塑料膜的质量安全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的胶带不会对蔬菜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蒋立茂说。
河北新发地园区入驻果蔬经销商4100余家,日均交易量1.5万吨。据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丽芬介绍,农产品在从产地到农批市场过程中,都是大宗包装储运,并无使用胶带现象;传统农贸市场摊贩销售大都以散卖为主,也较少用胶带。胶带多用于超市货架或者室内农贸市场,主要是供货商为方便计量计价采取的分拣分装措施。
“塑料膜和黏合剂都是聚合物,在常温放置的条件下很稳定,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检测所副所长李碧芳说,蔬菜捆扎用的胶带只有很窄的一条,其甲醛残留量很低,而且与蔬菜接触时间较短,同时甲醛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很强,很难在蔬菜表面积累。
近期检测是否发现胶带捆扎的蔬菜甲醛超标?
农业部近两年排查和评估中,胶带捆扎的蔬菜样品甲醛含量低于检出限
记者查得,“胶带捆扎蔬菜甲醛超标”的说法,2013年、2016年均在网络上流传过。
2016年7月,针对市民的顾虑,深圳市质检院配合深圳市食药局在当地6家超市随机抽检了11个胶带捆绑蔬菜样本,对胶带直接接触部分的蔬菜甲醛残留量和甲醛迁移量等指标进行检测。
由于胶带未纳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范围,这次检验参照了全国食品整治办[2008]3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GB 9690—2009《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11个蔬菜样品中并未检出甲醛,11个胶带仅检出微量的甲醛(范围在0.13—0.19毫克/平方分米)。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胶带检测时,所用的胶带面积为1平方分米,而且按照国标规定,需要在60℃的4%乙酸中浸泡2个小时。而蔬菜在实际售卖过程中,与胶带的接触面积远低于1平方分米,接触温度为室温(远低于实验时的60℃),也不会遇到实验时所采用的极端酸性条件,因此并未在蔬菜样品中检出甲醛。
农业部农产品收贮运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近两年对蔬菜捆扎带质量安全也进行了摸底排查和验证评估。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研究员王凤忠说,结果表明,大部分捆扎带中的甲醛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尤其是“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专用捆扎带,甲醛残留量不超过2毫克/千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接触性黏合剂中甲醛最大残留量15毫克/千克。调查验证仅发现极个别捆扎带检出甲醛超标,经研判,可能来源于工业胶带小作坊。另外,对胶带捆扎蔬菜中甲醛含量进行验证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甲醛含量均低于检出限。
面对食品中微量存在是否要“谈甲醛色变”?
微量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果蔬等食品中,含量极低,水洗和烹饪可有效去除
“甲醛易溶于水,高温时易挥发,水洗和烹饪都是有效的去除办法。”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范蓓博士说,微量的甲醛普遍存在于水产品、水果、蔬菜、牛奶等食品中。不同食品中产生甲醛的机制不同,例如鱼肉中有一种“氧化三甲胺”,在酶或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甲醛;蔬菜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微量的甲醛。一般来说,新鲜果蔬中甲醛含量绝大多数都在每公斤1毫克以下,最高每公斤不会超过5毫克。某些动物产品中的甲醛含量稍高,如新鲜鱿鱼每公斤甲醛含量约为20毫克。
离开剂量不能谈安全。每日摄入多大剂量的甲醛,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危害?王凤忠提供了一组美国环保署的数据:甲醛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2毫克。他解释说,按照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计算,每日甲醛摄入只要不超过12毫克,就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大部分食物中甲醛本底含量都很低,以白菜为例,每公斤白菜的甲醛本底含量约为1毫克,也就是说摄入12公斤未经清洗烹饪的白菜才可能会超过每日允许限量。
- 书包: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开学季·学生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一(2024-09-04)
- 茶饮甜品频现跨界营销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要“流量”更要“留量”(2024-08-27)
- 政策助力 让房车出行、低空旅游进入寻常百姓家(2024-08-20)
- 7月汽车保值率报告发布 豪华品牌更保值(2024-08-06)
- 盲盒营销岂能“盲无下限”(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