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护理产品测评是否可信,要区别对待
如今的个人护理市场繁荣发展,新品牌不断出现,各种功能的产品更是纷繁多样。面对这样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市场,该如何判断优劣、挑选产品让不少消费者为难。同时,各种产品评测也层出不穷,不少检测结果甚至完全颠覆了消费者的基本认知。这些 “惊人”的检测结果可信吗?到底如何才能在众多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科学规范的检测才有公信力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不少护理产品的测评结果,其中有些是请消费者试用后测评,并且录制了整个测评过程,看起来很有说服力。殊不知,产品检测应是科学严谨的实验,国家有严格的测评规范标准,检测员也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评。把看似简单、实际不科学的测评结果作为产品选择依据是不负责任的。
记者看到关于护肤品保湿度的一则测评视频中,测评者请不同消费者在生活环境下使用不同品牌的保湿产品,几小时后检测皮肤湿润度,以此来衡量不同产品保湿功能的好与坏。记者询问了日化企业临床检测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检测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该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检测要求的条件比较多,基本的原则是要保证足够的样本和初始条件的一致,才能保证科学性和可比性。比如,仅对参加测试人员的基本要求就要达到:1.有效志愿者人数24-30人,年龄在18-65岁之间;2.志愿者前臂测试区域电容法皮肤水分测定仪的基础值在15-45之间;3.受试部位测试前2-3天不能使用任何产品,1-3小时不能接触水;4.产品涂抹一侧前臂并与另一侧形成对比;5.将定量的测定样品,用乳胶指套均匀、单次涂布于试验区内。另外,对于测试环境、设备等条件还有很多严格的要求来保证在相同起跑线上作比较。而且这些要求不是企业自己定的,而是国家测试标准规定的。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起的评测机构——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SICQ)常务副院长杨庆星表示,为了保证权威性和公正性,单项测评耗费资金往往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除了资金之外,技术储备、数据分析等,同样也是开展测评的门槛。
首先,实验要尽量遵循科学的方法。作为横向的比较试验,具体的实验方法应当征求专业机构、行业协会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比较试验测试方法应当从国家标准或是业内权威的标准中进行选择,即便是在相关标准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测试方法,自行设计的实验需要具有可重复性,用同样的方法再次进行试验,应该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其次,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法要严谨。比较试验的设计应有严格的变量控制,作为比较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次实验中除了需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所有的变量都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除了需要测试的性能,比较产品的初始状态、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待测试变量的差异。比如个人卫生消毒产品等特殊用途的产品,在评测产品成分或功效时可能会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与处置、微生物的接种和计数,非专业人员在非专业实验环境中进行操作,极有可能引入其他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实验结果无法反映产品的真实差异。比较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环境、人为因素、操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巨大误差。
国家标准是评价的硬核依据
为了比较出产品的优劣,现在不少检测都采用了非常接地气、大众容易明白的计量方式来表述,但是这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计量指标根本无法准确计量,更不可能用来评价产品的功能。只有国家标准才是衡量产品的标准。
在采访中,从事多年化妆品检测的研究人员毛嘉佳对记者说,在大家的固有观念中,一样东西如果可以吃,涂抹起来就更安全。实际上,涂抹类和口服类的产品,安全标准完全不同,即便能吃,外用涂抹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产品的安全性能评估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举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有些人口周的皮肤接触到芒果会产生过敏,但避免接触到皮肤而吃进去反而不会有过敏发生。所以评价产品一定要按国家标准来,国家标准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脱离它就没办法比较、评价产品的性能。
记者在网上看到不少化妆品功能测评结果中,凡是发现含有重金属、防腐剂的产品都是差评。但据了解,在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化妆品禁用、限用的物质目录。其中石棉、去屑剂、染发剂、抗生素、塑化剂等属于禁用物质;铅、砷、汞、甲醇、防腐剂、防晒剂等属于限用物质。例如,按照国家标准,唇膏中汞的含量要≤1毫克/千克,砷含量要≤10毫克/千克,铅含量则要≤40毫克/千克,这一含量要求在全球都算是严苛的。化妆品含有痕量重金属不足为虑。
防腐剂在不同国家的法规中,要求的安全浓度也不尽相同。近几年,我国食药监部门对化妆品各方面的监管制度、标准不断完善,如2015年12月23日通过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部分防腐剂进行调整,要求的浓度非常严苛,与欧盟的标准相同。
据了解,有些物质具有天然防腐特性,如精油、护肤油等,因微生物在其中很难生存,所以即使未添加防腐剂,这类产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也很小,还有醇类含量高的产品也能天然防腐。但是对于多数化妆品而言,没有防腐剂是不现实的,有专家试验,一瓶面霜没有添加防腐剂,12天后就会遍布各种细菌,长出霉斑。
记者还发现,很多测评喜欢用某种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来评价产品。例如,烟酰胺是一个功效极广的护肤成分,是包括中国、日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经认证的美白成分。因此,有些测评美白效果时就简单地比较烟酰胺的含量,含量高就是好产品,含量低就不好。但实验证明,烟酰胺如果提纯工艺不好,伴生杂质会引发过敏,含量越高引发过敏的可能性越大。还有,烟酰胺更重要的在于跟什么成分搭配,以及能否真正渗透,而不是单纯看浓度。因此,任何产品的比较不是凭想象,而是要依据科学的证据。
不能仅看单项指标
评价任何产品不能仅仅看一个指标,要参考多项指标进行全面比较才能选出更适合自己的产品,个人护理产品更是如此。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成分、含量、配比以及配方的设计。在这股潮流下,很多企业开始改变产品配方,并且受到消费者热捧。例如针对人人都想美白的愿望,推出用美白有效成分烟酰胺复配其他成分的产品;为保持皮肤水分,推出含有玻尿酸和其他具有良好保湿性能的产品;为抗衰老,推出含胜肽和维A类成分的产品。
业内人士介绍,如今消费者的确越来越了解产品配方中各种成分的功效,甚至不少消费者就是冲着某种特定成分才购买某个品牌的某款产品。成分已经成为驱动整个化妆品产业链条的新齿轮。于是,一些测评也针对化妆品中的某些含量进行比较,用以测评产品功能的好坏。专业人士提醒,“原料桶”式的护肤品,优点虽有,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果选择不当很可能会引起皮肤的不适,更不能当成评价产品的标准。
言安堂品牌微公号作者Rex介绍,所谓原料桶,指的是一批突破原有护肤品思路的产品。它们并不追求包装的精美、香味的独特和肤感的舒适,而是直接把最高量的活性物再兑点水就卖给消费者,就和供应商卖原料差不多。这种产品成分很足、价格便宜,但是对于刺激性、稳定性和复配性的考虑不会太多。当前不少“原料桶”产品走的是“挂靠”热门成分、进行大剂量添加的粗放路线,普通消费者如果没有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可能会引发肤感不好、脸部刺痛或发黄等后果。
还有很多测评将硅油定义为不好的物质,一旦洗发水中含有硅油就被认为是不好的产品。其实,洗发水中是否含硅油与洗发水的优劣无关,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发质选择适合的产品就好。有消费者质疑含硅油洗发水会残留在头皮上堵塞毛孔,从而引起毛囊炎、脱发等问题,其实这些担忧完全不必要。首先,硅油残留在头皮上堵塞毛孔的可能性很低。硅油属于大分子物质,不会被毛囊吸收,而且洗发水中所含硅油成分很少,为1%以下,在起清洁作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经大量的水冲洗后基本不会残留在头上。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测评结果时,绝不应该仅从单项指标来评价产品,要根据科学检测的结果,以国家标准为依据综合评价,还要看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如今的个人护理市场繁荣发展,新品牌不断出现,各种功能的产品更是纷繁多样。面对这样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市场,该如何判断优劣、挑选产品让不少消费者为难。同时,各种产品评测也层出不穷,不少检测结果甚至完全颠覆了消费者的基本认知。这些 “惊人”的检测结果可信吗?到底如何才能在众多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科学规范的检测才有公信力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不少护理产品的测评结果,其中有些是请消费者试用后测评,并且录制了整个测评过程,看起来很有说服力。殊不知,产品检测应是科学严谨的实验,国家有严格的测评规范标准,检测员也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评。把看似简单、实际不科学的测评结果作为产品选择依据是不负责任的。
记者看到关于护肤品保湿度的一则测评视频中,测评者请不同消费者在生活环境下使用不同品牌的保湿产品,几小时后检测皮肤湿润度,以此来衡量不同产品保湿功能的好与坏。记者询问了日化企业临床检测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检测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该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检测要求的条件比较多,基本的原则是要保证足够的样本和初始条件的一致,才能保证科学性和可比性。比如,仅对参加测试人员的基本要求就要达到:1.有效志愿者人数24-30人,年龄在18-65岁之间;2.志愿者前臂测试区域电容法皮肤水分测定仪的基础值在15-45之间;3.受试部位测试前2-3天不能使用任何产品,1-3小时不能接触水;4.产品涂抹一侧前臂并与另一侧形成对比;5.将定量的测定样品,用乳胶指套均匀、单次涂布于试验区内。另外,对于测试环境、设备等条件还有很多严格的要求来保证在相同起跑线上作比较。而且这些要求不是企业自己定的,而是国家测试标准规定的。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起的评测机构——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SICQ)常务副院长杨庆星表示,为了保证权威性和公正性,单项测评耗费资金往往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除了资金之外,技术储备、数据分析等,同样也是开展测评的门槛。
首先,实验要尽量遵循科学的方法。作为横向的比较试验,具体的实验方法应当征求专业机构、行业协会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比较试验测试方法应当从国家标准或是业内权威的标准中进行选择,即便是在相关标准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测试方法,自行设计的实验需要具有可重复性,用同样的方法再次进行试验,应该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其次,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法要严谨。比较试验的设计应有严格的变量控制,作为比较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次实验中除了需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所有的变量都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除了需要测试的性能,比较产品的初始状态、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才能保证待测试变量的差异。比如个人卫生消毒产品等特殊用途的产品,在评测产品成分或功效时可能会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与处置、微生物的接种和计数,非专业人员在非专业实验环境中进行操作,极有可能引入其他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实验结果无法反映产品的真实差异。比较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环境、人为因素、操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巨大误差。
国家标准是评价的硬核依据
为了比较出产品的优劣,现在不少检测都采用了非常接地气、大众容易明白的计量方式来表述,但是这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计量指标根本无法准确计量,更不可能用来评价产品的功能。只有国家标准才是衡量产品的标准。
在采访中,从事多年化妆品检测的研究人员毛嘉佳对记者说,在大家的固有观念中,一样东西如果可以吃,涂抹起来就更安全。实际上,涂抹类和口服类的产品,安全标准完全不同,即便能吃,外用涂抹也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产品的安全性能评估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举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有些人口周的皮肤接触到芒果会产生过敏,但避免接触到皮肤而吃进去反而不会有过敏发生。所以评价产品一定要按国家标准来,国家标准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脱离它就没办法比较、评价产品的性能。
记者在网上看到不少化妆品功能测评结果中,凡是发现含有重金属、防腐剂的产品都是差评。但据了解,在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化妆品禁用、限用的物质目录。其中石棉、去屑剂、染发剂、抗生素、塑化剂等属于禁用物质;铅、砷、汞、甲醇、防腐剂、防晒剂等属于限用物质。例如,按照国家标准,唇膏中汞的含量要≤1毫克/千克,砷含量要≤10毫克/千克,铅含量则要≤40毫克/千克,这一含量要求在全球都算是严苛的。化妆品含有痕量重金属不足为虑。
防腐剂在不同国家的法规中,要求的安全浓度也不尽相同。近几年,我国食药监部门对化妆品各方面的监管制度、标准不断完善,如2015年12月23日通过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部分防腐剂进行调整,要求的浓度非常严苛,与欧盟的标准相同。
据了解,有些物质具有天然防腐特性,如精油、护肤油等,因微生物在其中很难生存,所以即使未添加防腐剂,这类产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也很小,还有醇类含量高的产品也能天然防腐。但是对于多数化妆品而言,没有防腐剂是不现实的,有专家试验,一瓶面霜没有添加防腐剂,12天后就会遍布各种细菌,长出霉斑。
记者还发现,很多测评喜欢用某种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来评价产品。例如,烟酰胺是一个功效极广的护肤成分,是包括中国、日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经认证的美白成分。因此,有些测评美白效果时就简单地比较烟酰胺的含量,含量高就是好产品,含量低就不好。但实验证明,烟酰胺如果提纯工艺不好,伴生杂质会引发过敏,含量越高引发过敏的可能性越大。还有,烟酰胺更重要的在于跟什么成分搭配,以及能否真正渗透,而不是单纯看浓度。因此,任何产品的比较不是凭想象,而是要依据科学的证据。
不能仅看单项指标
评价任何产品不能仅仅看一个指标,要参考多项指标进行全面比较才能选出更适合自己的产品,个人护理产品更是如此。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成分、含量、配比以及配方的设计。在这股潮流下,很多企业开始改变产品配方,并且受到消费者热捧。例如针对人人都想美白的愿望,推出用美白有效成分烟酰胺复配其他成分的产品;为保持皮肤水分,推出含有玻尿酸和其他具有良好保湿性能的产品;为抗衰老,推出含胜肽和维A类成分的产品。
业内人士介绍,如今消费者的确越来越了解产品配方中各种成分的功效,甚至不少消费者就是冲着某种特定成分才购买某个品牌的某款产品。成分已经成为驱动整个化妆品产业链条的新齿轮。于是,一些测评也针对化妆品中的某些含量进行比较,用以测评产品功能的好坏。专业人士提醒,“原料桶”式的护肤品,优点虽有,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果选择不当很可能会引起皮肤的不适,更不能当成评价产品的标准。
言安堂品牌微公号作者Rex介绍,所谓原料桶,指的是一批突破原有护肤品思路的产品。它们并不追求包装的精美、香味的独特和肤感的舒适,而是直接把最高量的活性物再兑点水就卖给消费者,就和供应商卖原料差不多。这种产品成分很足、价格便宜,但是对于刺激性、稳定性和复配性的考虑不会太多。当前不少“原料桶”产品走的是“挂靠”热门成分、进行大剂量添加的粗放路线,普通消费者如果没有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可能会引发肤感不好、脸部刺痛或发黄等后果。
还有很多测评将硅油定义为不好的物质,一旦洗发水中含有硅油就被认为是不好的产品。其实,洗发水中是否含硅油与洗发水的优劣无关,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发质选择适合的产品就好。有消费者质疑含硅油洗发水会残留在头皮上堵塞毛孔,从而引起毛囊炎、脱发等问题,其实这些担忧完全不必要。首先,硅油残留在头皮上堵塞毛孔的可能性很低。硅油属于大分子物质,不会被毛囊吸收,而且洗发水中所含硅油成分很少,为1%以下,在起清洁作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经大量的水冲洗后基本不会残留在头上。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测评结果时,绝不应该仅从单项指标来评价产品,要根据科学检测的结果,以国家标准为依据综合评价,还要看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 书包: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开学季·学生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一(2024-09-04)
- 茶饮甜品频现跨界营销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要“流量”更要“留量”(2024-08-27)
- 政策助力 让房车出行、低空旅游进入寻常百姓家(2024-08-20)
- 7月汽车保值率报告发布 豪华品牌更保值(2024-08-06)
- 盲盒营销岂能“盲无下限”(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