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观看私下交易 维权找不到对象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理性购物
1月18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0年全年度投诉情况分析。福建省消委会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大受欢迎,但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少直播带货出现了不良倾向,网络直播带货销售不断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售后退换货难、销售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设置中奖套路、广告滥用极限词、价格欺骗等现象层出不穷。
●典型案例
私下交易后被主播拉黑
前不久,许先生向福建省消委会致电投诉称,自己在短视频平台某主播的直播间观看其直播时,看到了该主播出售一家知名品牌的运动鞋的广告,因为价格十分优惠,遂与主播微信联系,达成交易意向并微信付款。收货后,许先生发现该运动鞋做工粗糙,走路硌脚,就告知主播该鞋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货退款,遭到该主播拒绝并被微信拉黑。
●投诉分析
平台信息缺失致维权困难
许先生是通过短视频弹窗广告进入的直播间,自己也记不清楚具体的短视频平台名称。在了解清楚许先生反映的情况后,福建省消委会工作人员告知许先生,短视频平台公司作为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上传视频、直播互动功能,由于许先生与某主播并未通过涉案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购物链接交易,所以许先生与涉案的短视频平台公司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其与该主播通过微信转账交易,双方虽然建立买卖关系,但从微信的聊天记录中查询不到经营销售的证明,许先生的购物记录仅能证明双方存在个人之间私下交易行为,故无法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消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因为许先生无法提供直播平台的基本信息,没有真实准确的被投诉方,仍然无法为自己维权。
●消费提醒
慎选平台 保留凭证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福建消费者开始减少出行,并选择以线上的方式来购买日常所需。特别是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直播带货成为了一种时尚且高效的营销模式,尤其在疫情影响之下,电商直播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俨然成为2020年最热门的话题。然而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少直播带货出现了不良倾向,甚至走向违法违规,如“三无”产品摇身变成“网红爆款”、数据造假诱导冲动消费等。
福建省消委会提示广大消费者,选择直播带货方式购物时,应注意谨慎选择交易平台及经营主体,要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公示情况,查看其营业执照,并在平台链接内下单。如果平台没有公示商家营业执照,建议尽量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
消费购物忌冲动,应保持理智。直播带货的即时性特征很容易造成刺激性冲动消费,直播互动容易加剧消费者跟风购物的从众心理。在不理智的状况下,消费者很容易轻信主播的产品功效宣传和超低价承诺,陷入直播售货套路中。消费者要认真甄别广告宣传,不要被明显低价位商品宣传所误导,下单前应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效果及价格等情况,了解商品相关真实信息,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注意保留购物凭证便于消费维权。消费者除了在购物过程中仔细了解商家“七日无理由退货”和“三包”范围等售后服务规则外,购物后还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张文章)
1月18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0年全年度投诉情况分析。福建省消委会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大受欢迎,但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少直播带货出现了不良倾向,网络直播带货销售不断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售后退换货难、销售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设置中奖套路、广告滥用极限词、价格欺骗等现象层出不穷。
●典型案例
私下交易后被主播拉黑
前不久,许先生向福建省消委会致电投诉称,自己在短视频平台某主播的直播间观看其直播时,看到了该主播出售一家知名品牌的运动鞋的广告,因为价格十分优惠,遂与主播微信联系,达成交易意向并微信付款。收货后,许先生发现该运动鞋做工粗糙,走路硌脚,就告知主播该鞋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货退款,遭到该主播拒绝并被微信拉黑。
●投诉分析
平台信息缺失致维权困难
许先生是通过短视频弹窗广告进入的直播间,自己也记不清楚具体的短视频平台名称。在了解清楚许先生反映的情况后,福建省消委会工作人员告知许先生,短视频平台公司作为直播平台,为用户提供上传视频、直播互动功能,由于许先生与某主播并未通过涉案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购物链接交易,所以许先生与涉案的短视频平台公司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其与该主播通过微信转账交易,双方虽然建立买卖关系,但从微信的聊天记录中查询不到经营销售的证明,许先生的购物记录仅能证明双方存在个人之间私下交易行为,故无法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消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因为许先生无法提供直播平台的基本信息,没有真实准确的被投诉方,仍然无法为自己维权。
●消费提醒
慎选平台 保留凭证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福建消费者开始减少出行,并选择以线上的方式来购买日常所需。特别是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直播带货成为了一种时尚且高效的营销模式,尤其在疫情影响之下,电商直播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俨然成为2020年最热门的话题。然而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少直播带货出现了不良倾向,甚至走向违法违规,如“三无”产品摇身变成“网红爆款”、数据造假诱导冲动消费等。
福建省消委会提示广大消费者,选择直播带货方式购物时,应注意谨慎选择交易平台及经营主体,要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公示情况,查看其营业执照,并在平台链接内下单。如果平台没有公示商家营业执照,建议尽量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
消费购物忌冲动,应保持理智。直播带货的即时性特征很容易造成刺激性冲动消费,直播互动容易加剧消费者跟风购物的从众心理。在不理智的状况下,消费者很容易轻信主播的产品功效宣传和超低价承诺,陷入直播售货套路中。消费者要认真甄别广告宣传,不要被明显低价位商品宣传所误导,下单前应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效果及价格等情况,了解商品相关真实信息,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注意保留购物凭证便于消费维权。消费者除了在购物过程中仔细了解商家“七日无理由退货”和“三包”范围等售后服务规则外,购物后还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张文章)
- 书包: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开学季·学生用品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一(2024-09-04)
- 茶饮甜品频现跨界营销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要“流量”更要“留量”(2024-08-27)
- 政策助力 让房车出行、低空旅游进入寻常百姓家(2024-08-20)
- 7月汽车保值率报告发布 豪华品牌更保值(2024-08-06)
- 盲盒营销岂能“盲无下限”(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