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消委会2016年蜂蜜比较试验报告
深圳市消委会、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福田区消委会、龙岗区消委会、坪山区消委会、光明区消委会联合开展了蜂蜜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共分两阶段,一阶段旨在对蜂蜜的真假情况进行摸底,二阶段为蜂蜜的品质比较。此为一阶段结果报告。
一 检测项目与样品信息
一阶段比较试验共涉及60款的蜂蜜产品。由消委会工作人员模拟普通消费者的方式在深圳实体商超(华润万家、家乐福、天虹、沃尔玛、人人乐)和主流电商平台(天猫、京东、一号店)的旗舰店正规购买。
本次比较试验主要为蜂蜜产品中的掺糖鉴别,检测项目包括我国蜂蜜行业标准已做限量规定的碳4植物糖(甘蔗糖浆、玉米糖浆等),以及我国蜂蜜相关标准中未作要求的碳3植物糖(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在国家标准要求检测碳4植物糖的基础上,参考德国蜂蜜权威检测机构Applica的检测方法与判定准则,增加外源碳3植物糖,委托检验机构对蜂蜜中掺糖进行检测。
表1. 2016年蜂蜜专项调查检测项目表
我国蜂蜜行业标准GH/T 18796-2012中明确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当前明确或不明确的添加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二 检测结果与分析
本次60款蜂蜜中,共有14款蜂蜜检出外源糖,其中外源碳3植物糖检出13款,检出率为21.7%;外源碳4植物糖检出1款,检出率为1.7%。
图1 2016年蜂蜜比较试验中掺糖检测情况
(一) 13款蜂蜜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蜂蜜中掺入外源碳3植物糖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过去常见的蜂蜜掺糖方式是在蜂蜜中加入碳4植物糖(蔗糖糖浆、玉米糖浆等)。我国蜂蜜行业标准GH/T 18796-2012中明确规定蜂蜜中碳4植物糖的检出不得大于7%。碳4植物糖已经有了成熟的检测方法,如我国蜂蜜检测标准GB/T 18932.1-2002《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我国尚未有正式启用的蜂蜜中外源碳3植物糖的检测标准。
为规避国标的检测,部分厂商转而向蜂蜜中掺入碳3植物糖(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本阶段60款蜂蜜产品中,共有13款蜂蜜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检出比例达21.7%。蜂蜜中掺入外源碳3植物糖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二)通过国标检测≠真蜂蜜,国家蜂蜜检测标准亟需完善
由于我国蜂蜜行业标准中仅对碳4植物糖做了限量,尚未颁布涉及外源碳3植物糖的检测标准。部分厂商开始钻我国蜂蜜检测标准的空子。
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碳3植物糖的检测,不少权威机构已经研发出自己的内部方法。据悉,我国出口至欧盟、美国等的蜂蜜产品中,因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而被退货召回的例子不在少数。
图2 美国药典委员会食品造假数据库中蜂蜜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掺假案例(部分)
本次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的13款蜂蜜产品,满足我国现有国家蜂蜜标准检测要求,但不符合“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当前明确或不明确的添加物”的规定;并且如果要出口至欧盟、美国等,则存在被退货召回的可能。目前我国尚未有蜂蜜中外源碳3植物糖检测的统一标准,国家标准亟需完善。
我国已经于2016年7月立项制定外源碳3植物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中混合糖浆的鉴别》,但是距离正式发布实施仍需要一段时间。本次比较试验中,承检机构对于外源碳3植物糖的检测参照德国蜂蜜权威检测机构Applica所制定方法。Applica公司于2005年开始研究并最终发展了LC-IRMS这一分析方法。该公司方法通过了ISO 17025认可,并在国际上多个实验室应用。该方法也已在多个权威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
(三) 1款蜂蜜检出碳4植物糖超标,掺糖严重
此次调查发现,1款刘氏哈蜜“土蜂蜜”检出添加碳4植物糖。该款蜂蜜中碳4植物糖检出量为51.7%,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GH/T 18796-2012中对于蜂蜜的真实性要求,检出量(51.7%)达限量要求(≤7%)7倍之多,掺糖严重。
表3 碳4植物糖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关蜂蜜行业标准情况
(四)46款蜂蜜通过国家和国际通行的两重检测,是不掺糖的真蜂蜜
虽然蜂蜜中外源碳3植物糖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行业潜规则,但仍有不少优秀的蜂蜜企业一直在坚持匠心。本次检测的60款蜂蜜中,共有46款蜂蜜通过国家和国际通行的两重检测,是不掺糖的真蜂蜜(详见附表1)。
蜂蜜中掺糖,极大地影响了蜂蜜的口感和食用价值。以次充好,将低价的植物糖浆按蜂蜜的高价卖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
真实纯正只是对蜂蜜的基本要求,好营养高品质才是消费者更大的追求。我会第二阶段的蜂蜜比较试验正在开展,除了掺糖的检测,还包括对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国家蜂蜜标准中的安全与质量方面指标,以及国家标准之外的营养指标检测。以期帮助消费者寻找更真实、更高品质的蜂蜜。结果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关注。
附表1 46款通过掺糖检测的蜂蜜名单
5款五星蜂蜜产品:康县山野、石楼县吐金、吉林依然、屈臣氏佳之選、EL BREZAL,国产蜂蜜占三席
4款高性价比蜂蜜产品:石楼县吐金、吉林依然、屈臣氏佳之選、冠生园
农药、兽药残留和微生物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整体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进口金皇蜂纯蜂蜜价高还掺假,一瓶蜂蜜竟掺半瓶糖
1款四季花土蜂蜜锌含量超出国家强制性蜂蜜标准限量
7款蜂蜜新鲜度指标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蜂蜜结晶是自然、自发的现象,不因为掺糖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品,美味又滋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掺糖劣质的蜂蜜谁都不喜欢,但你却未必逃得出大牌蜂蜜的套路。
此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福田区消委会、龙岗区消委会、坪山区消委会、光明新区消委会已经强强联手,共同对市售的蜂蜜的真假进行了摸底。本阶段的比较试验中,委托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对蜂蜜进一步展开了品质大比拼。
总评情况
本次比较试验涉及蜂蜜产品25款。评出5星级卓越蜂蜜5款;4星级优秀蜂蜜7款;3星级良好蜂蜜4款;7款蜂蜜因为羟甲基糠醛、淀粉酶活性、酸度等问题表现一般得2星,其中不乏汪氏,佳之选等大牌蜂蜜;1款蜂蜜检出锌含量超标获1星差评。金皇蜂纯蜂蜜因检出含有碳-4植物糖掺假排名垫底。
表1 蜂蜜比较试验检测项目总览
本次比较试验评级依据国内外蜂蜜标准的要求,结合检测机构的意见和蜂蜜、营养学专家的建议,对蜂蜜中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表现越佳,分值越高。按蜂蜜产品的综合评分星级高低排名,检出不合格项作降星处理,同星级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表1 25款蜂蜜综合评级表
比较试验详情
本次比较试验中,共抽取了25款蜂蜜,包括香港蜂蜜6款,深圳蜂蜜8款,举手企业蜂蜜11款。均为模拟消费者方式到商超或网店匿名购买。详细信息见后附表1。
其中企业举手是本次比较试验新增的环节,即试验开始前,公开征集蜂蜜企业自愿自荐参加,共11家企业响应报名参加本次的蜂蜜比较试验。
通过前期的蜂蜜消费情况问卷调查,结合检测机构的专业意见,本次比较试验就大家共同关注的掺假鉴别、品质指标、安全指标3大类问题开展,具体指标共19项。
本次比较试验中,25款蜂蜜的平均价格为86.2元/500g。其中,价格最高的金皇蜂纯蜂蜜为187元/500g,因检出掺糖排名垫底;而获得五星好评的5款蜂蜜,价格整体不高,均低于平均水平。价高≠质优,蜂蜜品质与价格不完全成正比。
图1 各星级蜂蜜的价格排列情况
国产与进口、深圳与香港对比
在前期蜂蜜消费问卷调查中,选择购买国外进口蜂蜜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喜欢到香港买蜂蜜,认为进口或香港的蜂蜜在真伪和品质上更有保障。但这样的消费方式成本高,且费时费力。为此,在本次比较试验中,我们设置了国产与进口,深圳与香港之间蜂蜜的对比。
(一)卓越5星和高性价比产品中,国产品牌占比高于进口品牌
结果显示,本次获得卓越5星评分的5款蜂蜜中,有3款(石楼县吐金牌、康县山野、吉林依然)来自国产品牌的举手企业,另2款为香港销售的进口蜂蜜(佳之选、EL BREZAL);性价比最高4款的分别为吉林依然椴树白蜜、屈臣氏佳之选Pure Honey纯正蜂蜜、吐金牌槐花蜂蜜、冠生园紫云英蜂蜜,国产品牌占3席。
可见,在卓越5星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中,国产品牌占比高于进口品牌,在品质指标上表现出色。
表2 国产和进口品牌蜂蜜对比
(二)5款同品牌同蜜种进口蜂蜜深港对比,2款深圳销售产品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本次深港蜂蜜对比分别从两地购买了5对相同品牌(佳之选、CAPILANO、EL BREZAL、Langnese、lune de miel)、相同蜜种的国外进口蜂蜜做同样的测试。在5个品牌中,深港两地所售进口的蜂蜜在真假鉴别、安全指标中没有差别;2款深圳销售产品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深圳购买的蜂蜜中,有佳之选、Langnese两款检出羟甲基糠醛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新鲜蜂蜜中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但在热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由于糖分的分解和转化,会逐渐生成羟甲基糠醛。这种物质造成蜂蜜的颜色加深,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羟甲基糠醛的大量摄入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控制蜂蜜中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表4 深港两地5品牌蜂蜜对比
测试结果亮点
(三)农药、兽药残留和微生物等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本次比较试验中涉及10个安全指标,其中双甲脒,杀虫脒、氯霉素、磺胺类、铅、砷、汞、镉含量均低于检测底限;菌落总数均在标准限内,表明25款蜂蜜中,农药、兽药、微生物和大部分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较低。
图2 25款蜂蜜安全指标的标准限量与实测平均值对比
(参考标准GB 14963-2011、GH/T 18796-2012、NY/T 752-2012)
(四)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整体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蜂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7%深圳市民对蜂蜜的质量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因此品质问题也是我们本次比较试验的重点之一。
图3 蜂蜜质量关注程度问卷调查结果
葡萄糖和果糖是反映蜂蜜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蜂蜜中的主要物质,浓度很高。国家蜂蜜标准GH/T 18796-2012中规定,葡萄糖+果糖含量不得低于60g/100g,水分含量不得高于为24g/100g。
图4 25款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图
图5 25款蜂蜜中水分含量图
本次25款蜂蜜中,葡萄糖+果糖平均值为73.8g/100g,水分含量平均值15.2g/100g,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整体优于国家限量要求。其中,糖含量最高81.7g/100g高出限量要求36%,水分含量最低12.8g/100g仅为限量要求的一半左右。
测试结果问题
(五)进口金皇蜂纯蜂蜜检出掺假,1瓶蜂蜜竟掺半瓶糖
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掺假和卫生安全是人们购买蜂蜜最关注的因素。近9成的受访消费者认为蜂蜜造假是为欺诈,不能容忍,但仅有6.2%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自己很清楚真假蜂蜜鉴别的方式。
图6 蜂蜜调查问卷消费者关注因素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其他物质。本次25款蜂蜜样品中,有1款进口蜂蜜检出外源糖掺假,其他样品均未检出碳-3或碳-4植物糖的掺假情况,掺假率为5%,整体情况良好。
检出掺糖的金皇蜂纯蜂蜜是本次比较试验中均价最高的一款,为187元/500g。而其中碳-4植物糖检出比率达到49.1%,是国家蜂蜜行业标准中7%限量要求的7倍,一瓶蜂蜜中竟掺了近半瓶的外源糖。
(六)1款四季花土蜂蜜锌含量超出国家强制蜂蜜标准限量
有1款四季花土蜂蜜检出锌含量超标,检出值为59.10mg/kg,约为蜂蜜标准GB 14963-2011中限量值(25mg/kg)的2倍。
锌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着促进的作用,而过量的锌会抑制人体对铁、硒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目前,锌已纳入国家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中;新版的蜂蜜标准(修订中,即将正式实施)中,也即将把锌的限量要求去除。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锌摄入量男12.5mg/天,女7.5mg/天。因此,正常食用的情况下,该款蜂蜜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但是,由于蜂蜜中的锌主要为蜂蜜的酸性将金属/玻璃容器中的锌溶出。且本次比较试验中,除该款蜂蜜外,剩余24款蜂蜜中锌含量平均值为0.78mg/kg,最高值为2.3mg/kg,远远低于该款产品。该厂品加工贮藏过程可能存在隐患,因此虽然锌含量没有安全风险,仍对该产品做降分处理。
(六)7款蜂蜜新鲜度指标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酸度、羟甲基糠醛和淀粉酶值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3个品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蜂蜜的新鲜度以及加工和贮存过程是否合理。
本次比较试验25款蜂蜜中,共检出新鲜度指标不合格共11项次,涉及7款蜂蜜。蜂蜜新鲜度问题突出。其中,老蜂农、汪氏、华联蜂业、徐老蔫儿4个品牌的蜂蜜均检出2项不合格。检出新鲜度问题的蜂蜜,生产时间在2015年10月-2016年8月之间,均在保质期内。这7款蜂蜜样品可能存在加工或保存不当的情况,进而影响了蜂蜜的品质。
消费提示
(一)不仅以颜色、酸甜分好坏
生产加工或贮存运输过程温度过高会使蜂蜜中生成羟甲基糠醛,这种物质造成蜂蜜的颜色加深,食用了羟甲基糠醛含量较高的蜂蜜,对人体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蜂蜜中水分含量升高时,酵母菌等繁殖,可能使蜜味改变,蜂蜜的酸度增加。但是颜色的深浅、味道的酸度并非是蜂蜜优劣的充分条件,蜂蜜的浓度以及蜜源的不同都会造成蜂蜜颜色、酸度的变化。当然,选购同款蜂蜜时,仍然建议挑选生产日期较新,颜色较浅的一瓶。
(二)蜂蜜结晶是自然、自发的现象,不因为掺糖
大多数消费者不能理解蜂蜜结晶,甚至会认为结晶蜂蜜是一种掺假或不自然的产品。事实并非如此,蜂蜜结晶过程是自然的、自发的。因为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浓度很高,温度下降时,其中的葡萄糖就会结晶析出。蜂蜜中,葡萄糖比例越高,越容易形成结晶。而白糖等溶解度非常高,如果掺了白糖,反倒不容易形成结晶。
以下图表中多种蜂蜜对应的颜色、味道、结晶情况可供参考。
表5 多种蜂蜜颜色、味道、结晶总结
图7 多种蜂蜜颜色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三) 蜂蜜天然防腐,仍需密封和阴凉保存,避免金属接触
蜂蜜含糖量很高,因此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天然的防腐功能。但是蜂蜜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使蜂蜜表面浓度降低,抑菌作用减弱,从而使微生物在表层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繁殖还可能造成蜂蜜的含酸量增加,使蜜味改变。严重的可成为酸败蜜。因此,蜂蜜应密闭保存,食用时应用倾倒的方式或用干燥洁净的汤匙取出。
蜂蜜在贮存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加快羟甲基糠醛的生成,以及淀粉酶活性的破坏。因此蜂蜜还应注意阴凉保存。同时,由于蜂蜜具有一定的酸性,应尽量避免用金属容器承装蜂蜜,以避免容器中金属元素等被溶出。
附表:蜂蜜比较试验产品信息及综合评级表
深圳市消委会、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福田区消委会、龙岗区消委会、坪山区消委会、光明区消委会联合开展了蜂蜜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共分两阶段,一阶段旨在对蜂蜜的真假情况进行摸底,二阶段为蜂蜜的品质比较。此为一阶段结果报告。
一 检测项目与样品信息
一阶段比较试验共涉及60款的蜂蜜产品。由消委会工作人员模拟普通消费者的方式在深圳实体商超(华润万家、家乐福、天虹、沃尔玛、人人乐)和主流电商平台(天猫、京东、一号店)的旗舰店正规购买。
本次比较试验主要为蜂蜜产品中的掺糖鉴别,检测项目包括我国蜂蜜行业标准已做限量规定的碳4植物糖(甘蔗糖浆、玉米糖浆等),以及我国蜂蜜相关标准中未作要求的碳3植物糖(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在国家标准要求检测碳4植物糖的基础上,参考德国蜂蜜权威检测机构Applica的检测方法与判定准则,增加外源碳3植物糖,委托检验机构对蜂蜜中掺糖进行检测。
表1. 2016年蜂蜜专项调查检测项目表
我国蜂蜜行业标准GH/T 18796-2012中明确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当前明确或不明确的添加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二 检测结果与分析
本次60款蜂蜜中,共有14款蜂蜜检出外源糖,其中外源碳3植物糖检出13款,检出率为21.7%;外源碳4植物糖检出1款,检出率为1.7%。
图1 2016年蜂蜜比较试验中掺糖检测情况
(一) 13款蜂蜜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蜂蜜中掺入外源碳3植物糖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过去常见的蜂蜜掺糖方式是在蜂蜜中加入碳4植物糖(蔗糖糖浆、玉米糖浆等)。我国蜂蜜行业标准GH/T 18796-2012中明确规定蜂蜜中碳4植物糖的检出不得大于7%。碳4植物糖已经有了成熟的检测方法,如我国蜂蜜检测标准GB/T 18932.1-2002《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我国尚未有正式启用的蜂蜜中外源碳3植物糖的检测标准。
为规避国标的检测,部分厂商转而向蜂蜜中掺入碳3植物糖(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本阶段60款蜂蜜产品中,共有13款蜂蜜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检出比例达21.7%。蜂蜜中掺入外源碳3植物糖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二)通过国标检测≠真蜂蜜,国家蜂蜜检测标准亟需完善
由于我国蜂蜜行业标准中仅对碳4植物糖做了限量,尚未颁布涉及外源碳3植物糖的检测标准。部分厂商开始钻我国蜂蜜检测标准的空子。
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碳3植物糖的检测,不少权威机构已经研发出自己的内部方法。据悉,我国出口至欧盟、美国等的蜂蜜产品中,因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而被退货召回的例子不在少数。
图2 美国药典委员会食品造假数据库中蜂蜜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掺假案例(部分)
本次检出外源碳3植物糖的13款蜂蜜产品,满足我国现有国家蜂蜜标准检测要求,但不符合“蜂蜜中不得添加任何当前明确或不明确的添加物”的规定;并且如果要出口至欧盟、美国等,则存在被退货召回的可能。目前我国尚未有蜂蜜中外源碳3植物糖检测的统一标准,国家标准亟需完善。
我国已经于2016年7月立项制定外源碳3植物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中混合糖浆的鉴别》,但是距离正式发布实施仍需要一段时间。本次比较试验中,承检机构对于外源碳3植物糖的检测参照德国蜂蜜权威检测机构Applica所制定方法。Applica公司于2005年开始研究并最终发展了LC-IRMS这一分析方法。该公司方法通过了ISO 17025认可,并在国际上多个实验室应用。该方法也已在多个权威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
(三) 1款蜂蜜检出碳4植物糖超标,掺糖严重
此次调查发现,1款刘氏哈蜜“土蜂蜜”检出添加碳4植物糖。该款蜂蜜中碳4植物糖检出量为51.7%,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GH/T 18796-2012中对于蜂蜜的真实性要求,检出量(51.7%)达限量要求(≤7%)7倍之多,掺糖严重。
表3 碳4植物糖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关蜂蜜行业标准情况
(四)46款蜂蜜通过国家和国际通行的两重检测,是不掺糖的真蜂蜜
虽然蜂蜜中外源碳3植物糖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行业潜规则,但仍有不少优秀的蜂蜜企业一直在坚持匠心。本次检测的60款蜂蜜中,共有46款蜂蜜通过国家和国际通行的两重检测,是不掺糖的真蜂蜜(详见附表1)。
蜂蜜中掺糖,极大地影响了蜂蜜的口感和食用价值。以次充好,将低价的植物糖浆按蜂蜜的高价卖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
真实纯正只是对蜂蜜的基本要求,好营养高品质才是消费者更大的追求。我会第二阶段的蜂蜜比较试验正在开展,除了掺糖的检测,还包括对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国家蜂蜜标准中的安全与质量方面指标,以及国家标准之外的营养指标检测。以期帮助消费者寻找更真实、更高品质的蜂蜜。结果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关注。
附表1 46款通过掺糖检测的蜂蜜名单
5款五星蜂蜜产品:康县山野、石楼县吐金、吉林依然、屈臣氏佳之選、EL BREZAL,国产蜂蜜占三席
4款高性价比蜂蜜产品:石楼县吐金、吉林依然、屈臣氏佳之選、冠生园
农药、兽药残留和微生物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整体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进口金皇蜂纯蜂蜜价高还掺假,一瓶蜂蜜竟掺半瓶糖
1款四季花土蜂蜜锌含量超出国家强制性蜂蜜标准限量
7款蜂蜜新鲜度指标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蜂蜜结晶是自然、自发的现象,不因为掺糖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品,美味又滋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掺糖劣质的蜂蜜谁都不喜欢,但你却未必逃得出大牌蜂蜜的套路。
此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福田区消委会、龙岗区消委会、坪山区消委会、光明新区消委会已经强强联手,共同对市售的蜂蜜的真假进行了摸底。本阶段的比较试验中,委托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对蜂蜜进一步展开了品质大比拼。
总评情况
本次比较试验涉及蜂蜜产品25款。评出5星级卓越蜂蜜5款;4星级优秀蜂蜜7款;3星级良好蜂蜜4款;7款蜂蜜因为羟甲基糠醛、淀粉酶活性、酸度等问题表现一般得2星,其中不乏汪氏,佳之选等大牌蜂蜜;1款蜂蜜检出锌含量超标获1星差评。金皇蜂纯蜂蜜因检出含有碳-4植物糖掺假排名垫底。
表1 蜂蜜比较试验检测项目总览
本次比较试验评级依据国内外蜂蜜标准的要求,结合检测机构的意见和蜂蜜、营养学专家的建议,对蜂蜜中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表现越佳,分值越高。按蜂蜜产品的综合评分星级高低排名,检出不合格项作降星处理,同星级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表1 25款蜂蜜综合评级表
比较试验详情
本次比较试验中,共抽取了25款蜂蜜,包括香港蜂蜜6款,深圳蜂蜜8款,举手企业蜂蜜11款。均为模拟消费者方式到商超或网店匿名购买。详细信息见后附表1。
其中企业举手是本次比较试验新增的环节,即试验开始前,公开征集蜂蜜企业自愿自荐参加,共11家企业响应报名参加本次的蜂蜜比较试验。
通过前期的蜂蜜消费情况问卷调查,结合检测机构的专业意见,本次比较试验就大家共同关注的掺假鉴别、品质指标、安全指标3大类问题开展,具体指标共19项。
本次比较试验中,25款蜂蜜的平均价格为86.2元/500g。其中,价格最高的金皇蜂纯蜂蜜为187元/500g,因检出掺糖排名垫底;而获得五星好评的5款蜂蜜,价格整体不高,均低于平均水平。价高≠质优,蜂蜜品质与价格不完全成正比。
图1 各星级蜂蜜的价格排列情况
国产与进口、深圳与香港对比
在前期蜂蜜消费问卷调查中,选择购买国外进口蜂蜜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喜欢到香港买蜂蜜,认为进口或香港的蜂蜜在真伪和品质上更有保障。但这样的消费方式成本高,且费时费力。为此,在本次比较试验中,我们设置了国产与进口,深圳与香港之间蜂蜜的对比。
(一)卓越5星和高性价比产品中,国产品牌占比高于进口品牌
结果显示,本次获得卓越5星评分的5款蜂蜜中,有3款(石楼县吐金牌、康县山野、吉林依然)来自国产品牌的举手企业,另2款为香港销售的进口蜂蜜(佳之选、EL BREZAL);性价比最高4款的分别为吉林依然椴树白蜜、屈臣氏佳之选Pure Honey纯正蜂蜜、吐金牌槐花蜂蜜、冠生园紫云英蜂蜜,国产品牌占3席。
可见,在卓越5星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中,国产品牌占比高于进口品牌,在品质指标上表现出色。
表2 国产和进口品牌蜂蜜对比
(二)5款同品牌同蜜种进口蜂蜜深港对比,2款深圳销售产品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本次深港蜂蜜对比分别从两地购买了5对相同品牌(佳之选、CAPILANO、EL BREZAL、Langnese、lune de miel)、相同蜜种的国外进口蜂蜜做同样的测试。在5个品牌中,深港两地所售进口的蜂蜜在真假鉴别、安全指标中没有差别;2款深圳销售产品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深圳购买的蜂蜜中,有佳之选、Langnese两款检出羟甲基糠醛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新鲜蜂蜜中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但在热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由于糖分的分解和转化,会逐渐生成羟甲基糠醛。这种物质造成蜂蜜的颜色加深,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羟甲基糠醛的大量摄入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控制蜂蜜中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表4 深港两地5品牌蜂蜜对比
测试结果亮点
(三)农药、兽药残留和微生物等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本次比较试验中涉及10个安全指标,其中双甲脒,杀虫脒、氯霉素、磺胺类、铅、砷、汞、镉含量均低于检测底限;菌落总数均在标准限内,表明25款蜂蜜中,农药、兽药、微生物和大部分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较低。
图2 25款蜂蜜安全指标的标准限量与实测平均值对比
(参考标准GB 14963-2011、GH/T 18796-2012、NY/T 752-2012)
(四)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整体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蜂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7%深圳市民对蜂蜜的质量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因此品质问题也是我们本次比较试验的重点之一。
图3 蜂蜜质量关注程度问卷调查结果
葡萄糖和果糖是反映蜂蜜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蜂蜜中的主要物质,浓度很高。国家蜂蜜标准GH/T 18796-2012中规定,葡萄糖+果糖含量不得低于60g/100g,水分含量不得高于为24g/100g。
图4 25款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图
图5 25款蜂蜜中水分含量图
本次25款蜂蜜中,葡萄糖+果糖平均值为73.8g/100g,水分含量平均值15.2g/100g,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整体优于国家限量要求。其中,糖含量最高81.7g/100g高出限量要求36%,水分含量最低12.8g/100g仅为限量要求的一半左右。
测试结果问题
(五)进口金皇蜂纯蜂蜜检出掺假,1瓶蜂蜜竟掺半瓶糖
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掺假和卫生安全是人们购买蜂蜜最关注的因素。近9成的受访消费者认为蜂蜜造假是为欺诈,不能容忍,但仅有6.2%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自己很清楚真假蜂蜜鉴别的方式。
图6 蜂蜜调查问卷消费者关注因素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其他物质。本次25款蜂蜜样品中,有1款进口蜂蜜检出外源糖掺假,其他样品均未检出碳-3或碳-4植物糖的掺假情况,掺假率为5%,整体情况良好。
检出掺糖的金皇蜂纯蜂蜜是本次比较试验中均价最高的一款,为187元/500g。而其中碳-4植物糖检出比率达到49.1%,是国家蜂蜜行业标准中7%限量要求的7倍,一瓶蜂蜜中竟掺了近半瓶的外源糖。
(六)1款四季花土蜂蜜锌含量超出国家强制蜂蜜标准限量
有1款四季花土蜂蜜检出锌含量超标,检出值为59.10mg/kg,约为蜂蜜标准GB 14963-2011中限量值(25mg/kg)的2倍。
锌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着促进的作用,而过量的锌会抑制人体对铁、硒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目前,锌已纳入国家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中;新版的蜂蜜标准(修订中,即将正式实施)中,也即将把锌的限量要求去除。2016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锌摄入量男12.5mg/天,女7.5mg/天。因此,正常食用的情况下,该款蜂蜜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但是,由于蜂蜜中的锌主要为蜂蜜的酸性将金属/玻璃容器中的锌溶出。且本次比较试验中,除该款蜂蜜外,剩余24款蜂蜜中锌含量平均值为0.78mg/kg,最高值为2.3mg/kg,远远低于该款产品。该厂品加工贮藏过程可能存在隐患,因此虽然锌含量没有安全风险,仍对该产品做降分处理。
(六)7款蜂蜜新鲜度指标不符合我国蜂蜜行业标准要求
酸度、羟甲基糠醛和淀粉酶值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3个品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蜂蜜的新鲜度以及加工和贮存过程是否合理。
本次比较试验25款蜂蜜中,共检出新鲜度指标不合格共11项次,涉及7款蜂蜜。蜂蜜新鲜度问题突出。其中,老蜂农、汪氏、华联蜂业、徐老蔫儿4个品牌的蜂蜜均检出2项不合格。检出新鲜度问题的蜂蜜,生产时间在2015年10月-2016年8月之间,均在保质期内。这7款蜂蜜样品可能存在加工或保存不当的情况,进而影响了蜂蜜的品质。
消费提示
(一)不仅以颜色、酸甜分好坏
生产加工或贮存运输过程温度过高会使蜂蜜中生成羟甲基糠醛,这种物质造成蜂蜜的颜色加深,食用了羟甲基糠醛含量较高的蜂蜜,对人体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蜂蜜中水分含量升高时,酵母菌等繁殖,可能使蜜味改变,蜂蜜的酸度增加。但是颜色的深浅、味道的酸度并非是蜂蜜优劣的充分条件,蜂蜜的浓度以及蜜源的不同都会造成蜂蜜颜色、酸度的变化。当然,选购同款蜂蜜时,仍然建议挑选生产日期较新,颜色较浅的一瓶。
(二)蜂蜜结晶是自然、自发的现象,不因为掺糖
大多数消费者不能理解蜂蜜结晶,甚至会认为结晶蜂蜜是一种掺假或不自然的产品。事实并非如此,蜂蜜结晶过程是自然的、自发的。因为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浓度很高,温度下降时,其中的葡萄糖就会结晶析出。蜂蜜中,葡萄糖比例越高,越容易形成结晶。而白糖等溶解度非常高,如果掺了白糖,反倒不容易形成结晶。
以下图表中多种蜂蜜对应的颜色、味道、结晶情况可供参考。
表5 多种蜂蜜颜色、味道、结晶总结
图7 多种蜂蜜颜色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三) 蜂蜜天然防腐,仍需密封和阴凉保存,避免金属接触
蜂蜜含糖量很高,因此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天然的防腐功能。但是蜂蜜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使蜂蜜表面浓度降低,抑菌作用减弱,从而使微生物在表层生长繁殖。微生物的繁殖还可能造成蜂蜜的含酸量增加,使蜜味改变。严重的可成为酸败蜜。因此,蜂蜜应密闭保存,食用时应用倾倒的方式或用干燥洁净的汤匙取出。
蜂蜜在贮存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加快羟甲基糠醛的生成,以及淀粉酶活性的破坏。因此蜂蜜还应注意阴凉保存。同时,由于蜂蜜具有一定的酸性,应尽量避免用金属容器承装蜂蜜,以避免容器中金属元素等被溶出。
附表:蜂蜜比较试验产品信息及综合评级表
- “头”等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头盔“新国标”实施情况市场调查(2023-07-28)
- 游泳圈市场监管亟待加强(2023-07-25)
-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召开全省专利导航工作座谈会(2021-07-02)
- 北京朝阳: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治理(2021-07-02)
- 福建举办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公开承诺(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