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相关信息

关于质检文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2012年05月18日 14:40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jxw/dfzjxw/dfftpxw/201205/t20120518_218035.htm

文化建设是当前的重要热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关于加强质检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月9日正式印发,对质检系统加强质检文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根据总局领导的要求,总局政研室撰写了一组体会文章,现刊登如下,希望能给质检人带来启示。

紧扣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脉搏

□ 李 刚

建设文化强国是党中央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出的号召。国家质检总局党组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加强质检文化建设的《意见》,这是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是加强质检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质检工作水平的战略举措,是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代表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意见》凝聚了集体智慧,是质检系统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阐述了质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了质检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提出了需要深入推进的8项工作,并对组织保障提出了3条要求。《意见》贯穿了中央精神,简要概括了质检文化发展的历程,强调要以质检十二字方针为指引,体现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的形象建设,精心描绘了质检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这一文件的贯彻落实,必将有力地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繁荣,有力地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为全系统干部职工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加强质检文化建设,是质检工作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聪明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行业文化是一个行业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和重要动力。质检文化建设是质检系统维护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精神力量。质检文化建设必须紧密围绕质检中心工作,紧贴维护质量安全的需要,紧贴人民群众对质检工作的期盼,紧贴基层干部职工的精神需要。通过创新文化载体,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人民质检、质检为民的理念,激发热爱质检、爱岗敬业的热忱,弘扬严格把关、勇于执法的精神,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近年来,极少数生产经营者道德低下、诚信缺失、明知故犯,这是当前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根源。在依法查处的同时,必须加大先进质量文化建设的力度,宣传先进质量理念,加强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人们将诚实守信、公平守信等质量精神,转化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从思维、思想、伦理上铲除假冒伪劣生存的文化土壤,努力营造质量违法耻辱、质量守法光荣的文化氛围。

加强质检文化建设,是提升质检队伍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行业文化是一个行业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行业精神的载体、行业作风的体现、行业形象的展示。质检系统由改革发展而来,各项业务的工作理念、专业用语、思维习惯不尽相同,需要用统一的文化来穿针引线,铸造形成统一的质检核心价值观、工作理念、职业道德、外在形象。这就需要在《意见》的指导下,通过全系统的艰辛探索、共同努力,提炼形成质检行业自己独特的,具有质检行业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道德素养、精神品格、作风形象,促进队伍融合联合整合,促进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良好格局。

加强质检文化建设,是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是政党的精神旗帜,行业文化引领着事业发展的方向。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质量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于其中的质量文化的竞争。推进质检文化发展繁荣,我们一方面要着眼于继承我国渊源的传统质量文化精华,弘扬准确公平、童叟无欺、诚实守信等质量理念;另一方面需要着眼于世界质量文化的发展,着眼于不断总结质检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因素、文化作用,以质检核心价值理念凝心聚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提升能力,促进质检事业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当前,质量安全舆论处在社会热点领域的前沿,质检文化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我们要通过加强质检文化建设,传递质量信心,疏导公众情绪,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推动发展纲要的贯彻落实,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促进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为推动建设文化强国作出质检系统应有的贡献。

构建高质量的质检文化体系

□ 俞进明

质检文化体系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加强质检文化建设,必须构建高质量的质检文化体系,做到有灵魂、有活力、有特色。

有灵魂。在质检文化体系中,精神文化处于核心层。先进的精神文化犹如灵魂,统一的思想理念犹如旗帜,引领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团结奋进。质检系统承担着产品质量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以及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诸多职能,实行上合下分的管理体制,培育共同的思想观念、先进的核心理念尤为重要。为此,《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质检文化的思想理念,尤其要挖掘提炼“以质取胜、保国安民”,“人民质检、质检为民”,“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保质量安全就是保发展保民生”等核心理念。

有活力。构建质检文化体系,必须搞活质检文化建设,不能僵化死板、空洞无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质检文化建设的形式要更好,载体要更新,措施要更实,抓手要更多。比如,进一步规范完善质检徽章、制服、窗口形象等标识,树立质检系统统一鲜明的外在形象。又如,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质检法治文化建设年、质量安全志愿者、质检学雷锋等活动,创新质检文化传播手段,开拓质检文化传播途径,推动质检文化连接地气、落地生根、充满活力。

有特色。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推动质检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各专业实际,加强质量、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特种设备、食品、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国境卫生检疫等专业文化建设,加强质检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建设。要结合各单位实际,鼓励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

为质检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 李育平

质检文化建设目标已明,任务已定,关键在落实。

加强领导是关键。《意见》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加强对质检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并从组织实施、建设投入、领导示范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全系统各级各部门要分工负责、配合支持、齐抓共管,凝聚推动质检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要落实质检文化建设经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夯实质检文化建设基础。要加强文化专题学习,开展文化建设调研,这样才能把握质检文化发展规律,增强领导质检文化建设本领。

强化措施是重点。质检文化只有根植于质检工作这片土壤,贯穿于质检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与质检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意见》指出,“要把质检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考核指标”。这是加强质检文化建设的一项硬措施。因此,要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各级质检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任务落实。

构建机制是保证。《意见》明确要求,“要认真总结提炼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质检文化建设工作制度、规范和要求,推动质检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就需要我们在质检文化建设实践中,巩固和发展质检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积极探索质检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从而推动质检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持续发展。

激活质检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 陈黎明

质检系统的文化机构和文化人才,是质检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质检文化机构改革发展,大力培养质检文化人才,正是要充分发挥质检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推动质检文化大发展。

质检部门蕴藏丰富文化资源。质检部门是技术执法部门,专业门类多,职能范围广,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同时,质检部门又长期囿于专业技术领域,文化机构和文化人才建设带有一定局限性。推动质检文化建设,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发挥质检优势,彰显质检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质检系统的文化机构和文化人才从专业技术的“天井”里激活,解放思想,融入大潮。

推动质检文化机构改革发展。质检文化机构根植质检事业,要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质检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在服务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把文化事业搞活搞好、做大做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用人机制、薪酬分配、过程质量管理、国有资产的运作和保值增值等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发展意识,坚持以质取胜,紧跟市场需求,搞活多种经营,多出文化精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质检报刊社、中国质检出版社要发挥质检文化建设的龙头作用,引领全系统各类文化机构、文化组织改革发展。

建设高素质质检文化人才队伍。文化人才是质检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要素。建设质检文化人才队伍,要着眼实际,多措并举。要用好现有人才,努力发现质检队伍中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调动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引进优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通过灵活的方式引进有专长、有名气的专业文化人才。要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特长,努力造就质检系统的文化代表和领军人物。要坚持尊重文化人才,特别要支持书画、诗歌、音乐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把更多的干部职工吸引到质检文化建设中来,形成一支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高素质质检文化人才队伍。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冯 军

刚刚出台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系统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干部职工广泛参与为基础,推动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质检文化的覆盖面和凝聚力,全面树立质检系统新形象。

牢记质检为民,坚持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质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全系统要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向人民群众宣传质量、宣传质检工作,提高老百姓对质检工作的认同感。

依靠干部职工,夯实活动基础。广大干部职工是质检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全系统干部职工要自觉树立文化主人翁意识,自觉担当起推动质检文化建设的时代重任,促进干部职工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提高,努力提高质检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搭建文化平台,创新活动载体。质量和质检工作实践不断创新,质检文化建设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载体。搭建平台和创新载体,需要支持群众文化团体建设,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活动,激发文化参与热情。支持真实反映质检工作生活的文学艺术创作,推动质检题材的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作品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深入开展“人民质检、为民服务,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丰富文明创建的主题、内容和形式。

打造文化精品,树立质检形象。作为质量综合管理部门,质检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要注重质量、提升质量。当前,全系统46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党旗下的质检人”党建文化品牌逐渐推广、深入人心。支局长要求强质检再树新形象,就要大力推出一批质检文化精品力作,培育一批国家级精神文明单位,争创一批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打造一批质检文化建设品牌,推动形成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质检文化建设全面加强、质检领域优秀文化作品大量涌现、质检形象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质检文化建设

□ 谢浪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对撞、新老文明的对接,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多样与多变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意见》开宗明义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质检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以此奠定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以此指导质检各项工作。“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是总局党组带领全系统创造的成功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在质检系统的成功实践。要不断深化对“十二字方针”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十二字方针”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技术特点的质检工作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局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发展质检事业的信心,始终保持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价值体现到建设质量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上,始终做到热爱质检、奉献质检、发展质检,为质检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加强激励和引导,把干部职工爱国热情转化为以质取胜、保国安民的实际行动,确保食品安全、国门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树立“中国制造”良好形象,提振信心,传递信任,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质检部门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社会必须遵守的共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廉政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倡导科学精神,强化人文关怀,学习先进典型,树立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让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在全系统蔚成风尚。

弘扬先进质量文化必须做到“三个主动”

□ 董宏刚

先进质量文化是质检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实质内容。作为质量综合管理部门,质检系统弘扬先进质量文化更要积极主动、富有成效。

要主动研究质量文化。质检系统研究质量文化要着眼质量发展、结合部门实际,积极探索新时期质量文化的理论与实践,重点加强质量基础、质检法制、质检科技以及和谐质检的文化研究,不断创新质量文化的研究载体,及时总结质检领域的质量文化要素,提炼形成质检系统的核心价值理念,丰富质量文化成果,凝聚质检文化力量,为深入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要主动传播质量文化。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传播质量文化不仅要关注传播形式、注重传播内容,更要在传播中体现质量特色、突出质检特点。要注重普及质量知识,大力开展质量教育、培训、咨询等活动,要注重传递质量信任,牢牢把握以质取胜主基调,共同唱响建设质量强国主旋律,要注重宣传质量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方法,努力营造“重质量、重品质、重品牌”的社会共识。

要主动践行质量文化。先进的质量文化来自于并作用于伟大的质量实践。践行质量文化,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要注重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倡导以质取胜,坚持从严监管,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质量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