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中央财办、中央农办负责人就《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进,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近日,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央财办、中央农办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提问。
问: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指引下,“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千万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
新时代新征程,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三农”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行动。有利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建设美丽乡村,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问:“千万工程”经验中蕴含哪些科学方法?
答:“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意见》概括梳理为6个方面。
一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坚持把人民的诉求和利益放在“千万工程”的首要位置,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引导群众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二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内生动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
三是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和铸魂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推进工作,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落实。
五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构建科学规划、逐步扩容、投资建设、制度创新等一整套推进机制,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六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折腾、不动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问: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有哪些任务要求?
答: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目的全在于推广运用,《意见》主要从6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一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有序流动。
三是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四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打通“两山”理念转化通道。
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力有效保护农耕文化遗产,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六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问:如何确保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答:《意见》对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划出明确的底线红线,可以概括为“三不”。
一是不超越发展阶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务实渐进推进工作,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确保乡村建设始终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
二是不搞形象工程。坚持求真务实,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严禁搞脱离实际的“样板工程”“政绩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三是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让农民成为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问:如何健全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长效机制?
答:重点抓好组织领导、宣传交流、推广运用三个方面:
——把全面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贯彻到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过程,落实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各方面。
——加强“千万工程”经验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的能力和水平。多种形式开展“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宣传,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美好生活形象。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习运用不断走深走实。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进,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近日,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央财办、中央农办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提问。
问: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指引下,“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千万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
新时代新征程,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三农”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行动。有利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建设美丽乡村,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四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问:“千万工程”经验中蕴含哪些科学方法?
答:“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意见》概括梳理为6个方面。
一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坚持把人民的诉求和利益放在“千万工程”的首要位置,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引导群众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二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内生动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
三是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和铸魂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推进工作,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落实。
五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构建科学规划、逐步扩容、投资建设、制度创新等一整套推进机制,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六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折腾、不动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问: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有哪些任务要求?
答: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目的全在于推广运用,《意见》主要从6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一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有序流动。
三是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四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打通“两山”理念转化通道。
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力有效保护农耕文化遗产,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六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问:如何确保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答:《意见》对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划出明确的底线红线,可以概括为“三不”。
一是不超越发展阶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务实渐进推进工作,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确保乡村建设始终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
二是不搞形象工程。坚持求真务实,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严禁搞脱离实际的“样板工程”“政绩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三是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让农民成为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问:如何健全推广“千万工程”经验长效机制?
答:重点抓好组织领导、宣传交流、推广运用三个方面:
——把全面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贯彻到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过程,落实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各方面。
——加强“千万工程”经验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的能力和水平。多种形式开展“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宣传,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美好生活形象。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习运用不断走深走实。
-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有关问题答记者问(2024-09-30)
-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 | 如何理解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2024-09-30)
- 中国人民银行9月27日同步实施降准降息——货币政策发力支持稳增长强信心(2024-09-30)
- 多项重磅金融政策密集出台,一图读懂→(2024-09-29)
-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 | 怎样理解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