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 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4月17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几位领导,为大家介绍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先生,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先生,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先生。
现在,先请刘苏社先生介绍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苏社: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我的两位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总的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奋进、共同努力,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速超出预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市场预期总体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徐想 摄)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政策,加快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持续加力做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国内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妥防范化解相关领域风险等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预期引导、增强市场信心,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下面,我愿意和两位同事一起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谢谢!
陈文俊:
谢谢刘苏社副主任。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开年以来,我们注意到各地项目开工建设“热火朝天”。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达使用进度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促进民间投资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刘苏社: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作出重要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动各项投资工作,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府投资的重要带动和放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9.9%、6.5%,保持较快增速;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进一步回升,占全部投资的51.6%。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发改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坚持质效并重,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组织做好投资计划编制。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计划下达、加强计划执行,同时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监管,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
二是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9万亿元。此前,发改委联合财政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范围。近日,按照专项债券工作职责分工,发改委对地方报来项目的投向领域、前期工作等进行把关,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我们将抓紧会同有关方面,尽快形成最终的准备项目清单,督促地方加快债券发行使用,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是推动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今年2月,发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3月份以来,我委建立在线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督导。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批12个省份督导工作,其他省份也开展了自查,年内还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三批督导。明天,发改委还将组织召开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和督导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整改,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落实好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具体工作包括充分发挥已上线的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作用,全面落实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具体要求,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公开推介更多重大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研究扩展投贷联动试点合作银行范围,引导银行持续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谢谢!
新京报记者:
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请问准备什么时候发,如何发,目前有没有更加明确的计划?谢谢。
刘苏社: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目前,各个方面对超长期特别国债非常关注,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坚持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组织实施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金保障,优化投入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同时,我们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的配套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深层次的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高质量地落地见效。谢谢。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其中有不少数据超出了之前一些市场机构的预测。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当前的运行态势、突出特点以及下一步的走势?谢谢。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徐想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 袁达:
谢谢您的提问。各方面都非常关注中国经济形势,刚才苏社主任对一季度情况作了总体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实现了平稳起步、良好开局。从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三有”,即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改善。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增幅有所提高,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增幅分别比上季提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有所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投资、出口增势较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货物出口额增长4.9%,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产业结构稳步趋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制造业发展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新兴产业加快发展,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0.6%、26.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较上季加快2.5个百分点。“三驾马车”拉动更加协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显现,一季度内需贡献率为85.5%;净出口拉动作用增强,外需贡献率从上季的-3.1%转为14.5%。
三是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市场预期平稳改善。企业效益较快恢复,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2%。就业收入稳步增加,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市场预期稳中向好,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较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较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外部风险挑战仍然较大,国内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综合来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前期出台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新任务新举措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不断巩固,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根据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季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3.6%,这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2023年最后3个月的水平。而日前美欧领导人称中国积累了过剩产能,请问发改委对此如何评论?另外,耶伦财长和德国舒尔茨总理对中国产业政策的评价是否会影响中方的有关政策?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内产需关系的一个指标,受到需求状况、盈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国这几年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动比较大,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这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我们初步分析,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徐想 摄)
对于产能问题,我们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谢谢!
中宏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4年版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已经印发,请问与2022年版的相比,今年这一版主要有哪些方面进行了完善,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这份目录和清单的落实?谢谢。
金贤东: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自2021年起,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规范界定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措施的种类及适用对象,在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近日,我委在2022年版《目录》《清单》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和这两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重要文件要求,修订编制了2024年版《目录》《清单》。《目录》修订重点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版《目录》最大的变化是增设“知识产权信息”类别,将“商标质押登记信息”“专利质押登记信息”“软件著作权信息”纳入该类别。此外,还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及欠缴信息”等条目。《清单》修订重点是对标新规定新举措进行完善。比如,结合金融领域监管措施,增加“依法禁止进入证券期货市场”等惩戒内容,对严重违反私募投资基金领域规定的有关责任人,实施证券期货市场禁入。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目录》《清单》实施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使用,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切实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重点是三方面。一是对于地方性法规中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和失信惩戒措施的,督促地方按照相关法规抓紧编制补充目录和清单,地方其他政策文件不得作为编制目录和清单的依据。二是在设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领域,推动主管或监管部门出台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明确名单的认定标准、移出条件、程序以及救济措施。三是督促各地严格按照《目录》《清单》限定的范围,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使用及失信惩戒工作。一旦发现有地方将不在《目录》内的信用信息作为公共信用信息使用,或在《清单》外实施失信惩戒,我们将责令地方立即整改并予以通报,坚决防止信用泛化滥用。
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近期,我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文件,推动“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了信用修复结果互认,解决了经营主体“多头修复”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部门协同力度,持续提升信用修复效率,让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依法依规、更加方便快捷的修复信用,更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谢谢。
浙江日报记者:
我有几个关于民营经济的问题。一是想知道民营经济现在发展的态势如何?二是民营发展局作为一个专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目前解决了哪些实际发展中的难题?还有一个问题,想知道下一步如何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预期和信心?谢谢。
袁达: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重点领域指标走势向好。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去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前2个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7%,比规上工业企业整体利润增速快2.5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潜力持续释放。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7.7%,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1%。三是民营企业外贸增速明显快于整体水平。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比整体进出口增速快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54.3%,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进口增速分别快于整体4.8个、7.8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加强纵向上下联动。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调动国家、省、市、县四级发改部门,常态化做好民营企业所反映问题的收集、解决、反馈及跟踪问效工作,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另一方面,加强横向统筹协调。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会同42家部门和单位协同解决问题。截至今年3月底,我委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民营企业的诉求建议,扣除重复、不属实等的后,约560项,已办理并进一步跟踪问效的约300项,力求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
近期,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统筹协调,突出抓好3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不断完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二是切实解决企业问题。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合力和落实闭环,加力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突出典型问题,切实做到安企、护企、稳企、惠企。三是持续营造良好氛围。落实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培育赋能计划,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积极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特许经营模式在交通、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是在一些领域也存在企业难入场、推进不规范等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请问新的《管理办法》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苏社: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投融资领域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2015年印发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特许经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民营企业入场难、项目实施不规范等,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制度举措。
针对民营企业入场难问题,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在项目发起、特许经营者选择、项目建设运营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在项目发起环节,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共担风险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对特许经营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明确收益渠道,确保项目能够落地实施,稳定民间投资者预期。二是在特许经营者选择环节,进一步提升透明度,要求必须以公开竞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参与渠道,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三是在项目建设运营环节,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禁止在投融资支持方面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特许经营者,规定特许经营者降本增效、积极创新产生的收益归其所有,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力。
针对项目实施不规范问题,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从特许经营概念范围、项目管理、严格履约等多角度完善规定,努力提高项目质量效率。一是正本清源,强调特许经营项目公益属性,明确特许经营不新设行政许可,与商业特许经营存在本质区别,杜绝“天价特许经营权转让费”现象。二是明确权责,厘清央地职责、部门分工,进一步理顺投资管理程序,明确界定使用者付费范畴,完善调价机制,要求专款专用。三是加强监管,增加穿透式监管和重大事项告知制度,完善全生命周期监管,增加投诉处理制度,健全争议解决制度,督促政府和企业各方规范履行义务。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推动特许经营项目提质增效,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继冰雪经济之后,清明假期旅游热度创新高,请问如何看待消费市场态势?发改委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方面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恢复良好。正如您所讲的,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春节期间的“年味经济”、再到现在的“假日经济”,消费新热点新潮流不断涌现,持续带动消费平稳增长。从实物消费看,市场销售持续恢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4.7%,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2%、13.2%。大宗消费企稳向好,绿色消费成为新热潮,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销售同比增长4.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从服务消费看,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比商品零售额高6个百分点。文旅消费需求旺盛,清明假期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游客出游花费增长12.7%,目前“五一”假期出游热度也已经开始升温。这些既反映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体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动力和活力。
展望全年,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方各领域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落实落细促消费政策措施,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重点是抓三方面工作。
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我们将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组织开展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加大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同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推动居民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二是扩需求优供给,持续打造消费新增长点。鼓励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新热点。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工作。
三是重权益守底线,着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主要是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制,加快形成放心消费制度闭环,加强消费监督执法,规范网络交易,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但问题矛盾还有不少。请问,后续将重点采取哪些举措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谢谢。
袁达: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也提到,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挑战,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对于这些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进行了前瞻分析并作了系统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进一步安排,各有关方面正在抓紧推进解决。有的问题有所缓解,比如市场预期,3月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有的问题表现形式出现新的变化,比如需求问题,一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从上季的负拉动转为正拉动;市场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餐饮零售额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3.9%回落至10.8%,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速从10.3%回落至4.5%。有的风险隐患长期积累而成,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做好二季度工作,关键是抓落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突出抓好3件事:
一是更高效率推动落实既定政策和重点任务。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作用,协同实施产业、投资、消费、就业、价格等方面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形成政策合力。特别是,加快推进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未来产业等新动能成长壮大。综合运用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深化改革、调节储备等措施,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有力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三是更高质量做好重大政策谋划和预研储备。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做好重大政策的预研谋划,比如深入研究谋划如何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常态化做好宏观政策的预研储备,强化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为应对各种冲击影响备足管用有效的政策工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狠抓落实见效、狠抓问题解决、狠抓统筹协调,提升宏观政策向微观传导落地实效,让政策更加可感可及。谢谢!
陈文俊:
最后两个问题。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低空经济热度不减,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也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引擎,请问低空经济当前发展态势如何?今年还将出台哪些配套措施?谢谢。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最近一段时期,大家都十分关注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涉及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同时也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概况讲是“三个有”。第一个“有”是有政策。有关部门围绕飞行活动审批程序优化、空域分类划设、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第二个“有”是有基础。近几年各地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的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因地制宜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发展场景,前不久“深圳—珠海”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跨越海湾完成城际飞行,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个“有”是有能力。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都将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规则制度体系、培育市场业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坚持稳中求进,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技术创新为驱动、空域开放为保障,推动形成场景丰富多元、供给智慧高效、监管安全规范的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良好局面。谢谢。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可是目前“一老一小”服务和老百姓的需求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养老托育服务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刘苏社: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一老一小”问题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党中央、国务院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对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进行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贯彻落实,围绕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个方面不断改善“一老一小”服务。
一是扩大增量。为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托育建设专项”,充分发挥中央投资示范带动作用,2021—2023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18亿元,带动各地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2024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老一小”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个,较上年增加0.8个,全国有48个地市开展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今后还将在更大范围进一步推广。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以投资带机制,推动专业化养老机构下沉社区,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二是优化存量。“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持续推动结构调整,2023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各地实施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医养结合项目,带动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为有效解决托育供给不足与幼儿园资源富余的现实问题,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各地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通过支持生源减少的幼儿园整体转型或者发展托育服务等方式,促进“0—3岁”和“3—6岁”服务供给的有序衔接。
三是提高质量。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1.1%,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这对养老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今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聚焦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了26条政策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落实。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托育服务水平的提升,我们还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托育机构质量评估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服务。谢谢。
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4月17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几位领导,为大家介绍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先生,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先生,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先生。
现在,先请刘苏社先生介绍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苏社: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我的两位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总的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奋进、共同努力,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速超出预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市场预期总体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徐想 摄)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政策,加快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持续加力做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国内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妥防范化解相关领域风险等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预期引导、增强市场信心,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下面,我愿意和两位同事一起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谢谢!
陈文俊:
谢谢刘苏社副主任。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开年以来,我们注意到各地项目开工建设“热火朝天”。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达使用进度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促进民间投资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刘苏社: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作出重要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动各项投资工作,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府投资的重要带动和放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9.9%、6.5%,保持较快增速;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进一步回升,占全部投资的51.6%。具体来说,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发改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坚持质效并重,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组织做好投资计划编制。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计划下达、加强计划执行,同时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监管,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
二是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9万亿元。此前,发改委联合财政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范围。近日,按照专项债券工作职责分工,发改委对地方报来项目的投向领域、前期工作等进行把关,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我们将抓紧会同有关方面,尽快形成最终的准备项目清单,督促地方加快债券发行使用,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是推动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今年2月,发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3月份以来,我委建立在线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督导。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批12个省份督导工作,其他省份也开展了自查,年内还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三批督导。明天,发改委还将组织召开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和督导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整改,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落实好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具体工作包括充分发挥已上线的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作用,全面落实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具体要求,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公开推介更多重大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研究扩展投贷联动试点合作银行范围,引导银行持续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谢谢!
新京报记者:
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请问准备什么时候发,如何发,目前有没有更加明确的计划?谢谢。
刘苏社: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目前,各个方面对超长期特别国债非常关注,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目前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坚持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组织实施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金保障,优化投入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同时,我们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的配套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深层次的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高质量地落地见效。谢谢。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其中有不少数据超出了之前一些市场机构的预测。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当前的运行态势、突出特点以及下一步的走势?谢谢。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徐想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 袁达:
谢谢您的提问。各方面都非常关注中国经济形势,刚才苏社主任对一季度情况作了总体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实现了平稳起步、良好开局。从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三有”,即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改善。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增幅有所提高,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增幅分别比上季提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有所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投资、出口增势较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价货物出口额增长4.9%,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产业结构稳步趋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制造业发展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新兴产业加快发展,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0.6%、26.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较上季加快2.5个百分点。“三驾马车”拉动更加协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显现,一季度内需贡献率为85.5%;净出口拉动作用增强,外需贡献率从上季的-3.1%转为14.5%。
三是企业效益、就业收入、市场预期平稳改善。企业效益较快恢复,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2%。就业收入稳步增加,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月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市场预期稳中向好,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较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较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外部风险挑战仍然较大,国内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综合来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前期出台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新任务新举措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不断巩固,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根据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季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3.6%,这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2023年最后3个月的水平。而日前美欧领导人称中国积累了过剩产能,请问发改委对此如何评论?另外,耶伦财长和德国舒尔茨总理对中国产业政策的评价是否会影响中方的有关政策?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内产需关系的一个指标,受到需求状况、盈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国这几年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动比较大,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这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我们初步分析,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徐想 摄)
对于产能问题,我们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蕴藏着海量市场需求,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谢谢!
中宏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4年版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已经印发,请问与2022年版的相比,今年这一版主要有哪些方面进行了完善,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这份目录和清单的落实?谢谢。
金贤东: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自2021年起,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规范界定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措施的种类及适用对象,在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近日,我委在2022年版《目录》《清单》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和这两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重要文件要求,修订编制了2024年版《目录》《清单》。《目录》修订重点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版《目录》最大的变化是增设“知识产权信息”类别,将“商标质押登记信息”“专利质押登记信息”“软件著作权信息”纳入该类别。此外,还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及欠缴信息”等条目。《清单》修订重点是对标新规定新举措进行完善。比如,结合金融领域监管措施,增加“依法禁止进入证券期货市场”等惩戒内容,对严重违反私募投资基金领域规定的有关责任人,实施证券期货市场禁入。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抓好《目录》《清单》实施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使用,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切实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重点是三方面。一是对于地方性法规中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和失信惩戒措施的,督促地方按照相关法规抓紧编制补充目录和清单,地方其他政策文件不得作为编制目录和清单的依据。二是在设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领域,推动主管或监管部门出台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明确名单的认定标准、移出条件、程序以及救济措施。三是督促各地严格按照《目录》《清单》限定的范围,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使用及失信惩戒工作。一旦发现有地方将不在《目录》内的信用信息作为公共信用信息使用,或在《清单》外实施失信惩戒,我们将责令地方立即整改并予以通报,坚决防止信用泛化滥用。
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近期,我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文件,推动“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了信用修复结果互认,解决了经营主体“多头修复”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部门协同力度,持续提升信用修复效率,让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依法依规、更加方便快捷的修复信用,更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谢谢。
浙江日报记者:
我有几个关于民营经济的问题。一是想知道民营经济现在发展的态势如何?二是民营发展局作为一个专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目前解决了哪些实际发展中的难题?还有一个问题,想知道下一步如何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预期和信心?谢谢。
袁达: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一季度,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重点领域指标走势向好。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去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前2个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7%,比规上工业企业整体利润增速快2.5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潜力持续释放。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7.7%,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9%,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1%。三是民营企业外贸增速明显快于整体水平。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7%,比整体进出口增速快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54.3%,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进口增速分别快于整体4.8个、7.8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方面,加强纵向上下联动。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机制,调动国家、省、市、县四级发改部门,常态化做好民营企业所反映问题的收集、解决、反馈及跟踪问效工作,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另一方面,加强横向统筹协调。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会同42家部门和单位协同解决问题。截至今年3月底,我委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民营企业的诉求建议,扣除重复、不属实等的后,约560项,已办理并进一步跟踪问效的约300项,力求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
近期,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统筹协调,突出抓好3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不断完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加快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二是切实解决企业问题。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合力和落实闭环,加力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突出典型问题,切实做到安企、护企、稳企、惠企。三是持续营造良好氛围。落实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培育赋能计划,总结推广各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积极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特许经营模式在交通、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是在一些领域也存在企业难入场、推进不规范等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新修订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请问新的《管理办法》将如何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刘苏社: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投融资领域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2015年印发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特许经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民营企业入场难、项目实施不规范等,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制度举措。
针对民营企业入场难问题,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在项目发起、特许经营者选择、项目建设运营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在项目发起环节,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共担风险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对特许经营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明确收益渠道,确保项目能够落地实施,稳定民间投资者预期。二是在特许经营者选择环节,进一步提升透明度,要求必须以公开竞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参与渠道,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三是在项目建设运营环节,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禁止在投融资支持方面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特许经营者,规定特许经营者降本增效、积极创新产生的收益归其所有,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力。
针对项目实施不规范问题,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从特许经营概念范围、项目管理、严格履约等多角度完善规定,努力提高项目质量效率。一是正本清源,强调特许经营项目公益属性,明确特许经营不新设行政许可,与商业特许经营存在本质区别,杜绝“天价特许经营权转让费”现象。二是明确权责,厘清央地职责、部门分工,进一步理顺投资管理程序,明确界定使用者付费范畴,完善调价机制,要求专款专用。三是加强监管,增加穿透式监管和重大事项告知制度,完善全生命周期监管,增加投诉处理制度,健全争议解决制度,督促政府和企业各方规范履行义务。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推动特许经营项目提质增效,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继冰雪经济之后,清明假期旅游热度创新高,请问如何看待消费市场态势?发改委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方面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恢复良好。正如您所讲的,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春节期间的“年味经济”、再到现在的“假日经济”,消费新热点新潮流不断涌现,持续带动消费平稳增长。从实物消费看,市场销售持续恢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4.7%,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2%、13.2%。大宗消费企稳向好,绿色消费成为新热潮,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销售同比增长4.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从服务消费看,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比商品零售额高6个百分点。文旅消费需求旺盛,清明假期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游客出游花费增长12.7%,目前“五一”假期出游热度也已经开始升温。这些既反映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体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动力和活力。
展望全年,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方各领域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落实落细促消费政策措施,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重点是抓三方面工作。
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我们将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组织开展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加大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同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推动居民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二是扩需求优供给,持续打造消费新增长点。鼓励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新热点。同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工作。
三是重权益守底线,着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主要是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制,加快形成放心消费制度闭环,加强消费监督执法,规范网络交易,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但问题矛盾还有不少。请问,后续将重点采取哪些举措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谢谢。
袁达: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我也提到,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挑战,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较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对于这些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进行了前瞻分析并作了系统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进一步安排,各有关方面正在抓紧推进解决。有的问题有所缓解,比如市场预期,3月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有的问题表现形式出现新的变化,比如需求问题,一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从上季的负拉动转为正拉动;市场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餐饮零售额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3.9%回落至10.8%,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速从10.3%回落至4.5%。有的风险隐患长期积累而成,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做好二季度工作,关键是抓落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突出抓好3件事:
一是更高效率推动落实既定政策和重点任务。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作用,协同实施产业、投资、消费、就业、价格等方面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形成政策合力。特别是,加快推进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未来产业等新动能成长壮大。综合运用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深化改革、调节储备等措施,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有力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三是更高质量做好重大政策谋划和预研储备。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做好重大政策的预研谋划,比如深入研究谋划如何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常态化做好宏观政策的预研储备,强化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为应对各种冲击影响备足管用有效的政策工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狠抓落实见效、狠抓问题解决、狠抓统筹协调,提升宏观政策向微观传导落地实效,让政策更加可感可及。谢谢!
陈文俊:
最后两个问题。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低空经济热度不减,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也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引擎,请问低空经济当前发展态势如何?今年还将出台哪些配套措施?谢谢。
金贤东:
谢谢您的提问。最近一段时期,大家都十分关注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涉及物流运输、城市交通、农林植保、应急救援、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同时也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概况讲是“三个有”。第一个“有”是有政策。有关部门围绕飞行活动审批程序优化、空域分类划设、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第二个“有”是有基础。近几年各地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的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因地制宜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发展场景,前不久“深圳—珠海”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跨越海湾完成城际飞行,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个“有”是有能力。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都将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规则制度体系、培育市场业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坚持稳中求进,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技术创新为驱动、空域开放为保障,推动形成场景丰富多元、供给智慧高效、监管安全规范的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良好局面。谢谢。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可是目前“一老一小”服务和老百姓的需求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养老托育服务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刘苏社: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一老一小”问题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党中央、国务院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对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进行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贯彻落实,围绕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个方面不断改善“一老一小”服务。
一是扩大增量。为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托育建设专项”,充分发挥中央投资示范带动作用,2021—2023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18亿元,带动各地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2024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老一小”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个,较上年增加0.8个,全国有48个地市开展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今后还将在更大范围进一步推广。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以投资带机制,推动专业化养老机构下沉社区,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二是优化存量。“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持续推动结构调整,2023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各地实施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医养结合项目,带动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为有效解决托育供给不足与幼儿园资源富余的现实问题,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各地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通过支持生源减少的幼儿园整体转型或者发展托育服务等方式,促进“0—3岁”和“3—6岁”服务供给的有序衔接。
三是提高质量。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1.1%,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这对养老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今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聚焦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了26条政策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落实。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托育服务水平的提升,我们还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托育机构质量评估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服务。谢谢。
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 财政部税政司 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有关负责人就企业改制重组及事业单位改制印花税政策…(2024-09-05)
-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 | 怎样理解健全预算制度(2024-09-05)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解读(2024-09-05)
- 《铁路设备使用和维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政策解读(2024-09-05)
- 《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政策解读(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