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解读

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2024年06月20日 09:10    信息来源: 学习时报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这一重要论述为破除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基层干部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党中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松绑减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看到,当前形式主义、基层权责不清等问题不同程度上束缚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导致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将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务虚功而不是为民服务的实事上。尤其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和手机屏幕的距离近了,而和老百姓的距离远了。同时,有的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为由,把本属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小马拉大车”。基层任务过多过重,形成“超载”,甚至出现将一些有较大风险、容易被问责的事项“甩锅”给基层等现象。这不仅消耗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而且影响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使基层治理陷入空转。

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不仅需要能力和激情,而且需要良好条件。我们要从机制上破题,推动形成干的合力。

把整治形式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把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破除追求“短平快”的纸面政绩、数字政绩,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改变基层工作落实中的以“迹”为“绩”、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让基层干部不再受“指尖”之扰,让数字化真正服务于基层治理,提升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群众的热情。

坚持在工作中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做事”而不是“作秀”。上级部门在制定工作目标、采取举措时,应再多些实地调研,多倾听基层干部心声;多给基层干部一些冗余空间,考虑地方实际,少些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要求;多些帮扶指导,明确发展重点,少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多些政策支持,帮助解决问题,少些层层加码的急功近利;多些“怎么办”的细则办法,为工作提供抓手,少些只要结果的生硬通知。

明确基层权责,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通过清单制等厘清基层的权责边界,改变基层权责不对等的状况,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从制度上遏制“层层甩锅”。一方面,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从整合填报事项、规范机制牌子、清理证明事项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厘清基层干部的权责边界,实现从“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另一方面,推动资源、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人力物力财力下放到基层,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充分、高效的干事条件。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穿针引线人”,本身就不容易。为基层干部搞好工作创造条件,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才能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才能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