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战大考中履职尽责——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发言摘登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推进“七个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扎实推进法规制度、监管责任、风险防控、信用管理、技术支撑、标准引领和人才保障“七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能力水平。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金洪钧
今年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扎实推进法规制度、监管责任、风险防控、信用管理、技术支撑、标准引领和人才保障“七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
一、推进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梳理涉及市场监管的328部法律法规规章,按照12个业务条线,辑印成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分册,为全省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法律工具书。围绕疫情防控,第一时间梳理10大类42项违法行为法律适用清单,将17部法律法规辑印成册,为各级开展疫情防控执法提供法律适用指导。上半年,全省共查办涉疫案件3172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77批,有力震慑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先后出台115个制度措施,有效规范各项业务工作,完善人事、财务、机关运行等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风。
二、推进监管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担当。梳理市场监管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事项612项,科学划分省、市、县三级事权。建立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行政许可、行政监管事项等8个清单,厘清责任边界,确保市场监管部门工作顺利推进。牵头负责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市场供应与监管组工作,细化责任分工,积极担当作为,办结各类应急审批429件。全省医用防护服日产能从零提升到9.87万套,医用口罩日产能从34万只达到2000万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协调相关部门合力保市场、保供应,9次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居安思危,对散装白酒、电线电缆、童车、羊绒制品、箱包等集中度较高的11个区域,持续开展产品质量整治提升,着力铲除假冒伪劣滋生土壤。围绕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知识产权、打击传销等梳理出8个方面风险点,建立防范化解台账,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快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全省11795家单体药店通过入网审核,完成率达99.4%。推进特种设备“双控”机制建设,规上和高危行业企业验收率达84.9%以上。开展气瓶非法充装“清零”整治行动,95.1%的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实现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交易、口罩违法行为“联合双打行动”、广告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的稳定有序。
四、推进信用管理体系,创新监管手段。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工程,优化全省“双随机”监管平台,推动近30个部门统一使用,实现了部门内部联合、跨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全覆盖。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级与“双随机”抽查有机结合,开展内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效能有效提升。严格执行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依法将13.79万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3万户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施“失信被执行人”任职资格限制58748人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基本形成。
五、推进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执法办案系统,全省各级执法案件均实现网上办理,为落实依法行政“三项制度”、强化案件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广手机“云窗办照”App,全面实行“网上办、即时办、联合办、一日办”,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不打烊”活动,周六日人在岗、网不断、事能办,为疫情防控条件下群众办事提供便利。稳步推进直属技术机构改革,整合职能相近机构,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所属技术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为近2.3万家复工复产企业免费检定校准计量器具62.5万台件、防疫器具等设备5.2万台,免费检验消毒液、洗涤用品等产品1590批次,累计减免费用1500余万元,大大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复工复产。
六、推进标准引领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质量强省和标准化战略,推动290家企事业单位列入“中国质量奖”“河北省政府质量奖”培育名单,形成一批代表河北高质量水平的标杆典型。对应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和政府服务“六大质量”,积极推进“六大标准体系”建设。上半年,批准发布67项推荐性省地方标准、3项强制性省地方标准,总数达2793项。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09项,其中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省级标准化试点两项标准获国际立项,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支撑。发布团体标准13项,累计达113项,其中《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填补了儿童口罩标准空白。积极推动31项国家、55项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促进特色产业振兴和脱贫攻坚。
七、推进人才保障体系,夯实履职根基。编制全系统人才库,区分执法办案、检验检测、法律法规、审评认证、科技创新等5类人才,收集梳理8773人基础信息,为各级提供人才保障。制定《公务员培训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实施办法》,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开办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网络学习班,省局机关375名处级干部学习课时、结业考试合格率均达100%,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开展“百名干部走基层”活动,深入163个县(市、区),实施“一人包联、全局服务,一张清单、全面解决”,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机关作风持续好转。
下半年,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肖亚庆局长重要讲话要求,忠于职守、履职尽责,主动站位、奋发作为,努力开创市场监管事业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建设合作平台 树立工作品牌
推进“一平台、一品牌”建设,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创建具有影响力的江苏质量发展工作品牌。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朱勤虎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局3次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结合江苏实际,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平台、一品牌”建设,全力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一平台”,就是与设区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条块工作对接平台,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一品牌”,就是以筹备召开首次江苏质量大会为契机,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创建具有影响力的江苏质量发展工作品牌。
一、把准出发点,系统谋划“一平台、一品牌”建设。一是把“一平台、一品牌”作为全面履职关键之时,提升地位作用的关键之举。去年是机构改革之年,我们集中精力抓改革、促融合,从集中办公到“三定”实施,各个重要节点都做到时间提前、工作超前,398名干部调配工作平稳、平顺、平静,改革进度、平稳度和融合度都走在省级机关前列。我们专题召开制度建设会,推进3大类136项制度建设,基本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江苏市场监管制度体系;专题召开“拉高线”会议,推进实施争先类、创新类、特色类3大类58个项目,努力做到在全国领先率先、在地方有为有位;专题召开务虚会,倡导“当研究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全局上下形成了心气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良好局面,成为省级机构改革的样板。我局在全省综合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第一等次,局党组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领导班子综合测评优秀良好率98%以上,先后3次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今年是全面履职开启之年,在这个关键时点以什么样的关键抓手来推进工作?我们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举全局和全系统之力,重点打造“一平台、一品牌”。二是把“一平台、一品牌”作为疫情防控非常之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之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下旬,我们第一时间开展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整治,落实总局“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等行动部署。2月初,开展疫情影响分析调研,做好应对政策储备,在省委、省政府和总局发布相关政策之后,第一时间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2条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16条措施,并对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提供给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3月中旬,在企业复工复产第一时间召开全省系统会议,部署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专项整治。4月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我们决定正式启动“一平台、一品牌”建设,加快推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项目和措施。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省级机关中第一家主动与地方对接送服务、送项目,为地方“育新机、开新局”送来了“及时雨”。
二、找准结合点,全面搭建与地方政府合作平台。我们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市场监管部门既是监管部门也是发展部门。只有找准监管与发展的结合点,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场监管部门才能在地方有作为、有地位。4月以来,我们与13个设区市政府逐一会商签约事项,目前已与6个设区市签署协议,其他7个市已完成协议文本并将于近期签署。一方面,依托合作平台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支持。坚持需求导向,认真把脉各地产业发展现状,量身订制个性化服务项目,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尽可能多地推出一些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硬核”措施和“干货”政策。省市场监管局对13个设区市提供的106条服务措施,覆盖61个重点产业、29个重点园区和162家重点企业,涉及88个工作试点、20个国家级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23个国际国家标准申报项目。各地党政领导对此纷纷点赞,认为这些合作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为地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帮在了点子上、扶到了关键处;省市场监管局“条条围绕块块转”,是省级机关作风转变的典范。另一方面,依托合作平台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最大支持。按照“双向支持”原则,各设区市政府共提出104项支持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措施,全部经过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这些措施包括加大市场监管在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落实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市场主体统一登记注册,在重点项目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市场监管改革发展中亟须地方党委政府协调推进和支持保障的重要事项。各市局普遍反映,这次省局为市局“站台背书”,帮助基层解决了靠自身力量协调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是“真关心基层、真服务基层”。6月中旬,我们专门召开局务会研究协议落实工作,建立“专项督导、专班负责、专报跟踪、专题会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每月督查一次,分管局领导每两个月督办一次,局务会每季度听取一次汇报,党组会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年底与各设区市政府共同督导一次,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三、选准着力点,精心打造江苏质量发展工作品牌。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中,质量工作是亟须强化的重要篇章,也是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发出的最强音。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筹备9月召开的江苏首次质量大会,并配套开展“江苏精品”和省长质量奖发布、质量论坛、质量发展成果展等活动,同时积极承办总局主办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首届首席质量官大会,让质量工作在全省“火”起来、“跑”起来。在质量工作上,我们正在落实“四高”要求。一是强化高位推进。省政府成立由吴政隆省长担任主任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并将质量发展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二是培育高质产业。聚焦我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实施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合格率提升三大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已覆盖350个重点产品和4000余家重点企业。我省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三是打造高端标杆。出台《打造“江苏精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成立“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着力推出首批品质卓越、管理先进、服务优良、市场公认的“江苏精品”。完善质量奖励制度,组织制定《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评审规则》地方标准。四是实施高效治理。推出企业质量治理“江苏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深化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立江苏首席质量官联盟,目前全省首席质量官已达8804名。创新缺陷产品管理“江苏经验”,发布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地方规章,上半年督促企业召回产品302.5万件,切实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落实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特别是肖亚庆局长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标,坚持“防”这个前提,持续开展防疫物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整治;守住“保”这个底线,推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以“保市场主体”为重点的“六保”任务;夯实“稳”这个基础,切实防范化解市场安全、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各类风险;拓展“进”这个态势,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滞后的进度追回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以高质量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定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五大目标”,全力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向曙光
今年以来,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五大方向”,坚守服务全局、心系人民、依法监管、改革创新、严守底线“五大理念”,坚定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五大目标”,全力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一、高位推动,市场监管打开新局面。始终把市场监管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下,积极协调、主动跟进,部门的影响力、战斗力不断提升。一是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和统战部长黄兰香、常务副省长谢建辉、省委秘书长张剑飞、副省长何报翔等省领导先后来我局视察调研,对市场监管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家毫书记肯定我局“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功不可没”。二是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南省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先后听取市场监管工作汇报5次。在全国率先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省委巡视范畴,对食品安全、商事制度改革、质量工作、知识产权等工作实施政府督查激励,各市州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市场监管领域指标分值由3分增加到8分。“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等6个规划列入湖南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三是齐抓共管格局全面形成。调整和充实了省食安委、省商改领导小组、省打击传销联席会议等11个议事协调机构的成员单位,并实质性地开展工作,建立联合执法、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大市场”“大监管”格局。
二、闻令而动,疫情防控展现新形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每天出动执法检查人员超1.3万人次,在疫情防控中展现了当代市场监管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和不惧风险、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不计代价的“四不”品质。一是打好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歼灭战。联合相关部门落实“1110”措施,即一日一清洗、一日一消毒、一日一巡查、野生动物和活禽零交易。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85.43万家次,查处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案件120件,移送司法机关7件。二是打好战时市场价格监管保卫战。严厉打击重点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领域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办理价格投诉举报10497件,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74件,发布典型案例8批次。三是打好防护用品质量安全突击战。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三无”口罩违法行为,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案件243件,查扣非法口罩734万只。四是打好重要防疫物资保障供应战。开辟“绿色通道”,指导400多家重点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快速通过应急审批,确保急需的生物试剂盒、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重点防疫物资迅速投放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防疫物资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满足内需到出口海外的转变。五是打好企业复工复产攻坚战。采取“网上对接、快速响应、主动服务”等措施,同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银企对接、租金减免、降费减税等办法,帮扶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目前全省288万户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率达96%。
三、创新引领,优化环境释放新动能。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年”活动,印发《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大幅度减少企业非经营性制度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湖南市场主体总数、注册资本总数仍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先后获得2018年、2019年度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一是把市场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切实加大“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力度,实现“37证合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由24类压缩至10类,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许可实现“两证合一”,21个药品批准文号通过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二是把政务服务水平提到最优。落实国务院“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近百项高频证照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揽子事一次办”,打造了“放管服”改革的湖南模式。创新容缺受理、免费帮代办、“领照即开业”、企业简易注销等举措,优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流程,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企业设立登记时间进一步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三是把事中事后监管抓到最严。推进21个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上半年全省有506家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清理“僵尸企业”32904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第三方参与评估”机制,实现公平竞争审查三级政府全覆盖,获得总局领导肯定。
四、发展至上,质量强省开启新征程。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发展,谋质量就是谋未来”理念,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湖南省质量工作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质量强省、强市、强县、强区、强园“五强”创建,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逐行业制定并实施质量提升方案,积极推进“湖南造”品牌建设管理认定工作。完成第六届省长质量奖评选,拟于本月下旬召开全省质量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将出席会议并讲话。二是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建设。组织编印《湖南省12大优势产业标准服务指南》,许达哲省长作序。中国计量院长沙基地、省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基地和省烟花爆竹室外燃放实验场开工建设,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获批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中国制造质量技术基础综合示范区”试点。组织开展“质量体检进企业”“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三是加大质量安全保障力度。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打造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启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妥善处置“蛋白固体饮料”“镉超标大米”重大舆情,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特别是肖亚庆局长的讲话精神,着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讲政治、抓党建,防风险、惠民生,推改革、优服务,提质量、重创新,强监管、护公平,为推进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贡献湖南力量、湖南智慧。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护航市场环境 促进社会稳定
坚持增量、存量和变量同步抓,以“稳企”促“活市”、以市场循环促经济循环,全省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考验。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向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疫情当战情,把市场当战场,护航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稳定。新华社2月6日播发了全国各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重要讲话的新闻通稿,报道了贵州加强市场监管的相关工作,形成的“七抓七覆盖”典型经验获新华社《内部参考》5月18日专题报道。
一、聚焦市场供应稳,突出“三全服务”保需求。贵州是率先确定高三、初三复学时间的省份。疫情防控初期,防疫物资需求缺口较大,我们采取超常规举措扶持服务企业扩产转产,全省应急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由疫情前的3家发展到74家,产量由2~3万只/天增加到高峰时的900万只/天;护目镜、防护服、额温计生产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5家。一是全过程指导生产准入。全国首批开通防控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指派专人“一对一”对企业进行全程指导,简化资质审批程序,实施容缺审批,两个工作日内办结产品注册及生产许可检查,发放应急生产临时批复141件,允许企业使用简易包装在省内销售和使用。二是全天候提供检测服务。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作为全省唯一口罩和防护服检测机构,全员上岗加班,实时为企业提供口罩、防护服等及其原材料检验服务。积极向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争取政策支持,开通物品编码网上绿色通道,24小时内提供快速赋码服务,免费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办理商品条码胶片。24小时不休息连续奋战3天,顺利完成全省集中定点诊治医院急需的211间负压隔离病房和两间ICU病房负压差值检测。主动上门为全省首家医用护目镜生产企业解决技术标准和检测等难题,企业第二天即开工生产,产品迅速送达对口支援抗疫前线。三是全覆盖派驻监督质量。对新建和转产防疫产品生产企业,每家派驻一名驻厂监督指导员,督导其落实全过程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按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确保产品标准不下降、质量有保障。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对我省口罩监管情况进行了报道。
二、聚焦市场秩序稳,突出“四位一体”强监管。市场秩序稳,人心才稳,社会就稳。我们探索打造行政执法、部门协同、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守住了决不因价格和质量影响疫情防控的底线。一是提醒告诫倡自律。发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自律公告,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向全省140余万户有批发零售资质的市场主体发送告诫短信。以县(区)为单位,向药店、商超等重点行业主体发放10万余份纸质守法告诫函,并签订价格和质量诚信承诺书。召开约谈提醒会80余次,督导经营者和相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者,将18类涉及疫情药品医疗器械进销货价格张贴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并作出价格承诺。二是市场巡查重覆盖。突出巡查覆盖面,将网格化巡查责任分解到点到岗到人,以药店、诊所、商超、便利店为重点,持续加强巡查检查,并通过“贵州市场监管”App对检查情况实现跟踪监督。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网络监测、检查和处置联动机制,24小时内处置舆情线索。三是铁腕重拳惩违法。建立执法办案日调度机制,实施重大案件全程跟进、疑难案件实时指导、一般案件跟踪调度,依法做到结案快、处罚重、移送准。全省办理疫情相关案件5367件,实施处罚3393件,罚没金额4207.5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47件,实现88个县区执法办案全覆盖,其中,处罚金额超过10万元的价格类案件数,位居全国前列。积极派员协助总局查处熔喷布哄抬价格违法案件。强化联合惩戒,对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药店药房严重违法行为,协调医疗保障等部门,实施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吊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惩戒措施。四是公开曝光强警示。高频次发布8批32起典型违法案例,新华社等22家中央级媒体予以报道,近3000家网络媒体以及13家省内主流媒体刊发推送。其中,“再现百万罚单”典型违法案例,网络点击量5.4亿余次,位列全省新闻网络点击量第一名。通过短信公益广告形式,对全省4400万手机用户全覆盖发送违法典型案例,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对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力。
三、聚焦市场主体稳,突出“三量同抓”促循环。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就业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市场主体造成的影响,我们坚持增量、存量和变量同步抓,以“稳企”促“活市”、以市场循环促经济循环。全省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考验,总户数和注册资本总量上半年同比增长14.36%、12.81%。一是深化改革育增量。出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市场主体16条措施,持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和审批许可改革。75项市场监管申请服务事项纳入“全省通办、一次办成”范围,124项改革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开办时间持续巩固在3天以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减至10项,审批时限由60天缩短为7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承诺时限低于10天,较国家规定时限少12天。1-6月新设立市场主体27.12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市场主体1489户,完成省政府《工作报告》年度新增50万户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任务的54.24%。二是予以补助稳存量。牵头实施保市场主体工作,用好“两个直达”政策,出台《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补助市场主体实施方案》,指导县级政府对受疫情冲击较大、存在实际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房屋租金、用工成本、公共服务性成本费用和其他费用上给予资金补助,竭力让市场主体信心强起来、经营转起来。三是创新手段强变量。印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8条措施,牵头10个部门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16条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正常运转。减免复工复产企业检验检测费用1200余万元,组织对1500余家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帮扶指导。开展转供电价格专项治理,责令1435个转供电主体清退违规收费7061.72万元,惠及终端用户17万余户。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下半年是贵州彻底解决千百年来绝对贫困问题的收官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尤其是肖亚庆局长讲话精神,紧绷防控之弦不放松,紧抓脱贫攻坚不放手,紧盯监管工作不放开,以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起来,把疫情带来的损失补回来,坚决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中,践初心担使命、交答卷作贡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强化责任担当 交出合格答卷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幸福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党组书记李耀松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场监管部门承受了巨大考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全区市场监管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市场监管,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一、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系统
2300多名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主动放弃节假日,始终坚守抗“疫”防控最前沿,充分展示了市场监管部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责任与使命担当。自治区主席、分管副主席多次批示予以充分肯定。一是“早”字为先。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完善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努力做到早预判、早行动、早防控。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7.79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71.38万户(次)。二是“快”字为要。第一时间关闭农集贸市场活禽和进口水产品交易场所,取消集体聚餐、春节订餐4.6万桌,最大限度切断疫病传染途径。完成食用农产品、学校食堂食品、进口水产品安全快检17108批次;抽检米面油、肉蛋奶等重点食品及大宗食品245批次,合格率达99.2%;摸排野生动物,下架封存相关制品4万余件。三是“严”字当头。密切关注群众“菜篮子”“米袋子”,突出农集贸市场、口罩和熔喷布等防控物资、居民生活必需品,以及重点商品和冷冻冷藏、进口鲜活水产品等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价格监管,严查各类违法案件454起,移交公安机关3起,依法查扣问题口罩17.9万只、其他防护用品410件。四是“实”字托底。出台“政策套餐”14项,拓展“网上办”等“六办”服务措施,保障市场主体增活力渡难关。6月市场主体逆势上涨,新登记企业增长25.21%。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是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将6个部门7项业务整合到线上“一个平台”、线下“一个窗口”办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网受理。推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当场办结”,一日获照企业达到91%。二是持续推进全区各市县(区)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开展增量审查与存量清查,清理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193件。规范直销打击传销,端掉传销窝点232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1317人。三是有序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强企业联合惩戒,清理“僵尸”企业1.33万户。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4.07%。开展“放心消费在宁夏”创建和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3.8万件,办结率达97.5%。
三、坚守“三大安全”底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幸福线。一是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推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一同三责”,重点抓好“一特二大三小”和“一老一少”食品安全,紧盯学校、农村食品和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食品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推行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学校食堂实现100%“明厨亮灶”。完成“两品一械”抽检1562批次,查办药品违法案件85起。二是紧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特种设备集中分布区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开展危化品等相关特种设备整治,消除安全隐患1509处。强化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覆盖率达99.15%。三是强化农资、车用汽柴油、民用散煤及劳动防护用品和儿童、学生用品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完成抽检任务362批次。
四、坚持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强化标准、质量、计量以及知识产权应用基础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加快宁夏优势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乡融合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治理等58个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和《标准体系框架》已经专家评审,正在按程序报审中。二是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量调查分析和公共服务及部门生活性、生产性服务质量监测,将质量发展工作纳入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绩效目标体系。三是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计量认证活动专项整治。对394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分级分类评价。四是开展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区有效商标注册量增长20.43%,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1.03%。
五、强化市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三强九严”工程,开展“党员公诺”“微党课、微宣讲、微故事”“信仰与忠诚”党性教育等,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和系统内部巡察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三是坚持强化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梳理行政职权628项,加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市场监管规范化水平。四是坚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业务能力提升和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敢担当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6月8日-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并提出6项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对宁夏发展的殷切希望、对宁夏党员干部的深情嘱托,使全区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本次会议特别是肖亚庆局长的讲话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营造审批更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严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坚守“三大安全”底线,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确保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强化高标准引领和质量强区战略,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上创造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设,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上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市场监管部门应有贡献。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着力“三保、三优、三稳”
强监管稳市场秩序,守安全固发展根基,优服务促主体发展,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涛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也让武汉市场监管部门迎来机构改革后的重大考验。在总局党组关心指导下,在省局和各地市场监管同仁的鼎力支持下,武汉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三保、三优、三稳”,强监管稳市场秩序,守安全固发展根基,优服务促主体发展,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突出抓好“三保”,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
保价格。在总局派驻中央指导组领导和省局大力支持下,构建省、市、区及基层所“四级联动”价格监管机制,紧盯防疫物资及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抓住团购、网购重要环节,强化物资采购源头管控,深入排查价格违法行为。疫情防控期间,现场责令改正标价不规范等问题298个,立案查处价格违法行为83件,其中对某餐饮公司涉嫌哄抬物价行为“顶格”处罚300万元,形成“杀一儆百”的强大震慑力,舆论反映正面积极,省委书记作出肯定批示。
保质量。严格防疫产品质量标准,组织近2000名业界专家、志愿者搜集翻译40篇国内外标准,为医用耗材采购和捐赠提供标准和依据。全天候专班驻守物资仓库和机场,确保一线医疗物资随到随检。强化食品总仓、超市、电商平台监管,严格肉菜检疫检验,对314支援汉医疗队、54家定点医院方舱医院、210个隔离点的286个餐饮供应单位实行专人专班全程监管保障,日供餐近30万份,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严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行为,责令关闭11户,网络屏蔽(下架)相关问题商品17个,全市涉及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均已停止交易。
保供应。省局、市局联手开通防疫医疗器械登记许可绿色通道,一批外贸转内销企业及时恢复生产,防疫产品迅速投放市场。协调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加大防疫物资应急投放,督促推动全市药店开业率稳定在85%以上,保证市民用药需求。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农贸市场卫生大消杀,有序开放市场经营。市局436名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逆势出征”奋战防控一线,成为市民物资的“代购员”“配送员”,让市民在小区封控期间生活无忧。
二、持续致力“三优”,着力复工复产复商攻坚战。
优化政策环境。围绕延长证照期限、减免租金费用、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联合多部门先后出台两个“13条措施”,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政策出台以来,协调减免租金两亿多元,减免检测检验费用2400万元,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1335户。提请市政府制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案”,统筹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和复市复业,对全市325家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协调农发行提供20亿元信贷支持,8月底将全部改造完成。
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省局企业开办“210”部署,将企业开办环节压减至两个,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并免费提供公章刻制服务。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范围,在全市国家级开发区推行改革事项全覆盖,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准营”。推进“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区简易注销占比由去年的30%提高到60%。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支持企业修复信用。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下降34.21%,但自4月8日武汉“解封”以来,日均登记量达850户,已超出今年封控之前的日均登记量100多户,显示出创业主体看好全市疫情后发展前景。
优化质量环境。在总局大力支持下,武汉市中小微企业质量“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国质量基础设施试点示范,200家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推开,350家企业参加“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成效初显。抓实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组织指导疫情防控相关标准7项,发布《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服务规范》。协调联系两家检验检测行业领军企业,带资逾亿元入驻国家检验检测集聚区武汉园区,推动全市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三、巩固拓展“三稳”,聚力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稳安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持续实施“放心肉菜超市、明厨亮灶提升工程”,及时启动夏季食品安全大检查,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强抗病毒类药品以及防疫医疗器械监督检查,专项整治零售药店,保群众用药用械安全。部署重点领域特设安全检查,排查治理超期未检和检验不合格特设安全隐患,整改合格率达85.45%。专项检查非医用口罩产品,72批次不合格产品及时核查处置,37起危险化学品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全部处置到位。上半年,全市“四大安全”总体平稳。
稳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对“火神山”“雷神山”等商标注册申请实施管控,责令3家商标代理机构主动撤回申请。整治转供电环节加价收费行为,清退多收电费178万元。强力推进打击传销联防联控,“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全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上半年全市查处违法案件244件,罚没款388万元。
稳消费。增设24小时疫情值守人工专线电话,严格疫情相关诉求办理,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上半年,消费者投诉举报件同比下降29.74%,回访满意率达97.0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加强民生领域计量器具监管,检查商超计量器具4563台件,检定出租车计价器10378台件,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发布教育培训服务、商品房买卖、电梯维保3个合同示范文本,为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
在打赢武汉保卫战、支持武汉加快恢复发展中,总局、省局及有关领导给予我们关心关怀、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及同志们遥寄慰问、倾力相赠,借此机会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饱怀感恩之心、倾尽奋进之力,紧紧围绕地方工作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全力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推进“七个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扎实推进法规制度、监管责任、风险防控、信用管理、技术支撑、标准引领和人才保障“七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能力水平。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金洪钧
今年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扎实推进法规制度、监管责任、风险防控、信用管理、技术支撑、标准引领和人才保障“七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
一、推进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梳理涉及市场监管的328部法律法规规章,按照12个业务条线,辑印成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分册,为全省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法律工具书。围绕疫情防控,第一时间梳理10大类42项违法行为法律适用清单,将17部法律法规辑印成册,为各级开展疫情防控执法提供法律适用指导。上半年,全省共查办涉疫案件3172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77批,有力震慑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先后出台115个制度措施,有效规范各项业务工作,完善人事、财务、机关运行等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风。
二、推进监管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担当。梳理市场监管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事项612项,科学划分省、市、县三级事权。建立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行政许可、行政监管事项等8个清单,厘清责任边界,确保市场监管部门工作顺利推进。牵头负责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市场供应与监管组工作,细化责任分工,积极担当作为,办结各类应急审批429件。全省医用防护服日产能从零提升到9.87万套,医用口罩日产能从34万只达到2000万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协调相关部门合力保市场、保供应,9次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居安思危,对散装白酒、电线电缆、童车、羊绒制品、箱包等集中度较高的11个区域,持续开展产品质量整治提升,着力铲除假冒伪劣滋生土壤。围绕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知识产权、打击传销等梳理出8个方面风险点,建立防范化解台账,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快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全省11795家单体药店通过入网审核,完成率达99.4%。推进特种设备“双控”机制建设,规上和高危行业企业验收率达84.9%以上。开展气瓶非法充装“清零”整治行动,95.1%的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实现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交易、口罩违法行为“联合双打行动”、广告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的稳定有序。
四、推进信用管理体系,创新监管手段。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工程,优化全省“双随机”监管平台,推动近30个部门统一使用,实现了部门内部联合、跨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全覆盖。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级与“双随机”抽查有机结合,开展内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效能有效提升。严格执行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依法将13.79万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3万户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施“失信被执行人”任职资格限制58748人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基本形成。
五、推进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执法办案系统,全省各级执法案件均实现网上办理,为落实依法行政“三项制度”、强化案件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广手机“云窗办照”App,全面实行“网上办、即时办、联合办、一日办”,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不打烊”活动,周六日人在岗、网不断、事能办,为疫情防控条件下群众办事提供便利。稳步推进直属技术机构改革,整合职能相近机构,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所属技术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为近2.3万家复工复产企业免费检定校准计量器具62.5万台件、防疫器具等设备5.2万台,免费检验消毒液、洗涤用品等产品1590批次,累计减免费用1500余万元,大大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复工复产。
六、推进标准引领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质量强省和标准化战略,推动290家企事业单位列入“中国质量奖”“河北省政府质量奖”培育名单,形成一批代表河北高质量水平的标杆典型。对应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和政府服务“六大质量”,积极推进“六大标准体系”建设。上半年,批准发布67项推荐性省地方标准、3项强制性省地方标准,总数达2793项。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09项,其中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省级标准化试点两项标准获国际立项,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支撑。发布团体标准13项,累计达113项,其中《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填补了儿童口罩标准空白。积极推动31项国家、55项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促进特色产业振兴和脱贫攻坚。
七、推进人才保障体系,夯实履职根基。编制全系统人才库,区分执法办案、检验检测、法律法规、审评认证、科技创新等5类人才,收集梳理8773人基础信息,为各级提供人才保障。制定《公务员培训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实施办法》,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开办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网络学习班,省局机关375名处级干部学习课时、结业考试合格率均达100%,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开展“百名干部走基层”活动,深入163个县(市、区),实施“一人包联、全局服务,一张清单、全面解决”,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机关作风持续好转。
下半年,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肖亚庆局长重要讲话要求,忠于职守、履职尽责,主动站位、奋发作为,努力开创市场监管事业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建设合作平台 树立工作品牌
推进“一平台、一品牌”建设,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创建具有影响力的江苏质量发展工作品牌。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朱勤虎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局3次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结合江苏实际,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平台、一品牌”建设,全力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一平台”,就是与设区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条块工作对接平台,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一品牌”,就是以筹备召开首次江苏质量大会为契机,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创建具有影响力的江苏质量发展工作品牌。
一、把准出发点,系统谋划“一平台、一品牌”建设。一是把“一平台、一品牌”作为全面履职关键之时,提升地位作用的关键之举。去年是机构改革之年,我们集中精力抓改革、促融合,从集中办公到“三定”实施,各个重要节点都做到时间提前、工作超前,398名干部调配工作平稳、平顺、平静,改革进度、平稳度和融合度都走在省级机关前列。我们专题召开制度建设会,推进3大类136项制度建设,基本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江苏市场监管制度体系;专题召开“拉高线”会议,推进实施争先类、创新类、特色类3大类58个项目,努力做到在全国领先率先、在地方有为有位;专题召开务虚会,倡导“当研究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全局上下形成了心气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良好局面,成为省级机构改革的样板。我局在全省综合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第一等次,局党组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领导班子综合测评优秀良好率98%以上,先后3次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今年是全面履职开启之年,在这个关键时点以什么样的关键抓手来推进工作?我们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举全局和全系统之力,重点打造“一平台、一品牌”。二是把“一平台、一品牌”作为疫情防控非常之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之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下旬,我们第一时间开展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整治,落实总局“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等行动部署。2月初,开展疫情影响分析调研,做好应对政策储备,在省委、省政府和总局发布相关政策之后,第一时间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2条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16条措施,并对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提供给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3月中旬,在企业复工复产第一时间召开全省系统会议,部署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专项整治。4月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我们决定正式启动“一平台、一品牌”建设,加快推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项目和措施。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省级机关中第一家主动与地方对接送服务、送项目,为地方“育新机、开新局”送来了“及时雨”。
二、找准结合点,全面搭建与地方政府合作平台。我们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市场监管部门既是监管部门也是发展部门。只有找准监管与发展的结合点,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场监管部门才能在地方有作为、有地位。4月以来,我们与13个设区市政府逐一会商签约事项,目前已与6个设区市签署协议,其他7个市已完成协议文本并将于近期签署。一方面,依托合作平台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支持。坚持需求导向,认真把脉各地产业发展现状,量身订制个性化服务项目,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尽可能多地推出一些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硬核”措施和“干货”政策。省市场监管局对13个设区市提供的106条服务措施,覆盖61个重点产业、29个重点园区和162家重点企业,涉及88个工作试点、20个国家级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23个国际国家标准申报项目。各地党政领导对此纷纷点赞,认为这些合作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为地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帮在了点子上、扶到了关键处;省市场监管局“条条围绕块块转”,是省级机关作风转变的典范。另一方面,依托合作平台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最大支持。按照“双向支持”原则,各设区市政府共提出104项支持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措施,全部经过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这些措施包括加大市场监管在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落实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市场主体统一登记注册,在重点项目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市场监管改革发展中亟须地方党委政府协调推进和支持保障的重要事项。各市局普遍反映,这次省局为市局“站台背书”,帮助基层解决了靠自身力量协调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是“真关心基层、真服务基层”。6月中旬,我们专门召开局务会研究协议落实工作,建立“专项督导、专班负责、专报跟踪、专题会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每月督查一次,分管局领导每两个月督办一次,局务会每季度听取一次汇报,党组会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年底与各设区市政府共同督导一次,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三、选准着力点,精心打造江苏质量发展工作品牌。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中,质量工作是亟须强化的重要篇章,也是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发出的最强音。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筹备9月召开的江苏首次质量大会,并配套开展“江苏精品”和省长质量奖发布、质量论坛、质量发展成果展等活动,同时积极承办总局主办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首届首席质量官大会,让质量工作在全省“火”起来、“跑”起来。在质量工作上,我们正在落实“四高”要求。一是强化高位推进。省政府成立由吴政隆省长担任主任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并将质量发展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二是培育高质产业。聚焦我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实施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合格率提升三大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已覆盖350个重点产品和4000余家重点企业。我省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三是打造高端标杆。出台《打造“江苏精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成立“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着力推出首批品质卓越、管理先进、服务优良、市场公认的“江苏精品”。完善质量奖励制度,组织制定《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评审规则》地方标准。四是实施高效治理。推出企业质量治理“江苏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深化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立江苏首席质量官联盟,目前全省首席质量官已达8804名。创新缺陷产品管理“江苏经验”,发布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地方规章,上半年督促企业召回产品302.5万件,切实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落实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特别是肖亚庆局长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标,坚持“防”这个前提,持续开展防疫物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整治;守住“保”这个底线,推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以“保市场主体”为重点的“六保”任务;夯实“稳”这个基础,切实防范化解市场安全、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各类风险;拓展“进”这个态势,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滞后的进度追回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以高质量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定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五大目标”,全力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向曙光
今年以来,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五大方向”,坚守服务全局、心系人民、依法监管、改革创新、严守底线“五大理念”,坚定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五大目标”,全力助推湖南高质量发展。
一、高位推动,市场监管打开新局面。始终把市场监管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下,积极协调、主动跟进,部门的影响力、战斗力不断提升。一是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和统战部长黄兰香、常务副省长谢建辉、省委秘书长张剑飞、副省长何报翔等省领导先后来我局视察调研,对市场监管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家毫书记肯定我局“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功不可没”。二是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南省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先后听取市场监管工作汇报5次。在全国率先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省委巡视范畴,对食品安全、商事制度改革、质量工作、知识产权等工作实施政府督查激励,各市州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市场监管领域指标分值由3分增加到8分。“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等6个规划列入湖南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三是齐抓共管格局全面形成。调整和充实了省食安委、省商改领导小组、省打击传销联席会议等11个议事协调机构的成员单位,并实质性地开展工作,建立联合执法、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大市场”“大监管”格局。
二、闻令而动,疫情防控展现新形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每天出动执法检查人员超1.3万人次,在疫情防控中展现了当代市场监管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和不惧风险、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不计代价的“四不”品质。一是打好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歼灭战。联合相关部门落实“1110”措施,即一日一清洗、一日一消毒、一日一巡查、野生动物和活禽零交易。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85.43万家次,查处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案件120件,移送司法机关7件。二是打好战时市场价格监管保卫战。严厉打击重点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领域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办理价格投诉举报10497件,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74件,发布典型案例8批次。三是打好防护用品质量安全突击战。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三无”口罩违法行为,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案件243件,查扣非法口罩734万只。四是打好重要防疫物资保障供应战。开辟“绿色通道”,指导400多家重点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快速通过应急审批,确保急需的生物试剂盒、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重点防疫物资迅速投放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防疫物资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满足内需到出口海外的转变。五是打好企业复工复产攻坚战。采取“网上对接、快速响应、主动服务”等措施,同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银企对接、租金减免、降费减税等办法,帮扶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目前全省288万户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率达96%。
三、创新引领,优化环境释放新动能。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年”活动,印发《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大幅度减少企业非经营性制度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湖南市场主体总数、注册资本总数仍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先后获得2018年、2019年度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一是把市场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切实加大“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力度,实现“37证合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由24类压缩至10类,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许可实现“两证合一”,21个药品批准文号通过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二是把政务服务水平提到最优。落实国务院“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近百项高频证照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揽子事一次办”,打造了“放管服”改革的湖南模式。创新容缺受理、免费帮代办、“领照即开业”、企业简易注销等举措,优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流程,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企业设立登记时间进一步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三是把事中事后监管抓到最严。推进21个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上半年全省有506家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清理“僵尸企业”32904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第三方参与评估”机制,实现公平竞争审查三级政府全覆盖,获得总局领导肯定。
四、发展至上,质量强省开启新征程。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发展,谋质量就是谋未来”理念,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湖南省质量工作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一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质量强省、强市、强县、强区、强园“五强”创建,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逐行业制定并实施质量提升方案,积极推进“湖南造”品牌建设管理认定工作。完成第六届省长质量奖评选,拟于本月下旬召开全省质量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将出席会议并讲话。二是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建设。组织编印《湖南省12大优势产业标准服务指南》,许达哲省长作序。中国计量院长沙基地、省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基地和省烟花爆竹室外燃放实验场开工建设,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获批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和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中国制造质量技术基础综合示范区”试点。组织开展“质量体检进企业”“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三是加大质量安全保障力度。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打造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启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妥善处置“蛋白固体饮料”“镉超标大米”重大舆情,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特别是肖亚庆局长的讲话精神,着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讲政治、抓党建,防风险、惠民生,推改革、优服务,提质量、重创新,强监管、护公平,为推进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贡献湖南力量、湖南智慧。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护航市场环境 促进社会稳定
坚持增量、存量和变量同步抓,以“稳企”促“活市”、以市场循环促经济循环,全省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考验。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向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疫情当战情,把市场当战场,护航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稳定。新华社2月6日播发了全国各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重要讲话的新闻通稿,报道了贵州加强市场监管的相关工作,形成的“七抓七覆盖”典型经验获新华社《内部参考》5月18日专题报道。
一、聚焦市场供应稳,突出“三全服务”保需求。贵州是率先确定高三、初三复学时间的省份。疫情防控初期,防疫物资需求缺口较大,我们采取超常规举措扶持服务企业扩产转产,全省应急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由疫情前的3家发展到74家,产量由2~3万只/天增加到高峰时的900万只/天;护目镜、防护服、额温计生产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5家。一是全过程指导生产准入。全国首批开通防控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指派专人“一对一”对企业进行全程指导,简化资质审批程序,实施容缺审批,两个工作日内办结产品注册及生产许可检查,发放应急生产临时批复141件,允许企业使用简易包装在省内销售和使用。二是全天候提供检测服务。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作为全省唯一口罩和防护服检测机构,全员上岗加班,实时为企业提供口罩、防护服等及其原材料检验服务。积极向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争取政策支持,开通物品编码网上绿色通道,24小时内提供快速赋码服务,免费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办理商品条码胶片。24小时不休息连续奋战3天,顺利完成全省集中定点诊治医院急需的211间负压隔离病房和两间ICU病房负压差值检测。主动上门为全省首家医用护目镜生产企业解决技术标准和检测等难题,企业第二天即开工生产,产品迅速送达对口支援抗疫前线。三是全覆盖派驻监督质量。对新建和转产防疫产品生产企业,每家派驻一名驻厂监督指导员,督导其落实全过程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按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确保产品标准不下降、质量有保障。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对我省口罩监管情况进行了报道。
二、聚焦市场秩序稳,突出“四位一体”强监管。市场秩序稳,人心才稳,社会就稳。我们探索打造行政执法、部门协同、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守住了决不因价格和质量影响疫情防控的底线。一是提醒告诫倡自律。发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自律公告,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向全省140余万户有批发零售资质的市场主体发送告诫短信。以县(区)为单位,向药店、商超等重点行业主体发放10万余份纸质守法告诫函,并签订价格和质量诚信承诺书。召开约谈提醒会80余次,督导经营者和相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者,将18类涉及疫情药品医疗器械进销货价格张贴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并作出价格承诺。二是市场巡查重覆盖。突出巡查覆盖面,将网格化巡查责任分解到点到岗到人,以药店、诊所、商超、便利店为重点,持续加强巡查检查,并通过“贵州市场监管”App对检查情况实现跟踪监督。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网络监测、检查和处置联动机制,24小时内处置舆情线索。三是铁腕重拳惩违法。建立执法办案日调度机制,实施重大案件全程跟进、疑难案件实时指导、一般案件跟踪调度,依法做到结案快、处罚重、移送准。全省办理疫情相关案件5367件,实施处罚3393件,罚没金额4207.5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47件,实现88个县区执法办案全覆盖,其中,处罚金额超过10万元的价格类案件数,位居全国前列。积极派员协助总局查处熔喷布哄抬价格违法案件。强化联合惩戒,对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药店药房严重违法行为,协调医疗保障等部门,实施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吊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惩戒措施。四是公开曝光强警示。高频次发布8批32起典型违法案例,新华社等22家中央级媒体予以报道,近3000家网络媒体以及13家省内主流媒体刊发推送。其中,“再现百万罚单”典型违法案例,网络点击量5.4亿余次,位列全省新闻网络点击量第一名。通过短信公益广告形式,对全省4400万手机用户全覆盖发送违法典型案例,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对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力。
三、聚焦市场主体稳,突出“三量同抓”促循环。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就业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市场主体造成的影响,我们坚持增量、存量和变量同步抓,以“稳企”促“活市”、以市场循环促经济循环。全省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考验,总户数和注册资本总量上半年同比增长14.36%、12.81%。一是深化改革育增量。出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市场主体16条措施,持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和审批许可改革。75项市场监管申请服务事项纳入“全省通办、一次办成”范围,124项改革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开办时间持续巩固在3天以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减至10项,审批时限由60天缩短为7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承诺时限低于10天,较国家规定时限少12天。1-6月新设立市场主体27.12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市场主体1489户,完成省政府《工作报告》年度新增50万户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任务的54.24%。二是予以补助稳存量。牵头实施保市场主体工作,用好“两个直达”政策,出台《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补助市场主体实施方案》,指导县级政府对受疫情冲击较大、存在实际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房屋租金、用工成本、公共服务性成本费用和其他费用上给予资金补助,竭力让市场主体信心强起来、经营转起来。三是创新手段强变量。印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8条措施,牵头10个部门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16条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正常运转。减免复工复产企业检验检测费用1200余万元,组织对1500余家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帮扶指导。开展转供电价格专项治理,责令1435个转供电主体清退违规收费7061.72万元,惠及终端用户17万余户。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下半年是贵州彻底解决千百年来绝对贫困问题的收官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尤其是肖亚庆局长讲话精神,紧绷防控之弦不放松,紧抓脱贫攻坚不放手,紧盯监管工作不放开,以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起来,把疫情带来的损失补回来,坚决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中,践初心担使命、交答卷作贡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强化责任担当 交出合格答卷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幸福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党组书记李耀松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场监管部门承受了巨大考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全区市场监管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市场监管,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一、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抓好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系统
2300多名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主动放弃节假日,始终坚守抗“疫”防控最前沿,充分展示了市场监管部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责任与使命担当。自治区主席、分管副主席多次批示予以充分肯定。一是“早”字为先。根据疫情形势,及时完善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努力做到早预判、早行动、早防控。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7.79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71.38万户(次)。二是“快”字为要。第一时间关闭农集贸市场活禽和进口水产品交易场所,取消集体聚餐、春节订餐4.6万桌,最大限度切断疫病传染途径。完成食用农产品、学校食堂食品、进口水产品安全快检17108批次;抽检米面油、肉蛋奶等重点食品及大宗食品245批次,合格率达99.2%;摸排野生动物,下架封存相关制品4万余件。三是“严”字当头。密切关注群众“菜篮子”“米袋子”,突出农集贸市场、口罩和熔喷布等防控物资、居民生活必需品,以及重点商品和冷冻冷藏、进口鲜活水产品等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价格监管,严查各类违法案件454起,移交公安机关3起,依法查扣问题口罩17.9万只、其他防护用品410件。四是“实”字托底。出台“政策套餐”14项,拓展“网上办”等“六办”服务措施,保障市场主体增活力渡难关。6月市场主体逆势上涨,新登记企业增长25.21%。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是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将6个部门7项业务整合到线上“一个平台”、线下“一个窗口”办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网受理。推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当场办结”,一日获照企业达到91%。二是持续推进全区各市县(区)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开展增量审查与存量清查,清理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193件。规范直销打击传销,端掉传销窝点232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1317人。三是有序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强企业联合惩戒,清理“僵尸”企业1.33万户。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4.07%。开展“放心消费在宁夏”创建和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3.8万件,办结率达97.5%。
三、坚守“三大安全”底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幸福线。一是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推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一同三责”,重点抓好“一特二大三小”和“一老一少”食品安全,紧盯学校、农村食品和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食品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推行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学校食堂实现100%“明厨亮灶”。完成“两品一械”抽检1562批次,查办药品违法案件85起。二是紧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特种设备集中分布区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开展危化品等相关特种设备整治,消除安全隐患1509处。强化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快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覆盖率达99.15%。三是强化农资、车用汽柴油、民用散煤及劳动防护用品和儿童、学生用品等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完成抽检任务362批次。
四、坚持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强化标准、质量、计量以及知识产权应用基础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加快宁夏优势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乡融合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治理等58个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和《标准体系框架》已经专家评审,正在按程序报审中。二是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量调查分析和公共服务及部门生活性、生产性服务质量监测,将质量发展工作纳入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绩效目标体系。三是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计量认证活动专项整治。对394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分级分类评价。四是开展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区有效商标注册量增长20.43%,有效发明专利增长11.03%。
五、强化市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三强九严”工程,开展“党员公诺”“微党课、微宣讲、微故事”“信仰与忠诚”党性教育等,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和系统内部巡察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三是坚持强化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梳理行政职权628项,加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市场监管规范化水平。四是坚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业务能力提升和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敢担当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6月8日-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并提出6项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对宁夏发展的殷切希望、对宁夏党员干部的深情嘱托,使全区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本次会议特别是肖亚庆局长的讲话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营造审批更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严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坚守“三大安全”底线,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确保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强化高标准引领和质量强区战略,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上创造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设,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上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市场监管部门应有贡献。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着力“三保、三优、三稳”
强监管稳市场秩序,守安全固发展根基,优服务促主体发展,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涛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成为全国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也让武汉市场监管部门迎来机构改革后的重大考验。在总局党组关心指导下,在省局和各地市场监管同仁的鼎力支持下,武汉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三保、三优、三稳”,强监管稳市场秩序,守安全固发展根基,优服务促主体发展,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突出抓好“三保”,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
保价格。在总局派驻中央指导组领导和省局大力支持下,构建省、市、区及基层所“四级联动”价格监管机制,紧盯防疫物资及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抓住团购、网购重要环节,强化物资采购源头管控,深入排查价格违法行为。疫情防控期间,现场责令改正标价不规范等问题298个,立案查处价格违法行为83件,其中对某餐饮公司涉嫌哄抬物价行为“顶格”处罚300万元,形成“杀一儆百”的强大震慑力,舆论反映正面积极,省委书记作出肯定批示。
保质量。严格防疫产品质量标准,组织近2000名业界专家、志愿者搜集翻译40篇国内外标准,为医用耗材采购和捐赠提供标准和依据。全天候专班驻守物资仓库和机场,确保一线医疗物资随到随检。强化食品总仓、超市、电商平台监管,严格肉菜检疫检验,对314支援汉医疗队、54家定点医院方舱医院、210个隔离点的286个餐饮供应单位实行专人专班全程监管保障,日供餐近30万份,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严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行为,责令关闭11户,网络屏蔽(下架)相关问题商品17个,全市涉及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均已停止交易。
保供应。省局、市局联手开通防疫医疗器械登记许可绿色通道,一批外贸转内销企业及时恢复生产,防疫产品迅速投放市场。协调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加大防疫物资应急投放,督促推动全市药店开业率稳定在85%以上,保证市民用药需求。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农贸市场卫生大消杀,有序开放市场经营。市局436名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逆势出征”奋战防控一线,成为市民物资的“代购员”“配送员”,让市民在小区封控期间生活无忧。
二、持续致力“三优”,着力复工复产复商攻坚战。
优化政策环境。围绕延长证照期限、减免租金费用、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联合多部门先后出台两个“13条措施”,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政策出台以来,协调减免租金两亿多元,减免检测检验费用2400万元,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1335户。提请市政府制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案”,统筹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和复市复业,对全市325家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协调农发行提供20亿元信贷支持,8月底将全部改造完成。
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省局企业开办“210”部署,将企业开办环节压减至两个,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并免费提供公章刻制服务。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范围,在全市国家级开发区推行改革事项全覆盖,进一步便利市场主体“准营”。推进“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区简易注销占比由去年的30%提高到60%。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支持企业修复信用。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下降34.21%,但自4月8日武汉“解封”以来,日均登记量达850户,已超出今年封控之前的日均登记量100多户,显示出创业主体看好全市疫情后发展前景。
优化质量环境。在总局大力支持下,武汉市中小微企业质量“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国质量基础设施试点示范,200家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推开,350家企业参加“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成效初显。抓实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组织指导疫情防控相关标准7项,发布《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服务规范》。协调联系两家检验检测行业领军企业,带资逾亿元入驻国家检验检测集聚区武汉园区,推动全市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三、巩固拓展“三稳”,聚力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稳安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持续实施“放心肉菜超市、明厨亮灶提升工程”,及时启动夏季食品安全大检查,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强抗病毒类药品以及防疫医疗器械监督检查,专项整治零售药店,保群众用药用械安全。部署重点领域特设安全检查,排查治理超期未检和检验不合格特设安全隐患,整改合格率达85.45%。专项检查非医用口罩产品,72批次不合格产品及时核查处置,37起危险化学品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全部处置到位。上半年,全市“四大安全”总体平稳。
稳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对“火神山”“雷神山”等商标注册申请实施管控,责令3家商标代理机构主动撤回申请。整治转供电环节加价收费行为,清退多收电费178万元。强力推进打击传销联防联控,“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全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上半年全市查处违法案件244件,罚没款388万元。
稳消费。增设24小时疫情值守人工专线电话,严格疫情相关诉求办理,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上半年,消费者投诉举报件同比下降29.74%,回访满意率达97.0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加强民生领域计量器具监管,检查商超计量器具4563台件,检定出租车计价器10378台件,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发布教育培训服务、商品房买卖、电梯维保3个合同示范文本,为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提供保障。
在打赢武汉保卫战、支持武汉加快恢复发展中,总局、省局及有关领导给予我们关心关怀、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及同志们遥寄慰问、倾力相赠,借此机会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饱怀感恩之心、倾尽奋进之力,紧紧围绕地方工作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全力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 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三批)(2024-09-13)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3)》(2024-09-13)
- 四部门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024-09-13)
- 罗文赴江西会昌开展对口支援调研(2024-09-12)
- 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建设40个重点实验室和20个技术创新中心(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