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新利18国际路线司负责同志就《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答记者问
近期,《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GB/T 41568-2022)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在标准发布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新利18国际路线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同志就标准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内容、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的背景和过程。
答:事务管理是各类组织普遍、通行的保障性活动。机关事务管理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管局把标准化作为支撑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2018-2020年)》《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推动成立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等多个标准技术组织,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制定机关事务领域国家标准、地方标准300余项,初步形成了涵盖7大模块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开展国家级和省级试点300余项,创新推进各类标准实施,推动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机关事务管理术语分布较广,散见在各类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文件中,缺乏相对权威的综合性术语规范,部分术语的定义不够准确统一,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晰,术语间协调性、体系性不够,在管理、服务、保障、教学、科研的内外交流沟通和信息交互汇集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亟须通过制定国家标准,构建一个相对权威的机关事务管理术语体系。
2020年5月,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正式启动了《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标准的起草工作。2020年11月,《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制定项目被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起草过程中,邀请专家学者和机关事务管理从业者共同参与起草,扎实开展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梳理研究现有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献资料,赴山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等多地调研,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管理方式和特点。2021年3月形成初稿后,广泛征求了全国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有关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意见建议,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认真研究吸收,反复修改完善,确保内容的体系性、权威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问:《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发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的发布,具有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层面。《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为机关事务管理对内沟通和对外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性、通行性语言,是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和数据交互汇集的重要基础,是机关事务管理标准的标准,构建了机关事务管理的首张概念蓝图。
第二个层面。《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为各层级、各领域的机关事务管理定范围、明内涵、立规范,实现了术语概念的规范统一,夯实了标准化、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对机关事务管理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方向,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三个层面。《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对机关事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总体思路、目标方向、机制方式、流程环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术语进行了明晰的阐释,有利于深化对新时代机关事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提升管理和保障效能,实现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能否举例说明《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过紧日子”要求?
答: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承担着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资产、服务和能源资源管理等职责,要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执守简朴,依标准、控成本、讲绩效、提效能,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标准中定义一些概念,突出了标准的引导功能,希望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重视效率、效果、效益,更好发挥好功能作用。
比如,定义了“机关运行成本”,明确为“机关履行职能过程中消耗的各类资源的价值总和”。《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了6个发展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机关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国管局建立机关运行成本统计调查制度,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区、市)本级2019年机关运行经费总额比2015 年下降7.57%。2020 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与2015 年相比分别下降 10.07%、 11.11%和 15.07%。实践中,对“机关运行成本”的概念一直缺少统一的界定,本次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中进行明确,既有利于强化对“机关运行成本”的认识,也为广大机关事务工作者明确工作方向,在保障机关运行中进一步注重对成本的控制。
又如,定义了“公物仓”,明确为“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处置、超标准配置的资产以及经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批量集中采购购置的储备资产及罚没资产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的运作平台”。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是近年来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创新推动资产调剂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财政资金的有效途径。2020年5月,国管局启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将各部门7000余件、资产原值4000多万元的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一些地方也多种形式探索线上线下公务仓建设,全国共建立了100多个公物仓。《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通过明确“公物仓”的定义,并说明其包含“实体公物仓”和“虚拟公物仓”,有助于统一公物仓建设方向,创新资产调剂共享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渠道,将有效提升资产利用率,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杜绝资产浪费。
问:请介绍一下《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编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答:在术语国家标准编制过程中,重点把握了合规性、体系性、通俗性、前瞻性四项原则。
一是合规性原则。标准编制过程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规范的术语定义与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保持协调统一。
二是体系性原则。《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涵盖基础概念、经费、资产、服务、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管理、政府采购等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业务领域,结构编排注重逻辑性和体系性。
三是易懂性原则。考虑到机关事务管理部分术语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为便于理解掌握,术语定义尽量通俗易懂,同时,对部分术语进行了注解。
四是前瞻性原则。《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吸收了集中统一管理、机关事务标准化、机关事务信息化、保障平台、联勤保障等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预留了空间。
《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分为8章、共100条,基本涵盖了机关事务管理主要业务领域,重点规定了机关事务管理的基础概念、经费、资产、服务、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术语。
该标准体现了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以及标准化、信息化“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规定了机关事务、机关运行保障、后勤服务等基本概念,界定了保障计划、保障平台、后勤服务社会化、联勤保障、公物仓、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方式、手段,以及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国内公务接待、能源资源管理等机关事务领域主要定义;明确了保障和管理效能、机关运行成本、节约型机关等机关事务工作目标,为机关事务工作对内沟通和对外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性、通行性语言,是数据和信息交互汇集的基础。
问:如何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实施?
答:目前《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委官方网站发布,公众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查询和浏览。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实施。
一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制度。深入推进机关事务法治建设,健全完善机关事务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各项术语融入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文件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术语标准的有效衔接。
二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政策。结合《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的应用。提升政策文件有关术语表述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以《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凝聚行业共识,引领机关事务管理行业建设。
三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教材。鼓励全国22个机关事务研究中心和11个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基地围绕术语概念开展深入研究,将术语概念引入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教材编制活动,厚植学术空间。
四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培训。通过机关事务标准化示范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开展术语标准培训。推动6家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基地开设术语标准相关课程,组织开展实训。指导各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将术语标准纳入本地区年度培训安排,开展学习宣传,实现术语标准入脑入心,转化为机关事务标准化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近期,《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GB/T 41568-2022)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在标准发布之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新利18国际路线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同志就标准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主要内容、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的背景和过程。
答:事务管理是各类组织普遍、通行的保障性活动。机关事务管理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管局把标准化作为支撑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2018-2020年)》《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推动成立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等多个标准技术组织,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制定机关事务领域国家标准、地方标准300余项,初步形成了涵盖7大模块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开展国家级和省级试点300余项,创新推进各类标准实施,推动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机关事务管理术语分布较广,散见在各类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文件中,缺乏相对权威的综合性术语规范,部分术语的定义不够准确统一,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晰,术语间协调性、体系性不够,在管理、服务、保障、教学、科研的内外交流沟通和信息交互汇集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亟须通过制定国家标准,构建一个相对权威的机关事务管理术语体系。
2020年5月,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正式启动了《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标准的起草工作。2020年11月,《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制定项目被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起草过程中,邀请专家学者和机关事务管理从业者共同参与起草,扎实开展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梳理研究现有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献资料,赴山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等多地调研,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管理方式和特点。2021年3月形成初稿后,广泛征求了全国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有关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意见建议,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认真研究吸收,反复修改完善,确保内容的体系性、权威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问:《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发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的发布,具有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层面。《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为机关事务管理对内沟通和对外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性、通行性语言,是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和数据交互汇集的重要基础,是机关事务管理标准的标准,构建了机关事务管理的首张概念蓝图。
第二个层面。《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为各层级、各领域的机关事务管理定范围、明内涵、立规范,实现了术语概念的规范统一,夯实了标准化、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对机关事务管理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方向,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三个层面。《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对机关事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总体思路、目标方向、机制方式、流程环节、工作内容等方面的术语进行了明晰的阐释,有利于深化对新时代机关事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提升管理和保障效能,实现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能否举例说明《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过紧日子”要求?
答: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承担着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资产、服务和能源资源管理等职责,要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执守简朴,依标准、控成本、讲绩效、提效能,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标准中定义一些概念,突出了标准的引导功能,希望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重视效率、效果、效益,更好发挥好功能作用。
比如,定义了“机关运行成本”,明确为“机关履行职能过程中消耗的各类资源的价值总和”。《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了6个发展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机关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国管局建立机关运行成本统计调查制度,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区、市)本级2019年机关运行经费总额比2015 年下降7.57%。2020 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与2015 年相比分别下降 10.07%、 11.11%和 15.07%。实践中,对“机关运行成本”的概念一直缺少统一的界定,本次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中进行明确,既有利于强化对“机关运行成本”的认识,也为广大机关事务工作者明确工作方向,在保障机关运行中进一步注重对成本的控制。
又如,定义了“公物仓”,明确为“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处置、超标准配置的资产以及经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批量集中采购购置的储备资产及罚没资产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的运作平台”。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是近年来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创新推动资产调剂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财政资金的有效途径。2020年5月,国管局启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将各部门7000余件、资产原值4000多万元的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一些地方也多种形式探索线上线下公务仓建设,全国共建立了100多个公物仓。《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通过明确“公物仓”的定义,并说明其包含“实体公物仓”和“虚拟公物仓”,有助于统一公物仓建设方向,创新资产调剂共享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渠道,将有效提升资产利用率,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杜绝资产浪费。
问:请介绍一下《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编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答:在术语国家标准编制过程中,重点把握了合规性、体系性、通俗性、前瞻性四项原则。
一是合规性原则。标准编制过程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所规范的术语定义与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保持协调统一。
二是体系性原则。《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涵盖基础概念、经费、资产、服务、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管理、政府采购等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业务领域,结构编排注重逻辑性和体系性。
三是易懂性原则。考虑到机关事务管理部分术语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为便于理解掌握,术语定义尽量通俗易懂,同时,对部分术语进行了注解。
四是前瞻性原则。《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吸收了集中统一管理、机关事务标准化、机关事务信息化、保障平台、联勤保障等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预留了空间。
《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分为8章、共100条,基本涵盖了机关事务管理主要业务领域,重点规定了机关事务管理的基础概念、经费、资产、服务、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术语。
该标准体现了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以及标准化、信息化“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规定了机关事务、机关运行保障、后勤服务等基本概念,界定了保障计划、保障平台、后勤服务社会化、联勤保障、公物仓、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方式、手段,以及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国内公务接待、能源资源管理等机关事务领域主要定义;明确了保障和管理效能、机关运行成本、节约型机关等机关事务工作目标,为机关事务工作对内沟通和对外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性、通行性语言,是数据和信息交互汇集的基础。
问:如何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实施?
答:目前《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委官方网站发布,公众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查询和浏览。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实施。
一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制度。深入推进机关事务法治建设,健全完善机关事务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各项术语融入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文件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术语标准的有效衔接。
二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政策。结合《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的应用。提升政策文件有关术语表述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以《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凝聚行业共识,引领机关事务管理行业建设。
三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教材。鼓励全国22个机关事务研究中心和11个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基地围绕术语概念开展深入研究,将术语概念引入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教材编制活动,厚植学术空间。
四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 术语》国家标准入培训。通过机关事务标准化示范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面向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开展术语标准培训。推动6家机关事务标准化实训基地开设术语标准相关课程,组织开展实训。指导各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将术语标准纳入本地区年度培训安排,开展学习宣传,实现术语标准入脑入心,转化为机关事务标准化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 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三批)(2024-09-13)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3)》(2024-09-13)
- 四部门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024-09-13)
- 罗文赴江西会昌开展对口支援调研(2024-09-12)
- 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建设40个重点实验室和20个技术创新中心(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