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探索未知领域的“提灯者”——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
人物档案
庞国芳,1943年10月10日出生,1970年7月1日入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投身检验检测一线40年来,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兽药等化学污染物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靠着40年如一日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技术支撑的热忱和执着,庞国芳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广泛应用、服务于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这也帮助他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中国食品科学检验检测领域首位院士。
最大的兴趣是做学问
走进庞国芳的办公室,只见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科研报告、专业书籍,层迭而有序。虽然已近耄耋之年,他依然保持着在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凝神专注,殚精竭虑,潜心于科学研究。
多年来,庞国芳带领团队研究出可以检测国际上常见的1000多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为每种农药建立了四种技术“电子身份证”,实现农药残留检测由传统的靶向检测向非靶向筛查升级,使得一次制备样品可同时检测500多种残留农药。
庞国芳带头创建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每年从实验室检测出口的蜂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让中国蜂蜜五洲飘香的同时,也使国内几百家企业受益。他还开发出茶叶中635种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组织26个国家和地区67个实验室的300多位专家参加3项美国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协同研究,并建立3项AOAC先进标准,填补了相关标准空白。
“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做学问。”庞国芳笑着对记者说。
敢啃硬骨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庞国芳就敏锐觉察到,传统单残留检测方法存在不足。
“使用单残留检测方法时,一种产品一次只能检测一两种农药残留,这导致工作量非常大。”庞国芳介绍。
当时,在围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检索了近20年的200多篇文献后,庞国芳发现,国际上对此类农药残留分析研究的重点仍处在单一农药品种、单一农产品阶段,关于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很少。
是否可以研究一种能够同时测定各种水果、蔬菜、粮谷和多品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呢?庞国芳琢磨着,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通过开展大量对比实验,庞国芳带领团队深入探索,终于开发出既能适用于千差万别的农产品,又能适用于极性不同的农药多品种残留的同时测定方法。1998年,“同时测定农产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残留方法”被批准为AOAC标准方法。
悉心传帮带
在科研工作中,庞国芳乐于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他培养的研究生中很多都成了技术骨干。
在庞国芳的学生中,有一名“得力干将”,名叫常巧英。“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导师的支持、鼓励和鞭策。他经常对我说,起点在什么位置不重要,关键是要能突破和挑战自己,要敢想敢试敢干,这样才能进步和提高。”常巧英回忆说,“在每次考试和答辩前,导师总会在百忙之中抽空打来电话,为我加油鼓劲儿。”
跟着庞国芳学习、工作的学生和员工也很感慨——他们既是幸运的,又是幸福的。
不忘初心,科研报国;润物无声,风化于成。“我们科研工作者就像一个个提灯者,要不断去探索新的地方。还有更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一步步、一点点去照亮。”庞国芳表示。
人物档案
庞国芳,1943年10月10日出生,1970年7月1日入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投身检验检测一线40年来,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兽药等化学污染物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靠着40年如一日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技术支撑的热忱和执着,庞国芳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化学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广泛应用、服务于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这也帮助他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中国食品科学检验检测领域首位院士。
最大的兴趣是做学问
走进庞国芳的办公室,只见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科研报告、专业书籍,层迭而有序。虽然已近耄耋之年,他依然保持着在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凝神专注,殚精竭虑,潜心于科学研究。
多年来,庞国芳带领团队研究出可以检测国际上常见的1000多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为每种农药建立了四种技术“电子身份证”,实现农药残留检测由传统的靶向检测向非靶向筛查升级,使得一次制备样品可同时检测500多种残留农药。
庞国芳带头创建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每年从实验室检测出口的蜂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让中国蜂蜜五洲飘香的同时,也使国内几百家企业受益。他还开发出茶叶中635种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技术;组织26个国家和地区67个实验室的300多位专家参加3项美国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协同研究,并建立3项AOAC先进标准,填补了相关标准空白。
“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做学问。”庞国芳笑着对记者说。
敢啃硬骨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庞国芳就敏锐觉察到,传统单残留检测方法存在不足。
“使用单残留检测方法时,一种产品一次只能检测一两种农药残留,这导致工作量非常大。”庞国芳介绍。
当时,在围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检索了近20年的200多篇文献后,庞国芳发现,国际上对此类农药残留分析研究的重点仍处在单一农药品种、单一农产品阶段,关于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很少。
是否可以研究一种能够同时测定各种水果、蔬菜、粮谷和多品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呢?庞国芳琢磨着,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通过开展大量对比实验,庞国芳带领团队深入探索,终于开发出既能适用于千差万别的农产品,又能适用于极性不同的农药多品种残留的同时测定方法。1998年,“同时测定农产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残留方法”被批准为AOAC标准方法。
悉心传帮带
在科研工作中,庞国芳乐于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他培养的研究生中很多都成了技术骨干。
在庞国芳的学生中,有一名“得力干将”,名叫常巧英。“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导师的支持、鼓励和鞭策。他经常对我说,起点在什么位置不重要,关键是要能突破和挑战自己,要敢想敢试敢干,这样才能进步和提高。”常巧英回忆说,“在每次考试和答辩前,导师总会在百忙之中抽空打来电话,为我加油鼓劲儿。”
跟着庞国芳学习、工作的学生和员工也很感慨——他们既是幸运的,又是幸福的。
不忘初心,科研报国;润物无声,风化于成。“我们科研工作者就像一个个提灯者,要不断去探索新的地方。还有更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一步步、一点点去照亮。”庞国芳表示。
- 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三批)(2024-09-13)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3)》(2024-09-13)
- 四部门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024-09-13)
- 罗文赴江西会昌开展对口支援调研(2024-09-12)
- 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建设40个重点实验室和20个技术创新中心(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