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正式印发,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统计数据显示,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5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3.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60%以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公布的抓改革、抓落实的中央文件,《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了2030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同时,针对不同领域,《意见》还提出一些具体量化工作目标: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等。为实现目标,《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和部署的任务,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重中之重是要实现产业和消费的全面绿色转型,从而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以及稳妥推进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发展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是坚持创新转型。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点、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坚持创新转型,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大幅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质增效。《意见》明确,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也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目的就是通过质量创新助力产业发展更加绿色、更加高质量,毕竟坚持创新转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汇聚强大动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对绿色消费进行了全面谋划,包括“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积极扩大绿色消费”等,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也就是说,在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方面,标准、认证等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能效、水效标识,就对绿色节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仅仅在空调产品上推广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前3年即可累计节电1240亿千瓦时,相当于1座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因此,全面绿色转型一方面需要加强标准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标尺;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绿色认证,激发绿色消费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涵盖广泛、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共同写好这篇绿色文章。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正式印发,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统计数据显示,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5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3.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60%以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公布的抓改革、抓落实的中央文件,《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了2030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同时,针对不同领域,《意见》还提出一些具体量化工作目标: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等。为实现目标,《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5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3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和部署的任务,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向“绿”而行,重中之重是要实现产业和消费的全面绿色转型,从而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以及稳妥推进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发展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是坚持创新转型。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点、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坚持创新转型,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大幅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质增效。《意见》明确,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也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目的就是通过质量创新助力产业发展更加绿色、更加高质量,毕竟坚持创新转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汇聚强大动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对绿色消费进行了全面谋划,包括“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积极扩大绿色消费”等,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也就是说,在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方面,标准、认证等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能效、水效标识,就对绿色节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仅仅在空调产品上推广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前3年即可累计节电1240亿千瓦时,相当于1座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因此,全面绿色转型一方面需要加强标准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标尺;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绿色认证,激发绿色消费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涵盖广泛、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共同写好这篇绿色文章。
- 市场监管总局集中曝光一批民生领域违法广告典型案例(2024-08-17)
- 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我国广告业稳定增长(2024-08-17)
- 市场监管部门将对计量技术机构开展计量标准监督检查(2024-08-17)
- 京津冀三地加强标准化协同联动见成效(2024-08-16)
- 用法治手段整治不合理涉企收费(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