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藏危机
慢性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在我国,80%的死亡都与慢性病有关。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四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近几年更是出现了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患者年龄不断走低的趋势。而缺乏运动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来看一下记者的调查。
这里是北京市一家大医院的内分泌科,每逢周二的糖尿病专科门诊,都有千余名患者前来就诊。医生透露,近几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迅猛增加,每年的门诊量都高达5万左右的人次。而严重的是,在日渐庞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里,患者的年龄出现了越来越低的趋势。
北京市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李文慧:实际上呢,我们发现得病的人年龄越来越年轻了。就是原来都是一些退了休的人来看病,现在呢都是一些中年人,一般都是在比如说中年人的比例占到老年人跟老年人比例是1:1了。
据医生介绍,这种情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医院也非常普遍。记者了解到,仅仅在几年前,糖尿病的患病主体人群还是老年人,而现在中年病患人数却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使糖尿病总体病患人数激增到2000万人。中华预防医学会的专家告诉记者,除了膳食失衡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体活动不足。因为人从30岁开始,他的肌肉就逐渐的萎缩减少了,那么如果不去刻意锻炼的话,到75岁,那么他肌肉的重量仅仅是30岁的时候多少呢?你可能想不到50%。
据专家介绍,随着肌纤维逐渐变小变细,存在于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也随之缩小面积,从而减弱了人体的降糖功能,久而久之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在专家看来,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的逐渐庞大,与人们缺乏运动关系十分密切。
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一个人每周运动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达到中等强度以上,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把这个运动量作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而2008年末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还不足三成,仅为28.2%。而这里面还包含了被当作当然体育人口的在校学生。
任弘,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我们把这块刨出去以后呢,剩下的成年人在这一次的调查结果当中实际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只有8.3%。
按照专家的说法,也就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中超过了91%的成年人处在了运动不足的尴尬境地。
日前,记者随同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质监测专家对成年居民的运动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
调查表明,现场的这些居民当中,很少运动的居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将近40%。而在多个社区、单位随后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运动不足人群的比例明显增多。绝大多数受访者每周少于两次锻炼,有的受访者甚至一个月才运动一次。经常进行运动、锻炼的还不足10%。
机关职员:每天没什么运动,也就是吃完饭溜溜弯什么的。
记者了解到,将走路、散步、慢舞等形式作为运动方式的大有人在。在专家眼里,这样的运动强度远远不足。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有些人说我也在锻炼,你看在干什么?走路、散步,散步消耗量太小。
专家告诉记者,达到锻炼强度的一个参考值是运动后心率数值应该达到170减去运动者的年龄,比如一个40岁的运动者,运动后的心率数值应该是170减去40,为130,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锻炼强度。另一个简便的判断方法,就是运动后唱歌费力,但说话不费力。而记者调查的这些受访者中,锻炼强度大都差强人意。
记者同时走访了公园、体育场馆和街头健身场所,发现大多数时间里,这些场所总显得空空荡荡。在这家体育场,即使是双休日,12块篮球场地和6块足球场地也只有不到70%的利用率。在另一家体育场,能够同时容纳200多人的运动场地,只有40多人在锻炼。
记者:这个场地利用情况怎么样?
体育场场长:利用情况按咱们积极的想法还不够满意。因为参加锻炼的人数,我觉得还不像想象那么多,那么快。
由于季节的原因,记者调查的室外锻炼人群大都利用率不高。记者又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家室内健身场所。在这家健身中心,记者发现锻炼人群明显比其他场所增多。跑步机上、健身操场地以及游泳馆里,都有不少前来健身的公司白领,以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员。但是记者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办了健身卡,但是不来锻炼的会员竟多达一半以上。
健身中心经理:就是一半一半的比例,很多人办卡也算是冲动消费,最开始来会表现出来很大的热情,但是过了这个热情以后,很多会员就不来了,可能是两个礼拜来一次,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根本就不来了,这个卡就形同虚设。
据了解,虽然近几年健身成为一部分人群时尚的生活方式,但是参与人群并不乐观。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了解到,到健身场馆消费的人还不足4%,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健身现象,又使健身人群更是远低于4%这个本来就不乐观的数字。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出现在各个运动场所的居民明显呈现出“人数少、运动少”的特点,运动状况不容乐观。
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相关数据表明,相对于在收费的固定场所锻炼,还有一部分居民更愿意购买运动器械在自家住宅内健身。但是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买了体育器材又长期闲置的大有人在。
记者:平时在家里是不是有家庭用的器材?
男:对,但不多。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踏步机呢?
男:因为占地小。
记者:占地小,以前买过跑步机吗?
男:买过,但是占地太大。
记者:然后就买完了,放在那里没用了。
男:这不搬就比较容易。
记者:那担不担心买完了之后,又放在那又?
男:有可能。
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2007年进行体育器械消费的居民还不足47%,高达92%的人把钱花在了购买运动服装上。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那么这里头就是说,他的锻炼里头实际上不想花钱的,所以我们说是实际上就是中国老百姓体育消费的结构性欠缺。
综合所有的调查,记者发现所有的受访者当中,绝大部分的受访者缺乏运动,或运动量不足。而记者同时发现,即使不按照每周运动三次、每次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锻炼这样的“经常锻炼”标准要求,居民的运动状况也并不乐观。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城乡居民只有3.4亿,也就是说,整个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连一次锻炼都没有的人群超过了10亿。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不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少,而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少,所以呢基本上就这种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国居民正经历着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吃得越来越好,动得却越来越少。而摄入与消耗的严重失衡带来的危害正在逐步显现。
这是在北京体育大学科研中心对某单位职员进行的一次体质测试。这个小伙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体内脂肪却明显超标。
“身体年龄是26岁。你现在实际上是24岁,对吧,就是说你身体和体内的肌肉和脂肪的这种含量,你现在身体相当于26岁人的身体,身体内的脂肪含量比标准值超了5%。”
记者了解到,像这种体质状况在成年人群中极为普遍。北京体检中心随机抽取的51例调查显示,37%的男青年和45.8%的女青年心肺功能,肌力、柔软度、肌肉耐力、爆发力、敏捷度和平衡感等体质测试评分普遍为差。
最新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国民肺活量、握力等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9.65%,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也降低了0.86%。
任弘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整体上看,形态,机能还有部分的身体素质指标,实际上是在下降的。在这个下降趋势当中,以成年男性最为明显。这应该都是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结果。
同时,与连年走低的运动量相对应的,是城乡居民的体重连年走高。目前,我国居民的肥胖率趋近25%,比1992年竟然增加了119%,成年男性的超重率竟高达33.2%,40到44岁这个年龄段肥胖率增长最多。目前我国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经激增到了三亿之多。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顾问 陈春明:整个的肥胖来说呢,是一个膳食失去平衡,体力活动在减少这样的情况下造成的。
目前,由于运动不足导致的超重、肥胖以及由此引发的多种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常务副主任 赵文华:那么非常清楚超重肥胖它不仅本身肥胖是慢性病,而且超重肥胖几乎是所有影响我们国家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比如说心血管病,比如说癌症、糖尿病,那么是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记者了解到,身体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机会比正常人大7倍,患高血压、高血脂的机会比正常人高8倍,患心脏病的机会比正常人高50%。而目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四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的就诊人数达到了6.51亿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因此死亡的人数高达650万,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55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慢性病的影响还在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在未来10年中将因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所导致的国民收入损失总值大约5580亿美元。
1995年起,我国就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促进居民运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十几年间,我国的运动场馆面积已经扩展到600万平方米以上,遍布大街小巷的全民健身场地达到30000多个,群众健身的项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城乡居民的运动状况距离健康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时间和兴趣因素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居民的运动行为。
公务员:现在也是那个上班工作比较紧张,有好多工作要做,下班以后的话,可能也要加一些班,所以活动量就比较小。
事业单位职工:我几乎一般没有锻炼,没有去,也不是说没有时间,就不习惯锻炼吧。
大多数受访者透露,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使他们锻炼的时间少而又少。而在专家看来,这种理由显示出居民对运动健身的认识极度缺乏,这是导致他们运动不足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就是你任何时候也不要给你找不锻炼的借口。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借口,没有认识到他的重要性。
记者发现,由于这种认识的缺乏,大部分居民工作之余宁愿看电视、上网,也不去锻炼。同时,认识不足还使相当一部分的人群往往把运动健身当成“玩儿”的方式,赋予运动健身更多的是娱乐色彩,而当身体条件不具备或年龄增长时,就很难坚持锻炼了。
记者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过去盛行一时的广播体操大多销声匿迹,也缺乏“工间操”等其他的健身形式,如今的运动健身越来越趋向于“个人化”。
江崇民:更多的老百姓参加体育锻炼是自发的,自主的进行多一些,那么单位的组织相对少一些,再一个社会的组织就更少了。
有关调查显示,与同事、朋友一起健身的居民占到了经常锻炼人群的49%,这表明人们参加锻炼的意愿更趋向于集体化。而目前大多数机关单位除了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以及少数的比赛之外,难以给职工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成为了目前居民运动不足的一个客观原因。
江崇民:奥运会开始以后呢,我们也看到有些单位慢慢的又开始恢复这些,我们可能涉及到一些,比如说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这些,有一些恢复,但是这个力度我看远远不够。
正是由于个人主观意愿的原因和一些集体健身活动缺失的客观原因,使我国居民的运动状况严重下滑。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现代社会的高度自动化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骑自行车、爬楼梯、做家务等能带来身体能量消耗的体力活动迅速减弱,这也在客观上促成了居民的慵懒习惯,造成体力活动不足。
目前,由于运动不足以及膳食不平衡带来的健康窘境,使我国居民前所未有地面临着一个健康危机的时代。公共卫生专家呼吁,居民个人应该积极培养经常性的运动健身习惯,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证体质健康。
任弘:每天看电视这个时间,你怎么不可以去锻炼呢?就算再没场地,我在屋里做活动,我做仰卧起坐,我做深蹲,很多这个活动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针对一些机关单位运动健身活动少的现状,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认为,应继续以往单位主导职工运动健身的传统,结合社会更多的机构,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带动职工、居民的运动热情。
江崇民:也就是说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和他的这个职工有时间,有经费去锻炼。
目前,从政府角度增强干预措施,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努力方向。2008年3月,我国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一阶段推行以“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为内容的健康“121”行动,倡导居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专家 李可基:当然,这个一万步呢,他只是一个推进的目标水平,并不是绝对每个人都要达到一万步的。有些人他身体比较弱,那可能你定个四千步的目标也是可以的。
记者了解到,健康121行动最低的目标设在了每天累计达到一定强度的4000步。二级目标为7000步,最高目标是10000步。同时将1000步作为一把尺,将各种形式的运动都转化为相当于1000步的时间。从这张图表上就可以对照出,骑自行车7分钟、拖地8分钟网球5分钟等运动,都相当于1000步的运动量。
目前,北京、天津等地还相继开展了大步走、快步走等形式的活动,不少城市给居民发放了腰围尺和体重测量表,修建了健康步道,以推动更多人群加强锻炼,增进健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杨功焕:一个人运动不足是个人问题,如果千百万人运动不足,那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希望通过这个行动,在这种新的,这种健康问题出来的时候,形成我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制疾病,保护健康。这个我想也应该可以说是我们整个中国的这种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命在于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不仅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更关系到全民族的未来,是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新的健康危机,公共卫生专家呼吁,全民健身应该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创造更多的运动条件。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健身的意识。管住嘴,迈开腿,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让健康成为时代的风尚。
慢性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在我国,80%的死亡都与慢性病有关。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四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近几年更是出现了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患者年龄不断走低的趋势。而缺乏运动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来看一下记者的调查。
这里是北京市一家大医院的内分泌科,每逢周二的糖尿病专科门诊,都有千余名患者前来就诊。医生透露,近几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迅猛增加,每年的门诊量都高达5万左右的人次。而严重的是,在日渐庞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里,患者的年龄出现了越来越低的趋势。
北京市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李文慧:实际上呢,我们发现得病的人年龄越来越年轻了。就是原来都是一些退了休的人来看病,现在呢都是一些中年人,一般都是在比如说中年人的比例占到老年人跟老年人比例是1:1了。
据医生介绍,这种情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医院也非常普遍。记者了解到,仅仅在几年前,糖尿病的患病主体人群还是老年人,而现在中年病患人数却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使糖尿病总体病患人数激增到2000万人。中华预防医学会的专家告诉记者,除了膳食失衡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体活动不足。因为人从30岁开始,他的肌肉就逐渐的萎缩减少了,那么如果不去刻意锻炼的话,到75岁,那么他肌肉的重量仅仅是30岁的时候多少呢?你可能想不到50%。
据专家介绍,随着肌纤维逐渐变小变细,存在于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也随之缩小面积,从而减弱了人体的降糖功能,久而久之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在专家看来,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的逐渐庞大,与人们缺乏运动关系十分密切。
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一个人每周运动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达到中等强度以上,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把这个运动量作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而2008年末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还不足三成,仅为28.2%。而这里面还包含了被当作当然体育人口的在校学生。
任弘,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我们把这块刨出去以后呢,剩下的成年人在这一次的调查结果当中实际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只有8.3%。
按照专家的说法,也就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中超过了91%的成年人处在了运动不足的尴尬境地。
日前,记者随同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质监测专家对成年居民的运动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
调查表明,现场的这些居民当中,很少运动的居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将近40%。而在多个社区、单位随后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运动不足人群的比例明显增多。绝大多数受访者每周少于两次锻炼,有的受访者甚至一个月才运动一次。经常进行运动、锻炼的还不足10%。
机关职员:每天没什么运动,也就是吃完饭溜溜弯什么的。
记者了解到,将走路、散步、慢舞等形式作为运动方式的大有人在。在专家眼里,这样的运动强度远远不足。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有些人说我也在锻炼,你看在干什么?走路、散步,散步消耗量太小。
专家告诉记者,达到锻炼强度的一个参考值是运动后心率数值应该达到170减去运动者的年龄,比如一个40岁的运动者,运动后的心率数值应该是170减去40,为130,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锻炼强度。另一个简便的判断方法,就是运动后唱歌费力,但说话不费力。而记者调查的这些受访者中,锻炼强度大都差强人意。
记者同时走访了公园、体育场馆和街头健身场所,发现大多数时间里,这些场所总显得空空荡荡。在这家体育场,即使是双休日,12块篮球场地和6块足球场地也只有不到70%的利用率。在另一家体育场,能够同时容纳200多人的运动场地,只有40多人在锻炼。
记者:这个场地利用情况怎么样?
体育场场长:利用情况按咱们积极的想法还不够满意。因为参加锻炼的人数,我觉得还不像想象那么多,那么快。
由于季节的原因,记者调查的室外锻炼人群大都利用率不高。记者又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家室内健身场所。在这家健身中心,记者发现锻炼人群明显比其他场所增多。跑步机上、健身操场地以及游泳馆里,都有不少前来健身的公司白领,以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员。但是记者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办了健身卡,但是不来锻炼的会员竟多达一半以上。
健身中心经理:就是一半一半的比例,很多人办卡也算是冲动消费,最开始来会表现出来很大的热情,但是过了这个热情以后,很多会员就不来了,可能是两个礼拜来一次,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根本就不来了,这个卡就形同虚设。
据了解,虽然近几年健身成为一部分人群时尚的生活方式,但是参与人群并不乐观。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了解到,到健身场馆消费的人还不足4%,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健身现象,又使健身人群更是远低于4%这个本来就不乐观的数字。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出现在各个运动场所的居民明显呈现出“人数少、运动少”的特点,运动状况不容乐观。
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相关数据表明,相对于在收费的固定场所锻炼,还有一部分居民更愿意购买运动器械在自家住宅内健身。但是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买了体育器材又长期闲置的大有人在。
记者:平时在家里是不是有家庭用的器材?
男:对,但不多。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踏步机呢?
男:因为占地小。
记者:占地小,以前买过跑步机吗?
男:买过,但是占地太大。
记者:然后就买完了,放在那里没用了。
男:这不搬就比较容易。
记者:那担不担心买完了之后,又放在那又?
男:有可能。
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2007年进行体育器械消费的居民还不足47%,高达92%的人把钱花在了购买运动服装上。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那么这里头就是说,他的锻炼里头实际上不想花钱的,所以我们说是实际上就是中国老百姓体育消费的结构性欠缺。
综合所有的调查,记者发现所有的受访者当中,绝大部分的受访者缺乏运动,或运动量不足。而记者同时发现,即使不按照每周运动三次、每次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锻炼这样的“经常锻炼”标准要求,居民的运动状况也并不乐观。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末公布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城乡居民只有3.4亿,也就是说,整个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连一次锻炼都没有的人群超过了10亿。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 江崇民:不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少,而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少,所以呢基本上就这种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国居民正经历着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吃得越来越好,动得却越来越少。而摄入与消耗的严重失衡带来的危害正在逐步显现。
这是在北京体育大学科研中心对某单位职员进行的一次体质测试。这个小伙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体内脂肪却明显超标。
“身体年龄是26岁。你现在实际上是24岁,对吧,就是说你身体和体内的肌肉和脂肪的这种含量,你现在身体相当于26岁人的身体,身体内的脂肪含量比标准值超了5%。”
记者了解到,像这种体质状况在成年人群中极为普遍。北京体检中心随机抽取的51例调查显示,37%的男青年和45.8%的女青年心肺功能,肌力、柔软度、肌肉耐力、爆发力、敏捷度和平衡感等体质测试评分普遍为差。
最新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国民肺活量、握力等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9.65%,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也降低了0.86%。
任弘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整体上看,形态,机能还有部分的身体素质指标,实际上是在下降的。在这个下降趋势当中,以成年男性最为明显。这应该都是没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结果。
同时,与连年走低的运动量相对应的,是城乡居民的体重连年走高。目前,我国居民的肥胖率趋近25%,比1992年竟然增加了119%,成年男性的超重率竟高达33.2%,40到44岁这个年龄段肥胖率增长最多。目前我国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经激增到了三亿之多。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顾问 陈春明:整个的肥胖来说呢,是一个膳食失去平衡,体力活动在减少这样的情况下造成的。
目前,由于运动不足导致的超重、肥胖以及由此引发的多种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常务副主任 赵文华:那么非常清楚超重肥胖它不仅本身肥胖是慢性病,而且超重肥胖几乎是所有影响我们国家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比如说心血管病,比如说癌症、糖尿病,那么是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记者了解到,身体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机会比正常人大7倍,患高血压、高血脂的机会比正常人高8倍,患心脏病的机会比正常人高50%。而目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四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的就诊人数达到了6.51亿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因此死亡的人数高达650万,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55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慢性病的影响还在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在未来10年中将因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所导致的国民收入损失总值大约5580亿美元。
1995年起,我国就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促进居民运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十几年间,我国的运动场馆面积已经扩展到600万平方米以上,遍布大街小巷的全民健身场地达到30000多个,群众健身的项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城乡居民的运动状况距离健康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时间和兴趣因素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居民的运动行为。
公务员:现在也是那个上班工作比较紧张,有好多工作要做,下班以后的话,可能也要加一些班,所以活动量就比较小。
事业单位职工:我几乎一般没有锻炼,没有去,也不是说没有时间,就不习惯锻炼吧。
大多数受访者透露,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使他们锻炼的时间少而又少。而在专家看来,这种理由显示出居民对运动健身的认识极度缺乏,这是导致他们运动不足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王陇德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就是你任何时候也不要给你找不锻炼的借口。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借口,没有认识到他的重要性。
记者发现,由于这种认识的缺乏,大部分居民工作之余宁愿看电视、上网,也不去锻炼。同时,认识不足还使相当一部分的人群往往把运动健身当成“玩儿”的方式,赋予运动健身更多的是娱乐色彩,而当身体条件不具备或年龄增长时,就很难坚持锻炼了。
记者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过去盛行一时的广播体操大多销声匿迹,也缺乏“工间操”等其他的健身形式,如今的运动健身越来越趋向于“个人化”。
江崇民:更多的老百姓参加体育锻炼是自发的,自主的进行多一些,那么单位的组织相对少一些,再一个社会的组织就更少了。
有关调查显示,与同事、朋友一起健身的居民占到了经常锻炼人群的49%,这表明人们参加锻炼的意愿更趋向于集体化。而目前大多数机关单位除了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以及少数的比赛之外,难以给职工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成为了目前居民运动不足的一个客观原因。
江崇民:奥运会开始以后呢,我们也看到有些单位慢慢的又开始恢复这些,我们可能涉及到一些,比如说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这些,有一些恢复,但是这个力度我看远远不够。
正是由于个人主观意愿的原因和一些集体健身活动缺失的客观原因,使我国居民的运动状况严重下滑。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现代社会的高度自动化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骑自行车、爬楼梯、做家务等能带来身体能量消耗的体力活动迅速减弱,这也在客观上促成了居民的慵懒习惯,造成体力活动不足。
目前,由于运动不足以及膳食不平衡带来的健康窘境,使我国居民前所未有地面临着一个健康危机的时代。公共卫生专家呼吁,居民个人应该积极培养经常性的运动健身习惯,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证体质健康。
任弘:每天看电视这个时间,你怎么不可以去锻炼呢?就算再没场地,我在屋里做活动,我做仰卧起坐,我做深蹲,很多这个活动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针对一些机关单位运动健身活动少的现状,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认为,应继续以往单位主导职工运动健身的传统,结合社会更多的机构,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带动职工、居民的运动热情。
江崇民:也就是说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和他的这个职工有时间,有经费去锻炼。
目前,从政府角度增强干预措施,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努力方向。2008年3月,我国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一阶段推行以“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为内容的健康“121”行动,倡导居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专家 李可基:当然,这个一万步呢,他只是一个推进的目标水平,并不是绝对每个人都要达到一万步的。有些人他身体比较弱,那可能你定个四千步的目标也是可以的。
记者了解到,健康121行动最低的目标设在了每天累计达到一定强度的4000步。二级目标为7000步,最高目标是10000步。同时将1000步作为一把尺,将各种形式的运动都转化为相当于1000步的时间。从这张图表上就可以对照出,骑自行车7分钟、拖地8分钟网球5分钟等运动,都相当于1000步的运动量。
目前,北京、天津等地还相继开展了大步走、快步走等形式的活动,不少城市给居民发放了腰围尺和体重测量表,修建了健康步道,以推动更多人群加强锻炼,增进健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杨功焕:一个人运动不足是个人问题,如果千百万人运动不足,那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希望通过这个行动,在这种新的,这种健康问题出来的时候,形成我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制疾病,保护健康。这个我想也应该可以说是我们整个中国的这种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命在于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不仅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更关系到全民族的未来,是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新的健康危机,公共卫生专家呼吁,全民健身应该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创造更多的运动条件。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健身的意识。管住嘴,迈开腿,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让健康成为时代的风尚。
- 22款儿童护肤乳霜测评 3款获评五星!“纽强”“福而可”标签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2023-04-26)
- 抽查不合格率达26.1%!劣质行李箱让人“说走不能走”(2023-04-11)
- 知识产权保护调查(2021-04-26)
- 文具质量调查(2021-04-19)
- 棕床垫质量调查(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