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每周质量报告

“烤”问高温天气

2010年08月09日 10:49 信息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8月1日,我们栏目播出了《消毒餐具乱象》,对一些消毒餐具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后,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将进一步在加强消毒餐具行业的监管,并将出台更加详尽的监督管理规范。好,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如果为今年的这个夏天找个主题词,“高温”肯定是一个热门选项。今年夏天天气确实很热,甚至热得有点让人透不过气来,不少地方的气温打破了历史同期的最高记录,各地气象预报部门也频频发出高温红色预警,气象专家告诉我们,今年夏天我国不少地方的气温确实不正常,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高温极端天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这样的天气又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本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而且高温形势愈演愈烈,很多省份遭遇今年最强高温,浙江、江西、湖南三省都出现40℃高温天气。8月3日,江西省全省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其中最高的遂川县气温达到40.7℃,为此江西省气象部门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至此,今年夏天以来的高温天气已经席卷了我国20多个省市,截至到7月31日,全国有104个观测站测量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就连向来以凉爽气候著称的我国最北端漠河,今年夏天也一反常态,接连几天出现高温天气。

2010年6月28日 黑龙江 漠河 漠河电视台记者 范松文

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漠河,以找北、找凉而著称。连日来,这里出现连续高温反常天气,昨天最高气温达到了38摄氏度,今天也达到了32摄氏度,应该说,这样的气候,对于找北、找凉的游客来说,却没有给他们带来凉意。

2010年7月6日 北京 白洁

今天北京的天空万里无云,太阳光毫无保留的全都射向了地面。我手中这个温度计显示,现在的气温已经达到了46.3度。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只站了不到五分钟,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汗流浃背,我的后背现在可能已经湿透了。

2010年7月28日 北京 宋宁

现在是7月28号中午1点20分,我所在的的区域就是机场停机坪工作区,在两万多亩的工作区域内能有任何的树木遮挡的,到底机场停机坪的区域温度有多高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医用体温计,短短几分钟之内,这里的指示温度就已经达到了极限43度。同时一个多小时之前我们把一个鸡蛋放到了这个杯子里,现在通过一个多小时之后的蒸烤,这个鸡蛋基本上已经熟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持续性的高温天气,以北京市为例,根据气象部门监测的数据显示,仅7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北京市超过35℃的高温日就有10天。

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张明英

今年7月份北京的高温天气相对比较集中,从7月初开始连续5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5摄氏度,到了7月末的话又有5天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如果考虑到最高气温还有两天34.9摄氏度的话,这样的话最高气温超过或者接近35摄氏度就达到了12天,在历史上看,7月份平均出现超过35摄氏度最高气温的只有3天左右。

7月5号北京监测到的地面最高温度更是高达68.3℃,是50年来同一时期监测到的地面最高温度。不仅是北京,其他很多地区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仅从六月一日到八月二日两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平均高温日就达7.3天,成为50年来的第六多。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张培群

今年夏天我们从6月1号以来到目前,应该说我们国家高温天气频繁发生,主要发现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高温的区域和范围比较广,第二个就是高温的极值都比较高,破历史极值的地点也比较多,那么第三个应该说是高温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气候专家介绍,当天气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值的时候,这样的天气在气候学上称为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主要表现为严寒、高温、暴雨、热浪等形式,像今年夏天北京、山东、重庆等许多地区的气温屡屡接近或突破极值,严重偏离当地气温的平均值,这就是高温极端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张培群

像今年这样出现的这种破历史记录的这种高温的情况,应该说它是属于一种极端情况,那么还有一些地方,它持续的高温日数也非常长也破了历史记录,那么也属于一种极端的情况。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极端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们在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中会觉得酷暑难耐。

据专家介绍,人体对高温的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也就是热耐受能力。通常情况下,当气温在25℃的时候,人体感觉最舒适,而33℃则是人体热耐受能力的极值,也就是说当高温天气在33℃时,人体就会觉得热的难以忍受。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部主任 赵晓东

那么如果超高温,超过35摄氏度的时候,这个他的不适反应可能会成倍的增加。就是(气温)每增加一摄氏度,他的反应就会成倍的增加,包括他的不适、包括心慌、胸闷,包括对热的适应程度都会成倍的增加。

记者对北京等地的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不少患者的疾病是由于天气太热导致的。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医院内科等科室的就诊人数和气温的高低是基本成正比的,尤其是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时候,前来就诊的患者就更是会急剧上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部主任 赵晓东

那么这个就是高温这个阶段,整个这个就是像内科的这些疾病,相对来说比以往大概增加了30%,包括有心脏病的病人,另外一个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包括一些肠道疾病的病人,那么这个时候明显比原来增加,包括感冒都比原来增加了。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高温不仅会带来我们常见的中暑、腹泻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脏病、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部主任 赵晓东

第一点就是由于大量的炎热、大量的出汗,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另外,这种桑拿天这种湿度比较大,氧分量比较低,造成缺血、缺氧,那么这些病人,明显就增加了心脏疾病的发生。另外,脑血管疾病也明显增加,大家知道脑血管,像我们这些脑梗塞的病人,血液这个时候出了大量的汗,血液的粘稠度明显增加,这一增加了之后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造成栓塞,另外一点就是血管需要的氧分多,但这个时候,因为桑拿天,氧分压低,缺血、缺氧,那么相对来说造成的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栓塞的病人也明显增加,脑梗塞的病人。

据报道,7月30日至8月1日山东济南持续高温,各大医院因为中暑前来就诊的患者激增,而这其中有不少患者症状严重,甚至有8人经抢救无效离世。

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极端高温天气除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之外,还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种意想不到的危害。

在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地区,出现汽车自燃事件的比例明显上升,7月2日,重庆市沙坪坝的一辆别克车在酷热的天气里自燃,整个燃烧及扑救过程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燃烧的汽车只剩下了空壳。7月6号,北京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而就在这一天上午8点多,北京市东三环,一辆公交车因高温突发自燃。

极端高温天气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还远不止于此。据记者了解,今年夏天由于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导致干旱,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农作物均受影响。而在一些大城市,高温引发的供水、供电紧张也屡屡发生。

正是因为极端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多种危害,在出现极端天气之前的天气预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提前掌握了可能出现极端天气的信息,相关部门和个人才能提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降低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公众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实际感觉到的气温要高于预报的温度,而且越是极端高温天气,这种反差就会越明显。那么,天气预报这个对于降低极端高温天气危害意义重大的数据,到底可信不可信呢,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调查中我们得知,气象学上所预报的气温,是特指用来测量温度的百叶箱里的温度。

王婧

我现在是在北京市气象局的观象台,我身边的这个就是这种用来测量气温的专业百叶箱,现在是下午3点,我们看到,现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显示的气温是31.9摄氏度,而在地面上,我们放着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却是35度,这之间相差了整整3度。而这更高的35摄氏度,很可能就是我们在室外所感觉到的温度。

也就是说,天气预报采用的百叶箱所测量的问题确实和人体的体感温度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专家告诉我们,这种差别是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天气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北京市气象局观象台地面科副科长 张天明

咱们气象上使用这个百叶箱的作用就是为了免受到太阳的直射跟地面的发射。然后这种,比如说暴雨、强风对这个温度影响的变化,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之所以公众觉得在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时候,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差距更大,则是因为极端高温天气的时候气温已经超过了人体的热耐受能力,因此这种反差就更加明显了。

怪不得会觉得今年的夏天格外的热,原来是极端高温天气闹的,而这种极端的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健康、人们的生活甚至是我国的农业生产等多方面,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而这些危害从多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存质量。我们的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仅仅是我国,今年夏天整个北半球都出现了和我国类似的极端高温天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呢?来看记者进一步的调查。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北主要出现4次高温天气,分别为:6月14-22日,华北南部、西北地区北部和黄淮的高温天气;6月23-29日,东北地区中北部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高温天气;7月1-8日,华北、新疆东部、内蒙西部、黄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的高温天气;以及7月18日以来,出现在华北、西北、江汉、江南、以及四川东部等地的高温天气。

据专家介绍,影响气温变化的有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对气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另一个是人为因素,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城市热岛效益”。由于城市地区建筑物密集,本身不利于热量扩散,同时又有包括汽车、工业生产等大量的人为热量排放,就容易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形成城乡温差。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那么,这种热岛效应对城市的气温影响到底有多大?记者在当下正在经历着极端高温天气的重庆市进行了体验。

王婧

我现在是在北京的复兴门桥,现在是下午的1点钟,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通过我手里的温度计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路面的温度已经达到了38摄氏度。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现在已经来到了北京的北五环外,这里感觉凉快一些。温度计显示这里的温度是36摄氏度。确实比城市的温度低了一些。

驶离城区10公里,汽车内的温度表显示,郊区温度比城区低了3℃。专家认为,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虽然总体上对气温的影响并不很大,但在特定时期,特别是高温季节,这种热岛效应就会凸显,让高温显得尤为可怕,热岛效应增高的这几度温度,往往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张培群

发生高温天气的时候,城市热岛它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大了,热岛内的生活它相对反映的可能感觉到温度更高一些,就至少是体感温度可能更高一些。

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容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而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们同样是加剧这种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人们平时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共同导致了这种热岛效应,而反过来这种热岛效应在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时候也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温日数和高温强度变化的频率都在增强,专家认为,这种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甚至世界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在增加,而增加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现在我们看做小概率的非常态极端天气,在未来很可能变成一种常态。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张培群

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气侯变化发展,那么气侯系统本身,它在一些地区它的这个不稳定性也在增加,那么也就带来一些极端事件的这种频次增加,这种极端事件,可能比例比较高的是一些温度偏高的这样一些极端事件。

专家告诉我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极端天气只有10几例,而到了90年代极端天气已经增加到了70多起,而本世纪的前十年也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目前包括高温在内的极端天气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而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又能做点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少用一点空调,随手关灯,少开一天车做起吧。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