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农残调查
【主持人】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今年是我国第二轮菜篮子工程的收关之年,按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思路,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2013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已经在2亿亩左右,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二位;总产量7亿吨,比粮食产量还多1亿吨以上,居农产品之首。换句话说,如果按重量算实际上现在平均来说我们每天吃的菜比主食还要多。为了保证蔬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今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也开始实施,那么,迅猛发展着力管控的蔬菜食品安全情况究竟怎么样呢?我们的记者对部分蔬菜产区的部分蔬菜种植散户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何,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
广州市增城区
【正文】
增城区位于广州市远郊,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蔬菜产区之一。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当地的蔬菜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大型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多达上千亩,给蔬菜打药施肥全是公司化管理;另一种则是以个体菜农为主的散户种植,这些散户菜农数以千计,各家的种植面积大小不一,从几分、几亩到十几亩不等,分别散布在增城区的多个乡镇。
据了解,这些散户菜农给蔬菜打药施肥全部是自己操作,所用农药一般都是就近到个体农药店里购买。
在增城区石滩镇的散户蔬菜种植区附近,记者找到了一家个体农药店。据店主介绍,当地散户种植蔬菜对农药需求量很大,所以农药店也开了很多。
这家农药店规模不大,但是经销的农药产品种类繁多。
当记者试图了解散户菜农所用农药的具体名称时,这名店主不肯多讲,只是透露了菜农每天给蔬菜打药的大致时间。
【同期】
农药店店主:打药下午打,早上一般都不打药,下午四五点打药。
【正文】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石滩镇白江村的散户蔬菜种植区,碰巧遇见一名给蔬菜打药的菜农。
菜农告诉记者,他们这里主要种丝瓜、苦瓜、豇豆和一些叶菜类蔬菜。这些蔬菜基本上都是露天种植,受天气影响较大,所以要靠大量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这名菜农背起装满农药的便携式喷雾器,走进一片种植苦瓜的菜地开始打药。
记者注意到,这名菜农在喷洒农药时特意加强了防护措施,头上戴着口罩,在胳膊上还裹着布罩。
菜农说,他这么做是为了减轻农药喷洒时对自身的伤害。
【同期】
菜农:不戴(这些)打药很辛苦。
记者:打完很辛苦?
真的很辛苦,鼻子有点痒痒的,是有点刺痛的。
记者:鼻子又痒又痛。
对,有点刺痛。
【正文】
那么,这名菜农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农药需要如此加强安全防护呢?
在菜地附近的水渠旁边,记者目睹了这名菜农配制农药的全部过程,只见他把好几种农药分别倒入塑料桶里进行混合。
当其中一瓶农药打开时,记者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
【同期】
记者:这个药味挺大的。这个药刚才打的,是什么药?
菜农:这个(毒)很大的,现在最怕这个。
【正文】
在这种散发刺鼻气味的农药的包装瓶上,印着“毒死蜱”的字样。
毒死蜱,属于中等毒性的杀虫剂。由于农药残留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即使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仍然存在农残超标的风险,因此在2013年,农业部发布第2032号公告,决定自2014年12月31日起,撤销毒死蜱在蔬菜上的登记。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
然而,这种在蔬菜上已经被撤销登记的毒死蜱农药,却被一些散户菜农经常反复使用。
【同期】
记者:这些打完能管几天不生虫?
菜农:看天气了,一般要五六天再打一次。
【正文】
下午五点多,前来给蔬菜打药的菜农陆续多了起来,他们集中在菜地附近的水渠旁,熟练地配制着当天使用的农药。为了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通常要使用好几种农药进行配制。
【同期】
记者:你配这么多药?
菜农:是啊,今天买了这样的,花了一百块钱,刚好一百块。
【正文】
这名菜农花了100元钱买来的农药有五六种,大多都是一些低毒农药。
菜农抱怨说,低毒农药价格较高,比起使用高毒农药,每种一亩蔬菜光是用药成本就要多出好几百元。
据他透露,当地也有一些菜农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使用像呋喃丹之类的高毒农药,但是他觉得这种农药用起来比较危险。
【同期】
菜农:呋喃丹没有打的,我都受不住,会中毒的。我知道,很多人打。我打不行的。
记者:你怕中毒是吧?
是啊。
【正文】
这名菜农所说的呋喃丹,又叫克百威,属于高毒农药。一只小鸟觅食一粒呋喃丹足以中毒致命,而且当毒死的小鸟被其他动物吃掉后,可以引起二次中毒致死。早在2002年,国家农业部就发布第199号公告,明确规定在蔬菜上不得使用克百威,也就是呋喃丹。
那么,十多年过去了,这种被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真的如菜农所说还在用于蔬菜种植吗?
在这些菜农配制农药的现场,记者注意到,用完的农药包装物几乎都是被菜农随手扔掉。
随后,记者对附近整个散户蔬菜种植区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更多被废弃的农药包装物。在很多家菜农的田间地头,各式各样的农药包装物随处可见,其中有不少包装物上面印着“呋喃丹”或“克百威”的字样。
在查找这种农药废弃包装物的过程中,记者还从不少散户的菜地里找到了一些使用过的“甲拌磷”的农药包装袋。
甲拌磷,俗称3911,属于高毒农药,也是早在2002年就被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但是至今在当地一些散户蔬菜种植区,甲拌磷仍然被用来防治土壤里的地虫。
【同期】
记者:地虫啊,那你一般用什么杀它?用什么药?
菜农:用那个甲拌磷就可以弄死它。
记者:什么东西?
甲拌磷。
【正文】
这名菜农坦言,露天种植蔬菜主要是靠天吃饭。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等客观原因,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跟病虫害作斗争,所以不管农药是低毒还是高毒,为了根治病虫、确保收成,他们别无选择。
【同期】
菜农:打农药都是天天打的,今天打这些明天打那些。
记者:就是错开打,一般除虫的几天打一次?
四天,四天打一次。
记者:这边虫害多。
没有办法了。
【正文】
从今年6月份到10月份,记者多次前往广东,对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等一些重要的蔬菜产区进行调查,发现在从化区的一些散户种植区,涉嫌违禁使用甲拌磷、克百威等高毒农药种植蔬菜的现象同样存在。
在从化区,记者从一家散户菜农使用的多种农药当中,找到了一瓶同样是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甲基异柳磷,目测已经空了一大半。
【同期】
记者:这个是什么?甲基异柳磷。
菜农:甲基异柳磷,它属于有些禁用。
记者:这个治哪一种病?
这个我是用来打到果树的。你以为我是打这个菜的,打菜我还不得坐牢。
【正文】
对于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的规定,这名菜农心知肚明,他声称把甲基异柳磷用在了果树上。事实上,根据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第199号公告规定,甲基异柳磷在果树上同样是被禁止使用的。
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除了调查广东省的一些蔬菜种植之外,记者还对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一些蔬菜种植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在这些地区的部分散户种植中,同样存在违禁使用农药的现象。在一些散户菜农的蔬菜种植地,各种使用过的农药包装物随处可见,其中有不少是国家限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和禁用的高毒农药,如毒死蜱、甲拌磷、克百威、呋喃丹、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等等。
在这些地区调查时,记者还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当地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重心主要放在了一些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而一部分散户蔬菜种植地却几乎成了监管盲区。
【同期】
记者:那这边也不用再检测农残什么的就直接卖给他了?
对。
记者:中间也没有什么人和部门来检测这个农残?
没有。很少的。
【正文】
原来,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部分蔬菜种植区,一些散户菜农有时在蔬菜上违禁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种植期间隔三差五就要喷洒一次农药。另外,还有个别菜农为了增强防治效果,违禁使用毒死蜱、甲拌磷、克百威、呋喃丹、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等一些中毒和高毒农药。这种涉嫌滥用违禁农药种植出来的蔬菜,在采摘过程中有时会没有经过农药残留检测把关就直接卖给了菜贩子。
七星农产品市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是当地规模较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一些散户菜农种植的丝瓜、豇豆、苦瓜、菜心等时令蔬菜会集中运到这里销售。
据了解,这些蔬菜除了少量供应本地消费之外,大量的则被专门负责收购的商贩买去,由他们集中装车后销往深圳、广州等地。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然而,记者在七星农产品交易市场从凌晨两点多一直守到五点多,目睹了蔬菜交易的整个过程,发现除了两名工作人员忙着向菜农和商贩收取市场管理费之外,并没有看到任何检测人员对销售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查把关。
市场里的一名保安向记者透露,他们这里一般很少抽检。
【同期】
记者:过来卖菜会不会卡着检测这个菜?
市场保安:肯定不会了,你说老是天天检测,人家还怎么卖啊。
【正文】
天亮后,记者终于在七星农产品市场管理处找到了专门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检测室里空无一人,一些检测试剂尚未使用。记者环顾四周,并没有见到抽检的蔬菜样品和相关的检测数据。
这家市场的负责人最后承认,他们市场每天的蔬菜交易量高达上万公斤,其中很多蔬菜在进入和流出市场的销售过程中,的确没有抽检过农药残留。
【同期】
记者:每天两三点种,夜里那些交易有没有检测?
七星农产品交易市场负责人:没有检测。
记者:每个月都不检的吗?
不检的。反正你(商户)出了事情你自己负责了,反正不是我们的责任。
【正文】
随后,记者在广州市增城区的农产品市场也看到了同样的一幕。
勤发蔬菜批发市场是增城区规模较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经营模式和从化区的七星农产品市场非常相似,也是由专门的商户对当地一些散户菜农种植的蔬菜进行集中收购,然后按照菜品种类整理、打包,整车销往广州和深圳等地。
在蔬菜整个收购、贩运过程中,记者同样没有见到任何检测人员。
【同期】
记者:那你这边就直接就装车运走了?
菜贩:对。
记者:市场不需要再检测吗?
不用检的。
【正文】
就这样,在广州市从化区和增城区两大主要蔬菜产区,部分散户菜农使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种植蔬菜,许多蔬菜通过当地七星、勤发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进行集中收购。这种可能存在农药残留的散户种植蔬菜,在种植环节和销售环节可能没有经过农药残留检测把关,就一路绿灯被卖到深圳、广州等地,经过一系列批发经销,最终通过零售卖给了消费者。
记者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内,多次对广东、山东、河北等地的一些经销蔬菜的农产品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市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并非个例。
【同期】
记者:这里多久检测一次?
广州市农产品市场工作人员:不太固定,上面严了检测多一些,上面不严就…… 市场都是偏向市场自己卖菜的(商户)。只有上面(要求)严了,下面就随便检查一下。
【主持人】
相关部门加强大规模基地的监测和检测,当然是份内的工作,但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014年公布的研究性数据,我国从事商品蔬菜生产的农户超过5000万户,其中75%左右的菜农生产规模小于半亩地,22.6%左右的菜农生产规模为半亩到5亩之间,仅1.4%左右的菜农生产规模超过5亩,这说明,小而散是我国蔬菜生产不可回避的现实。“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消费者的期待。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主持人】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今年是我国第二轮菜篮子工程的收关之年,按照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思路,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2013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已经在2亿亩左右,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二位;总产量7亿吨,比粮食产量还多1亿吨以上,居农产品之首。换句话说,如果按重量算实际上现在平均来说我们每天吃的菜比主食还要多。为了保证蔬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今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也开始实施,那么,迅猛发展着力管控的蔬菜食品安全情况究竟怎么样呢?我们的记者对部分蔬菜产区的部分蔬菜种植散户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何,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
广州市增城区
【正文】
增城区位于广州市远郊,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蔬菜产区之一。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当地的蔬菜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大型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多达上千亩,给蔬菜打药施肥全是公司化管理;另一种则是以个体菜农为主的散户种植,这些散户菜农数以千计,各家的种植面积大小不一,从几分、几亩到十几亩不等,分别散布在增城区的多个乡镇。
据了解,这些散户菜农给蔬菜打药施肥全部是自己操作,所用农药一般都是就近到个体农药店里购买。
在增城区石滩镇的散户蔬菜种植区附近,记者找到了一家个体农药店。据店主介绍,当地散户种植蔬菜对农药需求量很大,所以农药店也开了很多。
这家农药店规模不大,但是经销的农药产品种类繁多。
当记者试图了解散户菜农所用农药的具体名称时,这名店主不肯多讲,只是透露了菜农每天给蔬菜打药的大致时间。
【同期】
农药店店主:打药下午打,早上一般都不打药,下午四五点打药。
【正文】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石滩镇白江村的散户蔬菜种植区,碰巧遇见一名给蔬菜打药的菜农。
菜农告诉记者,他们这里主要种丝瓜、苦瓜、豇豆和一些叶菜类蔬菜。这些蔬菜基本上都是露天种植,受天气影响较大,所以要靠大量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这名菜农背起装满农药的便携式喷雾器,走进一片种植苦瓜的菜地开始打药。
记者注意到,这名菜农在喷洒农药时特意加强了防护措施,头上戴着口罩,在胳膊上还裹着布罩。
菜农说,他这么做是为了减轻农药喷洒时对自身的伤害。
【同期】
菜农:不戴(这些)打药很辛苦。
记者:打完很辛苦?
真的很辛苦,鼻子有点痒痒的,是有点刺痛的。
记者:鼻子又痒又痛。
对,有点刺痛。
【正文】
那么,这名菜农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农药需要如此加强安全防护呢?
在菜地附近的水渠旁边,记者目睹了这名菜农配制农药的全部过程,只见他把好几种农药分别倒入塑料桶里进行混合。
当其中一瓶农药打开时,记者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
【同期】
记者:这个药味挺大的。这个药刚才打的,是什么药?
菜农:这个(毒)很大的,现在最怕这个。
【正文】
在这种散发刺鼻气味的农药的包装瓶上,印着“毒死蜱”的字样。
毒死蜱,属于中等毒性的杀虫剂。由于农药残留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即使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仍然存在农残超标的风险,因此在2013年,农业部发布第2032号公告,决定自2014年12月31日起,撤销毒死蜱在蔬菜上的登记。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
然而,这种在蔬菜上已经被撤销登记的毒死蜱农药,却被一些散户菜农经常反复使用。
【同期】
记者:这些打完能管几天不生虫?
菜农:看天气了,一般要五六天再打一次。
【正文】
下午五点多,前来给蔬菜打药的菜农陆续多了起来,他们集中在菜地附近的水渠旁,熟练地配制着当天使用的农药。为了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通常要使用好几种农药进行配制。
【同期】
记者:你配这么多药?
菜农:是啊,今天买了这样的,花了一百块钱,刚好一百块。
【正文】
这名菜农花了100元钱买来的农药有五六种,大多都是一些低毒农药。
菜农抱怨说,低毒农药价格较高,比起使用高毒农药,每种一亩蔬菜光是用药成本就要多出好几百元。
据他透露,当地也有一些菜农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使用像呋喃丹之类的高毒农药,但是他觉得这种农药用起来比较危险。
【同期】
菜农:呋喃丹没有打的,我都受不住,会中毒的。我知道,很多人打。我打不行的。
记者:你怕中毒是吧?
是啊。
【正文】
这名菜农所说的呋喃丹,又叫克百威,属于高毒农药。一只小鸟觅食一粒呋喃丹足以中毒致命,而且当毒死的小鸟被其他动物吃掉后,可以引起二次中毒致死。早在2002年,国家农业部就发布第199号公告,明确规定在蔬菜上不得使用克百威,也就是呋喃丹。
那么,十多年过去了,这种被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真的如菜农所说还在用于蔬菜种植吗?
在这些菜农配制农药的现场,记者注意到,用完的农药包装物几乎都是被菜农随手扔掉。
随后,记者对附近整个散户蔬菜种植区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更多被废弃的农药包装物。在很多家菜农的田间地头,各式各样的农药包装物随处可见,其中有不少包装物上面印着“呋喃丹”或“克百威”的字样。
在查找这种农药废弃包装物的过程中,记者还从不少散户的菜地里找到了一些使用过的“甲拌磷”的农药包装袋。
甲拌磷,俗称3911,属于高毒农药,也是早在2002年就被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但是至今在当地一些散户蔬菜种植区,甲拌磷仍然被用来防治土壤里的地虫。
【同期】
记者:地虫啊,那你一般用什么杀它?用什么药?
菜农:用那个甲拌磷就可以弄死它。
记者:什么东西?
甲拌磷。
【正文】
这名菜农坦言,露天种植蔬菜主要是靠天吃饭。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等客观原因,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跟病虫害作斗争,所以不管农药是低毒还是高毒,为了根治病虫、确保收成,他们别无选择。
【同期】
菜农:打农药都是天天打的,今天打这些明天打那些。
记者:就是错开打,一般除虫的几天打一次?
四天,四天打一次。
记者:这边虫害多。
没有办法了。
【正文】
从今年6月份到10月份,记者多次前往广东,对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等一些重要的蔬菜产区进行调查,发现在从化区的一些散户种植区,涉嫌违禁使用甲拌磷、克百威等高毒农药种植蔬菜的现象同样存在。
在从化区,记者从一家散户菜农使用的多种农药当中,找到了一瓶同样是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甲基异柳磷,目测已经空了一大半。
【同期】
记者:这个是什么?甲基异柳磷。
菜农:甲基异柳磷,它属于有些禁用。
记者:这个治哪一种病?
这个我是用来打到果树的。你以为我是打这个菜的,打菜我还不得坐牢。
【正文】
对于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的规定,这名菜农心知肚明,他声称把甲基异柳磷用在了果树上。事实上,根据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第199号公告规定,甲基异柳磷在果树上同样是被禁止使用的。
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除了调查广东省的一些蔬菜种植之外,记者还对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一些蔬菜种植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在这些地区的部分散户种植中,同样存在违禁使用农药的现象。在一些散户菜农的蔬菜种植地,各种使用过的农药包装物随处可见,其中有不少是国家限用的中等毒性农药和禁用的高毒农药,如毒死蜱、甲拌磷、克百威、呋喃丹、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等等。
在这些地区调查时,记者还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当地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重心主要放在了一些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而一部分散户蔬菜种植地却几乎成了监管盲区。
【同期】
记者:那这边也不用再检测农残什么的就直接卖给他了?
对。
记者:中间也没有什么人和部门来检测这个农残?
没有。很少的。
【正文】
原来,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部分蔬菜种植区,一些散户菜农有时在蔬菜上违禁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种植期间隔三差五就要喷洒一次农药。另外,还有个别菜农为了增强防治效果,违禁使用毒死蜱、甲拌磷、克百威、呋喃丹、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等一些中毒和高毒农药。这种涉嫌滥用违禁农药种植出来的蔬菜,在采摘过程中有时会没有经过农药残留检测把关就直接卖给了菜贩子。
七星农产品市场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是当地规模较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一些散户菜农种植的丝瓜、豇豆、苦瓜、菜心等时令蔬菜会集中运到这里销售。
据了解,这些蔬菜除了少量供应本地消费之外,大量的则被专门负责收购的商贩买去,由他们集中装车后销往深圳、广州等地。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然而,记者在七星农产品交易市场从凌晨两点多一直守到五点多,目睹了蔬菜交易的整个过程,发现除了两名工作人员忙着向菜农和商贩收取市场管理费之外,并没有看到任何检测人员对销售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查把关。
市场里的一名保安向记者透露,他们这里一般很少抽检。
【同期】
记者:过来卖菜会不会卡着检测这个菜?
市场保安:肯定不会了,你说老是天天检测,人家还怎么卖啊。
【正文】
天亮后,记者终于在七星农产品市场管理处找到了专门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检测室里空无一人,一些检测试剂尚未使用。记者环顾四周,并没有见到抽检的蔬菜样品和相关的检测数据。
这家市场的负责人最后承认,他们市场每天的蔬菜交易量高达上万公斤,其中很多蔬菜在进入和流出市场的销售过程中,的确没有抽检过农药残留。
【同期】
记者:每天两三点种,夜里那些交易有没有检测?
七星农产品交易市场负责人:没有检测。
记者:每个月都不检的吗?
不检的。反正你(商户)出了事情你自己负责了,反正不是我们的责任。
【正文】
随后,记者在广州市增城区的农产品市场也看到了同样的一幕。
勤发蔬菜批发市场是增城区规模较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经营模式和从化区的七星农产品市场非常相似,也是由专门的商户对当地一些散户菜农种植的蔬菜进行集中收购,然后按照菜品种类整理、打包,整车销往广州和深圳等地。
在蔬菜整个收购、贩运过程中,记者同样没有见到任何检测人员。
【同期】
记者:那你这边就直接就装车运走了?
菜贩:对。
记者:市场不需要再检测吗?
不用检的。
【正文】
就这样,在广州市从化区和增城区两大主要蔬菜产区,部分散户菜农使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种植蔬菜,许多蔬菜通过当地七星、勤发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进行集中收购。这种可能存在农药残留的散户种植蔬菜,在种植环节和销售环节可能没有经过农药残留检测把关,就一路绿灯被卖到深圳、广州等地,经过一系列批发经销,最终通过零售卖给了消费者。
记者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内,多次对广东、山东、河北等地的一些经销蔬菜的农产品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市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并非个例。
【同期】
记者:这里多久检测一次?
广州市农产品市场工作人员:不太固定,上面严了检测多一些,上面不严就…… 市场都是偏向市场自己卖菜的(商户)。只有上面(要求)严了,下面就随便检查一下。
【主持人】
相关部门加强大规模基地的监测和检测,当然是份内的工作,但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014年公布的研究性数据,我国从事商品蔬菜生产的农户超过5000万户,其中75%左右的菜农生产规模小于半亩地,22.6%左右的菜农生产规模为半亩到5亩之间,仅1.4%左右的菜农生产规模超过5亩,这说明,小而散是我国蔬菜生产不可回避的现实。“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消费者的期待。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22款儿童护肤乳霜测评 3款获评五星!“纽强”“福而可”标签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2023-04-26)
- 抽查不合格率达26.1%!劣质行李箱让人“说走不能走”(2023-04-11)
- 知识产权保护调查(2021-04-26)
- 文具质量调查(2021-04-19)
- 棕床垫质量调查(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