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每周质量报告

谁动了我的流量

2015年07月07日 08:16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mzzlbg/201507/t20150706_444209.htm

【主持人】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7月1日,也就是四天前,由上海消保委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分别以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诉讼的理由是,上海消保委认为这些手机厂商的行为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纠正此类不合理的做法。而上海消保委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此前的一次对比试验。这次试验到底是怎么做的,又得出了哪些详细结论呢?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

【正文】

手机用户主动上网,自然会产生流量。可是,是不是所有的手机,都是在用户主动上网的情况下才产生流量?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在用户没有使用的情况下,会不会“偷跑”流量?由于近期消费者针对手机在没有使用状态的情况下产生流量的投诉不断增多,上海消保委决定进行一次针对性的对比试验,结果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上海消保委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对比试验的公正性,并让试验结果与用户体验一致,上海市消保委在购买手机样品时,颇费了一番心思。

【同期】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宁海

我们这次比较实验的样品呢,实际上一个是从各大运营商,也就是电信啊,移动啊,包括联通三大运营商这边去购买的,他的营业厅去购买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一些家电的专卖店。那么还有一些呢是大卖场等等。

【正文】

据了解,上海消保委一共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的主要产品。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待机情况下“偷跑”流量问题,上海消保委从20款样品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这十款手机的品牌分别为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记者注意到,这10款手机中,有5款为运营商的定制机,其中华为、索尼是中国移动的定制机,诺基亚、小辣椒是中国联通的定制机,海信是中国电信的定制机。

在上海市质检院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记者看到,检测人员将这10款手机恢复为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

【同期】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

我们这次的待机实验呢,那个是最终进行了120个小时,也就是五天的时间。其测试下来的结果是存在,的确是有部分机器存在那个消耗流量,自动消耗流量这么一个情况。

【正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在运营商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询。检测人员在对这10款手机开机注册入网并进行120小时的待机试验后,发现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偷跑”流量的情况也非常明显,竟然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偷跑了流量。其中中国移动定制的索尼、华为和中国联通定制的小辣椒、诺基亚4款手机偷跑流量较为明显,分别为4113KB、1037KB、589KB、4281KB。在这10款手机里,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兆)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费15元的价格计算,消费者如果使用这款手机,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就价值10.9元钱,消费者每个月要为偷跑的流量,额外支付60多元钱。

【同期】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宁海

在消费者未知情的一个状况当中,你(流量)偷偷的就跑掉了,让消费者自己去支出他本来不应该去支出的一些消费成本,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它(偷跑流量)还是不合理的。

【正文】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消保委在对流量消耗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数量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机,预装的软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保证手机基本功能的系统必须应用程序,如电话、短信、相机和相册等;另一类是商业软件,如QQ、天气、地图、淘宝等客户端。实验结果发现,上海市消保委送检的20款手机中,除一款无法开机外,其余19款手机,都预装了不少软件,其中最少的27个,最多的达71个,这款预装了71个软件的手机标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OPPO牌。消费专家认为,手机预装软件过多,而且功能雷同,干扰了消费者正常使用。

【同期】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宁海

它非常有趣,就是说它的视频的软件就多达四个。譬如说搜狐、爱奇艺、包括什么和视界像这类的软件,就是仅仅可以看视频的已经达到了四个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没有办法同时去使用那么多的这些,就是说同样功能的一些软件。

【正文】

消费专家认为,预装软件过多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而预装软件不能卸载,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在实验室记者看到,检测人员正在对手机中预装的软件进行卸载。

【同期】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

进入到相应的一个应用程序管理里面。然后选择我们不需要的一些应用,然后点击这也就会出现一个卸载按纽,我们点击卸载按纽。然后再点击卸载就可以完成一个卸载的操作

【正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检测人员模拟普通消费者的操作方式,卸载手机中预装的软件时。苹果、三星和金立等3款手机,根本无法卸载任何软件。其余16款手机中预装了58个软件的VIVO手机,可卸载软件数最多,达到33个;最少的是预装了30个软件的魅族手机,可卸载软件10个。而预装软件数量最多的OPPO手机,不可卸载软件仍然最多,达47个,不可卸载软件最少的手机是诺基亚,仅有18个。

【同期】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宁海

可拆卸的那个软件呢,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多,更多的一些是商业化的。譬如说一些购物平台的软件,还有一些所谓的,就是说我们的一些音乐,这种收费的音乐啊等等这些软件。

正文

由于手机软件会占用空间,所以把不需要的软件卸载后,会增加手机的容量。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的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看起来已经删除的软件,实际上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删除。那么,手机厂商如此费心积虑地在手机上尽可能多地预装软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同期】 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

有部分的那个经销商或者什么,厂商或者经销商通过那个预装软件来获利。装一个,比如说装一个软件可能会有多的话,会有三块到五块钱,少的话会有一块钱到两块钱这么一个软件,这么一个利益链的存在。

【正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预装软件给商家带来了巨大利益,但是对消费者来说,预装软件带去的,不仅有正常使用上的干扰,更可能带去潜在的经济损失。

【主持人】

手机以待机状态放在那里,结果流量偷偷的跑了,而且五天时间就跑了80兆,一个月跑的流量就价值60多元。消费者一但用上这种偷跑流量的手机,这丢钱可是天长日久啊。实际上,预装软件可能带来的风险还不止前面说的这些,具体情况请继续来看记者调查。

【正文】

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多,难卸载,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仅干扰正常使用。我们栏目早在2013年9月29日,就曾播出过《被预装的风险》,节目在揭示预装软件影响运行速度,浪费手机流量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背后隐藏的利益进行了深层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手机软件预装行业利润巨大,但潜在的威胁随之而来。北京的一家手机软件安全监测机构就发现,一款手机里的软件暗中操控手机自动发短信,推送广告,给手机用户带来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

【同期】手机安全分析工程师 张琦

它的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来赚取相关的利益,然后通过这种不断的软件更新,去控制用户,去让用户手机成为它的肉机

【正文】

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手机预装软件的种种危害,已经给广大智能手机用户资费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次上海市消保委组织的智能手机对比试验,发现的另一问题是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非常普遍。业内人士介绍,对于手机容量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机厂商在产品外包装或者广告中宣称的容量,即为标称存储容量;另两种为消费者只能在手机系统设置中查看到的实际存储容量以及可使用存储容量。记者调查中发现,这次对比试验用的20款手机,商家标称的容量普遍高出消费者实际可用容量。

【同期】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宁海

像小米的手机它标称的是8G的。实际上我们从后台的运行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实际的容量只有4点几个G。那么消费者可使用的实际的物理容量,应该说只不过占到它60%左右 那么大量的这个是给了它之前的手机的预装软件,给占用了。

【正文】

记者注意到,这款用于实验的小米手机,标称容量为8G,但消费者的可用容量仅有4.82G,可用容量仅为标称容量的60%,而另一款同样标注容量为8G的索尼手机,实际可用容量仅有4.26G,仅为标称容量的53%。

【正文】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情权。法律专家认为,上海消保委这次公布的智能手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部分智能手机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随意预装软件,手机厂商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期】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刘春泉

大量的商业软件其实并非消费者所需要的,然后呢这些手机的厂商安装这些软件,其实也不是为了为广大的手机用户提供方便,而是为了获得就是推广这些软件的厂商的这个推广的费用。所以呢,就是这样的话呢,他们是在未经过消费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那么把这些个软件安装在这个手机当中。这个我们购买手机的时候,也并不想,也并不希望获得这些软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预装的软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正文】

法律专家还认为,智能手机上安装的所有软件,使用与否都应该由其拥有者决定,特别是连接互联网等产生费用的使用,更是应该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然而,上海市消保委这次对比试验却表明,许多智能手机上预装的软件,并没有经消费者主动启用,就在后台悄悄联网,偷跑流量。这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更是一种侵害。

【同期】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刘春泉

因为公平交易权的含义呢是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拒绝强制交易。那么我们的现在这些软件实际上是并没有经过消费者自己本人操作,实际上是一种强制交易的行为。他就是这种软件自发的启动,这是一种工具的行为。而这种造成这种工具自发启动的行为是软件厂商安装了这种软件,所以这是一种侵犯消费者共同交易权的行为

【正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市消保委这一次提起诉讼的OPPO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在对比试验中,其产品预装软件最多,达到71款;而三星手机预装软件44款,且均不能卸载。据上海市消保委介绍,从2012年以来,上海消保委受理的手机类消费投诉案件都呈上涨趋势,已经连续3年占到商品类投诉的第一位。另据有关机构统计,2014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了5亿人,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正是由于智能手机如此之高的普及率,对于上海消保委这次提起的公益诉讼,中消协明确表态支持起诉。

【同期】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 董祝礼

中国消费者协会完全支持上海消保委依法履行职责,提起消费维权的公益诉讼。那么我们在消费维权的工作实践当中发现,消费者面临的经营者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在取证在维权的过程当中,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维权成本也比较高,那么恰恰公益诉讼,这样一项新的制度,会给我们消费维权带来新的变化,它可以大大节省维权成本,同时提高维权效果,我们代表众多的消费者,来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主持人】

智能手机捆绑销售应用软件又不告知消费者,不提供直接卸载方法。这其实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行业的潜规则,因为这种潜规则已经上升到了行业层面,个体消费者事实上已经在维权方面无能为力。上海消保委这次公益诉讼的提起,可以说是目前法律框架下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在其它选项沉默的情况下,我们要为上海消保委的做法点赞。7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消协支持上海消保委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就损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也为一切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点赞”。我们希望,上海消保委的做法能成为一种示范。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路上,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感谢您请看我们的节目,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