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质量安全调查
导视:
正文:
车载充电器销售火爆。
同期:
几十万对于我们批发来讲已经不算什么的了。
正文:
爆炸自燃已成车载充电器家常便饭。
同期:
这个车充无法承受输入过电压强度的冲击,导致了自身电路的击穿
【演播室】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现在很多人的车上都会用到不少外接设备,比如导航仪、行车记录仪等等,而这些外接设备要想正常运行就离不开车载充电器。小小的充电器确实给我们的“车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关于车载充电器安全性能的质疑也一直不绝于耳。近年来,因为车载充电器引发的车辆自燃等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那么,车载充电器到底安不安全呢?来看记者的采访。
小标题一:“车充”销售火爆网络
【正文】
在对各大电商平台进行调查时,记者在京东网搜索车载充电器,结果显示在售的产品超过了七万八千多款,首页的六十款产品的销量就超过了四十万个。淘宝首页六十多款产品的月销量也超过了四十万个。
【同期】网络商家
我们的充头一个月要走几十万个的。几十万对于我们批发来讲已经不算什么了。
小标题二:“车充”烧设备缕缕发生
【正文】
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有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在使用车载充电器时手机被烧坏;有的车载充电器刚使用就烧焦了;有的甚至还烧坏了汽车的点烟口。为了了解这些热销的车载充电器质量到底如何,记者购买了10件样品,送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的8批次样品达不到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钟成剑
你们这回送检的十个批次的车载充电器产品,经过我们检测,我们发现其中的8个产品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保护装置,缺少保护装置,然后还有是外壳不阻燃,还有过电压强度不合格,以及正常温升下温度超标。
小标题三:福建质检院风险监测20批次“车充”
【正文】
福建省质检院的工程师却告诉我们,在以往的检测中,车载充电器的不合格率一直很高,以去年8月福建质检院组织开展的风险监测为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这次监测从超市、汽车用品店及电商平台分别购买了不同价位的20批次车载充电器,依据现有的行业标准对样品进行了测试。
小标题四:部分“车充”虚标“带载能力”
检测人员首先对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进行了测试。根据工程师的介绍,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越强,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的速度就越快,还可以同时为多个不同的外接设备提供电能。而有些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则会在车载充电器上虚标“带载能力”。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有一个车充自己标称是输出了5伏3.1安,那么这样的车充是可以给两台手机提供充电服务的,但是经过实验我们发现,这样的车充甚至连一个手机都无法带动。就存在了容量虚标的问题。
【正文】
检测专家还指出,如果这种带载能力过低的车载充电器,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就会造成充电器负载过大,被充电的手机等设备可能出现爆炸的危险。
小标题五:车充“带载能力”过大则温升风险大
工程师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带载能力较强的车载充电器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其“正常温升”项目是否达标。如果车载充电器同时带动多个外接设备,它承载的功率就会相对较大,再受到车内温度较高、点烟器散热通道较为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车载充电器温度过分升高的情况。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现在最高(温度)是87摄氏度。这台设备模拟的是小轿车车内供电系统的电压,这个车充现在已经是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了20分钟,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表面温度现在到了多少。通过这个热成像仪可以看出,现在这个车充的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了95摄氏度,那95摄氏度相对于我们人体来讲,是一个很高的温度了。如果意外触及的话,是会被烫伤的。
小标题六:车辆启动瞬间“车充”常被击穿
【正文】
随后,工程师又对车载充电器的“过电压强度”进行了检测。检测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检测这个项目,是因为在汽车启动时,车内电力系统瞬间会产生较大电压,而这会对车载充电器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过电压强度”不达标,就可能在汽车点火的一瞬间发生短路。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这个仪器模拟的是车内供电系统的电力提供。一会我会在这个设备忽然施加一个较大的电压冲击来模拟我们车辆起动的一瞬间电力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刚才的实验,这款车充发生了自燃。这个车充无法承受输入过电压强度的冲击,导致了自身电路的击穿,从而引发了自燃。
【正文】
工程师指出,如果车载充电器不能承受汽车启动时的电压冲击,出现明火或自燃等问题,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危害。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大家可以注意到,刚才的实验是在我们的实验室内进行的。我们的实验室的实验环境是一个阻燃的环境,那么如果是有用户购买了此类的车充,在车内进行使用,并且这个车充发生了自燃的现象,由于车内的装璜主要是皮革、塑料以及纺织的一些制品,因为这个车充的自燃导致整车是有可能被引燃的,这个后果非常的严重。
【正文】
根据工程师的介绍,另外一个涉及到安全性能的检测项目是“输出短路故障”,该项检测是在模拟车载充电器遇到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在测试过程中,一款车载充电器在线路短路时突然爆炸。
小标题七:大部分“车充”缺乏保护装置
【正文】
工程师将短路的车充拆开,发现其内部的芯片已经炸掉,这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行驶中的汽车里,损坏的可能不止车充本身,还有可能损坏汽车供电系统,导致汽车突然失控,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事故。
正是因为短路等情况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行业标准要求车载充电器必须加装有效的保护装置,确保车载充电器在内部出现线路故障、电压输入异常导致短路时,快速切断供电线路,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车充的内部结构,那像这款车充,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输入端有一个保险丝,在这里。如果说车充的电路部分发生了异常比如说这边短路了,那这个保险丝自己会熔断,那么对汽车的电路就不会产生一个影响。所以说这个是相对比较安全的。那大家再来看这个车充,它是没有保险丝的设计的,这个是存在一个安全的风险。
小标题八:相当一部分车充阻燃性能不达标
【正文】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车载充电器在遇到故障之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起火自燃,因此,行业标准对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不达标,在遇到明火之后,立即起燃,直到最后完全烧尽。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郑祖斌
车载充电器的外壳必须满足阻燃性的要求,就是如果车载充电器内部元器件发生短路或者其他故障,有可能会产生着火等危险,这时外壳就应该将这些危险阻隔在外壳内部。如果用户使用这种阻燃性差的车载充电器,就有可能导致里面的元器件如果发生故障的时候,无法将火焰限制在外壳内部 ,可能使着火等危险蔓延到车厢内部,使汽车着火。
【正文】
这次风险监测发现,20批次车载充电器中有15个批次的样品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整体不符合率高达75%。而且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外壳材料阻燃性能、保护装置缺失等于方面。在1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8批次车载充电器存在3个以上项目检测不合格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车载充电器产品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安全隐患。
【演播室】
记者送检的10种车载充电器中,有8种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福建质检院组织的风险监测中,20批次车载充电器中有15批次不达标,不符合率达到了75%。那么,车载充电器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继续来看调查。
小标题九:低价“车充”质量更差
【正文】
经过分析记者发现,在福建质检院组织的风险监测中,价格在20元以下的车载充电器共有7个批次,测试发现这些样品全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价格介于20元至40元之间的样品共有9批次,其中7个批次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不合格率仍高达77%;而在价格高于40元的4批次产品中,只有1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5%。
小标题十:偷工减料是“车充”不合格主因
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不合格率有较大差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车载充电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产品的成本有一定关系。专家分析后也认为,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的安全隐患,是由于偷工减料导致的。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钟成剑
我们这回风险监测中发现有两个项目的风险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其中有一个是保护装置,另外一个是外壳阻燃性。其实都跟成本有很大的关系,就拿第一个保护装置来说,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省掉其中的一个保护装置。其次,很多厂家就使用了不阻燃的外壳材料来代替本应该阻燃的外壳材料,这样能在外壳上面省掉将近30%的成本。
【正文】
记者在对车载充电器生产和销售商调查过程中也发现,通过减少安全保护装置降低成本的方式,在行业内部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常规做法了。
【同期】某车充厂商
不带保险丝的,因为小功率的,这款它适合小车用的,但是不会说烧什么,因为它是小功率的,功率不大。大功率的东西才有保险丝。
【正文】
与此类似,还有不少厂商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车载充电器的外壳确实没有使用阻燃材料。
【同期】某车充厂商
不会用防火材料,对于我们专业的来讲的话,其实没太大作用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有IC保护,它对于这个充头上不会产生任何危险,所以说有没有其实对于安全都没有什么的。
【正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安全性能有保障的车载充电器一般会包括芯片、触头、外壳和数个电容电感等11个部件组成。而很多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产品则会减少数个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元器件,同时,还会使用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材料和部件加工生产车载充电器,这些经过“瘦身”的产品,成本仅为达标产品的一半左右。随着成本的大幅降低,这部分产品的安全性能也同样大打折扣,消费者如果选用这类产品,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
造成车载充电器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除了成本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车载充电器内部构造设计不合理。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个金属片,弯弯的这两个金属片,它代表的是这个车充的负极,而中间U形的这个金属片,它代表的是车充的正极,即使在车充的电路上包装了一个保险丝,那我们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稍微用力挤压一下,这两边的弹片,就会发现它的正负级是存在短路的风险的。那这样子,它的保险丝就会失效。所以说这个结构上面设计也是存在重大风险的。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车辆正在飞驰之中,它的传感器就有可能会失效,可能会引发重大的后果。
【正文】
在这次风险监测中,检测人员还发现某些知名品牌的产品性能虽然达标了,但设计却存在重大风险。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钟成剑
这次风险监测中我们也发现某一些品牌的车载充电器产品它本身是符合行业标准的。但是它的外壳是采用金属外壳。采用金属外壳是非常好的,它具有很好的阻燃性,但是它的外壳由于采用金属,它的正极与负极之间非常近,在我们汽车的使用环境中它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很容易发生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引起汽车的供电系统发生故障短路危险。
【正文】
中国的汽车行业仍在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459.76万辆,意味着22%的城镇家庭都拥有私人车辆。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导航、行车记录仪等五花八门的外接设备,也逐渐成为人们车生活中的“标配”。
而检测机构组织的风险监测和记者随机购买送检的情况都证明,市场上热销的车载充电器多数都达不到行业标准的要求,有些产品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不达标的产品,可能会损害手机等外接设备,也可能对汽车的电路和行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更可能导致设备起火,甚至车辆自燃,安全风险确实非常巨大。
【同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伟
保护装置的一些缺失造成它的短路,那就影响汽车的使用。随着道路肯定是在不停地振动,不合格的话它随着振动,可能某些元器件会脱落。这些脱落元器件可能会造成内部短路。内部短路可能又会造成过热,车载充电器它的阻燃性的问题,一旦发生温度高,它起燃的时候它就会越烧越大,可能最终会影响到整车的这种燃烧,自燃,可能会导致车的自燃。
小标题十一:专家建议进一步提升“车充”生产准入门槛
【正文】
造成车载充电器质量问题较多的直接原因是成本和设计的问题,而无论是成本缩减还是设计不科学,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标准不够严格、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车载充电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2011年制定的通信行业标准对车载充电器的安全性能提出了限定性要求,但由于这个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相对较小,也没有引起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
【同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伟
我们就说的这标准是行业推荐性标准,它是鼓励企业去采用这个标准来生产产品,但是它本身是没有强制力的,所以就它的使用就比较随意了。所以我们想应该把它纳入到监管范围内,包括3C范围内。
【演播室】
工程师提醒大家在选购车载充电器时,避免选购体积非常小巧的车载充电器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不具备保护装置;还有我们尽量不要盲目追求大电流和充电速度,因为过大的电流在遇到线路故障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危险;最后,使用车载充电器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起动车辆,然后再插入车载充电器,在停车以及使用完毕车载充电器之后,应该及时拔掉。特别是现在这样的雷雨天和高温天气下,我们应该暂停使用车载充电器产品。毕竟只有在保证了安全之后,才能谈到方便使用的问题。别让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设备,给我们造成难以预计的大危害。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导视:
正文:
车载充电器销售火爆。
同期:
几十万对于我们批发来讲已经不算什么的了。
正文:
爆炸自燃已成车载充电器家常便饭。
同期:
这个车充无法承受输入过电压强度的冲击,导致了自身电路的击穿
【演播室】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现在很多人的车上都会用到不少外接设备,比如导航仪、行车记录仪等等,而这些外接设备要想正常运行就离不开车载充电器。小小的充电器确实给我们的“车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关于车载充电器安全性能的质疑也一直不绝于耳。近年来,因为车载充电器引发的车辆自燃等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那么,车载充电器到底安不安全呢?来看记者的采访。
小标题一:“车充”销售火爆网络
【正文】
在对各大电商平台进行调查时,记者在京东网搜索车载充电器,结果显示在售的产品超过了七万八千多款,首页的六十款产品的销量就超过了四十万个。淘宝首页六十多款产品的月销量也超过了四十万个。
【同期】网络商家
我们的充头一个月要走几十万个的。几十万对于我们批发来讲已经不算什么了。
小标题二:“车充”烧设备缕缕发生
【正文】
但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有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在使用车载充电器时手机被烧坏;有的车载充电器刚使用就烧焦了;有的甚至还烧坏了汽车的点烟口。为了了解这些热销的车载充电器质量到底如何,记者购买了10件样品,送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的8批次样品达不到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钟成剑
你们这回送检的十个批次的车载充电器产品,经过我们检测,我们发现其中的8个产品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保护装置,缺少保护装置,然后还有是外壳不阻燃,还有过电压强度不合格,以及正常温升下温度超标。
小标题三:福建质检院风险监测20批次“车充”
【正文】
福建省质检院的工程师却告诉我们,在以往的检测中,车载充电器的不合格率一直很高,以去年8月福建质检院组织开展的风险监测为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这次监测从超市、汽车用品店及电商平台分别购买了不同价位的20批次车载充电器,依据现有的行业标准对样品进行了测试。
小标题四:部分“车充”虚标“带载能力”
检测人员首先对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进行了测试。根据工程师的介绍,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越强,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的速度就越快,还可以同时为多个不同的外接设备提供电能。而有些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则会在车载充电器上虚标“带载能力”。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有一个车充自己标称是输出了5伏3.1安,那么这样的车充是可以给两台手机提供充电服务的,但是经过实验我们发现,这样的车充甚至连一个手机都无法带动。就存在了容量虚标的问题。
【正文】
检测专家还指出,如果这种带载能力过低的车载充电器,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就会造成充电器负载过大,被充电的手机等设备可能出现爆炸的危险。
小标题五:车充“带载能力”过大则温升风险大
工程师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带载能力较强的车载充电器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其“正常温升”项目是否达标。如果车载充电器同时带动多个外接设备,它承载的功率就会相对较大,再受到车内温度较高、点烟器散热通道较为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车载充电器温度过分升高的情况。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现在最高(温度)是87摄氏度。这台设备模拟的是小轿车车内供电系统的电压,这个车充现在已经是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了20分钟,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表面温度现在到了多少。通过这个热成像仪可以看出,现在这个车充的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了95摄氏度,那95摄氏度相对于我们人体来讲,是一个很高的温度了。如果意外触及的话,是会被烫伤的。
小标题六:车辆启动瞬间“车充”常被击穿
【正文】
随后,工程师又对车载充电器的“过电压强度”进行了检测。检测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检测这个项目,是因为在汽车启动时,车内电力系统瞬间会产生较大电压,而这会对车载充电器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过电压强度”不达标,就可能在汽车点火的一瞬间发生短路。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这个仪器模拟的是车内供电系统的电力提供。一会我会在这个设备忽然施加一个较大的电压冲击来模拟我们车辆起动的一瞬间电力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刚才的实验,这款车充发生了自燃。这个车充无法承受输入过电压强度的冲击,导致了自身电路的击穿,从而引发了自燃。
【正文】
工程师指出,如果车载充电器不能承受汽车启动时的电压冲击,出现明火或自燃等问题,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危害。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大家可以注意到,刚才的实验是在我们的实验室内进行的。我们的实验室的实验环境是一个阻燃的环境,那么如果是有用户购买了此类的车充,在车内进行使用,并且这个车充发生了自燃的现象,由于车内的装璜主要是皮革、塑料以及纺织的一些制品,因为这个车充的自燃导致整车是有可能被引燃的,这个后果非常的严重。
【正文】
根据工程师的介绍,另外一个涉及到安全性能的检测项目是“输出短路故障”,该项检测是在模拟车载充电器遇到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在测试过程中,一款车载充电器在线路短路时突然爆炸。
小标题七:大部分“车充”缺乏保护装置
【正文】
工程师将短路的车充拆开,发现其内部的芯片已经炸掉,这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行驶中的汽车里,损坏的可能不止车充本身,还有可能损坏汽车供电系统,导致汽车突然失控,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事故。
正是因为短路等情况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行业标准要求车载充电器必须加装有效的保护装置,确保车载充电器在内部出现线路故障、电压输入异常导致短路时,快速切断供电线路,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车充的内部结构,那像这款车充,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输入端有一个保险丝,在这里。如果说车充的电路部分发生了异常比如说这边短路了,那这个保险丝自己会熔断,那么对汽车的电路就不会产生一个影响。所以说这个是相对比较安全的。那大家再来看这个车充,它是没有保险丝的设计的,这个是存在一个安全的风险。
小标题八:相当一部分车充阻燃性能不达标
【正文】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车载充电器在遇到故障之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起火自燃,因此,行业标准对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不达标,在遇到明火之后,立即起燃,直到最后完全烧尽。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郑祖斌
车载充电器的外壳必须满足阻燃性的要求,就是如果车载充电器内部元器件发生短路或者其他故障,有可能会产生着火等危险,这时外壳就应该将这些危险阻隔在外壳内部。如果用户使用这种阻燃性差的车载充电器,就有可能导致里面的元器件如果发生故障的时候,无法将火焰限制在外壳内部 ,可能使着火等危险蔓延到车厢内部,使汽车着火。
【正文】
这次风险监测发现,20批次车载充电器中有15个批次的样品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整体不符合率高达75%。而且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外壳材料阻燃性能、保护装置缺失等于方面。在1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8批次车载充电器存在3个以上项目检测不合格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车载充电器产品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安全隐患。
【演播室】
记者送检的10种车载充电器中,有8种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福建质检院组织的风险监测中,20批次车载充电器中有15批次不达标,不符合率达到了75%。那么,车载充电器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继续来看调查。
小标题九:低价“车充”质量更差
【正文】
经过分析记者发现,在福建质检院组织的风险监测中,价格在20元以下的车载充电器共有7个批次,测试发现这些样品全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价格介于20元至40元之间的样品共有9批次,其中7个批次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不合格率仍高达77%;而在价格高于40元的4批次产品中,只有1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5%。
小标题十:偷工减料是“车充”不合格主因
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不合格率有较大差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车载充电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产品的成本有一定关系。专家分析后也认为,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的安全隐患,是由于偷工减料导致的。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钟成剑
我们这回风险监测中发现有两个项目的风险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其中有一个是保护装置,另外一个是外壳阻燃性。其实都跟成本有很大的关系,就拿第一个保护装置来说,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省掉其中的一个保护装置。其次,很多厂家就使用了不阻燃的外壳材料来代替本应该阻燃的外壳材料,这样能在外壳上面省掉将近30%的成本。
【正文】
记者在对车载充电器生产和销售商调查过程中也发现,通过减少安全保护装置降低成本的方式,在行业内部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常规做法了。
【同期】某车充厂商
不带保险丝的,因为小功率的,这款它适合小车用的,但是不会说烧什么,因为它是小功率的,功率不大。大功率的东西才有保险丝。
【正文】
与此类似,还有不少厂商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车载充电器的外壳确实没有使用阻燃材料。
【同期】某车充厂商
不会用防火材料,对于我们专业的来讲的话,其实没太大作用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有IC保护,它对于这个充头上不会产生任何危险,所以说有没有其实对于安全都没有什么的。
【正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安全性能有保障的车载充电器一般会包括芯片、触头、外壳和数个电容电感等11个部件组成。而很多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产品则会减少数个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元器件,同时,还会使用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材料和部件加工生产车载充电器,这些经过“瘦身”的产品,成本仅为达标产品的一半左右。随着成本的大幅降低,这部分产品的安全性能也同样大打折扣,消费者如果选用这类产品,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
造成车载充电器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除了成本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车载充电器内部构造设计不合理。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工程师朱乃榕
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个金属片,弯弯的这两个金属片,它代表的是这个车充的负极,而中间U形的这个金属片,它代表的是车充的正极,即使在车充的电路上包装了一个保险丝,那我们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稍微用力挤压一下,这两边的弹片,就会发现它的正负级是存在短路的风险的。那这样子,它的保险丝就会失效。所以说这个结构上面设计也是存在重大风险的。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车辆正在飞驰之中,它的传感器就有可能会失效,可能会引发重大的后果。
【正文】
在这次风险监测中,检测人员还发现某些知名品牌的产品性能虽然达标了,但设计却存在重大风险。
【同期】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钟成剑
这次风险监测中我们也发现某一些品牌的车载充电器产品它本身是符合行业标准的。但是它的外壳是采用金属外壳。采用金属外壳是非常好的,它具有很好的阻燃性,但是它的外壳由于采用金属,它的正极与负极之间非常近,在我们汽车的使用环境中它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很容易发生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引起汽车的供电系统发生故障短路危险。
【正文】
中国的汽车行业仍在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459.76万辆,意味着22%的城镇家庭都拥有私人车辆。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导航、行车记录仪等五花八门的外接设备,也逐渐成为人们车生活中的“标配”。
而检测机构组织的风险监测和记者随机购买送检的情况都证明,市场上热销的车载充电器多数都达不到行业标准的要求,有些产品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不达标的产品,可能会损害手机等外接设备,也可能对汽车的电路和行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更可能导致设备起火,甚至车辆自燃,安全风险确实非常巨大。
【同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伟
保护装置的一些缺失造成它的短路,那就影响汽车的使用。随着道路肯定是在不停地振动,不合格的话它随着振动,可能某些元器件会脱落。这些脱落元器件可能会造成内部短路。内部短路可能又会造成过热,车载充电器它的阻燃性的问题,一旦发生温度高,它起燃的时候它就会越烧越大,可能最终会影响到整车的这种燃烧,自燃,可能会导致车的自燃。
小标题十一:专家建议进一步提升“车充”生产准入门槛
【正文】
造成车载充电器质量问题较多的直接原因是成本和设计的问题,而无论是成本缩减还是设计不科学,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标准不够严格、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车载充电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只有2011年制定的通信行业标准对车载充电器的安全性能提出了限定性要求,但由于这个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相对较小,也没有引起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
【同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伟
我们就说的这标准是行业推荐性标准,它是鼓励企业去采用这个标准来生产产品,但是它本身是没有强制力的,所以就它的使用就比较随意了。所以我们想应该把它纳入到监管范围内,包括3C范围内。
【演播室】
工程师提醒大家在选购车载充电器时,避免选购体积非常小巧的车载充电器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不具备保护装置;还有我们尽量不要盲目追求大电流和充电速度,因为过大的电流在遇到线路故障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危险;最后,使用车载充电器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起动车辆,然后再插入车载充电器,在停车以及使用完毕车载充电器之后,应该及时拔掉。特别是现在这样的雷雨天和高温天气下,我们应该暂停使用车载充电器产品。毕竟只有在保证了安全之后,才能谈到方便使用的问题。别让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设备,给我们造成难以预计的大危害。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 22款儿童护肤乳霜测评 3款获评五星!“纽强”“福而可”标签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2023-04-26)
- 抽查不合格率达26.1%!劣质行李箱让人“说走不能走”(2023-04-11)
- 知识产权保护调查(2021-04-26)
- 文具质量调查(2021-04-19)
- 棕床垫质量调查(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