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守法: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人大代表热议诚信守法与质量发展
3月5日,惊蛰。
如往常一样,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刘宝顺老人一早就带着收音机,来到通惠河边散步。
上午9时许,收音机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声。他立即停止锻炼,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2012年,我们要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当收音机里传来温家宝总理铿锵有力的“承诺”时,老人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喃喃自语道:是该好好管管。
不仅是刘宝顺,人大代表们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发展问题也是格外关注。代表们认为,我国的质量发展,一定要以诚信守法为重要基石。全社会讲质量、重诚信的氛围浓了,保障质量安全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质量安全犯罪的违法成本高了,才能对不法分子形成足够大的威慑力,从而营造出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道德建设应包含质量诚信
在一些网站发起的两会热点问题调查中,“食品安全”和“道德建设”都是网民关注的热点。一些代表认为,这两个热点之间互有关联,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企业的质量诚信严重缺失、缺乏“道德血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苏酒集团党委书记赵凤琦认为,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一定要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只有不造假、不售假,消费者才不会受到假冒伪劣食品的伤害。“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让食品企业对生命或者人性有所敬仰,对法律敬畏。对生命和人性有所敬仰,就不造假;对法律敬畏,害怕惩处,就不敢去造假。”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那天,恰值雷锋精神伴随国人走过半个世纪的纪念日。“雷锋同志个不大,可他的精神传天下。”如同全国政协委员黄宏曾经在小品中说的那样,50年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在食品安全中,同样应该推崇雷锋精神,讲道德,讲诚信。”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说,质量道德教育必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
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也认为,讲质量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最起码的道德要求。“频发的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与价值观扭曲不无关系。在目前这样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更需全社会下大力气整治,人人从自己做起,而非指责别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
加快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
一出事就拿标准说事儿;面对投诉就用“消费者自行检测”搪塞……一些企业在质量安全问题面前的“蛮横”态度,不仅让公众气愤,更是敲响了全社会质量诚信的警钟。
“无论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其他质量问题,与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直接相关。”雷晓凌认为,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且实施起来并不需要很大的成本。比如,广东湛江石材行业通过建立共享的质量诚信体系,推动了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大力推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巧合的是,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刚刚颁布实施的《质量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提出“倡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
“质量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不重视质量,发展就不会长久。企业想打造百年老店,社会要和谐发展,就要讲诚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局长任建国告诉记者,作为信用行业,保险行业非常注重诚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黑名单”制度、退出机制、监管方法等,建议在质量发展方面推广。
根据《纲要》的规划,我国未来10年将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推出多项措施,包括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以及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等。“这些措施都很好,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质量诚信文化。”任建国说。
作为广东省信用协会会长,李兴浩对社会信用建设一直高度关注。经过细致调研和分析,他发现我国当前的信用评定鱼龙混杂。“现在,各级信用评级机构每年都要评定出许多‘诚信单位’,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评出来的所谓‘诚信单位’难免参差不齐。建议由政府出台各行业诚信标准,让评选更加公正、客观,推动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李兴浩说
增加质量安全违法成本
某网站做了“2012两会调查”,在网友给食品安全监管建言献策的投票中,“倡导诚信经营”位列第二,位列第一的则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今年的议案是“关于增加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成本的建议”。在周森看来,近几年来多次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一次次伤害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也从某种程度上为中国食品制造业敲响了质量安全的警钟——要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必须提高其违法成本。“道德沦丧只是一方面,而根源在于违法成本较低,造假利润很高。”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建议,要像查酒驾一样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当务之急,应该建立国家综合执法办公室,完善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的力度,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使得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的各种违法行为得到重罚。”李如成说。
早在周代,国家就对食品安全进行了规定。到了唐朝,根据《唐律疏议》记载,如果食品变了质,食品所有者必须立刻销毁食品,否则要被杖打90下;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本应被销毁但未被销毁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食品所有者也要按过失杀人来处罚。两会召开前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3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地沟油犯罪主犯累犯可判死刑。
“地沟油判死刑,可以起到威慑的作用。”刚从新加坡考察归来的雷晓凌非常赞同加大对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他举例说,为什么新加坡很少见到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除了民众素质高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对这些行为的处罚力度很大,市民慢慢养成了习惯。
据介绍,目前,国外对待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同样如此,一旦发现有质量违法行为,不仅无法收回投资,还可能终身不得从事相关职业。代表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诚信守法也能成为我国企业的自觉行为。
3月5日,惊蛰。
如往常一样,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的刘宝顺老人一早就带着收音机,来到通惠河边散步。
上午9时许,收音机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声。他立即停止锻炼,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2012年,我们要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当收音机里传来温家宝总理铿锵有力的“承诺”时,老人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喃喃自语道:是该好好管管。
不仅是刘宝顺,人大代表们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发展问题也是格外关注。代表们认为,我国的质量发展,一定要以诚信守法为重要基石。全社会讲质量、重诚信的氛围浓了,保障质量安全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质量安全犯罪的违法成本高了,才能对不法分子形成足够大的威慑力,从而营造出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道德建设应包含质量诚信
在一些网站发起的两会热点问题调查中,“食品安全”和“道德建设”都是网民关注的热点。一些代表认为,这两个热点之间互有关联,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企业的质量诚信严重缺失、缺乏“道德血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苏酒集团党委书记赵凤琦认为,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一定要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只有不造假、不售假,消费者才不会受到假冒伪劣食品的伤害。“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让食品企业对生命或者人性有所敬仰,对法律敬畏。对生命和人性有所敬仰,就不造假;对法律敬畏,害怕惩处,就不敢去造假。”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那天,恰值雷锋精神伴随国人走过半个世纪的纪念日。“雷锋同志个不大,可他的精神传天下。”如同全国政协委员黄宏曾经在小品中说的那样,50年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在食品安全中,同样应该推崇雷锋精神,讲道德,讲诚信。”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说,质量道德教育必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
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也认为,讲质量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最起码的道德要求。“频发的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与价值观扭曲不无关系。在目前这样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更需全社会下大力气整治,人人从自己做起,而非指责别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
加快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
一出事就拿标准说事儿;面对投诉就用“消费者自行检测”搪塞……一些企业在质量安全问题面前的“蛮横”态度,不仅让公众气愤,更是敲响了全社会质量诚信的警钟。
“无论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其他质量问题,与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直接相关。”雷晓凌认为,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且实施起来并不需要很大的成本。比如,广东湛江石材行业通过建立共享的质量诚信体系,推动了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大力推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巧合的是,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刚刚颁布实施的《质量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提出“倡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
“质量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不重视质量,发展就不会长久。企业想打造百年老店,社会要和谐发展,就要讲诚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局长任建国告诉记者,作为信用行业,保险行业非常注重诚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黑名单”制度、退出机制、监管方法等,建议在质量发展方面推广。
根据《纲要》的规划,我国未来10年将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推出多项措施,包括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以及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等。“这些措施都很好,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质量诚信文化。”任建国说。
作为广东省信用协会会长,李兴浩对社会信用建设一直高度关注。经过细致调研和分析,他发现我国当前的信用评定鱼龙混杂。“现在,各级信用评级机构每年都要评定出许多‘诚信单位’,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评出来的所谓‘诚信单位’难免参差不齐。建议由政府出台各行业诚信标准,让评选更加公正、客观,推动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李兴浩说
增加质量安全违法成本
某网站做了“2012两会调查”,在网友给食品安全监管建言献策的投票中,“倡导诚信经营”位列第二,位列第一的则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今年的议案是“关于增加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成本的建议”。在周森看来,近几年来多次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一次次伤害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也从某种程度上为中国食品制造业敲响了质量安全的警钟——要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必须提高其违法成本。“道德沦丧只是一方面,而根源在于违法成本较低,造假利润很高。”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建议,要像查酒驾一样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当务之急,应该建立国家综合执法办公室,完善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的力度,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使得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的各种违法行为得到重罚。”李如成说。
早在周代,国家就对食品安全进行了规定。到了唐朝,根据《唐律疏议》记载,如果食品变了质,食品所有者必须立刻销毁食品,否则要被杖打90下;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本应被销毁但未被销毁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食品所有者也要按过失杀人来处罚。两会召开前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3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地沟油犯罪主犯累犯可判死刑。
“地沟油判死刑,可以起到威慑的作用。”刚从新加坡考察归来的雷晓凌非常赞同加大对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他举例说,为什么新加坡很少见到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除了民众素质高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对这些行为的处罚力度很大,市民慢慢养成了习惯。
据介绍,目前,国外对待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同样如此,一旦发现有质量违法行为,不仅无法收回投资,还可能终身不得从事相关职业。代表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诚信守法也能成为我国企业的自觉行为。
- “安徽省名牌产品”和“安徽省卓越绩效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2012-04-28)
- 2012年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开始申报字号(2012-04-28)
- 上海市金山区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编撰暨编委会成立会议召开(2012-04-27)
- 质量是实现杭州新跨越的驱动力(2012-04-28)
- 奋发有为 创新发展努力推动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