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竞争力指数能为制造业带来什么

2007年01月06日 08:16 信息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9月12日发布了《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如何看待行业质量竞争力和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公布质量竞争力指数将在引导企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作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负责这一指数研究的有关专家。

什么是质量竞争力指数

课题组的成员向记者介绍说,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动态性经济技术指标。它包括两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12个观测变量。

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质量水平”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质量水平指标反映的是“质量发展的当前状况”,是对“现状”的测量。质量水平指标又包含3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分别反映“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

发展能力指标反映的是“质量发展的持续能力”,是对“潜力”的测量。与发展能力有关的3个三级指标是“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反映的分别是“投入能力”、“创新能力”和“适销能力”。

每个三级指标又由相应的两个观测变量支撑,共有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国际市场销售率等12个观测变量。

怎样看待排名的先后座次

排名次自然产生先后,究竟该怎样看待这种比较?专家说,行业质量竞争力和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反映了不同地区或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是不平衡的。这只是一个测算结果,其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质量状况的重视与改进。根据对指数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找出本行业或本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强在哪,弱在哪,改进与提高的切入点在何处,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也就是根据各级指标及观测变量所反映出的现状,将提高质量竞争力的角度与方位定准,将各项资源(政策、人力、资金等)用的恰到好处,使之既提高质量竞争能力,又做到利用有效资源,既提高质量意识,又实实在在地促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

例如,通用设备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3.48,排在第2位,而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3.37,排在倒数第3位,两者相差25位。这是因为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在12个观测变量中,有8个处于前6位,主要是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研发投入和技改投入比重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强等等,这些方面的优势不仅提升了行业的质量水平,也增强了行业的发展能力,其质量竞争力指数自然就会较高。再看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在12个观测变量中,有10个处于16位之后,主要是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低、研发投入和技改投入比重偏低,核心技术能力不强。这些不仅导致了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相对不高,而且发展潜力也不足,其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排名当然就比较靠后。

专家说,只有全国各地区和各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水平普遍提高,我国的整体质量竞争力才会有大的飞跃。这也是建立和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

指数引导企业发展壮大

专家表示,质量竞争力是企业的一项具有长期价值的无形资产。在行业中拥有了相对较高的质量竞争力,就会逐步在消费者或用户中形成良好的商誉或口碑,从而在与其他企业或经济组织的交往中获得品牌效应。

以进出口贸易为例,专家指出,从目前我国贸易出口方面来看,影响企业立足于世界舞台的因素虽然各有其因,但产品技术附加值偏低、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偏弱、对国际标准与通行规则采用与了解不到位等问题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建立,则很清晰地告诉了企业,提升企业质量竞争能力的关键点在何处,从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改进实物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质量经营成本,增加科技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我国贸易发展有个质的飞跃。

据了解,质量竞争力指数试点期间,已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课题组已着手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进行水平对比的共同平台和技术框架。通过这种比较,企业可以找出自身在发展中的制约点、质量竞争中存在的弱项,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摘自经济日报 2006年9月23日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