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首家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样板
近日,由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蔬菜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的考核评估,建成北京市首家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样板。该项目于2020年正式下达,建设期为3年。
受国家标准委委托,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来自蔬菜、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等领域的7位专家,对北京市承担的国家蔬菜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考核评估,一致认为,项目承担单位工作符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圆满完成了计划任务。项目经过3年建设,成功探索了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模式。
据介绍,项目实施以来,项目承担单位深入生产实践,构建并实施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了涵盖蔬菜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追溯4方面14个关键环节,包括138项标准的标准体系,健全规范了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流程。通过标准体系有效实施,推动了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规范了农药残留检测管理,同时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和品质,蔬菜采后损耗降低8.3%,顾客投诉率降低6.4%,近3年自检、送检蔬菜合格率100%,年供应北京市场1000万公斤。
通过将标准内嵌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智能化系统,蔬菜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升级。蔬菜生产加工效率提高13%,年产量增加11.3%,投入品、农药、肥料使用量减少,节约成本15.4%,数字化助力蔬菜产品实现全程可溯源。
此外,蔬菜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的有效实施,还推动园区蔬菜实现了增量提质,园区被遴选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农产品服务保障单位。通过标准实施实现保供各个环节精准有序衔接,冬奥会期间共计供应蔬菜原材料55.37吨、鲜切蔬菜57.54吨,供奥期间专项抽测、委托检测和自检1748个批次,质量安全检测全部合格,未接到餐饮服务商投诉,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任务。
“龙头企业﹢标准化﹢自有农场﹢农户订单生产”这一创新模式,还辐射带动全国多地蔬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目前,该示范区已在全国布局生产基地93公顷,推动6000余农户实施订单生产,辐射蔬菜生产面积733公顷,带动河北、海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32个村整村脱贫,农民人均年增收1.15万元。
近日,由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蔬菜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的考核评估,建成北京市首家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样板。该项目于2020年正式下达,建设期为3年。
受国家标准委委托,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来自蔬菜、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等领域的7位专家,对北京市承担的国家蔬菜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考核评估,一致认为,项目承担单位工作符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圆满完成了计划任务。项目经过3年建设,成功探索了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模式。
据介绍,项目实施以来,项目承担单位深入生产实践,构建并实施蔬菜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了涵盖蔬菜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追溯4方面14个关键环节,包括138项标准的标准体系,健全规范了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流程。通过标准体系有效实施,推动了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规范了农药残留检测管理,同时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和品质,蔬菜采后损耗降低8.3%,顾客投诉率降低6.4%,近3年自检、送检蔬菜合格率100%,年供应北京市场1000万公斤。
通过将标准内嵌于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智能化系统,蔬菜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升级。蔬菜生产加工效率提高13%,年产量增加11.3%,投入品、农药、肥料使用量减少,节约成本15.4%,数字化助力蔬菜产品实现全程可溯源。
此外,蔬菜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体系的有效实施,还推动园区蔬菜实现了增量提质,园区被遴选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农产品服务保障单位。通过标准实施实现保供各个环节精准有序衔接,冬奥会期间共计供应蔬菜原材料55.37吨、鲜切蔬菜57.54吨,供奥期间专项抽测、委托检测和自检1748个批次,质量安全检测全部合格,未接到餐饮服务商投诉,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保障任务。
“龙头企业﹢标准化﹢自有农场﹢农户订单生产”这一创新模式,还辐射带动全国多地蔬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目前,该示范区已在全国布局生产基地93公顷,推动6000余农户实施订单生产,辐射蔬菜生产面积733公顷,带动河北、海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32个村整村脱贫,农民人均年增收1.15万元。
- 深圳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百日攻坚”行动(2024-07-18)
- 内蒙古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2024-07-18)
- 粤港签署新一轮食品安全合作协议(2024-07-18)
- 河北优化信息变更及注销登记服务(2024-07-18)
- 沈阳发布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核查处置地方标准(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