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统计分析

全面践行质量为先 着力提升发展动力 抓质量:多措并举 齐抓共管

2016年01月12日 08:06 信息来源:http://zlgls.aqsiq.gov.cn/zltjfx/201601/t20160111_458376.htm

全面践行质量为先 着力提升发展动力

抓质量:多措并举 齐抓共管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少企业感到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然而,黑龙江省肇源县乾绪康米业的生产车间内,却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与以往不同的是,进入冬季以后的这批订单,是为加拿大客商准备的。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自从肇源大米和小米分别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以后,他们的产品销路越来越好,订单源源不断,年产值连年上升。质量培育了肇源产品的竞争新优势,未经认证单产收入1000元的谷子,认证后单产收入达到了4000元,畅销海内外。“优质”不仅带来了“优价”,而且带来了“优量”,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与肇源企业同样感受到质量魅力的,还有广东顺德电压力锅标准联盟企业。自从该联盟代表我国主导《电压力锅》国际标准制修订,实现从联盟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三级跳”后,联盟企业产品销量增长48.6%、出口增长63.4%。

无论是肇源的小米还是顺德的电压力锅,都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15年,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向着产业链高端移动,中国经济持续迈向中高端水平。

当时间勾勒出2015年的年轮,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刻下“迈向质量时代”的前进印迹,闪耀出无 数值得回忆和记忆的质量亮点。

质量考核助推提质增效方略

“你们的零部件质量如何控制?”考核组问。

“我们按照零部件质量表现及重要程度两个维度,按照九宫格方式实施风险矩阵管理,将零部件分为红、黄、绿3个区域,实施重点突出的差异化管控模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回答。

这是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2015年实地核查北京市政府质量工作时的一个场景。金秋九月,首都北京率先迎来了第二个考核年度的核查组。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副市长程红、隋振江与考核组进行沟通会面。王安顺逐一阐释了北京市质量工作的目标、质量发展的思路、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等质量工作情况。他说:“质量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下大决心,管好质量。坚持首善标准,建设质量首善之区。北京的质量就要响当当、硬邦邦。”斩钉截铁的话语,传递了首都北京迈向质量时代的决心和信心。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实地核查工作也高度重视,市长黄奇帆出席考核工作会议。他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产品质量”。他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培育和巩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质量强市的战略取向,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来,以过硬的质量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强筋壮骨”。

2014年12月初,根据文审初评、实地核查、定量指标核算、第三方评价等加权综合评定,联席会议确定了各省级政府的考核等级。关于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报告,经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会签后上报国务院。

2014年12月31日,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一行四人来到中南海,就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向王勇国务委员做了专题汇报。原本计划40分钟的会谈,结果持续了2个多小时。王国委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15年6月,质量工作考核结果报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审定后,由质检总局对外公告。这份结果同时抄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为对各地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013~2014年度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公告以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46名副省级以上领导阅示了考核结果和反馈意见,其中给予批示的省委书记3名,省长8名。

首轮质量工作考核刚一落幕,2015年8月,新一轮的考核又全面展开,目前,对31个省的实地核查已经结束,考核结果正在紧锣密鼓地统计汇总中。

质量工作考核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了地方政府“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精神的落实,促进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了质量工作部署在各个地方的落地生根,推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同时,引起了各部委的高度重视,提升了各地质量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机构改革关键时期,为巩固质量工作和质检职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品牌建设推动供给侧升级

从产品到商品,意味着产品从工厂走向了市场,实现了“惊险的一跳”。但是,从商品到品牌还需要实现一个“三级跳”。品牌承载声誉,是各类市场主体赢得溢价、增加市场份额和增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发展品牌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中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品牌的经济价值不断上升且呈现凝集之势。作为战略性资产,品牌正成为商品和服务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知名品牌评价机构(Brandz)评估,世界知名品牌的价值及其在企业资产中的占比一直在不断上升。世界名牌数量上仅为全球品牌的3%,但销售额却占50%左右。据麦肯锡公司调查,德国知名品牌产品的销售额占据了德国产品总销售额的42%。营销专家西蒙·安霍尔特对“德国制造”的品牌价值进行测算研究后认为,同样的产品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其售价就比盖上其他印记的产品高得多。如果第三方持有“德国制造”品牌的话,获得这一品牌则需支付大约4582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德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4%。

我国是世界工厂,但90%的出口商品是贴牌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品牌实力不强,打入世界市场的品牌数量、价值和品牌经济发展程度,都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相匹配。缺少国际品牌直接导致我国产品只能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徘徊。

质量是品牌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提升质量水平,打造优秀品牌,发展品牌经济已成为我国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质检总局大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5年,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将质量提升与品牌发展规划纳入“十三五”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方案,开展了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达到303个,品牌价值评价范围扩大到区域品牌,初步建立了自主品牌评价模式,引导企业树立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品牌示范区的品牌聚集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有力促进了质量提升和地方经济发展。

各地高度重视品牌培育。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对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在项目和资金方面优先安排,在技术咨询方面优先服务,在进出口通关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在医药行业,对获得省长质量奖的企业,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中加8分。河北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拓市场、提质量、促转型,引导和扶持企业、产品和产业集群创建品牌,2014年,省工业名牌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5.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品牌已成为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助推器”。浙江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取得实效,2014年省级名牌工业企业销售额1.6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25.6%,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53.7%,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宁夏名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24.7%。

质量强市增强城市竞争力

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如何?民众对社会发展质量的满意度是多少?城乡发展质量是否均衡?生态发展质量如何衡量?政府服务质量哪些方面还需提高?这五大领域,是宁波正在探索构建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015年质量月期间,宁波市长卢子跃在建设质量强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座谈会上介绍说,为了打造“质优宁波”,让质量发展导向入脑入心,让质量发展状况可知可判,让质量发展措施见效增效,宁波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探索工作,运用结构化体系研究区域质量现象、分析影响质量发展的相关因素,动态评价质量建设和发展水平的一组指标群构建了“质优宁波”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赋予权重后,测算五大领域发展指数,最后加权形成“质优宁波”综合指数。

“质优宁波”指数吻合了ISO37120关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各项指标,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质优宁波”综合指数,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抓好质量建设,推进质量强市活动,是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2015年,质检总局全面推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百名市长共论城市发展质量,凝聚了质量共识。质检总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建设质量强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座谈会”,全国102位城市负责人,包括22位正市长围绕建设质量强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共同探讨质量强市的新思路、新举措,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城市重视质量发展、提升发展水平。

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一大批城市把质量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积极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品牌经济特征更加明显。目前,全国共有116个城市提出创建申请,85个城市批准创建,其中,深圳、成都、厦门、宁波、无锡、青岛等12个城市经过创建,通过专家评审,已获得“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授牌。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体系,扬州在智慧生活、智慧旅游、文化休闲等领域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等,创建城市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资 料

质量工作考核是本届政府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考核的组织实施,还是考核要点的指标设计,或是各地对考核工作的重视,都从一个个侧面见证了共和国迈向质量时代的步伐。引导着、激励着、支持着、督促着,质量工作考核不断推动着质量强国战略的全面落地生根。

201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我国对省级政府的首次质量工作考核正式拉开大幕。考核办法甫一颁发,立刻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媒体及时报道,海外媒体也迅速跟进,对我国政府的这一创新举措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

业内专家也是好评如潮,认为开展质量工作考核,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举措,是促进各地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转变发展观念,将经济发展方式由速度规模型转变到质量效益型上来,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力手段。质量工作考核既是对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核查,也是对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诉求的回应,对于推动各级政府加强质量工作,促进质量发展,保障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考核办法印发后,质检总局加强部委间沟通,积极与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对口司局长进行联系,具体商谈共同推动质量工作考核及实施步骤,并就质量相关的数据进行互换与信息共享达成一致意见。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确定了质量宏观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基础建设3个部分的定性质量措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和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等5个定量质量目标,以及1个否决项构成的考核指标体系。

质检总局在前期准备、考核实施、综合评价、报告形成几个阶段,积极与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对口司局长进行联系,具体商谈共同推动质量工作考核及实施步骤,夜以继日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

文审初评是质量考核的首个环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专家历经三轮,严格对地方报送的自评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了文审初评。实地核查是质量考核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实地核查日程紧张、工作量很大。每到一省,考核组都要与该省分管领导就质量工作交换意见;采用问询有关部门负责人、查阅文件和原始资料等方式,对上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符合性进行现场审查;与市县两级政府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多家企业,对其质量状况及质量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对实地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考核组认真记录,当场向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进行反馈。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