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宏观经济与微观质量协同推进

2010年11月05日 16:08 信息来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提要

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各类产品质量是根本途径。作者认为,要遵循发展规律,高效推进质量发展,并指出,河南省在今后5到10年内,要切实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社会对质量问题更加关注,尤其是当某些领域的质量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时,质量就会上升到安全范畴。如今,河南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进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微观产品质量是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石;微观产品质量和宏观经济运行质量融为一体协同推进,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提升质量竞争力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投入要素结构的重大转变。要实现这三大结构的真正转变,提升各类产品质量是根本途径。

首先,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直接依赖经济动力结构。我们要想得到足够的市场份额,我们的产品就必须有足够强的竞争力。而竞争力来自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在国际范围内质量连同成本一起也被称为广义的或全面的质量。我们要走依靠内、外需求发展经济之路,根本途径是提升微观产品质量,增强质量竞争力。

其次,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直接依赖经济的产业结构。理想的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是5%:25%:70%,如何才能使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呢?通常情况下,具有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带来产品的高附加值,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才可能充分增加。因此提升产品质量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

再次,产品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投入的要素结构。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依赖资源的大量消耗。在新的发展时期投入要素结构必将从主要依赖资源消耗走向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技术创新推进质量实现大突破,管理创新使质量持续改进,劳动者素质是质量的重要保障,投入要素结构的转变是通向质量发展的桥梁。我们清晰地看到,提升微观产品质量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向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高效推进质量发展

从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中提升质量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关注质量、提升质量涉及不同的层面。企业是提升质量的主体,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今天,各级党政非常必要加强引导广大企业,引导社会各界进入新时期质量发展的轨道。产品的质量就是竞争力,就是市场占有率,也就是GDP中的含金量,要提高GDP的含金量就必须从产品质量抓起。

要清楚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对质量贡献的不同形式。产品质量的形成源自多个方面,但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是形成质量的最主要贡献者。技术创新带来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无论哪种创新都将会带来产品质量性能的突破性或跨越性进步。但技术研发创新的周期比较长、投入代价往往比较大。在技术突破之后新一轮突破到来之前的时期内,必须利用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持续地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各类成本,质量管理贡献质量的形式是渐进的、连续的,优势是成本投入低廉。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是源于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的交替作用而形成的。两者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是企业实现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既要注重事后监管更要强化源头治理。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反映了管理的先进理念,毫无疑问事后救火或事后救治是落后的管理形态,避免着火的根本做法就是做到事前源头防御。质量安全源头治理的结果往往是质量提升、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附加值提高。事后救火或救治的管理,企业自身甚至整个社会往往要付出惨重代价,甚至是灭顶之灾。不仅企业要实施源头管理,政府的质量部门也应如此。大体上质量部门的主要职能可分成事后监管和事前源头管理两部分。当前的发展进程和一些企业的素质决定了还必须加大事后监管力度,特别是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产品更是如此,关键是我们事前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致力于源头治理。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做一件几件好事并不难,要永远做好事就必须靠人的素质作保障,企业要永远生产高质量产品就必须有企业素质作保障,源头管理主要是提升企业素质。

本土企业文化要融合世界先进质量管理思想。企业竞争是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从上世纪末以来,全球企业竞争中许多世界级的公司创造了许多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这些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不应当有地域之分,一般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问题,只要我们思想解放,认识到位,就一定能够把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入、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提升我们企业的素质,实现企业跨越式的进步。

政府引导要与市场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在更加完备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企业是保障产品质量的主体。我们处在特别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素质还很不平衡,政府及相关部门还要赋予责任,不仅仅要强化监督,更要注重事前源头管理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激励。在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政策,最大限度地引导市场主体发挥好作用,确保产品质量。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完善,这一过程中不仅要监管好而且更要做到政策机制的源头引领,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领推动作用一定要有机结合。

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抓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今后5到10年,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使河南省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是新时期推动质量发展的载体,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经济振兴活动,要切实抓好以下六方面重点工作。

要谋划好新时期的质量发展纲要。新时期质量发展纲要要把宏观质量与微观质量融为一体,要有机结合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等多方面对质量形成所做的贡献,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诚信体系,要加强综合标准技术研究机构的建设等,切实成为新时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质量发展的新纲领。

完善政府质量奖制度。国家质量奖是一个系统的、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奖项的设立和实施,可以带动和引导全社会的企业运行这一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整体提升企业素质。因此希望尽快设立和实施国家质量奖,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设立相应层次的政府质量奖,营造全民族、全社会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激励企业积极运行国际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素质。

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附加值。一个好的品牌,必定凝聚着诸多先进的生产要素。其中,持续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根本,先进的管理体系是关键,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基础。品牌建设和培育要从支撑品牌的要素着手,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繁荣民族经济的必然选择。

要启动综合质检技术研究机构建设。企业、产业的质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包括标准、计量、检测等在内的技术机构的支撑。我们已有了自己的质检技术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没有像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这样的龙头综合技术研究机构。国家和省都应设立这样的权威研究机构,支撑区域内的质检技术体系。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质量诚信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部门公信力的显著提高,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

要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在质量的形成中,专业和技能劳动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特别要紧跟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学校、专业结构,扩大支撑现代制造业、现代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方面的职业教育规模,以更好地适应提升产业质量的需求。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也要加大对质量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宏大的具有现代质量意识和质量专业知识的质量工作者队伍,满足新时期质量发展的新需求。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