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发展纪实
2008年11月,贵州省质监局对全省白酒行业实施规范整顿,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其间他们组织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分为8个检查组,对仁怀市所有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及部分小作坊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清理。图为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梓钟(右三)、副局长肖跃(左三)、仁怀市市委书记房国兴(右二)在白酒生产作坊进行现场检查。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500年后看,云贵赛江南。”据传这是明朝屯兵贵州时,著名谋士刘伯温有感于云贵山水的发展潜力留下的诗作。然而,由于受到地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贵州目前仍为“两欠”(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也正是这种混沌初开,诞生了神秘的茅台酒生产工艺、“老干妈”的调味品王国……让人们逐渐领略到了多彩贵州的魅力。
而行走在贵州高原上的质监人,克服了更多的困难,近年来,按照贵州质监局党组提出的抓“三点”(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的工作思路、“四个更加”(各项工作安排更加详细具体、各项工作措施更加切实有效、各项工作要求更加规范严格、各项工作考核更加奖惩分明)的工作要求和“三特(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质监精神”,找准质量监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履行职责,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谱写了崭新的质监篇章。
苦练内功 夯实基础
贵州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梓钟曾多次表示,虽然我们的基础设施已经全部解决、基础装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实中的困难也不少,因此我们还是要把抓基础作为工作重心,把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着力抓好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该局局党组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质监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培养人、选准人、用好人作为重要的组织工作来抓,着力优化班子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努力打造素质过硬、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勤奋廉洁、善谋全局、重抓大事的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垂管以来,全系统共提拔厅级干部8名,处级干部100余名,为质监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为树立一流的质监形象,省局党组从建章立制入手,系统地制定、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62项。通过坚持每月一次的处长例会制度和半年一次的处级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和各单位工作情况,指导下级和基层单位开展工作,解决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通过坚持半年一次的中青年干部座谈会和离退休干部座谈会制度,听取中青年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对全省质监事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极大地调动年轻干部和老干部关注全局发展和系统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在全系统构建上下联动、同级互动、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筑牢“防腐墙”,确保了干部队伍勤政廉洁。2003年至今,全系统无申诉案件,为全省质监系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三是破解质监发展难题,完成基层设施建设。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该局筹集资金数千万元,初步解决了困扰全省系统的“三无”(无办公实验用房、无工作用车、无办公经费)和“三差”(基层单位办公设备较差、技术检验检测设备较差、基层单位特别是县局人员素质较差)等问题,使68个无房办公的县局用房已得到基本解决。全系统共配备工作用车和行政执法用车199辆,完成和在建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执法装备和信息化建设项目200多个。同时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普遍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占88%,专业技术人才达34%。
四是加快科技兴检步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08年,贵州提出建立涉及建材、无机化工产品、煤及煤焦化和机械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以及在仁怀县建立白酒及饮料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实验室。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贵州省在省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省建筑材料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基础上筹建国家电子基础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煤炭清洁转化产品质量监督中心、国家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磷及磷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意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名为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在仁怀市筹建酒类实验室。这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和实验室的建立,就是紧贴贵州“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服务贵州经济实现结构调整的需要。这不仅将实现全省重点产品的质量提升,还将实现质监部门服务经济能力的提升。
三个立足 持续发展
贵州省质监系统高度重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和力度,进一步整合技术机构力量,提升质监部门监督与服务的水平,为此,贵州省质监局党组提出了强化“三个立足于”的工作要求。
立足于发展大局,严把源头质量关。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贵州省上半年出现了经济下滑的趋势。全省质监系统立即按照“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寓监管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监管。一是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清理工作,切实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降压减负;三是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事要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所有事情认真办,以优质的服务增强企业的信心;四是实行政务公开。在行政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公开制度;行政执法中,在贵阳市质监局试行了“阳光执法开门审案”,加强对自身执法行为公正、公平性的监督;五是严格廉政自律。
同时,该局积极探索建立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季度产品质量分析会议制度,通过质量分析会议,解决了近期贵州省及周边省份化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不规范、产品备案标准质量水平不一致,从而引发企业矛盾和监管执法尴尬的突出问题。六盘水市质监局开展烤烟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为烟农建立烤烟漂浮育苗标准化示范基地。遵义市质监局帮助乙炔生产充装企业走资源整合、联合发展的道路,努力提升溶解乙炔质量安全。安顺市质监局则开展安顺蜡染地方标准立项和草案起草工作,积极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标准化建设。
立足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高监管水平和力度。该局党组认为,立足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全省质监系统多次开展了农业生产资料、絮用纤维制品和“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的等专项整治活动。在农资专项整治活动中,共查处劣质化肥1596吨,货值金额达61.4万元。在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的工作中,共检查在用计量器具38571台(件),免费检测计量器具4061台(件),免收检测费23万元。为更有力地遏制造假坑农,对重大制假不仅查缴、罚款,还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配合,依法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立足于全面可持续发展,整合技术机构力量。为打造良好的贵州质监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省系统从着力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入手,投入检测设备资金1000多万元,对质监技术管理人员培训315人次,制定、修改、完善64项相关制度。2009年,有6家检验检测机构划归贵州省质监局,实现了检验检测资源的大整合。
局长张梓钟多次强调,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是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在要求,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依赖于加强管理,因此,采取措施,主动、有效地加强管理是促进各项工作规范进行的前提。加强管理是促进质监工作上台阶、出成效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还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都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从内部管理抓起,通过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财务资金管理、业务工作管理、宣传报道管理、后勤保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通畅管理、干部队伍管理、勤政廉政管理等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全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服务经济 成绩斐然
近几年来,贵州省质监局充分发挥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职能,为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该局以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工作为重点,计量管理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能源计量方面,创新能源计量措施,强化能源计量数据应用,向管理要节能效益。在该局的引导帮助下,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国家重点耗能企业,将能源计量数据应用引入到了企业绩效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技改节能效益。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2006年以来,借助测量管理体系这一有力基础,以节能降耗为契机,在节能降耗方面已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1.46吨标准煤,比2009同期下降了19.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每年能源消耗节支近1500万元。在民生计量方面,大力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其“六个走进”工作多次获国家质检总局好评,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贵州省质监系统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计划》,根据企业执行诚信计量承诺的情况明确最少完成300个集贸市场和300个加油站重点培育,签订《诚信计量承诺书》工作。引导集贸市场和加油站认真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按要求签订并公示新的《诚信计量承诺书》,保证其在用计量器具100%检定合格。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严厉打击计量违法。由于汽车数量迅速增加,针对加油站的计量投诉有所上升,引起了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对此该局立即启动了检查工作,各级计量部门迅速行动,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监督检查任务。全省共检查加油站875家,加油机4840枪,处理群众投诉9起,查处违法案件3起。通过依法严厉查处加油站加油机计量作弊案件,极大地震慑了计量违法行为。充分体现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8月,《贵州茶叶技术标准规程》编制出版,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同志欣然题词。近几年来,该局积极完善地方标准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紧紧围绕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以服务贵州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中心,以促进贵州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快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了农业、旅游服务和节能减排等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仅2010年,该局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围绕贵州烤烟和油菜生产、马铃薯、茶叶、辣椒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制定发布了《贵州有机茶栽培技术规程》等98项省级农业技术规范和农产品地方标准,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39个(其中国家级19个),超过全省历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数量的总和。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在都匀市等18个重点产茶县大规模地开展茶叶专项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组织完成了39个建设项目的考核验收工作。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方面,围绕磷化工、建材、废渣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采取快速立项、审定的方式加快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的速度,发布了《甲醇汽油》等节能减排、环境资源保护和新能源、新材料地方标准3项,指导帮助开磷集团等企业制定企业标准20多项,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在工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和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的工作力度,办理采标标志产品10个,完成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1家,复审4家。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围绕贵州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重点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和商贸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与贵州省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全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按照自愿申请、地方(行业)推荐的原则,开展了贵阳市小河兴隆花园物业管理等4家企业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完成了《物业管理服务规范》等3项旅游服务地方标准。
近年来,贵州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的质量安全问题,这是贵州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了作用。该体系由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管理系统、食品安全技术检测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研究系统、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系统、食品安全标准服务系统、食品安全快速反应系统7个方面构成,尤其是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作为这一监管体系的主体,该局利用财政专项经费550万元,自筹经费210万元,共计760万元用于项目网络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在网络系统建设方面,采用质量可靠、性能优越的网络交换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完成了75个县(区)局的局域网建设和质监专网接入,使全省的质监专网延伸到所有的93个县(区)局和办事处,实现质监专网的全覆盖,为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全省应用提供网络保障;利用先进的SSL VPN安全技术、3G无线技术和GPS卫星定位技术,为基层监管人员配备巡查设备159套(包括笔记本电脑、GPS模块、无线上终端、数码相机等),完成了全省的移动监管网络平台建设;完成省局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实现核心层的双核心链路,彻底消除了单链路核心带来的因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核心系统瘫痪的风险,确保了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在软件系统开发方面,确定了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业务需求,在2009年12月底如期完成了系统设计与开发,进入系统测试阶段。2010年1月开始在安顺地区试运行,2010年7月开始在遵义地区试点,并根据试点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建立相关运行实施配套制度。2010年6月召开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案汇报会后,再次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提出了系统调整方案,6月下旬至7月初按照系统调整方案进行程序修改。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建成使用,可以破解企业基本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档案资源共享,监管责任制的落实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全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信息没有系统的资料库、不能进行统计分析,对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过程和情况不能全程监控等诸多难题。
认证认可工作拓展新领域。该局深入到贵州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开展工作调研,调研围绕如何加强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与该局认证评审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贵州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结合全省油茶产业发展需要,该局发挥认证认可管理、人才优势给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支持,帮助技术机构提高检测机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及诚信度;依靠科技支撑,密切合作,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争取使贵州19个种植油茶县(其中11个种植重点县)能有序、健康地发展26万余公顷油茶种植基地,努力把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做大做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生产源头抓质量取得成效。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围绕重点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强化产品质量监督,2006年~2010年定期监督检验共抽检企业31974家(次),产(商)品40899批次,定检合格率从79.86%,上升为90.54%,抽检企业数(次)和产(商)品批次均比“十一五”同期增加20%以上,监督覆盖面大幅提高。同时加大定检、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狠抓整改和区域整治,切实从生产加工环节抓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使监督的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6年的51.08%,提升到2010年的90.54%。“十一五”期间未发生一般、特、重大工业产品质量事故。此外,该局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主线,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对各类企业生产过程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的监管,通过制订《贵州省质监系统加强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指导意见》,完善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监管措施。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为重点,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定检和监抽工作的有效模式,以规范定检和监抽工作为抓手,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贵州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连续10年保持平稳,实现了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安全目标。这主要得益于该局10年来通过抓建章立制;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排查治理重点监控设备;改善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环境等措施,逐步建立了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达到治标治本。在工作机制上,变部门唱独角戏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齐抓共管的模式。在工作手段上,变静态监管为动态监管,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电子政务,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实施动态跟踪监督。在工作重点上,更加重视对使用环节、薄弱环节和重点监控的监管。在工作环节上,既要抓建章立制,更要抓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正常有序的行政监管保证了全省特种设备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该局连续多年获得贵州省政府安委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奖。
质量兴省工作打开新局面。为全面总结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和《贵州省质量振兴意见》情况,2009年,经报请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向全省九个市(州、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发送了《关于全面总结贯彻落实《贵州省质量振兴意见》情况的通知》,对全省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贵州省质量振兴意见(1998年~2010年)》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代省政府拟制《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意见(草案)》并征求意见,2009年7月29日,在贵阳市组织召开“全省质量兴市工作动员大会”,邀请全省9个市(州、地)政府分管领导及所有还未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县(市、区)及部分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县(市、区)共44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会议,贵州省政府谢庆生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推动了贵州省质量兴市工作的开展。同时,该局提出2010年全省开展质量兴市的县市比例要达到100%的总体目标,要求已经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区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质量兴市成果。今年年初,为有效促进各地政府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积极性,该局联合各市(州、地)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开展了质量兴市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为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该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通知》,截止到9月30日,全省九个地(州、市)及88个市(县、区)人民政府已全部下文开展质量兴市(县、区)工作,圆满完成2010年全省开展质量兴市的县市比例要达到100%的总体目标。
展望未来 成就跨越
前不久,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产业园区”4个方面,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行了部署。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贵州工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二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立足于贵州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继续壮大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市场扩张推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张梓钟认为,贵州省委“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决策势必给贵州质监事业带来新机遇,要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谋求质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议之后,该局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一主基调,在加大“质量兴省”工作力度,全力扶持名牌企业;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质量提升和食品安全工作到位;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大力推进技术标准建设战略;加大服务力度,创优工作环境,为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明确服务重点,着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有效性;从“合理配备、准确记录、科学分析、推广应用”入手,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法治质检等七个方面推出26项措施,切实履行职责,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8年11月,贵州省质监局对全省白酒行业实施规范整顿,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其间他们组织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分为8个检查组,对仁怀市所有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及部分小作坊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和清理。图为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梓钟(右三)、副局长肖跃(左三)、仁怀市市委书记房国兴(右二)在白酒生产作坊进行现场检查。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500年后看,云贵赛江南。”据传这是明朝屯兵贵州时,著名谋士刘伯温有感于云贵山水的发展潜力留下的诗作。然而,由于受到地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贵州目前仍为“两欠”(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也正是这种混沌初开,诞生了神秘的茅台酒生产工艺、“老干妈”的调味品王国……让人们逐渐领略到了多彩贵州的魅力。
而行走在贵州高原上的质监人,克服了更多的困难,近年来,按照贵州质监局党组提出的抓“三点”(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的工作思路、“四个更加”(各项工作安排更加详细具体、各项工作措施更加切实有效、各项工作要求更加规范严格、各项工作考核更加奖惩分明)的工作要求和“三特(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质监精神”,找准质量监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履行职责,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谱写了崭新的质监篇章。
苦练内功 夯实基础
贵州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梓钟曾多次表示,虽然我们的基础设施已经全部解决、基础装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实中的困难也不少,因此我们还是要把抓基础作为工作重心,把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着力抓好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该局局党组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质监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培养人、选准人、用好人作为重要的组织工作来抓,着力优化班子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努力打造素质过硬、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勤奋廉洁、善谋全局、重抓大事的班子,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垂管以来,全系统共提拔厅级干部8名,处级干部100余名,为质监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为树立一流的质监形象,省局党组从建章立制入手,系统地制定、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62项。通过坚持每月一次的处长例会制度和半年一次的处级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和各单位工作情况,指导下级和基层单位开展工作,解决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通过坚持半年一次的中青年干部座谈会和离退休干部座谈会制度,听取中青年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对全省质监事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极大地调动年轻干部和老干部关注全局发展和系统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在全系统构建上下联动、同级互动、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筑牢“防腐墙”,确保了干部队伍勤政廉洁。2003年至今,全系统无申诉案件,为全省质监系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三是破解质监发展难题,完成基层设施建设。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该局筹集资金数千万元,初步解决了困扰全省系统的“三无”(无办公实验用房、无工作用车、无办公经费)和“三差”(基层单位办公设备较差、技术检验检测设备较差、基层单位特别是县局人员素质较差)等问题,使68个无房办公的县局用房已得到基本解决。全系统共配备工作用车和行政执法用车199辆,完成和在建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执法装备和信息化建设项目200多个。同时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普遍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占88%,专业技术人才达34%。
四是加快科技兴检步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08年,贵州提出建立涉及建材、无机化工产品、煤及煤焦化和机械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以及在仁怀县建立白酒及饮料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实验室。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贵州省在省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省建筑材料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基础上筹建国家电子基础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煤炭清洁转化产品质量监督中心、国家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磷及磷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意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名为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在仁怀市筹建酒类实验室。这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和实验室的建立,就是紧贴贵州“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服务贵州经济实现结构调整的需要。这不仅将实现全省重点产品的质量提升,还将实现质监部门服务经济能力的提升。
三个立足 持续发展
贵州省质监系统高度重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和力度,进一步整合技术机构力量,提升质监部门监督与服务的水平,为此,贵州省质监局党组提出了强化“三个立足于”的工作要求。
立足于发展大局,严把源头质量关。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贵州省上半年出现了经济下滑的趋势。全省质监系统立即按照“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寓监管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监管。一是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清理工作,切实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降压减负;三是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事要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所有事情认真办,以优质的服务增强企业的信心;四是实行政务公开。在行政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公开制度;行政执法中,在贵阳市质监局试行了“阳光执法开门审案”,加强对自身执法行为公正、公平性的监督;五是严格廉政自律。
同时,该局积极探索建立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季度产品质量分析会议制度,通过质量分析会议,解决了近期贵州省及周边省份化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不规范、产品备案标准质量水平不一致,从而引发企业矛盾和监管执法尴尬的突出问题。六盘水市质监局开展烤烟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为烟农建立烤烟漂浮育苗标准化示范基地。遵义市质监局帮助乙炔生产充装企业走资源整合、联合发展的道路,努力提升溶解乙炔质量安全。安顺市质监局则开展安顺蜡染地方标准立项和草案起草工作,积极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标准化建设。
立足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高监管水平和力度。该局党组认为,立足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全省质监系统多次开展了农业生产资料、絮用纤维制品和“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的等专项整治活动。在农资专项整治活动中,共查处劣质化肥1596吨,货值金额达61.4万元。在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的工作中,共检查在用计量器具38571台(件),免费检测计量器具4061台(件),免收检测费23万元。为更有力地遏制造假坑农,对重大制假不仅查缴、罚款,还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的配合,依法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立足于全面可持续发展,整合技术机构力量。为打造良好的贵州质监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省系统从着力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入手,投入检测设备资金1000多万元,对质监技术管理人员培训315人次,制定、修改、完善64项相关制度。2009年,有6家检验检测机构划归贵州省质监局,实现了检验检测资源的大整合。
局长张梓钟多次强调,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是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在要求,提高质监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依赖于加强管理,因此,采取措施,主动、有效地加强管理是促进各项工作规范进行的前提。加强管理是促进质监工作上台阶、出成效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还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都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从内部管理抓起,通过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财务资金管理、业务工作管理、宣传报道管理、后勤保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通畅管理、干部队伍管理、勤政廉政管理等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全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服务经济 成绩斐然
近几年来,贵州省质监局充分发挥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职能,为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该局以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工作为重点,计量管理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能源计量方面,创新能源计量措施,强化能源计量数据应用,向管理要节能效益。在该局的引导帮助下,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国家重点耗能企业,将能源计量数据应用引入到了企业绩效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技改节能效益。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2006年以来,借助测量管理体系这一有力基础,以节能降耗为契机,在节能降耗方面已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1.46吨标准煤,比2009同期下降了19.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每年能源消耗节支近1500万元。在民生计量方面,大力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其“六个走进”工作多次获国家质检总局好评,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长效机制,制定了《贵州省质监系统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计划》,根据企业执行诚信计量承诺的情况明确最少完成300个集贸市场和300个加油站重点培育,签订《诚信计量承诺书》工作。引导集贸市场和加油站认真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按要求签订并公示新的《诚信计量承诺书》,保证其在用计量器具100%检定合格。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严厉打击计量违法。由于汽车数量迅速增加,针对加油站的计量投诉有所上升,引起了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对此该局立即启动了检查工作,各级计量部门迅速行动,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监督检查任务。全省共检查加油站875家,加油机4840枪,处理群众投诉9起,查处违法案件3起。通过依法严厉查处加油站加油机计量作弊案件,极大地震慑了计量违法行为。充分体现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8月,《贵州茶叶技术标准规程》编制出版,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同志欣然题词。近几年来,该局积极完善地方标准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紧紧围绕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以服务贵州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中心,以促进贵州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快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了农业、旅游服务和节能减排等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仅2010年,该局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围绕贵州烤烟和油菜生产、马铃薯、茶叶、辣椒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制定发布了《贵州有机茶栽培技术规程》等98项省级农业技术规范和农产品地方标准,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39个(其中国家级19个),超过全省历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数量的总和。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在都匀市等18个重点产茶县大规模地开展茶叶专项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组织完成了39个建设项目的考核验收工作。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方面,围绕磷化工、建材、废渣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采取快速立项、审定的方式加快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的速度,发布了《甲醇汽油》等节能减排、环境资源保护和新能源、新材料地方标准3项,指导帮助开磷集团等企业制定企业标准20多项,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在工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和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的工作力度,办理采标标志产品10个,完成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1家,复审4家。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围绕贵州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重点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和商贸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与贵州省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全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按照自愿申请、地方(行业)推荐的原则,开展了贵阳市小河兴隆花园物业管理等4家企业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完成了《物业管理服务规范》等3项旅游服务地方标准。
近年来,贵州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没有出现区域性、系统性的质量安全问题,这是贵州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了作用。该体系由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管理系统、食品安全技术检测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研究系统、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系统、食品安全标准服务系统、食品安全快速反应系统7个方面构成,尤其是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作为这一监管体系的主体,该局利用财政专项经费550万元,自筹经费210万元,共计760万元用于项目网络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在网络系统建设方面,采用质量可靠、性能优越的网络交换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完成了75个县(区)局的局域网建设和质监专网接入,使全省的质监专网延伸到所有的93个县(区)局和办事处,实现质监专网的全覆盖,为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全省应用提供网络保障;利用先进的SSL VPN安全技术、3G无线技术和GPS卫星定位技术,为基层监管人员配备巡查设备159套(包括笔记本电脑、GPS模块、无线上终端、数码相机等),完成了全省的移动监管网络平台建设;完成省局数据中心的升级改造,实现核心层的双核心链路,彻底消除了单链路核心带来的因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核心系统瘫痪的风险,确保了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在软件系统开发方面,确定了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业务需求,在2009年12月底如期完成了系统设计与开发,进入系统测试阶段。2010年1月开始在安顺地区试运行,2010年7月开始在遵义地区试点,并根据试点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建立相关运行实施配套制度。2010年6月召开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案汇报会后,再次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提出了系统调整方案,6月下旬至7月初按照系统调整方案进行程序修改。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的建成使用,可以破解企业基本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档案资源共享,监管责任制的落实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全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信息没有系统的资料库、不能进行统计分析,对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过程和情况不能全程监控等诸多难题。
认证认可工作拓展新领域。该局深入到贵州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开展工作调研,调研围绕如何加强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与该局认证评审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贵州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结合全省油茶产业发展需要,该局发挥认证认可管理、人才优势给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支持,帮助技术机构提高检测机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及诚信度;依靠科技支撑,密切合作,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争取使贵州19个种植油茶县(其中11个种植重点县)能有序、健康地发展26万余公顷油茶种植基地,努力把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做大做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生产源头抓质量取得成效。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围绕重点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强化产品质量监督,2006年~2010年定期监督检验共抽检企业31974家(次),产(商)品40899批次,定检合格率从79.86%,上升为90.54%,抽检企业数(次)和产(商)品批次均比“十一五”同期增加20%以上,监督覆盖面大幅提高。同时加大定检、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狠抓整改和区域整治,切实从生产加工环节抓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使监督的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6年的51.08%,提升到2010年的90.54%。“十一五”期间未发生一般、特、重大工业产品质量事故。此外,该局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主线,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对各类企业生产过程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的监管,通过制订《贵州省质监系统加强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指导意见》,完善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监管措施。积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为重点,实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定检和监抽工作的有效模式,以规范定检和监抽工作为抓手,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贵州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连续10年保持平稳,实现了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安全目标。这主要得益于该局10年来通过抓建章立制;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排查治理重点监控设备;改善特种设备安全发展环境等措施,逐步建立了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达到治标治本。在工作机制上,变部门唱独角戏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齐抓共管的模式。在工作手段上,变静态监管为动态监管,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电子政务,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网络,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实施动态跟踪监督。在工作重点上,更加重视对使用环节、薄弱环节和重点监控的监管。在工作环节上,既要抓建章立制,更要抓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正常有序的行政监管保证了全省特种设备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该局连续多年获得贵州省政府安委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奖。
质量兴省工作打开新局面。为全面总结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和《贵州省质量振兴意见》情况,2009年,经报请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向全省九个市(州、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发送了《关于全面总结贯彻落实《贵州省质量振兴意见》情况的通知》,对全省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贵州省质量振兴意见(1998年~2010年)》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代省政府拟制《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意见(草案)》并征求意见,2009年7月29日,在贵阳市组织召开“全省质量兴市工作动员大会”,邀请全省9个市(州、地)政府分管领导及所有还未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县(市、区)及部分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县(市、区)共44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会议,贵州省政府谢庆生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推动了贵州省质量兴市工作的开展。同时,该局提出2010年全省开展质量兴市的县市比例要达到100%的总体目标,要求已经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区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质量兴市成果。今年年初,为有效促进各地政府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积极性,该局联合各市(州、地)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开展了质量兴市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为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该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的通知》,截止到9月30日,全省九个地(州、市)及88个市(县、区)人民政府已全部下文开展质量兴市(县、区)工作,圆满完成2010年全省开展质量兴市的县市比例要达到100%的总体目标。
展望未来 成就跨越
前不久,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产业园区”4个方面,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行了部署。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贵州工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二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立足于贵州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继续壮大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市场扩张推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张梓钟认为,贵州省委“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决策势必给贵州质监事业带来新机遇,要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谋求质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议之后,该局立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一主基调,在加大“质量兴省”工作力度,全力扶持名牌企业;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质量提升和食品安全工作到位;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大力推进技术标准建设战略;加大服务力度,创优工作环境,为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明确服务重点,着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有效性;从“合理配备、准确记录、科学分析、推广应用”入手,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法治质检等七个方面推出26项措施,切实履行职责,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 质检总局: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违法行为(2011-02-18)
- 全国质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求 统一认识 狠抓落实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2011-02-17)
- “以人为本”做好党风廉政工作(2011-02-17)
- 质检总局春节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专家介绍汤圆元宵选购常识(2011-02-16)
- 一手抓业务 一手抓队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