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十三五”质检科技新蓝图
绘制“十三五”质检科技新蓝图——专访质检总局科技司武津生司长
【主持人】:“十二五”期间,质检科技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武津生司长】:“十二五”时期,质检科技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秉承科技质检理念,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顺利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基础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进展,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质检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武津生司长】:
一是科技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技术机构不断发展,技术装备、环境设施等质检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和技术执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武津生司长】:二是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质检系统主要科研创新指标快速增长,整体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武津生司长】: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质检系统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质检科技顶层设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武津生司长】:四是服务国家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质检科技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激光冷却铯原子时间频率基准钟成为“北斗”系统的地面基准钟,转基因产品微量核酸富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植物灾害生物检测、快速筛查、远程鉴定、疫情监测和检疫处理技术,以及入出境人群传染病监测研究网络,有力确保了国门生物安全。
【武津生司长】: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医学诊疗设备计量标准和溯源体系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医学诊疗设备计量检测水平,电梯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实现了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实时监测,有力地支撑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验材料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保障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推动了产品出口。
【主持人】:“十三五”时期,世界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常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出新要求,质检事业发展产生新需求,我们在“十三五”时期有何目标和打算?
【武津生司长】:“十三五”时期面临的这些形式和需求,对质检科技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质检科技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总体技术水平处于“跟跑”向“并跑”过渡阶段;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不强,专业领域间的协同性不够;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技术机构体制机制、结构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明显不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系统思维,做好规划、用好规划,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发挥好质检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武津生司长】:
具体我们将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发展目标几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的质检科技工作进行指导。
【武津生司长】:在指导思想方面,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双轮驱动、需求导向、超前部署、统筹协调,以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的支撑引领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促进质检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为实现科技强国和质量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武津生司长】:在基本原则方面,我们将坚持双轮驱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两大职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质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两个轮子”协调前行,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释放质检事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和质检事业创新发展,突出质检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重点研发和能力建设方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动质检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坚持超前部署。
【武津生司长】: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究,促进质检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储备,加快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监管模式科学化,提升监管水平。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统筹机构、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质检技术融合和协同创新,推进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武津生司长】: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建设质量强国,以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水平为目标,突破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技术瓶颈,到2020年,总体技术水平实现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领域实现“领跑”,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开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创新基础融合发展,技术、装备和方法满足质检事业发展的需要,技术能力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效。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请问我们应当如何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
【武津生司长】: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要提升计量科技国际竞争力。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和量子计量基标准研究,应对国际单位制中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自然基准取代实物基准的重大技术革命,培育国际领先的研究方向和顶尖成果。研究量子基准+信息技术的新型量传溯源技术,建立高效量值溯源体系,以最小的损失将量子基准的高准确度传递到生产实践中。开展动态计量测试数据分析研究,探索大数据环境下计量学发展新方向。推动计量测量设备国产化。促进计量测试向过程计量、系统计量和嵌入式计量转变。不断提升我国计量基标准测量和标准物质研制水平,增强国际互认能力。
【武津生司长】:二是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研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研制农林、轻纺、有色金属、家电、中医药及稀土等我国优势特色领域的国际标准;研制术语、人体测量、公共信息导向等重要基础领域国际标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我国高铁、半导体照明、数字电视、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标准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国家的适用性技术研究,研究建立我国标准外文版语料库及实时在线智能云翻译平台等,推动中国标准在境外实质性应用。
【武津生司长】:三是提升认证认可技术国际影响力。分析研究国际认证认可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国际认可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认证认可新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合格评定标准制修订。针对科研实验室认可、智能制造、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热点领域建立6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建立以我国为主导的认证技术标准和制度,为建立中国主导的认证认可区域组织提供支撑。
【武津生司长】:
四是提升检验检测检疫科技国际竞争力。开展基于大数据、多维识别等前沿技术的危害识别、溯源预警研究,有害生物及危害因子风险转移扩增动力学和防控技术研究,实现风险因子主动甄别,提升外交外贸技术应对能力;开展新型材料多因素严苛工况下性能演化机理与损伤机制研究,早期损伤和性能变化的表征与风险防控技术研究;基于数据挖掘、云、基因组学技术等平台的国际旅行卫生关键技术研究,增强国境检疫国际话语权;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数据国际互认能力,推动“中国检测”走出去,扩大“中国检测”国际影响力。
【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我们在服务国家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服务国家发展?
【武津生司长】:“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从保障国家安全、服务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国际贸易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发展的水平。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保障国家安全的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加强支撑国门生物安全的技术研究。应对全球新发、突发生物安全事件愈加频繁,疫病疫情及外来生物传播扩散途径日益复杂,国门生物安全保障压力剧增的严峻形势,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加强入侵规律和成灾机理研究,研发有效防控重大疫病疫情传播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处置技术方法、技术标准和技术装备,完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提升国门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武津生司长】:二要加强军民通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通用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空间科学、网络空间的急迫需求,研究开发海洋探测、空天极端量和复杂量、网络空间高精度测量、安全风险等关键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先进技术、产品、基础设施等,形成军民融合的质量技术基础体系,支撑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服务改善民生的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加强进口食品安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为应对进口食品供应链地理纬度和安全风险的复杂多变,针对改革食品进口口岸检验机制和建立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所需关键技术的急迫需求,开展以风险评估、监督抽检、合格评定和分类监管为主要内容的进口食品口岸监管关键技术和运行机制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研发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进口食品口岸监管“一体化”和进口食品全程可追溯。
【武津生司长】:二要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消费者对消费品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以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反映集中的消费品为重点,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地理标志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为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等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武津生司长】:三要加强支撑特种设备安全的技术研究。应对特种设备中新材料、新结构大量应用,使用环境更加严苛复杂,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延长使用周期、降低使用故障率需求更加迫切等新形势,加强设计、制造、检测、维护、监管和救援的全生命周期技术研究,填补目前的技术空白、完善原有技术手段、提升技术能力,开展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特种设备监管和救援技术研究,提升保障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的技术能力。
【武津生司长】:四要加强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以绿色、智慧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开展低碳、集约、数字、智能、无害、洁净化的城镇产品设备装备及基础设施、公共管理服务等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建立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和评价技术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武津生司长】:五要加强现代服务业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按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要求,以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所亟需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加强环境保护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退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监控、气候变化、环保产业等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系统化技术方案,构建“预防—治理—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环境质检技术体系,为我国环境污染控制、质量改善和环保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质检科技支撑。
【武津生司长】:二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减排等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要求,完善能源节约、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特种设备绿色设计及制造等关键质检技术基础,支撑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建设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质检技术支撑。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夯实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基础。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等领域,重点突破国产自主高端核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核心基础元器件的计量和检测技术,加强物联网射频识别自主空口RFID、大数据通用导入接口和数据质量等关键标准和认证技术研究,深化新型遥感、智能化装备、可穿戴智能产品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NQI技术水平提升。
【武津生司长】:二要夯实高端装备技术基础。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需求,研究工业强基中基础零部件与制造工艺、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计量技术,智能制造中基础数据、过程控制和核心装备等标准,绿色制造中产品设计、工艺与生产等标准、检测和认证评价体系,为生产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和装备提供技术基础保障。
【武津生司长】:三要夯实生物产业质量技术基础。面向生物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跟不上产业迅猛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填补我国生物产业NQI技术空白为主要目标,重点突破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工业领域基础共性和重大战略产品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技术,促进我国生物产业质量提升与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引领生物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升级。
【武津生司长】:四要夯实新能源产业质量技术基础。针对以低碳、清洁、高效和智能为标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落后的急迫需求,开展核电、太阳能、风能、氢能、智能电网以及煤炭高效转化与利用等产业发展的关键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系统构建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技术基础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障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武津生司长】:五要夯实新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围绕新材料微纳化、智能化、功能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以特种功能材料、高端结构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为重点,强化石墨烯、碳纤维等新材料的质量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填补技术空白,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服务国际贸易的技术能力方面,要提升服务国际贸易的技术能力。应对“中国制造”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及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跨境传播风险剧增的紧迫形势,开展我国主导性进出口产品及其他热点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解析与反解析技术研究,加强进出口食品和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有效降低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完善口岸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升口岸风险防控能力。
【主持人】:感谢武津生司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武津生司长】:谢谢主持人!
绘制“十三五”质检科技新蓝图——专访质检总局科技司武津生司长
【主持人】:“十二五”期间,质检科技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武津生司长】:“十二五”时期,质检科技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秉承科技质检理念,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顺利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基础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进展,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质检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武津生司长】:
一是科技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技术机构不断发展,技术装备、环境设施等质检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和技术执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武津生司长】:二是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质检系统主要科研创新指标快速增长,整体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武津生司长】: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质检系统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质检科技顶层设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武津生司长】:四是服务国家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质检科技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激光冷却铯原子时间频率基准钟成为“北斗”系统的地面基准钟,转基因产品微量核酸富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植物灾害生物检测、快速筛查、远程鉴定、疫情监测和检疫处理技术,以及入出境人群传染病监测研究网络,有力确保了国门生物安全。
【武津生司长】: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医学诊疗设备计量标准和溯源体系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医学诊疗设备计量检测水平,电梯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实现了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实时监测,有力地支撑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验材料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保障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推动了产品出口。
【主持人】:“十三五”时期,世界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常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出新要求,质检事业发展产生新需求,我们在“十三五”时期有何目标和打算?
【武津生司长】:“十三五”时期面临的这些形式和需求,对质检科技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质检科技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总体技术水平处于“跟跑”向“并跑”过渡阶段;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不强,专业领域间的协同性不够;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技术机构体制机制、结构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明显不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系统思维,做好规划、用好规划,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发挥好质检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武津生司长】:
具体我们将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发展目标几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的质检科技工作进行指导。
【武津生司长】:在指导思想方面,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双轮驱动、需求导向、超前部署、统筹协调,以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的支撑引领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促进质检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为实现科技强国和质量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武津生司长】:在基本原则方面,我们将坚持双轮驱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两大职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质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两个轮子”协调前行,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释放质检事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坚持需求导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和质检事业创新发展,突出质检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重点研发和能力建设方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动质检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坚持超前部署。
【武津生司长】: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究,促进质检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储备,加快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监管模式科学化,提升监管水平。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统筹机构、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质检技术融合和协同创新,推进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武津生司长】: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建设质量强国,以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水平为目标,突破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技术瓶颈,到2020年,总体技术水平实现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领域实现“领跑”,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开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创新基础融合发展,技术、装备和方法满足质检事业发展的需要,技术能力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效。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请问我们应当如何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
【武津生司长】: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要提升计量科技国际竞争力。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和量子计量基标准研究,应对国际单位制中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自然基准取代实物基准的重大技术革命,培育国际领先的研究方向和顶尖成果。研究量子基准+信息技术的新型量传溯源技术,建立高效量值溯源体系,以最小的损失将量子基准的高准确度传递到生产实践中。开展动态计量测试数据分析研究,探索大数据环境下计量学发展新方向。推动计量测量设备国产化。促进计量测试向过程计量、系统计量和嵌入式计量转变。不断提升我国计量基标准测量和标准物质研制水平,增强国际互认能力。
【武津生司长】:二是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研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研制农林、轻纺、有色金属、家电、中医药及稀土等我国优势特色领域的国际标准;研制术语、人体测量、公共信息导向等重要基础领域国际标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我国高铁、半导体照明、数字电视、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标准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国家的适用性技术研究,研究建立我国标准外文版语料库及实时在线智能云翻译平台等,推动中国标准在境外实质性应用。
【武津生司长】:三是提升认证认可技术国际影响力。分析研究国际认证认可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国际认可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认证认可新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合格评定标准制修订。针对科研实验室认可、智能制造、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热点领域建立6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建立以我国为主导的认证技术标准和制度,为建立中国主导的认证认可区域组织提供支撑。
【武津生司长】:
四是提升检验检测检疫科技国际竞争力。开展基于大数据、多维识别等前沿技术的危害识别、溯源预警研究,有害生物及危害因子风险转移扩增动力学和防控技术研究,实现风险因子主动甄别,提升外交外贸技术应对能力;开展新型材料多因素严苛工况下性能演化机理与损伤机制研究,早期损伤和性能变化的表征与风险防控技术研究;基于数据挖掘、云、基因组学技术等平台的国际旅行卫生关键技术研究,增强国境检疫国际话语权;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数据国际互认能力,推动“中国检测”走出去,扩大“中国检测”国际影响力。
【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我们在服务国家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服务国家发展?
【武津生司长】:“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从保障国家安全、服务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国际贸易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发展的水平。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保障国家安全的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加强支撑国门生物安全的技术研究。应对全球新发、突发生物安全事件愈加频繁,疫病疫情及外来生物传播扩散途径日益复杂,国门生物安全保障压力剧增的严峻形势,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加强入侵规律和成灾机理研究,研发有效防控重大疫病疫情传播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和处置技术方法、技术标准和技术装备,完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提升国门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武津生司长】:二要加强军民通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通用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空间科学、网络空间的急迫需求,研究开发海洋探测、空天极端量和复杂量、网络空间高精度测量、安全风险等关键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先进技术、产品、基础设施等,形成军民融合的质量技术基础体系,支撑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服务改善民生的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加强进口食品安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为应对进口食品供应链地理纬度和安全风险的复杂多变,针对改革食品进口口岸检验机制和建立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所需关键技术的急迫需求,开展以风险评估、监督抽检、合格评定和分类监管为主要内容的进口食品口岸监管关键技术和运行机制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研发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进口食品口岸监管“一体化”和进口食品全程可追溯。
【武津生司长】:二要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消费者对消费品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以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反映集中的消费品为重点,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品升级换代,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地理标志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为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等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武津生司长】:三要加强支撑特种设备安全的技术研究。应对特种设备中新材料、新结构大量应用,使用环境更加严苛复杂,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延长使用周期、降低使用故障率需求更加迫切等新形势,加强设计、制造、检测、维护、监管和救援的全生命周期技术研究,填补目前的技术空白、完善原有技术手段、提升技术能力,开展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特种设备监管和救援技术研究,提升保障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的技术能力。
【武津生司长】:四要加强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以绿色、智慧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开展低碳、集约、数字、智能、无害、洁净化的城镇产品设备装备及基础设施、公共管理服务等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建立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和评价技术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武津生司长】:五要加强现代服务业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按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要求,以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所亟需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加强环境保护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退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监控、气候变化、环保产业等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系统化技术方案,构建“预防—治理—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环境质检技术体系,为我国环境污染控制、质量改善和环保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质检科技支撑。
【武津生司长】:二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针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减排等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要求,完善能源节约、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特种设备绿色设计及制造等关键质检技术基础,支撑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建设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质检技术支撑。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方面,一要夯实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基础。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等领域,重点突破国产自主高端核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核心基础元器件的计量和检测技术,加强物联网射频识别自主空口RFID、大数据通用导入接口和数据质量等关键标准和认证技术研究,深化新型遥感、智能化装备、可穿戴智能产品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NQI技术水平提升。
【武津生司长】:二要夯实高端装备技术基础。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需求,研究工业强基中基础零部件与制造工艺、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计量技术,智能制造中基础数据、过程控制和核心装备等标准,绿色制造中产品设计、工艺与生产等标准、检测和认证评价体系,为生产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和装备提供技术基础保障。
【武津生司长】:三要夯实生物产业质量技术基础。面向生物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跟不上产业迅猛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填补我国生物产业NQI技术空白为主要目标,重点突破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工业领域基础共性和重大战略产品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技术,促进我国生物产业质量提升与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引领生物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升级。
【武津生司长】:四要夯实新能源产业质量技术基础。针对以低碳、清洁、高效和智能为标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落后的急迫需求,开展核电、太阳能、风能、氢能、智能电网以及煤炭高效转化与利用等产业发展的关键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系统构建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技术基础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障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武津生司长】:五要夯实新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围绕新材料微纳化、智能化、功能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以特种功能材料、高端结构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为重点,强化石墨烯、碳纤维等新材料的质量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填补技术空白,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武津生司长】:在提升服务国际贸易的技术能力方面,要提升服务国际贸易的技术能力。应对“中国制造”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及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跨境传播风险剧增的紧迫形势,开展我国主导性进出口产品及其他热点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解析与反解析技术研究,加强进出口食品和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有效降低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完善口岸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升口岸风险防控能力。
【主持人】:感谢武津生司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武津生司长】:谢谢主持人!
- 市场监管总局就优化企业开办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关情况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04-29)
- 商务部召开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系列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2021-04-28)
-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发布会(2021-04-28)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就《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2021-04-25)
- 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21-04-22)